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108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108部分阅读

允了的,不过林公公说这个不合规矩,还去慈宁宫找了太后娘娘,当时孙海也不答应,所以先这么虚放着。”

    御马监掌握禁军,这样要害之地的武力放在一个人手中掌握自然不合适,监督太监就是做这样的职司。林书禄既然不答应,又去请示了李太后,而且当时做提督太监的孙海也不答应,这编制自然归不进来。

    楚兆仁听了之后,又是“哦”了一声,继续看帐页起来,下面的宦官们彼此对视了眼,也都是不出声。

    到了晚饭时分,楚兆仁摆手让众人散了,却留下了管军制的那位掌司,笑着询问说道:

    “咱家听说沈存去天津卫查办过,回来把王通那边夸的天上地下的少有,怎么没动静了。”

    “这桩事属下也不太知道,不过听别监当差的人讲,职方司郎中郭平广回来就说要给虎威军编入军册。但被张尚书训斥了一通,也就没了下文,朝廷六部要拖,大家也没办法的。”

    相比于内监的高效,外廷的效率的确不高,宦官们说起,都是带着耻笑之意,楚兆仁合上名册,沉吟了下,开口说道:

    “王千户编练那虎威军也是万岁爷的意思,这么悬在那边也不是办法,既然挂在咱们御马监这边,那也该给个名份编制才是。”

    那掌司听了这话,愕然抬头,十分失礼的看着楚兆仁,不是说楚公公和王通在天津卫闹得不可开交吗?楚兆仁进宫之后去找慈圣太后李氏哭诉,大家也都知道的。

    御马监掌握的部队号称是天下第一,军饷粮秣,衣甲兵器供应充足,一切都不同寻常兵丁,勇士营、四卫营的军将兵士向来是高人一等。瞧不起其他兵马,若是虎威军真纳入了御马监的编制,那待遇肯定会大大的提高,王通从锦衣卫千户变成御马监的营官,身份地位也是大大不同。

    这是大大的好事,楚公公发失心疯了,居然要做这般事,王通是天子宠臣不假,可身为御马监提督太监也不必如此的奴颜婢膝,何况那还是个被赶出京的宠臣。

    “这个……”

    那掌司还是觉得拿不准主意,忍不住出声问了一句,楚太监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喜怒好恶,只是说道:

    “安排人去兵部那边问问,要是兵部愿意给归了军籍,咱们这边也不用去抢,那边若是不成,咱们这边再给补上吧,张公公和林公公那边,咱家去说,你办差就是。”

    话说到这个地步,那掌司也只好躬身施礼,答应了一声是。

    这事情的确是反常,楚兆仁又是新来,消息很快在御马监传开,御马监掌印太监张鲸那边本来就要做这桩事,楚兆仁提起自然不坏。

    也有人猜测楚太监天津卫吃瘪,来到宫里又是碰了几个暗钉子,知道了那王通的厉害,所以想要找个法子示好弥补下双方的关系。不过大家可都明白,监督太监林书禄的眼里可揉不进沙子,这件事不管怎么说都有些坏规矩,怕是不会答应。

    ……

    潞王的寝宫就安排在慈宁宫的边上,也是为了李太后和潞王母子相见方便,林书禄作为潞王的伴当,就和在司礼监做秉笔的张诚一样,尽管有差事,可陪伴着主子才是最要紧的。

    林书禄的住处也就在潞王寝宫中,现在白日里潞王要去读书,晚上又要陪着李太后用膳,林书禄空闲时间比从前多了好多。

    提督太监楚兆仁的消息已经放出来一天多,林书禄这边却没什么反应,他的屋门紧闭,只有一个贴身伺候的宦官跟在身旁。

    “提督楚公公说要把王通的兵马归入咱们御马监辖下,消息现在宫内都传遍了,据说万岁爷那边高兴的很。”

    林书禄嘴角抽动下,不屑的说道:

    “坏了祖宗规矩的事情,怎么会那么容易,他想卖好给别人,想的倒是轻巧。”

    说完这话,林书禄笑着说道:

    “双喜,你几年没回家了吧。今年咱家给你个假,支一笔银子回去见见孩子和爹娘,好好过个年。”

    边上那宦官躬身说道:

    “林公公救了小人回来,小人就没家了,爹娘和孩子在那边过得自在就足够,林公公这边事情紧,小的走不开。”

    林书禄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喝了口茶继续问道:

    “你昨日去城外那边,那边如何?”

