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龙骑战机 > 龙骑战机第271部分阅读

龙骑战机第271部分阅读

根本不算什么。

    “好好干,说不定将来,我也能跟你一起探索宇宙呢,呵呵。”

    作为龙骑士,林默的视力极好,远处的发射塔在他眼中纤毫毕现,仿佛就像一座直插天际的摩天大楼。

    洁白巨大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气势如山,哪怕隔着15公里的距离,也依然能够隐隐感觉到其粗长的身躯里正在酝酿着极其可怕的巨大力量,甚至是堪比魔法禁咒的能量。

    “是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区黑洞舰队1032舰舰长向您致意!”

    孟艺南还记得当初跟老大开的玩笑,心中却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个玩笑变成真的,当初林默在航天员选拔最后一关中被淘汰,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星际突击机第一联队,‘龙骑士’向您致敬!”

    林默顺水推舟地跟孟艺南开着玩笑,不仅仅是观测塔上,甚至连指挥中心里更多的人也跟着轻轻笑了起来。

    小小的玩笑有利于发射前消除紧张气氛,发射中心并未阻止孟艺南在升空前的胡说八道。

    发射指挥中心的角落里,几名技术专家却并没有跟着笑起来,孟艺南的话并不算完全是玩笑。

    随着“不周山”空天港计划的启动,中国人自己的星际战舰已经隐隐有欲从图纸上脱离出来的迹象。

    星际飞行器的设计从4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受限于技术和材料科技,一直都只限于在图纸上进行反复修改酝酿和计算。

    待有了条件后,再悄然进行一点点的技术验证测试,哪怕文革期间的十年动乱也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受国家最高领导直接负责的项目,它的保密等级甚至超过了两弹一星计划,对于跨越一个技术世代的进步来说,别说几十年,哪怕一两百年的积累都不嫌久。

    “发射前30分钟!检查燃料压力,散逸率正常,开始检查隔热瓦,地面人员开始撤离……”

    指挥中心进入了下一个步骤,原来被林默和孟艺南活跃开的气氛在无形中又再次一点点紧张了起来。

    知道老大已经来了发射场,正在关注着自己,孟艺南心头大定,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配合着严格的升空前检查升序,还不时朝着舱内的摄像头竖了个大拇指。

    “小孟,我就不打扰你了,全力以赴!加油!”

    发射在即,林默并没不打算影响对方的工作,自己和孟艺南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嗯,老大,你也加油!”

    孟艺南深深吸了一口气,精神更加集中起来,听着指挥中心人员操作报告。

    每一次发射都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哪怕一丝不苟的完全按照流程走,也会不避免地遇上各种想像不到的意外,机械的检查程序会很枯燥也很烦琐,一遍又一遍,地面和航天员们不厌其烦地搜索着任何可疑之处,哪怕只要有一点点异状,都会使本次发射中止。

    发射架底部,采用高铝水泥和耐火骨料浇筑的大型双面导流槽内不时冒出平衡压力和温度的白色气体,这个区域已经成为了生命禁区,一经点火,灼热无比的火箭尾焰能够瞬间将导流槽里的一切吹成等离子态,哪怕放一头大象进去,也会连渣渣都不剩下。

    在升空前,发射架往火箭里灌注的是拥有剧烈毒性的液体混合推进剂,在短短几分钟里这些化学推进剂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推动力,将运载舱送上失重的外太空,其中会承受极大的过载力,因此航天员所穿的宇航服和运载舱座位的位置及角度都是经过精确的计算。

    “1号,‘不周山’空天港建设完成后,如果你愿意,也有能够和我们一起去探索星空,你是我见过能力最强的航天员,也是最好的飞行员。”

    韦芸怡站在林默的身旁,对于林默被淘汰,感到惋惜的不止是孟艺南一个人。

    近乎妖孽般的体质和完美的意识,在宇宙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远远能够超过其他航天员,至于耗氧量和物资需求,大不了多储备点,多留点冗余量就行了。

    更何况,随着“不周山”空天港的建立,原本非常宽裕的航天员储备已经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发射前10分钟,所有人员开始撤离……”

    发射架底部,最后留守的工作人员从容不迫的登上大巴车,开始撤离,剩下的一切都将交给计算机系统进行遥控管理和自动化控制。

    “……倒计时1分钟……”

    哪怕看惯了运载火箭发射,发射场内所有人的一颗心还是忍不住提了起来。

    “倒计时,10秒……3、2、1!发射!”

