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124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124部分阅读


    这一关门,等于直接断了勇胜伯府一边臂膀,丘进财一干人先是目瞪口呆,他们这帮人被赶出去无所谓,可要关了店,那就太要命了,丘进财刚磕头下去求告,就听到王通说道:

    “赶你们出去,让你们出兑店铺,这已经是看在勇胜伯的面子了,如果还不知好歹,把你们下了大狱之后,然后处理店面货物也不迟。”

    说完这话。王通理也不理,直接进了内堂,外面勇胜货栈的人想要说什么,却再也不敢张口了,听这个意思,要是再在这里折腾,恐怕连人都要抓进去,左右不是自家的店铺,何苦去那般强争,等上面的大老爷出头吧!

    ……

    锦衣卫官署在城内,不过王通日常办公做事的地方都在海河边自己的宅邸中,但前面应付了勇胜货栈的人,在内堂停留下,看看有没有需要批核的文卷,在这边办差的人也可以就近询问下。

    “王大人,官署外有三十余名商人求见!”

    还真是有事,一进内堂,就有差役急忙的过来禀报,王通倒是被吓了一跳,开口问道:

    “到底何事?”

    城内没什么大商人,白日里运河边海河边才是忙碌所在,也只有晚上寻欢作乐的时候才向城内走,现在这么多人,难不成真出了什么事情。

    听到王通问,那差役犹豫了犹豫,干笑着说道:

    “外面这些人都是知道了勇胜货栈的产业和店铺都要出兑,所以从各处赶来问个消息?”

    “他们怎么知道的这么快!?”

    王通随口问了下,然后皱着眉头抬眼了看看面前的差役,那差役满脸干笑。却不敢在内堂多呆连忙退了下去。

    看着这差役的背影,王通摇了摇头,开口对孙大海说道:

    “杭大桥手底下的这些土著,勉强有个样子了,可实际上还是没有一点规矩。”

    原本天津卫锦衣卫千户的那些土著,现如今都已经回到了天津锦衣卫中,毕竟是在编的军户,都有他们一个差事干。

    城内城外锦衣卫如今的设施不少,找个人看守打扫,做个门房下人还是要的,反正足粮足饷的供养着,活计清闲,他们也愿意。

    不过,也有些人琢磨点生财手段,比如说这通风报信就是其中一个,他们毕竟在里面当差,能知道些外面不知道的,有时候这消息就能让外面的人发财得利,他们也能用这个消息换点小钱。

    比如说,王通要在天津卫和历家合伙开皮货行的消息就是他们传出去的,结果就有有心人把手中的皮货提前抛售,结果等皮货行开起,市面上的皮货价钱跌了一成下去。还有那碱行开办,有人提前空下了几艘船,等碱行开设,装船去往山东河南售卖,也借着这时间差赚了一笔。

    所以这边的消息也算有价值的,不少大商人都有伙计在各个办差的地方守着,差役们得了消息就寻相熟的告诉,换点酒钱茶钱。

    昨日查出来的假货、兵器,今日那丘进财又上门申诉,估计就是这段时间,消息就被散播出去了。

    听到王通的抱怨。孙大海笑着说道:

    “大人上次不还说要用好他们的嘴不严,到时候把想要散布的消息传出去吗?”

    也是心情好,孙大海也和王通开了句玩笑,王通摇摇头说道:

    “他们不堪用了,他们的子弟要用好,保安军和运河、海河两处返回来的消息,说这些人的子弟还算勤勉,又比一般的农家子知道规矩,你要盯着这些事……也不知道这消息能卖多少钱,勇胜货栈的产业和店面现如今可是值钱的很。”

    勇胜货栈可是天津卫的老牌商户,城内和运河边的店面仓库都是最好的位置,占地也广,海河那边筹备的时候,尽管勇胜货栈对王通颇为仇视,可他们本来在海河边就有经营,深知那边的意义,所以他们是最早拿钱定下店铺的,那自然也是位置最好的所在。

    城内、运河边、海河边,他家都有上好的位置、铺面,更别提他们库中肯定还有大批的货物,既然这次被关门,要出兑发卖肯定也是低价出手,这里面有多大的便宜,听到的人都好像是猫见了腥一样,蜂拥而来。

    “便宜哪有那么容易赚的,一律按规矩,由咱们组织发卖转租,价高者得!”

