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82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82部分阅读

万顷,山西各府各州都脱不了关系,这么多田地清查出来,不知道有多少豪强受损,断人财路就和杀人割肉差不多的仇怨,豪强大族都是心有不甘,今年六月的时候潞安府城长治就是闹了一场。

    几千人围攻府衙,知府和几个亲信从狗洞中爬出来跑了,事后想要追查,因为山西地方上盘根错节,变得不了了之。

    当时围攻的理由就是清丈田地是与民争利,官吏在其中上下其手,京师还有都察院的几个监察御史上疏附和,说天下和万民都是陛下的,土地在公在私都是一样。尽管这些都被张居正压了下去,可也是憋气。

    这次天津卫的事情,可以说是勾动旧怨,触到了张居正的底线。

    张居正是权臣,不允许任何人动摇他的地位,可也是个为大明谋利,要维持大明江山的忠臣,百姓聚众围攻衙门,这等于是挑战官府的权威,挑战朝廷的权威,动摇通统治的基础,也难怪他会发这样的脾气。

    ……

    送到张居正那边的消息比起冯保先在看的这个,就显得粗疏多了。

    项延等于是在“明处”的探子,冯友宁还在那里安排了不少人在暗处,这两方的急报差不多在一个时间送到了冯保的手中。

    东厂掌刑千户冯友宁一直在边上看着冯保的表情,开始时冯保脸上还带着几分慎重,到后来就全是冷笑。

    “王通给宫里送银子,可地方上没有盘剥,也没有滋扰百姓,又不加钱,又不苛刻,为什么要闹,无人煽风点火,什么样的百姓敢进城去闹,为什么,这一路上,各个衙门官署,连同官兵都袖手旁观,查,查到底!!”

    三百一十八

    “本官是天津卫的兵备道。是负责本地军需转运,地方守御的官长,你们凭什么不让本官出门,你们有什么资格!”

    兵备道潘达在自家府邸的门口暴跳如雷,指着面前挡路的士兵破口大骂,不过拿着兵刃的兵卒却神色不动,身体也不动,就是横在那里。

    看到对方手中的长枪大刀,潘达和身边的仆役还没有胆气上前推搡,潘达被圈在自家府邸里已经有五天了。

    反正这官署和府邸也就是前后院,城内城外有什么过来办差事的,询问明白之后,也是放进去。

    兵备道设在此处本就是个统筹,具体的事务自有军需什么的办理,一切都可以良好运转,无非是在潘大人这边走个手续,知会一声罢了,事务没耽误,人还是圈在这里。

    本来潘达也想着静等王通下台的消息,自己在家休养几天,可算计着消息已经到了京师。上面也应该给了回复。

    而且这回复也应该到了天津城,潘大人在自家也就有些坐不住了,难道消息被番子们给封锁住了,或者是隐瞒了朝廷的旨意。

    越是这么想,心中就越是不安,潘达索性是撕破脸出来闹了,本想着自家好歹是个四品官的职分,外面围困的这些兵卒,就连营官都没有什么职司,不敢拦住自己。

    没想到一出来就是被堵住,他在那里拿着官位厉声叱责,兵卒们没有半点反应,只是拿着兵器在他面前列队,人越来越多。

    十个,几十个,上百个士兵拿着兵刃列队冷漠的看着自己,兵备道潘大人越来越心虚,叫喊的声音也渐渐的弱了下去。

    越来越尴尬,正想找个理由下台阶转身回府的时候,却看到远处骑马来了一名士兵,低声在一名军官的耳边说了几句。

    那军官点点头,随即笑着说道:

    “潘大人留步,有个光景要让大人看看。”

    说完一挥手,又有十几个士兵站到了潘达和大门的中间,一下子挡住了他的退路,潘达这时候终于慌了,前后看看。大声说道:

    “你们要做什么,本官可是朝廷的命官,你们即便是锦衣卫也要有了旨意才能……”

    说话的那军官不耐烦的摆摆手,转过身去,锦衣卫的士卒们等于是把这潘达圈在了当中,可却什么都不做,任凭这潘达跳脚大骂。

    不多时,从锦衣卫官署的方向来了一批人,几辆大车,车上都是大木笼,木笼里面都管着人。

    到了兵备道官署门前,停下了大车,打开木笼,从里面把犯人揪了出来,这些犯人都带着镣铐,完全是被锦衣卫兵卒们提到了门前,在那门前放了五个之后,拦在潘达前面的士卒都是闪开。

    此时的潘达倒是糊涂了,也不急着回去,愣怔的站在这边看。

    “乱民围攻官署,这几人意图行刺千户大人。经审讯,自承是盗匪,得了船头香的银两,来此行凶,物证口供都已经取得,且以画押,罪证确凿,斩首示众!!”

