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仙气纵横 > 仙气纵横第3部分阅读

仙气纵横第3部分阅读

    票,大家放心观看,蜘蛛保证完本的。

    第八章 浮屠众生相,人走茶就凉2

    杀了袁守成,李重也没感觉有什么不适,慌张倒是有一点,李重也没有什么杀人经验,难免有患得患失的心思。但事实证明,李重多虑了,袁守成的死虽然掀起轰然大波,但很快就风平浪静了。

    看一看事情的详细经过。

    无论在哪个朝代,当街杀人都属于重大案件,特别是李重这种当街杀人,还不毁尸灭迹那种,简直是对司法机关的挑衅。

    不过警察们发现案情的时间却有些晚了,一直等到雨消云散,黎明时分,才有人报警。值得注意的是,报警的人并不知道车里面有个死人,而是应为袁守成当街停车的缘故,当然,一晚上也有别的车辆行人经过,但都对袁守成的惨状视而不见,这些年世风日下,敢管闲事的人少了。

    本来当街杀人就是大事,再加上死的还是区长的儿子,雒阳市公安局立即组织精兵强将调查案件,放言要将凶手绳之以法,为首的就是刑警队队长李光阳。

    作为一个积年老警,李光阳很容易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袁守成晚上开车返回,到了路口,忽然停车,这时候凶手出现了,杀害了袁守成之后扬长而去,由于下了一场大雨,现场已经没有什么痕迹了。

    再细一步推断,李光阳认为袁守成很有可能认识凶手,原因是这样的,车门并没有拉扯破坏的痕迹,袁守成不认识凶手,他应该不会在大雨天打开车门。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寻找线索的方案罢了。

    另一个寻找线索的方向就是凶器,一想到凶器,在场的警察就感到不寒而栗。

    袁守成胸骨碎裂,心脏破裂,肺部破裂,死的那叫一个惨,虽然没做过具体实验,但在场警察一直认为,凶手用的是大锤,运足力气一锤砸在袁守成的胸口,才能造成这样的致命伤。

    李光阳当然也认同了这种说法,不过在内心深处,李光阳却倾向于另一方式,就是袁守成被凶手一拳打死的。

    听上去很荒谬,拳头怎么能有大锤的破坏力,但李光阳却认为这很有可能,干了这么多年刑警,李光阳见过太多太多不可思议的案件了,虽然没见到凶手,但李光阳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的人存在。

    别人不知道,李光阳的祖父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武术高手,从祖父嘴里得知,有的人就可以一跃数尺,一拳打死牤牛。当年李光阳认为祖父是夸大之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光阳感觉祖父当年并不是瞎说的。

    特别是见到了李重掰断的树杈之后,李光阳认为这种可能更大了,甚至李光阳还脑补了一下当时情景。

    凶手先是折断了一根柳树叉,然后扔到道路中间,这时候袁守成开车赶来,被迫停车,想要打开车门。于是凶手趁机一拳打出,袁守成来不及抵挡,也抵挡不了,不过袁守成当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稍微挣扎了一下。

    李重是不知道自己的作案过程已经被猜的差不多了,如果李重知道,肯定会心急火燎的杀人灭口。

    不过李光阳也没打算按着这样的线索追查下去,特异独行在官场是要不得的,还容易被人笑话。

    但紧接着,李重再一次动手了,这次李重杀的是袁守成的父亲,雒阳士一个区的副区长。坦白说,袁区长要比袁守成好杀多了,最起码李重不用蹲点,作为一个官员,袁区长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

    袁守成也是被李重一拳打死的,不过打的不是胸口,而是额头。

    如果说袁守成的死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么袁区长得死,直接就让这场轩然大波风平浪静了。

    能指挥动李光阳的人都是处长以上级别的,在华夏,混到这个级别的人,没有一个是傻瓜,最起码在明哲保身上,这些人都是人精。袁守成和袁区长接连被杀,最二百五的人都看出来,这是仇杀!何况是这些人。

    所以这些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万一惹怒了凶手,跑来暗杀自己可怎么办?至于袁守成和袁区长死的冤不冤,这些人是不会考虑的,什么正义善良早就跟他们绝缘了,凶手跟自己又没仇,犯不上冒险。

    当然有一点要承认,如果他们认为李重有挑衅朝廷威严的意思,肯定会调动所有力量追查下去的。

    但这些人也不能对李光阳说:这案子就这样吧,查下去大家都有危险,你找个借口结案吧!所以这些人一再强调不要引起市民恐慌,要秘密抓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万万不可大意。

    以上都是屁话,按照李光阳的分析,凶手是普通人还好,按照正常程序追查下去就好了。可如果凶手真是武林高手,什么不危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都是屁话,根本就没法办案!这帮人脑袋都进水了吗?