    随着指挥中心负责点火的工作人员按下红色的发射键,紧紧固定在发射架上的长二捆运载火箭尾部随着一声隆隆巨响,赤红色尾焰猛然间喷发出来,巨大的白烟一下子笼罩住了火箭推进引擎,就像沙暴般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

    第987节 梦想的力量

    哪怕站在观测塔顶,林默也依然能够感觉到运载火箭的巨大力量延着地面一直传递到观测塔上,塔顶的地坪也随之微微颤抖起来,整个发射场仿佛在发生一场持续的小规模地震。

    所有人都已经闭上了嘴在附近的观测点或通过显示屏紧盯着发射架。

    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庞大的能量爆发出来,龙骑士的瞳孔足足放大了一圈。

    这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哪怕龙王站在面前,都未必能让林默有这样的惊讶,他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

    这种全身心体验到的全面冲击力让他连灵魂都震颤起来,双耳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越来越响的轰鸣声填塞住了人所有的听觉,哪怕有全覆盖式耳机也不例外。

    发射架上的回转平台开始左右分离,运载火箭微微一颤,底部的爆炸螺栓瞬间引爆发体,已经进入一定输出功率的火箭引擎推动着箭体缓缓向上升起,将运载火箭从巨大的烟雾中推了出来。

    在爬升过程中箭体表面脱离出一些碎片,这些都是保护箭体内部元器件在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的廉价泡沫塑料,这些损耗完全在意料之中,随着空气摩擦,这些材料很快会消耗殆尽。

    烟雾中红光闪动着,仿佛像雷雨云团一向,挣脱大地的引力飞升,就像是一名修为已臻大圆满的修炼者在劫雷巨响声中,一点点逆天而行。

    导流槽内的可怕火焰渐渐缩了回去,几乎同时,运载火箭尾部的尾焰完全显露出来,赤红色火焰一点点变浅,最后演变成更加凝聚的青蓝色,焰心变成了连环状,爆发出来的喧嚣巨响更加强大。

    一级运载发动机采用的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推进剂混合推进方式,这种推进剂带有剧毒,半径5公里内的观察人员都有一只特制的防毒面具,避免被燃烧不完全的残余推进剂给误伤。

    “不周山”计划使用的长二捆运载火箭已经是最后几批的库存货,其中也包括了二炮部队的部分库存,很快就会使用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重型运载火箭进行替代升级,届时也将拥有大型太空梭的发射能力,“不周山”空天港将会展开第二轮的拓展升级。

    空天港之所以称为空天港,不仅仅是容纳空间巨大,还有可以承载多艘太空飞行器的对接和养护任务,预留的扩展接口,足以在未来将“不周山”拓展成一个真正的太空城。

    至于国际轨道空间站什么的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货色,根本就不被中国放在眼里,要搞就搞大的。

    至少在50年内,老外看到这么庞大的空天港依然会感到无比的震撼,那是中国在外太空的“长城”。

    长二捆运载火箭挣脱了发射架的束缚,完全展露在林默的视线当中,越来越高,越来越快。

    三道白色的音爆云环在运载火箭顶部的导流罩上乍闪即逝,迅速沿着箭体向后退去,甚至连音爆声都被引擎的轰鸣掩盖了过去。

    导流罩顶端前方出现了一层若隐若现的圆锥形激波,却无法阻止火箭以不可阻挡之势,拖着浓浓尾迹高速升向天空,化作一粒光点,飞快地脱离视界,直飞向东方的天际。

    利用酒泉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借助于地球自转的引力,经过精确计算的发射角度和轨迹,载着孟艺南等四名航天员的长二捆运载火箭轻而易举地突破对流层和平流层,并且在脱离大陆上空前,进入中间层,向电离层进发。