    一名跟随来的军将大声说完,站在那五个犯人身后的锦衣卫兵卒手起刀落,头颅被斩,胸腔的鲜血从断口处喷涌而出。

    杀人的地方距离这潘达还有段距离,喷出的鲜血也洒不到他的身上,可这一刻之后,潘达脸瞬时变得煞白,踉跄着退后几步,呆在了那里,他一个书生出身的文官,那里见过这样的血腥场面,此时觉得两眼之前都是红的,心好像要从胸口跳出来一样。

    砍完脑袋之后,士卒们把尸首和脑袋朝着木笼里一丢,扬长而去,“守卫”兵备道宅邸的兵卒们自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他们也不阻拦潘达回府,只是一切照旧。

    兵备道潘达跌跌撞撞的走回了府邸之中,他身旁的那些仆役模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各个神色惊慌。

    经过这桩事之后,兵备道这宅院里的上上下下,再也没有提过什么出门的事情。老实异常。

    这一天,在城内有两处处决人犯,一处是兵备道前面的空地,还有一处是监粮官署前面的空地。

    不管万稻还是潘达,都知道王通是在杀鸡儆猴,奈何知道归知道,看见人死在自己跟前,都使脖子根发凉,都是老实了许多。

    ……

    十月初一的京师已经要穿棉衣了,可朝野却是热火异常,都察院、国子监、各部的低品官员,在京师有功名或者无功名的文人士子,那都是连番动员。

    奏疏如雪片一般的涌上通政司,至于下面的议论更是沸沸扬扬,无非是王通乃是国贼,任天津这弹丸之地尚且闹出这样的大乱,将来又当如何?天子这般宠信,将来委以重任后又当如何?

    太祖爷将收税有功的主簿流放,成祖爷减免商税,这都是不与民争利的祖宗制度,这王通却在运河上抽二成的税,这又是如何?

    各地去往京师的士子,大都是带着些家乡特产来的。或者是互相馈赠,或者是在京师发卖。

    南方来的士子,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人和这运河上的贸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通这抽税等于是吃了一块肉下去。

    这样的混帐事,大家如何能忍,天津卫的义民已经先行举动,大家就跟着上吧!!

    万历六年的九月末到十月初一,京师朝野,皆曰王通该杀。

    ……

    十月初二这一天,从天津押送过来的人犯和口供送到了京师,按例移交给了刑部。因为这不是办锦衣卫的差事。

    刑部衙门也是个透风的筛子,人犯入了大狱,一干的消息也迅速的传了出去。

    天津卫的大乱和邪教有关,据说是什么三阳教,据说在万历五年的时候,御马监的兵马曾经去黄县剿灭过这三阳教的窝点。

    京师沸沸扬扬的舆论迅速平息了下来,当年的佛母唐赛儿开始,然后这白莲教、弥勒教几乎是代代作乱,围攻官府的事情更是平常。

    大明朝廷对牵扯到邪教的案子也有明确的态度,杀,杀无赦。

    难道,天津卫城的百姓围攻锦衣卫官署,是因为三阳教的煽动,这世上那有这么巧的事情,可在刑部传出来的消息总不会有假吧!