    不过李光阳深思熟虑之后,这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领导们的想法,果真远远高于基层干部。

    有了领导们的暗示,在加上李光阳自己也不想和凶手打交道,一件杀人案在公2安系统中就此慢慢沉寂下去,唯一的区别就是政2府门前的卫兵多了一倍而已。

    不过市井之间就不是这样了,对于袁区长和袁守成的死,绝大多数百姓都拍手称快,这也间接证明了什么官员有功德护佑,纯属无稽之谈,估计是有心人为了官员的权威,刻意流传出来的。

    又过了几天,报纸上登出一则消息,杀害袁家父子的凶手是去年的杀人犯张某某,而张某某已经逃往到香港去了……

    总之,这则消息的具体意思就是让老百姓安心,逃犯已经跑了,当然,也侧面表达了公安民警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几天之内,就查出了案件真相。所以说,我们的队伍还是值得信任的。

    这根本就是白说,就连老百姓都看明白了,肯定是袁家父子仗势欺人,欺负到狠人身上了,于是……然后惨案发生了……其实老百姓更希望这样的很狠人多一点,压压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

    狠人李重连杀两人,本来已经有逃亡的打算了,但李重却发现居然什么事也没有。

    李重实在是高估警察的能力了,不说领导们的心思如何,单单在破案率上讲,全世界的警察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那些被抓住的罪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惯犯,惯犯有破案几率的累积,被抓了实属正常。就说有无聊人士统计,在华夏,发财风险最小的两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犯罪,另一种属于人尽皆知的。

    接着到酒吧上班,转眼间就要到十月一了,李重收拾了一下屋子,打算接妹妹回家住几天。

    来到学校才得知,妹妹还在教室上课呢,于是李重信步来到教室,闭上眼睛,靠在门外听里面的教学声,权当是享受一次校园生活了。

    就在这时,李听到里面传来清朗的声音:“明代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号明阳……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言入耳,李重顿时觉得心神激荡起来,浑身的仙灵之气蠢蠢欲动,齐齐向丹田中汇聚而去。难道要结成金丹了,李重心中狂喜,虽然地方不合适,但也不敢放弃这个机缘,急忙静气凝神,细细感受仙灵之气聚集丹田的感觉。

    丹田之中仙气盘旋,慢慢汇聚成一点,一颗朦朦胧胧的莲子渐渐显现出来。可无论李重怎么运转仙灵之气,这颗莲子依旧处于实体和虚幻之间,时间一久,李重的精神在也支撑不住了,莲子哗然而碎,化作一缕缕仙灵之气,回转到经脉之中。

    李重睁开眼睛,轻轻的叹了口气,还是不行啊,本以为能借着刚才的妙语启发,结成金丹,谁料想还是得其门而不得其入。

    正当李重心中哀叹之时,却听到房门一响,原来已经下课了,一名鬓染银发的老者背着手,在教室里走了出来。

    李重心中一震,暗骂自己愚蠢,既然老者的言辞能让在自己有所感悟,那为什么不让老者详细解释一下呢。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重的文化水平实在不高,换做是李白这样才高八斗的人物,一听到妙语言辞,立即就能举一反三,除疑解惑。当然了,如果李重是李白这样惊采绝艳的人物,也用不着老者一言提醒才能醍醐灌顶了。

    归根结底,还是李重的根基不稳,试问古往今来哪一个修道的不是博览全书,苦读道藏好几十年。就算有李重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也会一头扎进房里,勤学苦练,等着神功大成,再大杀四方。

    李重也想这么做,但问题是修仙一开始并不能点石成金,也不能吞云吐雾,还是要吃饭的,更何况,李重还有个妹妹要上大学呢,虽然徐梦丽也很节俭,但一年下来,总得花费上万块钱,所以说,想要修仙,钱财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一些练气士跑到达官贵人府中当供奉的主要原因,既然身在红尘,就永远不要想摆脱万丈红尘的麻烦。

    “老师……”李重用非常恭敬的语气说道。

    第九章 点醒梦中人、心中莲花开1

    白发老者闻言停住脚步,扭头向李重看去,在这一瞬间,老者却见到李重眼睛亮如繁星,深邃如海,浑身金光氤氲,好似神佛下凡一般,但一眨眼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老者不由得一阵精神恍惚。

    白发老者并不是错觉,李重刚刚运转体内的天地灵气,还没有收敛气息,但时间非常短,给人一种错觉罢了。

    但就是这一刹那的感觉,让老者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不然的话,能不能搭理李重还未可知,于是白发老者问道:“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能不能借一步说话?只耽搁你几分钟就好了。”李重满怀期望的问道。

    老者点点头,闪开门口学生进出的路线,笑道:“什么事?说吧。”

    李重问道:“刚才听到老师讲……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觉得心有所感,却又有种得其门而不得其入的感觉,很是迷茫,所以能不能请老师详细讲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老者闻言一笑,说道:“很好,看来你很有……悟性,这句话是明代大儒王明阳先生所说的,阳明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都是连着心讲,没有心,就没有理事物。天地人物,都是以这人心的一点灵明,人的良知,也是天地万物的灵明。

    王阳明《大学问》:“大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未看此花时,并不是此花不存在,而是它本来就存在,只是没有应机显现而已,所以说“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寂”与“显”对言,这个应机就是你看此花时。孟子也有“万物皆备于我”的说法,一个意思。