    在经过电离层时,保护着运载舱的导流罩表面会出现极高的温度,耐温涂层会以极快的速度被燃烧分解,带着大量的热能。

    从发射开始到进入散逸层,运载火箭只需要10分钟。

    几乎完全被嵌在运载舱里的四名航天员生生承受着约14g左右的单向过载力,依靠座椅和宇航服安全的进入太空。

    对于运载舱里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舱里的显示屏和外面的摄像连接,看到地面迅速离他们远去,越来越小,云层很快被他们踩在下方,明亮的天空渐渐变暗,显露出越来越深的蓝色,很快大气层的轮廓会随着高度显现出来。

    发射架在完成发射后,地面周围迅速喷出水雾开始降温除尘,约在几个小时后,穿着防护服的地面工作人员会对现场进行清理,使用特殊的液体喷雾分解那些残留的剧毒推进剂。

    “好快!好高!好强!”

    龙骑士的心脏如鼓点般狂跳着,仿佛刚刚破空而去的庞然大物对他有着超必杀的威力,这种极速甚至是他的“妖孽”变形翼战斗机也难以企及的。

    以往拥有光战气和一些小术法施展能力的小小优越感荡然无存,这个世界人类的顶尖科技让人的灵魂都在颤栗,这几乎可以媲美于神灵的力量。

    恐怕连另一个世界里传说中的天位强者也未必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虽然个体力量薄弱,却能够使用巅峰科技把任何一个普通人送上任何强者都要仰望的高度。

    殊途同归,外物强大到一定的极致,其威力丝毫不容小觑。

    “走吧,去指挥中心,在那里可以监控到运载火箭的位置和状态。”

    看到林默依然站在原地怔怔地望向运载火箭消失的天际,韦芸怡忍不住笑了起来。

    哪怕在航天训练中心里接受过各种相关的训练,可是在实地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到如山如狱和铺天盖地般的压迫力迎面而来,那种连毛孔都会真切感受的冲击力几乎会让人以为自己在下一秒就会像一片树叶一样被掀飞到天上去。

    林默的表现已经是很镇定了,至少没有不由自住的后退,一些胆小些人甚至会在看到第一眼后,就会屁滚尿流地逃到观测塔的地下掩体去,不可自制的瑟瑟发抖。

    此时发射场上的震耳欲聋轰鸣声已经消失,升空时产生的巨大烟雾还没有漫延出五百米,就被地面喷水装置给控制住,渐渐降了下去,烟雾中的化学反应物也会被自然沉淀,被水雾从空气中分享出来并随着地面的流水带走。

    空气中带着一股奇异的焦臭气味,让人感到胸口微微发闷,为作一级发射推进剂之一的四氧化二氮具有神经麻醉的毒性,不过在观测塔所在的这个距离,其散逸浓度对人体已经没有多少危害了。

    “好!”

    长长呼出了一口气,林默缓缓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这一趟没有白来,这位小弟真是有心。

    若是有机会,自己一定会拿些好东西好好感谢他。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动静不可能避开外国的视线,在运载火箭飞行的轨迹上空,几乎快成了外国间谍卫星的沙龙。

    韩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还有俄罗斯、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此刻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紧盯着中国本土上空的大气层和近地轨道。

    一时没防备,中国人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乱拳打死老师傅式的密集发射,让外国连阻止一下的能力都没有,“不周山”空天港在工程机械人没日没夜地组装中已经成形,在近地轨道上的巨大天体显然成了气候。

    飞行轨迹经过的一些国家更是提心吊胆,说是运载火箭,其实跟洲际弹道导弹没什么区别,世界各国发展空天科技,也同样是提升了本国的远程打击能力。

    或许在这个时候,“不周山”在不少国家眼里,几乎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没什么区别,让人心惊肉跳,寝食难安。

    “19号观测船报告,导流罩开始分离,运载舱磁等离子体引擎开机,目前高度距地631公里!”