    孙大海连忙躬身答应了下来。

    丘进财和勇胜货栈的一干人对王通来说,根本没有一点的威胁,他们不过是面团而已,随王通揉搓,真正的麻烦,要等丘进财背后的主子们动手了。

    ……

    “……微臣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王通磕头接了旨,身后的张世强连忙递过一个红布口袋,宣旨的宦官一掂份量,立刻是眉开眼笑。开口说道:

    “陛下待王大人恩遇非常,宫里朝着天津卫派的差事可真不少,咱们也愿意来,王大人这边大方啊!”

    王通上奏之后,宫中也是做出了反应,万历皇帝下旨慰问一番,并且让东厂、锦衣卫各衙门在天津卫留下长驻办案人员。

    所谓留下长驻人员,也就是说先前派来的大队人马都撤了回去,剩下的也就是应付事情了,王通接旨之后,自然是礼数周全,心中却感叹了下,聪明人真是不少,他这番举动的含义,想来那边应该猜到了。

    张诚也有封私信过来,上面有一句话让王通颇为注意,“办事力求稳妥万全,天子信汝”。

    旨意倒还好说,这信却让王通心中安定了不少。

    ……

    也说不上是巧合,旨意中午接到,下午还有一封京师来的公文,却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盖印下达的,派缇骑快马送达。

    “分驻山东锦衣卫千户董创喜经办大案,然恶徒凶顽,董创喜力有不足,特请分驻天津锦衣卫千户王通领兵协助,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衙门准请,王通便宜行事,务求恶徒归案,还地方太平。”

    刘守有和游七私下里都是兄弟相称,这种事恐怕不经过张阁老私下打个招呼都可以办到,让其他省的人前去帮忙惊动太广,肯定会传到张阁老那边,而王通本就不是刘守有能调动的人物。

    既然董创喜自己丘对方愿意帮忙,他不过是走个公文手续,王通自己答应了,也不会和其他人说什么讲什么,两头方便的事情,无非盖印下文而已。

    董创喜这边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事情就整日里催着王通出发了。

    ……

    勇胜货栈被封,人可以慢慢走回去,但消息却要第一时间传回去,快马前往山西,京师那边二公子在,也是要把消息送到的。

    四百七十三

    京师七月,秦馆是一年最热闹的时候。

    炎热的天气中。秦馆却有凉风习习,莺莺燕燕的又是穿着单薄,这乐趣实在是多多,京师正人君子,富家公子,凡是有这个资格来的,都是云集于此。

    喜欢玩乐的勇胜伯家二公子余双石更是有些乐不思蜀了,每晚都在这边消遣,他出手豪阔,又是勋贵子弟,秦馆当然要小心接待。

    余双石在汾州的时候,毕竟在自家地盘,有老父,有兄长,行事反而要收敛,出了山西,来到京师,一切又是不同。

    银钱是不缺的,京师官员对他也是客气,太后娘娘疼爱潞王,潞王的岳家来人。又怎么会为难。

    再说,这京师又是大明的都城,繁华无比的地方,什么玩乐都是不缺,让这余双石实在是快活非常。

    晚上往往是几个美貌的粉头陪着,一闹就是一夜,如果不是偶尔还要在京师走走关系,办些私事,恐怕整个人也就要泡在里面了。

    七月初十这天,余双石又来到了秦馆,这次心情却不太好,虽然叫了相熟的姑娘,可这一晚上都是喝酒为主。

    在最开始来秦馆的时候,总是有人陪着,陪着的人像是另外一家的下人,虽然对余双石的态度很恭敬,却经常提醒这个提醒那个,弄的余双石不耐烦的很,慢慢的,这样的人就不在余双石身边出现,来的都是余双石自己的家仆伺候人了。