    大家纷纷说义民的时候,却突然有了这个转折,的确是让人错愕,这么说,王通岂不是无大错,反有大功。

    那抽税的事情也都是微末小节了,本来义愤填膺的言官们,还有京师中在野士子,纷纷停住了抨击,众人都是要个脸面的,转向的事大家做不来,最起码不能马上就做,先闭嘴安静就是。

    不过瓦舍酒肆之中那些说书讲故事的可顾不到这些,他们自知是草芥一般的人物,前几天在瓦舍酒肆里讲的都是当面骂娘,被人追究起来,立刻就是大祸临头。

    后世的笔记之中对这个转变多有记录,其中一个说城南有一名说书先生,无论说什么都是惟妙惟肖,九月末讲什么义民斗王通,讲道有五名义士被抓到刑场之上,这几人意气昂扬,谈笑风生。在临刑前口呼圣上之名,死后人头被挂在城墙上,神情都没什么变化。每说到此处,听众都是被感动的流泪。

    然后十月初三那天,这说书先生的故事突然变了,说是这五人在城内乃是地痞无赖,为妖道抓取孩童少女,结果王千户王大人手持尚方宝剑斩了这几个妖魔,什么尚方宝剑上金光闪闪,瑞气千条之类的。

    听到这个的人都是错愕非常,不过几天后大家都为这王千户斩妖除魔的故事大感兴趣,人人愿意听了。

    ……

    到了十月初三初四的时候,除却王通把搜集来的消息和人证物证一概押送京师外,各方面打听的消息也都越来越全面。

    三阳教一事,有河间府的文书印证,也有船头香把头的招供和那些护符佛像,以及在某些人家里搜出经文之类的,都和京师从前的存档一样。

    至于其他,把头们想要把香众们煽动起来,必然要走街串巷,声势想必是不小,东厂、锦衣卫、刑部的人经验丰富,下力气去查,那有什么查不出的,何况又是这般明目张胆的串联。

    有人组织,有人煽动,有刺客混杂其中,而且船头香只是苦力的结社,并不贩卖贸易,抽税和他们毫无关系,什么欺男霸女,烧香收钱的勾当也都一一的被查了出来。

    事情如此,天津卫城民乱已经可以定性了,本地恶徒意图谋反,且有三阳教掺杂其中,幸亏千户王通机警勇猛,用兵用计大破之。

    非但无过,且有大功。

    天津卫城一干官员,在此事中袖手旁观,都有大过,最少也是失责失察之罪。

    ……

    “忍着不动,天津卫城那边最少还有可用的一支力量,这么冒失,一切都被你败了个干净,唐家河那边你也趁早收了吧,不牢靠,太容易被破掉。”

    上首的声音很平淡,跪在下面的柴福林满脸的颓唐,一言不发。

    三百一十九

    十月初六,文渊阁中。群臣都是躬身聆听,神色慎重。

    “大运河乃是国家命脉,漕运更是维系根本之政,各司衙门为何如此轻忽,竟任此毒瘤做大。”

    天下间能说这话的人不会超过十个,在文渊阁中说这话的也就是两个,万历皇帝没有出声,说话的是首辅张居正。

    “天津卫城是京畿海上门户,又是转运枢纽,船头香近万之众,又有妖人掺杂其中,如若生乱,乘船顷刻可至京师,变生肘腋,那时候天下震动惶恐,社稷都将不稳,如此大祸在旁,直至事发方才知晓,这到底是为何!!”

    张居正声音不高,可却逐渐扬起,每一个问题抛出。众人都不自觉的心中颤了颤,首辅大人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可今日脸色用铁青来描述都有些不够。

    那王通还真是运气好,本以为这次民变可以将他牵扯进来,却没想到居然是立了一大功。众人心中念叨,可没有人敢说话。

    “到底是为何,诸位大人都不知道吗?”

    张居正的声音又是提高了些,众人彼此看看,谁也不敢出声,反倒是申时行迟疑了下,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陛下、阁老,诸位大人,天津卫城有武库匠坊,又有漕粮储存,这次乱民围攻官衙,却不去碰触这两处,说明还未有反乱之意。”

    听到这话,万历和张居正的眉毛同时竖起,神色都是不善,大凡作乱一来是攻占武库,取得武器四处散发,裹挟民众,二来是抢掠粮仓,做长久的打算,申时行这话倒也无错,问题此时可不是说这个话的时候。

    申时行继续说道:

    “微臣查阅旧档。在三年前也有船头香围攻官衙事,此事轻轻揭过,无人再提,可见这乱民聚众威吓官府已成了习惯,未有谋反之意,却有反乱之行,可天津卫城本就是直隶重地,有兵备道、有监粮、有分守参将,有清军同知,为何这方方面面都不闻不问,致使起膨胀做大,其中可有纵容可有勾连,都不可知,乱民当重罚,这不必说,但官吏问责,也要严行才是!!”