    “三爷生意做的不错,现在都是在勇胜那边进的货。京师有些从前打过交道的铺子也愿意进,钱也赚了不少,勇胜伯余家和咱们的来往又多起来了,前日他们家山西的一个掌柜才回去,说是明年还要多多来往。”

    双喜平静的说道,林书禄摇头说道:

    “余家也就是这么点出息,眼睛就看在这银子上,看着老三那边又能赚了,这又找上来……明日你再去一次,和老三说,银子够花了,毕竟勇胜货栈也被人盯过,来往太多小心露了行迹。”

    “不瞒林公公,三爷那边未必会听……”

    林书禄叹了口气,刚要说话,听到门外有人高声见礼道:

    “这不是楚公公吗?属下给您见礼了!!”

    “去去,通报一声就就是,你扯嗓子喊什么,快给林公公讲一声,咱家来了。”

    “楚公公您稍等,小的这就去。”

    屋中的林书禄和双喜对视了一眼,林书禄摆摆手,双喜端起桌子上一个茶盘,小心翼翼的退了下去,看着双喜出门,林书禄才扬声说道:

    “快请楚公公进来,上茶!”

    起身整了整袍服,走出屋门,正看到那楚兆仁笑容满面的走来,林书禄脸上也是堆起了笑容,抱拳相应。

    ……

    “林公公,楚某也是初来御马监,不少事情不懂,还要请您多多指教!”

    “那里话说,张公公、咱家和楚公公都在一个地方办差,理应彼此帮扶,这般客气岂不是显得生分。”

    客套了两句。双喜送茶进来,楚兆仁只以为他是个伺候人的下等宦官,只是停住不说,等这双喜退出去,楚兆仁却开口说道:

    “林公公,来这御马监一月,看咱们御马监几个营头只是在京师左近操练,以往都是如此吗?”

    林书禄本以为楚兆仁会说王通的虎威军归入御马监军籍的事情,却没想到问到的这个,有些纳闷,不过还是笑着说道:

    “楚公公你当日也在宫内当差,莫非不知道,御马监乃是禁军,不能轻离京师,要不然有事又要如何。”

    “却没想到有这个关窍,倒是让林公公笑话了。”

    楚兆仁似乎早就知道会有这个回答,笑着说了句,林书禄却明白了,楚兆仁这是还有后话,不过借这个说开。

    “林公公,咱家在南京的时候,常听这一代的魏国公徐本谦说,这兵马要得用,光是在一处屯着死练是不行的,一定要拉出去行军作战,徐家那五百多家将,每年都要去狼山和松江那边练兵,地方报上来的盗贼也一并剿灭,兵将们见了血,上阵才不怕,才有股狠辣的劲头……”

    林书禄听的很仔细,楚兆仁继续说道:

    “京师西边是宣府,东边是蓟镇,山西和辽镇距离也不远,又有各处塞口,这可都是练兵的好地方,每年秋冬之际,大股小股的鞑子滋扰入寇,虽说麻烦,可也是个练兵的好机会,咱们京营、京卫和禁军这一块要能借机操练,练的精强,拱卫京师也是有力,这可是大大的善政。”

    看了看林书禄,楚兆仁拿手摸摸头上的三梁冠,笑着自嘲道:

    “咱家也是孟浪,祖宗规矩是没有这一条的,总想着试试……”

    那边林书禄沉思了会,此时插口说道:

    “不,不,楚公公所想乃是对禁军大大有利之事,这些儿郎整日懈怠也不是长久办法,楚公公你再仔细想想,到时候咱家和你一起拟个章程。”

    二人对视,都是笑了。

    四百一十四

    御马监派出人去兵部询问虎威军建制归属。自从职方司郎中郭平广从天津卫查办归来之后,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官场上有一秘诀,名为“拖”字,查出那等对王通大大有利的结论,但想让大学士张四维直管下的兵部将虎威军纳入编制这是万万不能的,大家都当作没有这桩事,完全不闻不问,王通那边派人问过几次,都给糊弄了过去。