    “孟艺南报告,运载舱正常,2号组成员生理状态正常。”

    “不周山报告,已经发现运载舱,距离11482公里。”

    许许多多有关于“正常”的报告代表着整个发射计划完全在发射中心的掌控之中。

    这个高度依然在大气层的散逸层内,地球引力开始变得微弱。

    脱离了多级引擎后,运载火箭顶端导流罩随着爆炸螺栓的火花闪现,就像花瓣一样盛开,露出里面仿佛陀螺一样的运载舱。

    花瓣渐渐失去动力,功成身退地坠向后方的大气层,很快在穿过电离层时剧烈燃烧起来,逐渐破碎并汽化成虚无,消失在大气层内,或许会有一些碎片幸运地能够坠落到地面,但是坠落点大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一切都在航天局的顶尖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联手计算内。

    陀螺形臃肿的运载舱尾部亮起了四圈蓝光,缓缓地向更高轨道升去,速度越来越快,磁等离子体引擎推动不大,但胜在持久,足以将运载舱推近“不周山”空天舱。

    “我终于上来了!”

    由于直到现在运载舱仍然由地面和计算机同时控制着,孟艺南这位驾驶员暂时还无用武之地,但是他的心中已经十分满足和骄傲。

    感觉身轻如燕的那一刻,他就完全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员。

    第988节 完美对接

    运载火箭的速度极快,在短短十分钟左右就把运载舱送进了散逸层的弱引力区,但是接下来的行程却完全交给了运载舱的四具磁等离子体引擎,需要耗费近两个小时才能够接近距地高度约800公里“不周山”空天港。

    运载舱距离空天港还有11482公里,这个在电离层以内几乎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距离,相当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距离的三分之二,中国国土的东西或南北距离的两倍。

    可是放在外太空,这点儿距离几乎不算什么。

    在距离地球表面322公里至483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随便什么太空垃圾都能够在半小时内左右的时间跨越这么远的距离。

    这个距离完全在中国航天局专家们的精心测算之内,对于“不周山”空天港是一个十分安全的距离,也是运载舱能够在最恰当的时间里接近的距离。

    “距离30公里,遥控和自动驾驶系统切换为辅助控制,孟艺南中校,请开始进入对接流程,‘不周山’,请准备好捕获。”

    地面指挥中心大厅里的联络人员宣布了进入下一流程的操作。

    林默此时已经在指挥中心大厅的后面,心情难得有些紧张的看着代表运载舱和“不周山”空天港的两个光点,正在模拟太空立体图形中缓缓靠拢。

    作为曾经的航天员候选者,林默知道外太空对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其难度远远超过了战斗机的空中加油。

    且不说都处于运动中的双方在速度上至少超过战斗机和加油机的46倍(空天港秒速7900米/第一宇宙速度,加油机秒速170米/时速612公里),若是不能完全严丝合缝的对接舱口,不良的气密效果会损失大量珍贵的空气。

    在外太空中,空气甚至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航天员们需要它维持生命,舱内的电子设备等系统也需要它配合对流而散热。

    如果发生意外,恐怕中国的“不周山”计划也有可能将会前功尽弃,因此每一次对接都是一项充满了高风险性和高精确度的工作。

    也许甚至耗费十几个小时都无法完成对接都是有可能的,当然对于运载舱的生存物资储备而言,十几个小时的耽误,将意味着舱内的航天员将身处危险之中。

    “孟艺南收到!”

    “王学军收到!”

    作为同一期的航天员,上级这样安排也是考虑到了两名航天员之间的默契,这种演练已经进行多了许多次。

    孟艺南伸手抓过了控制面板和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