    秦馆中被余双石点来伺候的姑娘都知道,这位山西来的公子花钱如流水一般,而且喜欢高谈阔论,无非是他们家多受太后娘娘和皇帝的宠信,在山西的局面如何如何排场等等。

    七月初十这天,喝酒的时候却不在吹嘘自家如何,而是醉酒大骂。诅咒某人不得好死,诅咒某人将来肯定被抄家灭族,粉身碎骨。

    平日里吹嘘自家富贵的公子哥,秦馆的姑娘小厮们听得多,也就不放在心里,天底下富贵人太多了,京师尤其多,也不差这一两个。

    可这么指天划地,咬牙切齿的骂人,有心人却要注意下,上面交待他们打听的消息正是这一种,特别是出现了“天津卫”,“王通”这两个词的时候,那就更是注意了。

    消息在当天晚上就从秦馆传到了治安司那边,不过治安司却不以为是什么大事,京师各处,深恨王通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也不差这一个。

    这个消息不过是写在文卷上,放进皮袋中,交由快马去往天津卫,也就没有什么后续的处置了。

    ……

    虽说除了勇胜伯余元刚和余家的长子之外。勇胜伯府上再没有有资格上奏的人,可关系摆在这边,天津卫勇胜货栈被查抄封门的事情拐弯抹角的到了李太后的耳朵中。

    慈圣太后李氏知道这桩事的时候,沉思了半响,过了会才抬头说道:

    “大明江山总要有个规矩在的,哀家的父亲没有办好置办号服的差事,张先生弹劾过来,哀家还要罚他在雪地里站了半个时辰,余家如此富贵,事情却做的这般小,王通按照规矩处置,做得倒也没差。”

    递话到李太后这边,本就知道万历皇帝会倾向王通,听到李太后都这般说了,下面的人知道风向如何,递话上来的人也是死了这条心。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人下去了之后,慈圣太后李氏还说了一句话:

    “难为王通这孩子了……”

    ……

    自从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的公文下来之后,董创喜就是每日催促王通出动,可直到七月十六,王通这边依旧不见动静。

    吴家兄弟放话说要在中秋取董家全家的性命,距离现在也就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让这董创喜如何不急。

    不过那日给王通跪下之后,这个比董创喜年纪小很多的千户府邸就好进了些,不再像从前那般进不去,进去了也见不到人。

    “原来是董大人,快请里面,先坐下喝茶!”

    “茶不必,你家大人在那里?”

    “我家大人正在书房议事……”

    “我过去找他!!”

    说不两句。董创喜就朝着内宅那边走去,左右王通这边没什么贴身伺候的女眷,也没什么怕见人的。

    不过没走两步,就被前面的卫兵挡住,这卫兵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董创喜也不敢硬闯,推了下,对方纹丝不动,眼光却变的更冷,无奈之下,董创喜只能扯着嗓子大喊起来:

    “王大人,王大人,董创喜有要事求见……大人你可是答应我了,刘都堂的公文都已经来了,再不走,再不走那边就危险了。”

    ……

    “匠坊不少青壮学徒,甚至还有些年轻的工匠,为了图方便,图便宜,都住在三角淀边上的那些棚户之中,那边又脏又乱,万一对人有什么妨害,耽误了匠坊的活计怎么办?”

    王通沉声说道。任愿坐在一旁,乔大站在另一边,两个人都在凝神细听,王通举起手说道:

    “就在三角淀靠近匠坊的所在,规划出一片地方,按照海河边建店铺的规制建一批宅院,就让咱们的工匠和学徒住进去,一来让他们住得好更有精神干活,二来也让三角淀那边的百姓们看看,给本官这边干活,都有什么样的好处……”

    正说到这里。就听到外面董创喜的大喊,王通笑了笑,继续说道:

    “任主事,本官离开这段时间,你要会同清军厅高同知一起把三角淀那边走一遍,那么多百姓民户的住处我们管不了,但给他们打口井,挖掘排水的沟渠还是可以的,人工好办,那边那么多人手,一定要做,要不然这么多人聚集一起,又是如此脏乱,非要生出大疫不可,提早规划为妙,记得一定要定期的检查。”

    “大人这是善政,下官一定认真办理,请大人放心就是。”

    在三角淀和天津卫城之间的区域,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北直隶各府涌来做工的百姓平民,打井出水,让他们有清洁的水源,挖掘排水,让那片区域不至于污水流淌,蚊蝇丛生,又要定期检查。

    这几项工作看起来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可如果不做,很可能在某些恶劣的时候,就会在这个区域造成疫病的大爆发,如今天津卫大批人口密集,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立刻就不堪设想。

    王通笑了笑,开口说道:

    “本官在天津卫得了这般大利,为宫中贡献了几百万两金花银,充实国库,取民这么多,也该为百姓做些事才是。你们下去吧!”

    任愿是书生,书生就很容易被大义激动,王通说的让任愿心潮澎湃,不过王通更深一层的考虑他却没有想到。这些人力,愿意离家做工的青壮劳力,没有田地和根底的劳动力,是巨大的资源。

    有这样巨大的人力资源,天津卫的建设和发展就能持续下去,各处需要的劳力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大人,蔡公公那边刚过来有事要说,董千户在那边有些急了。”

    这边两个刚走,门外的护兵就来禀报,王通摆摆手,笑着说道:

    “轻重缓急分清,董千户急什么,让蔡公公先来,让董千户喝杯茶,又不是今日不见他。”

    蔡楠捧着文卷进了屋子,关上门,把放在最上的那张文卷拿出来,开口说道:

    “大人,京师治安司那边送来的文卷,其中秦馆那边七月初十听到勇胜伯家二公子指天划地的醉酒骂人,提到了王大人。”

    王通接过文卷,仔细的扫了一遍,沉声说道:

    “搞不好那几个人就是这人指派的,不过他这般失态应该是为了关店的事情,刺杀失败的消息应该早就知道。”

    说了两句,王通把文卷交还蔡楠,摇头说道:

    “这也算不得什么……”

    话说了一半却又停住,王通又把那文卷拿起来,开口笑着说道:

    “既然他在京师。”

    ……

    明知道王通在书房中,却被拦着不见,董创喜心中真是无比焦躁,得了允许进门后,他几乎是风风火火的跑了进去。

    “王大人,您已经答应了在下,万万不能食言啊,在下的妻儿老小在济南城可是危在旦夕……”

    “自然不会食言,本官率人后日出发!”

    王通笑着答应,边上的蔡楠也点头笑着说道:

    “各处人马已经在准备之中,后日就能启程前往,请董千户稍安勿躁。”

    本以为还要推托,却没想到今日就这么干脆利索的答应,董创喜反倒是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半响才迟疑着问道:

    “王大人,真是后日出发!?”

    “本来是准备七日后再走,不过该打听的都打听清楚,又有桩事要急着办,所以早走几日。”

    “王大人一定要多带些人手,吴家兄弟那可是悍匪巨盗,千万不能大意……”

    一听这话,董创喜连忙换个口风,既然对方愿意帮忙,那就要一定要做的把握,连声叮嘱,王通看了他一眼,沉声说道:

    “兵家之事如何能够大意,猛狮博兔,自然会求万全!!”

    四百七十四

    七月十八这一天。分驻天津锦衣卫千户王通离津公干,按说镇守一方的官员不应轻离辖区,不过王通显然是个例外,上上下下都已经习惯了。

    天津卫各项事务都有定规,王通的短暂离开,并不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众人也不以为意。

    加上最近发生了被刺杀这桩事,很多人猜测王大人或许是在天津卫附近的庄子散散心,或者就是放出烟雾,其实没离开天津卫。

    更有明眼人注意到,天津卫锦衣卫的兵卒差役根本没见少,各处训练巡视一切如常,这更说明王通并没有走远。

    不过这不是大家首要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