    反正天津卫那边身为地方上的军兵,根本没有催促上峰衙门兵部的办法,也只能这么拖下去了。

    王通那边催了几次也明白兵部是个什么态度,也懒得继续关心,这么不明不白的已经几年,也不怕再多些日子。

    兵部上上下下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却没想到宫内的御马监居然派人来询问,主事的官员惊讶非常,少不得要打听一二,等问清了是御马监监督太监林书禄和提督太监楚兆仁合议,要讲虎威军归入御马监统属,都是愕然。

    林书禄是个冷脸的角色,可提督太监楚兆仁在天津卫和王通生了那么大的矛盾。居然还为王通做这样的好事,难道脑袋坏了。

    不过御马监那边的军制兵部一点插不上手,也只能捏着鼻子说了实际情况,消息也就这么传出去了。

    “当初因万岁爷笑言,王千户便在天津卫练出了虎威军来,尽管不合规制,但毕竟也是为万岁爷,为大明多添了一分力量,不入编制,孤悬天津卫那边,让天下人看到了,反倒会说朝廷做事不公,奴婢和楚兆仁二人商议了,又问了掌印那边,大家都觉得当初既然让虎威军暂时挂在御马监辖下,不若今日就正式列入,特请太后娘娘圣裁。”

    李太后坐在椅子上,林书禄和楚兆仁恭敬的跪在前面,李太后看了看边上站着的张鲸,张鲸只是垂手低头,这个态度示意他这边也已经知晓。

    宫中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不能看表面现象,李太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她沉吟了下,缓声说道:

    “你们的心思哀家也明白些,王通在天津卫辛辛苦苦给宫里赚钱,还担着那么大骂名。楚兆仁你在那边遇到的也是小事,怎么,还想要把人家兵马拿过来,你这么大年纪,可比和少年计较呢?”

    提督太监楚兆仁听到之后,连忙重重的磕了三个头下去,抬头急切的说道:

    “太后娘娘,奴婢万万不敢有这个心思,奴婢属下几个营头今年的冬衣置办都用了天津卫送来的金花银,奴婢是觉得王千户的好,才想起的这个,而且王千户在天津卫事务繁杂,所顾甚多,也需要有那么一支兵马在那里驻守,到时候还要请万岁爷那边下旨,让虎威军镇守天津卫。”

    御马监的事情都需要慈圣太后李氏做主,不过大动作还是需要万历皇帝那边下旨方能施行,这也是宫中的规矩,一旦有旨意下达,那一切都到了明处,就算想做什么手脚也不可能了。

    话既然这般说。李太后点了点头,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笑意,开口说道:

    “事事出于公心,这样办差才是好的。”

    虎威军入御马监编制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下午万历皇帝散朝之后,就接到了从慈宁宫传过来的消息。

    听说是楚兆仁这边提议让虎威军归入御马监,万历皇帝第一反应就是:

    “朕不信这楚兆仁会安什么好心思,难道要把虎威军从天津卫调走,然后吞了……”

    张诚这边知道消息却比较多些,开口将慈宁宫那边的问答讲了,看着万历皇帝依旧是满脸疑虑,开口劝说道:

    “万岁爷,奴婢觉得,王通手下的人马若总是这么无名无份的挂天津卫,再碰到什么风波,论起道理规矩,说裁撤也就裁撤了,现如今有这么个机会,让归入御马监辖下,也就有了名份编制,这就稳了,虽然不知道楚兆仁怎么想,可只要定了编制,今后就算有什么图谋,御马监还有张鲸看着,再说,都在宫内,万岁爷您也可以出手。”

    “你说的有道理,朕下旨准了。但要在上面加上一条,虎威军营官是王通,而且一定要驻扎在天津卫。”

    万历皇帝补充了一句,张诚躬身说道:

    “万岁爷的话,奴婢一定写在旨意之中。”

    ……

    十一月初,虎威军要成为御马监辖下虎威营,分驻天津卫的消息在京师开始传扬,真正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消息马上就要成为现实。

