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从乞丐到元首 > 从乞丐到元首第2部分阅读

从乞丐到元首第2部分阅读

    西斯。先天不足的资产阶级对法西斯则是容忍、退让,甚至迎合。他们不能联合起来对付一个他们当时一定知道如果他们不团结起来加以扑灭就会压倒他们的共同危险。难怪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建立独裁体制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并不满足于在他同巴本和民族人民党首领胡根贝格约定的范围内行事,也不满足于这种联盟。他执意借助已经掌握的权力,实现建立独裁的目标。因而在他上台第三天即2月1日就发布第1号文告,声称兴登堡总统宣布解散国会,定于3月5日举行新的选举。希特勒认为,他将在选举中稳操胜券,这样就能排斥联合政府中的其他政党,确立一党统治的体制。2月4日又颁布《保护德国人民法》,以便广泛限制反对党,特别是限制德共和社民党在竞选中的宣传活动。2月6日,解散普鲁士邦议会,使普鲁士代理内政部长、纳粹党的戈林得以接管了警察局,为纳粹党在普鲁士夺权创造了条件。随后由冲锋队、党卫队和钢盔团成员组成的所谓“辅助警察”又先后接管了各地的警察部门,并在各大区建立了集中营,关押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社民党人和其他的反法西斯战士。另一方面,希勒特又暗中拉拢国防军头目和大资本家,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赢得选举的胜利。

    为了彻底打击反对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反对纳粹最坚定的共产党,希特勒的纳粹党又一手炮制了震惊国内外的2月27日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并将之嫁祸于德国共产党人,在国内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共浪潮,致使德共的机构被全部摧毁,几千名德共干部被捕,并被迫转入地下,在这一事件中,被捕人员还有社民党人和其他著名人士。希特勒还在该事件后颁布被人们称之为“国会纵火法”的《保护人民和国家法》,授权政府接管各邦权力。他在冲锋队和党卫队的参与下,对各邦特别是那些不在纳粹党掌握之中的邦进行自上而下的夺权。从此,各邦的主权被纳入“一体化”,德国这一法制国家趋于瓦解,纳粹党的一党统治的基础得以基本建立了。他通过“长刀之夜”事件,镇压冲锋队,大肆镇压打击及削弱党内反对派,巩固自身势力。

    3月5日国会大选后,纳粹党获得了438的选票,民族人民党获得8的选票,这两个执政党虽获得了518的选票,但没有获得2/3的多数,这样他们就无法保证通过有些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立法。于是3月23日希特勒软硬兼施,终于获得了他所要求的授权法。有了它,希特勒在4年任期中就拥有立法权,就可以把国会和议员们撇在一边,不许他们问津。授权法是希特勒在权力道路上迈出的所谓“合法”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建立他“元首国家”的基础,希特勒有了这个授仅法以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他通过撤销邦一级的行政区,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政治组织,摧毁纳粹运动内部的反对派,控制经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步骤,使各个领域进一步实行了“一体化”。就这样,希特勒在上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上结束了从上到下的夺权活动,并建立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极权统治。恰在这对,年迈的兴登堡于1934年8月1日病逝。这可是给希特勒提供了最后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极好机会。希特勒立即颁布一项法律,把总统和总理这两个职务合二而一,叫军队以及法官和官员向他个人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如今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了。

    走向战争之路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肃内部时,又把全部经济都纳入受国家控制、适应政治需要、实行强制生产的轨道,以更有利于扩军备战。接着希特勒就开始将其计划付诸实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这是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它立即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并达成共同防御的协定,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去实施,相反在其背后倒掩盖着勾心斗角和畏首畏尾,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这也是英国“绥靖”政策的开端。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确信:这里出现的又是一帮和他昔日国内政敌一样不中用的家伙,只要他坚决、突然地把既成事实摆在这些家伙面前,他们势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于是,希特勒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竟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此时,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只要稍有动作,希特勒就会乖乖地缩回,但他们又只是满足于提出抗议,并未采取任何切实的对抗措施,这就使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1936年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希特勒最终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和外交上的孤立处境,于是,他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国防军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向他们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个目标。这时的德国军事力量已有了相当的规模,经济形势也进一步好转。所以希恃勒自觉有了资本,就开始把他的计划付诸实施了,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软硬兼施,在奥地利的亲德分子和纳粹分子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占领了奥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欧侵略扩张的第一步。英法两国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动又只是听之任之。法国毫无表示,英国只是由驻德大使提出抗议了事,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进行谴责,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制止德国侵略的措施,但遭西方国家拒绝。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就策划向捷克斯洛伐克开刀。他瞄准英法等国不愿为捷克斯洛伐克承担战争风险的心理,利用纳粹党培植的苏台德德意志党人充当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马前卒,通过1938年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一枪未发地又把苏台德地区占为德国所有。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径,英法除了提出口头抗议,并没有采取任何重大措施。