    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有人说是认知的意思,这个不好说,看做认知的意思的话,就类似于程朱的格物之说了。可阳明的学说是道德的,而不是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探索,他的格物也是跟良知联系起来的,是起于心,而不是起于物,这是阳明一再强调的。

    所以用“感通”一词更贴切,《周易?系辞》:“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所以,未看此花时,良知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看此花时,则感而遂通。心体通向此花,一是明白起来的不是此花的科学结构什么的,而只是一种通。

    梁漱溟先生说:人有三个层次的思维,感觉,判断,直觉。感觉纯是形而下的的冷热轻重之感,判断是带着经验知识的认知,而直觉正是无思无为的道德判断,不是形而下的。

    总之,未看此花时,此花是“寂”的状态,良知与此花浑然泯殁不显,看此花时,则心体通向此花,良知本有之知一时灿然显现起来。不管是浑然还是灿然,都是一种感通,而不是对花的科学的探索认知。

    如果用用《周易》的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来形容,最为贴切。”

    停顿了一下,白发老者又接着说道:“这些都是书中所述,或者历代学者的解释,其实王明阳先生的本意如何,还要个人的理解。”

    李重咽了口唾沫,心说我本来还明白几分,你这么一解释,我就全不明白了,到底是我太笨,还是你解释的太高深呢?

    想到这里,李重苦笑一声,涩然问道:“老师,您能不能简单点说,学生才疏学浅,越听越糊涂了。”

    白发老者闻言一愣,哑然笑道:“你是哪个系的学生,怎么哲学基础如此之差?”

    就在这时,徐梦丽也见到李重和白发老者了,以为李重被老者盘问呢,也不敢上前打扰,冲着李重扮了鬼脸,站在门口。

    李重也看见妹妹了,指了指妹妹说道:“老师,我是徐梦丽同学的哥哥,不是学生?其实我没上过大学的,高中都没上过。”

    “那就难怪了。”白发老者笑道:“这样吧,我用最简单的方法和你说,王明阳先生的学说是心学……嗯,唯心主义你知道吧,就是你信它有它就有,你不信他有,它就没有,万物纯乎一心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勿深究!)

    一言既出,李重心中雪亮,展颜笑道:“我明白了,谢谢老师指点。”

    白发老者笑道:“你明白了就好,现在的年轻人啊,大多数都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你算是另类了,记住,我叫谭孝儒,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找我问问。对了,你妹妹也不错,很聪明。”

    说罢,谭孝儒背着手,渐渐走远。

    见到谭孝儒离开,徐梦丽这才凑过来,嬉笑道:“哥哥,你怎么认识我们学校的谭教授啊?”

    李重心有所悟,急着修炼《青莲剑气诀》,也来不及和妹妹温存,急忙说道:“哥哥有事要出去几天,家里都收拾好了,你愿意回去住就回去住,不愿意在学校,这几天自己照顾自己啊!”

    “啊……”徐梦丽闻言,小脸顿时抽抽在一起,抱着李重的胳膊娇嗔道:“不要啊……我要哥哥陪我!”

    李重满脸黑气,没好气地说道:“你回头看看?”

    徐梦丽回头一看,就见到身边已经围满了人,一个个都用戏谑的眼光看着自己,同寝室的几个姐妹更是做出“羞不羞”的动作来,顿时娇羞万分,脸颊上升起两团红晕,看上去十分美艳,垂涎欲滴。

    不过李重也没时间看了(想看什么时候都能看),低声道:“我走了啊,你自己解决吧!”

    这一次李重心中通透,对结成金丹很有把握,出了校园,立即赶奔游泳器材商店,买了一个便携式氧气瓶。之所以买这么奢侈的东西,李重是打算回到玉壁附近修炼的,哪里人迹罕至,肯定没人打扰。

    想想这个李重就有些后怕,自己在教室门口修炼《青莲剑气诀》,还真是胆大包天,不成功还好,一旦成功了,怕是要闹出不小的动静,到时候自己就等着武警、军队、还有手持试管的专家上门吧!李重可不认为自己刚结成金丹就能对抗庞大的暴力系统,现在可不是古代,武器杀伤力惊人,就算真有神仙下凡,也得悠着点。

    有惊无险的回到石窟,李重心绪翻飞,想一想自己的际遇,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心绪不定,李重也不敢立即修炼,在玉壁下面静坐良久,这才静下心神,双手拢在小腹之前,慢慢闭上眼睛。

    运转《青莲剑气诀》浑身经脉中的天地元气慢慢聚集起来,汇聚到丹田之中,不过这次李重并没有把天地元气汇聚成莲子,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暗示自己,丹田之中本来就有一颗链子,无中生有,才是求道的最根本之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道德经早就把如何求道暗示出来,被谭孝儒一语点醒,李重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随着李重心中执念生成,一点青色的光芒出现在丹田之中,盘旋在丹田之中的天地元气被光芒吸引,汇聚成一点。也不知过了多久,李重忽然“听”到丹田中“啵”的一声,一颗青色的莲子终于显露出来,莲子光华流转散发着氤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