    大家对此也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从前虎威军挂在御马监辖下的消息就有流传,有担心也是担心内廷的军权太重,搞不好会影响内外的平衡,但这个又是不能去说的,宫内的事情外臣不是太关切身利益,少插手,少说话最好。

    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张四维据说在自家府中发了脾气,而且和清客幕僚商议,如何上奏阻止这件事,可内阁首辅张居正对此没什么异议,甚至在朝会上都没有去提起,所以大家也就没在什么公开的场合看见张四维反对这桩事。

    外面不知道宫内到底是怎么想,不过都有个猜测,王通这么经常的大笔银子送进宫中,总算把上上下下打动。

    御马监提督太监楚兆仁原本因为天津卫那桩事被人笑话。但经过此事,也算是以德报怨了,宫内宫外对他的评价渐渐高了起来。

    认为这人不计前嫌,能够秉公办差,也不辜负慈圣太后娘娘和万岁爷的提拔和看重,而且楚兆仁在十一月的时候还提出御马监各营懈怠已久,光练不战,应付不了什么事,应当趁着秋冬肃杀之季,以战代练。

    京师内外诸位大佬如果先前还有什么疑虑的话,那现在也都是没了。都认为这楚兆仁的确要下苦心办差了。

    提督京营照例是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看到内廷禁军这般操练,若是自家没什么表示,恐怕会被认为是无能或者无用,也只得是督促各军苦练,也谈什么以战代练,不负圣恩之类的口号。

    这么一来二去的,京师内外,禁军、京营各路兵马都是大练苦练,京师中皇家、百官、百姓所见到的军兵,都是些富贵闲散人,难得看到这般的勤快模样,一时间倒是赞誉纷纷,宫内这边据说李太后和万历皇帝都曾夸过楚兆仁。

    ……

    虎威军成御马监辖下的营头这事在京师无非是几句话定的调子,可到了天津卫这边可就电闪雷鸣了。

    天津卫兵备道于计勇接到了消息之后,忙不迭的和王通这边商谈,这营头驻扎的营地,粮秣装备的供给,千头万绪都要确定。

    蓟镇总兵官戚继光派人给孙志彬送了信,分守天津参将孙志彬也登门拜见,现如今王通也有了守土之责,双方各率兵马驻扎在天津卫,必须要商议出一个协防守备的范围,免得到时候权责不清。

    这些类似于流程和细则之类的东西最是让人头疼,王通耐着性子和他们一样样确定,事情好就好在一切早就有了架子,无非走个官面的文章。

    从军将到兵卒,从营房到补给,样样都已经是完备,这倒是少操了些心。

    ……

    不过现在王通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那些在澳门搜罗来的葡萄牙人能做什么,第二次被叫出来的几十名匠人在匠坊一直是忙碌。

    西人的技术的确好一些,天津卫用的这种火炮,他们在被抽调初来的第二天就已经铸造了出来,但这种火炮可不是当初所要求的什么“野战炮”,移动搬运起来非常的麻烦。

    可要造炮架炮车之类的设施,目前火器匠坊的工具就有些不够了。能造出好用的东西就有赏银拿,铸造出来天津卫这种火炮之后每人已经得了五两银子,这比起他们在隔离区看到的那两小箱银锭可差太远了。

    能造出更好的东西,就能有更多的赏赐拿到,那位贵族和工匠头目都把话说明,这些人各个起劲的忙碌起来。

    火器官坊这边主事的人王通和任愿,那任愿本来就是个喜欢工程技术的文官,这么多懂得不同东西的葡萄牙人工匠过来,真让他高兴的很,从前脑中的一些猜想和琢磨,现在终于找到了验证的机会。

    王通不过偶尔来看几眼,任愿则是连家都不回,每日扑在这边忙碌,化铁炉,粘土,稻草,木头,镗刀,钻机,大批材料要收集,许多工具要重新开始制造。

    按照任愿的回报,造炮本身不难,耗费时间的是要制造种种趁手的工具,当时陈璘的兵丁去搜检的时候,只是把一些随身带着的家什拿走,很多大型的装置都以为是无用的摆设丢在了澳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