    希特勒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得手之后,紧接着又把手伸向波兰,要波兰归还但泽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权的通往东普鲁士的陆地走廊。波兰坚决拒绝了希特勒的无理要求。到了这时,深深感受到希特勒欺骗和愚弄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才放弃绥靖政策,转而强烈谴责希特勒的侵略行径并宣布全力支持并保证波兰的独立。法国在此情况下也作了相应的表态和加强战备的措施。希特勒面对波兰的不屈服态度和英法保证波兰独立的声明,以及他们正在同苏联谈判并有可能结成同盟的情况,不免有些害怕,因此,他也秘密派代表同苏联进行谈判。苏联鉴于英法同自己的谈判缺乏诚意,背地里还向德国大献殷勤,继续推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同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同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则由此去掉了担心出现一场两线作战的心病并还能经常不断地从苏联那里得到粮食和原料的供应。希特勒自觉已无后顾之忧,于是在1939年9月1日,终以“闪电战”实施了他几个月前就打算实施的进攻波兰的计划。英法两国虽于9月3日对德宣战,但在希特勒征服波兰的四个星期中一直按兵不动。法国军队只是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构筑工事据守。士兵们将德国西线的战争称之为“静坐战”或“滑稽的战争”。波兰在德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终于在9月28日沦陷。

    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又向英法大力施放和平烟幕,可暗中他却悄悄地加紧把它的部队从东线调集至西线,把主要的目标对准了法国,1940年4月,希特勒开始把他在前一年10月10日发布的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密令付诸实施。但他首先却去攻占了丹麦、挪威以保证德国有海上的战略基地和瑞典铁矿沙的供应。接着,于5月10日至5月28日,命令德国军队攻占了荷兰、比利对和卢森堡,5月13日,德军大举入侵法国。6月22日,法国被迫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向其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车站向德国签署了投降书。法国被占领后,希特勒的对手就只剩下在敦刻尔克大溃退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英国了,希特勒首先对英国实行诱和,条件是德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但因为遭到以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的抵制,所以没有成功,于是他立即下令实施在英国登陆的“海狮作战计划”,这是无奈的选择,本来在希特勒的原计划里,并没有打算与英国进行较量,本来希特勒以为法国投降之后,英国也会很快屈服。但希特勒想依靠空中优势制胜英国的计划,但是由于帝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忽视英国实力,造成战略决策失误,失去最佳时机,因而一再推迟“海狮作战计划”。戈林自以为是,擅自改变作战计划,将空中打击重点由军事目标转移至重要城市,给英国以喘息之机,加上英国从1935年开始在全国布置雷达网,并配备灵活性优越的“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使德国空中优势不复存在,“海狮作战计划”在英国的顽强抗击下彻底破产了。之后,希特勒不得不在9月27日无限期推迟“海狮作战计划”。这是希特勒在欧洲大战以来首次没有能达到入侵目的的一次大战役。

    希特勒早在西线作战、进攻英国时,即1940年夏就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指令德军“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这时,希特勒看到苏联也在加紧备战工作,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他决定先解决苏俄这个他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希特勒认为,英国已被逐出欧洲大陆,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德国东进的后顾之忧,而且“俄国一旦被打败,英国的最后希望就破灭了”。于是他决定首先解决他认为是落后的苏联。

    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己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附属国。希特勒认为他通过无限度地搜刮欧洲广大地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量己足够强大,而且1940年,德国的军事生产比上年度增长了1/3,他自以为一切己准备就绪。于是撕毁两国互不侵犯条约,下令于1941年6月22日在1000多公里长的苏联边境上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对希特勒来说,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场战争。是一场思想领域中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十字军似的进军,是一场反对“斯拉夫劣等人”的种族战争,是一场赢得“生存空间”的占领战争。但是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也低估了西方民主国家反法西斯斗争的坚定性,终于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