    张居正这才微微点头,其他人心中却都是暗骂,心想申时行你还真是手黑,百姓掉脑袋就算了,你还要株连到官员。

    “陛下。张阁老和申大人所言甚是,不过天津一地蛇鼠一窝,欺上瞒下,蒙蔽圣听,也蒙蔽了诸公,臣身为内阁学士,兵部尚书,亦有失察之责,臣自请责罚!!”

    张四维说完之后就跪在地上,朝廷中众臣立刻反应了过来,这个意思是把责任都放在天津那些官员身上,但也到此为止,大家都撇清了关系。

    “臣失察,请陛下责罚……”

    “陛下,臣惶恐惭愧,请陛下……”

    一时间在文渊阁中的大佬们纷纷跪下请罪,张居正一撩朝服下摆,也是转身跪下,磕头自责说道:

    “微臣为内阁之首,腹心之地出此乱事却不自知,微臣请陛下责罚!”

    小皇帝看到这个局面之后,摇了摇头,大家都说自己有罪,反倒是不能去做什么,不过本以为要费好大一番纠缠的事情却走到了这样的方向,无论如何对自己,对天津的王通都是有好处的。

    “张先生和诸位爱卿何必如此,都起来都起来!”

    万历先是出声缓和了一句,接着开口问道:

    “不过。既然定了惩处的调子,那天津卫这边该怎么处置,诸位臣工的意思是?”

    “启禀陛下,天津兵备道潘达,失察失职,都察院拟罚其俸禄三年,降职一等,以观后效……”

    都察院左都御史吕光明急忙上前说道,虽说大家都不靠俸禄吃饭,但罚俸三年,降职一等的意思是,做完这一任之后再也不会给什么好差事,甚至要发配到偏远地方去做官,如果自己明白,做完这一任后就该自请致仕了。

    正在这时候,一直是站在一旁伺候的冯保突然出声说道:

    “万岁爷,监粮万稻身负刺探之责,却始终懵懂不知,奴婢请万岁爷准许,派东厂前往捉拿,回京论罪,奴婢身负司礼监掌印之职,下属却有此等事。实乃失责失察,请万岁爷责罚,以儆效尤。”

    “还是冯大伴公忠体国,就找这个意思办吧!你里里外外操心的事情那么多,那里顾得上那边,责罚不到你……”

    万历皇帝笑着说了句,冯保又是跪下谢恩,万历皇帝转过头的时候,神色却变了,冷笑着说道:

    “市井中编的段子朕也听到过几个,什么天津五义斗王通。什么万民请愿,看了下面的抄录,朕笑得前仰后合啊!!”

    有治安司在,万历皇帝对京城内的风吹草动了解的清清楚楚,很多臣子明里暗里的或上疏或谏言,希望撤了这个机构,却都没有成功,小皇帝所说的事情,要是放在外人的角度,看起来的确是好笑。

    可在这个场面说的话,肯定和好笑什么的无关了,万历皇帝脸上连笑容都消失无踪,继续说道:

    “百姓们糊涂倒也罢了,这京师各处的官,天津各处的官,为什么也这么糊涂,这位天津兵备道潘达更是情深意切,什么水能载舟,什么天津义民,他把自己当成是什么了,还是吃大明俸禄,忠心大明的官吗,或者他是给船头香,给三阳教当的……”

    有方才和冯保的问答,有把话说到这个地步,都察院的吕光明又怎么会不明白,潘达很会做人,尽管兵备道和都察院不过是个挂名的统属关系,可潘达的常例孝敬差不多比旁人多出四成,自家的船只来往也多给方便。

    奈何话说到这里,谁也明白接下来该如何做了,吕光明没怎么迟疑,开口说道:

    “陛下说的是,臣糊涂了,兵备道潘达立即革职,请有司查问!!”

    万历皇帝这才点点头,目光却转向了张居正。并在张四维身上扫了一眼,大家都是心思灵透的人,怎么会不明白?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