    希特勒在被占领的地区规划他所要得新秩序,那就是一个由纳粹统治的欧洲,他的资源供给纳粹德国,他的人民作为德意志的奴隶,所谓“不受欢迎分子”必须灭绝,首先是犹太人,其次是斯拉夫民族,他们的文化也必须毁灭。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曾对驻波兰总督汉斯·弗朗克指令:“我们是主宰民族,必须严厉公正的统治……我们要取走这个国家的一切财富”。希特勒曾经指出对苏联新征服地区的原则:“统治它、管理它、榨取它”。根据希特勒的政策对对犹太人实施最后解决杀死所有的犹太人包括男子、妇女、儿童。希特勒的命令在纳粹德国在占领区采用所谓“肃清暗杀”“不留痕迹的消失”实施恐怖行动。

    最后岁月

    在战争初期的短暂得势之后,希特勒开始走下坡路了。首先惨败在莫斯科城下和列宁格勒城下,其闪电战的计划遂宣告破产。事实证明,他不可能在辽阔无垠的苏联领土上打赢一场消耗战。随着12月7日德国盟国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1日,希特勒也向美国宣战。就这样,一场欧洲大战遂变成了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间内和不同的情况下都卷人了这场浩劫。在战争发展过程中己逐渐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为一方和以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为另一方的两大阵营,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美英两国首脑商定在欧洲共同作战的战略计划,并与苏联协商,起草了一份同法西斯轴心集团相对抗的各国宣言草案。在此基础上,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于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发表了一个共同合作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宣言,以后有52个国家在宣言上签了字。至此,以苏、美、英、中为核心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随着1942年11月—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遭到惨败而开始节节败退,苏联则开始转入战略大反击。在西线,希特勒同英国媾和的希望己不存在,其军队在北非战场屡遭打击,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投降。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岛登陆,促使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建立的新政府则向德军宣战,希特勒只能孤军作战。1943年11月底到12月初,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商定了配合作战的计划,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加拿大三国远征军在法国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而苏军到1944年7月己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境,并攻入波兰境内,至此希特勒军队完全陷入东线和西线的夹击之中。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宣布“将不惜任何代价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1944年底,盟军己攻入德国境内。希特勒的败局已定,这时他已从公共场合消失,人们再也见不到他的演讲。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逃过“狼岤”炸弹暗杀后,又回到柏林,住进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避弹室中,并在戈培尔等几个亲信和情妇埃娃·布劳恩的陪伴下,在充斥着绝望和幻想的阴森可怖的气氛中指挥战争,躲在地下室中的他经常。四肢颤抖、目光呆滞、面色惨白,说起话来有气无力。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希特勒还抱着战争很快即将发生一个转折的希望。然而现实是无情的,盟军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希特勒摆脱困境的幻想完全破灭,于是在1945年3月19日下令毁灭一切“德国国内军事、交通、通讯、工业和供应设施以及敌人为继续作战以某种方式立即或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利用的东西”。当被要求执行命令的施佩尔提出异议时,希特勒仍高喊:“如果战争打输了,人民也就完了。……因为人民已被证明是软弱的,而未来只会属于更加强大的东方人。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剩下来的反正只是劣等人,因为优秀分子已经阵亡了。”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3/4,这时希特勒才大梦初醒,看清了面前的事实。他说道:“战争打败了……我将留在柏林,只要时刻一到,我就用手枪结束我的生命。”但同时他也痛骂国人:“武装部队抛弃了我,我的将军们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国没能完成我给整个民族提出的任务。”4月27日,整个柏林完全被苏军包围起来。4月28日,希特勒的战时盟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抓获枪决并被头朝下倒挂在米兰的一家汽车库顶上示众。同一天,希特勒又获悉,他的副手希姆莱企图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至此,希特勒完全泄了气,感到自己的未日已经来临。他开始口授他的政治遗嘱,但他仍然要痛骂犹太人,要求后继者“必须竭尽全力恪守种族法律,无情地抵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