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87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87部分阅读

    等,米德,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预——备——跑!”

    “什么?”

    “没什么。从现在起,让我们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吧!”

    所有的树叶不会以相同的方式落下,生命的故事,其实就是树叶的故事,它如此自然,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着迷,如此让人深。

    生命的代价

    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

    ——索尔仁尼琴

    比起欧洲的攀岩运动来,美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可能是美国的登山运动发展较晚的缘故,况且美国也缺少像欧洲阿尔卑斯山那样高耸险峻的山峰,但若比起冒险精神来,美国的攀岩运动者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市郊的克里斯托弗俱乐部成立于1986年,总教练欧文克里斯托弗推崇的是一种毫无防护措施的徒手攀岩运动。由于它的危险极大,所以训练是相当严格的。俱乐部现有成员96名,教练11名,有自己编印的一套教材。新成员最初先进行室内攀缘墙壁训练,然后在训练房外墙岩石上进行模拟攀岩训练,再往后就是野外实地攀岩了。

    攀岩运动是当今世界上最危险、最刺激、最能表现人的勇敢精神的一项运动。攀岩者经常是在只有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或者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徒手攀登陡峭的绝壁悬崖,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在这方面,美国的克里斯托弗攀岩俱乐部可以告诉你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其中有两个悲壮场面最为惊心动魄。

    纵贯美国西海岸的喀斯喀特山、海岸山和内华达山三大山脉为俱乐部提供了良好的攀岩环境。每年5月至10月是攀岩的最佳季节。惠特尼山、杰斐逊山、几沙斯塔山部分难度很大的岩壁都被他们征服了,但人们很少知道勇士们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人们更不会知道,仅在惠特尼山就已经有7位勇士先后殒命谷底。最近的一次人们仍记忆犹新。那是1992年7月19日上午,俱乐部唯一的一对夫妇罗夫曼和莫莉娅丝在伙伴的陪同下开始攀登惠特尼山北坡一段仰角80度左右的峭崖。当攀到接近崖顶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这一段的岩石开始变得光滑而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水从岩缝渗出。在罗夫曼侧下方5米远的莫莉娅丝不断提醒丈夫向左侧干燥的地方攀,但罗夫曼好像没听见,仍旧直行。当他左手再次扒住一块潮湿的岩石时,右脚一下子蹬空了,身子陡然往下一坠,右手打了滑,重量顿时全落在了左手的四个指尖上,但这块岩石显然是太滑了,还没等他把右手再伸上去,左手便滑拖了。这一切,妻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接下来,伙伴们望见了俱乐部攀岩史上最壮烈的一幕:当罗夫曼的身体从莫莉娅丝的右侧坠落时,妻子喊着丈夫的名字,张开双臂扑向丈夫。夫妻紧紧拥抱着,双双坠向近700米深的崖底……

    1992年,对于克里斯托弗攀岩俱乐部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33岁的总教练欧文克里斯托弗不幸离开了他们——他走得实在太匆忙了。9月25日,克里斯托弗与6名成员来到著名的亚利桑那州大峡谷,要实现他只身征服大峡谷的宿愿。早在俱乐部创立之初,他曾攀登过大峡谷,但没有成功。但知道,这次如果还不成功,也许就再没机会了。上午10点40分,克里斯托弗已经攀登两个多小时了,距崖顶还有约150米的样子,他很想找个能歇息的地方。当他抬头张望时,发现右上方约6米远处有一个小岩洞,看样子能容下一个人,于是他加劲向岩洞攀过去,谁料到就在他攀到离洞口还剩1米远时,从洞里突然传出幼鹰的啼叫声——灾祸降临了。当克里斯托弗意识到这点时,已经太晚了。一只翼展近3米的苍鹰拍打着翅膀从洞口冲出来,在空中停了一下,突然箭一样朝克里斯托弗俯冲下来,一双利爪深深扎进克里斯托弗肩胛骨两侧,翅膀拼命地扇动,想把他拖下来,克里斯托弗双手死死抠住岩缝,一动不动。苍鹰用利喙一次次凶猛地撕扯克里斯托弗脖颈和肩膀的肉,鲜血顺着脖子、肩膀和脊背不住地流淌着,黄运动衫被染得红红的,远远望去,就像山崖上一团燃烧的火。20分钟过去了——这里克里斯托弗短暂一生中最辉煌的20分钟。同伴们低下了头,不忍看那惨烈的最后一刻。燃烧的生命之火熄灭了。

    克里斯托弗成为俱乐部创立7年来的第16位英勇献身者。

    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献身的真实故事总让世人唏嘘不已。挑战生命极限固然令人心生敬畏,而更令世人感慨不已的,则是此间生发的人光辉。

    聪明反被聪明误

    傻瓜旁边必有骗子。

    ——巴尔扎克

    一个朋友给哈里介绍对象。他别出心裁,给了哈里一个电话号码,让哈里自己找她“联系”。哈里觉得这种约会方式实在荒唐,于是就给她挂了个电话(哈里对于荒唐事有一定程度的偏爱)。

    她的声音很好听,于是哈里自然而然地想象她的相貌也不错,尽管这不怎么保险。她说她知道哈里的情况,并说她马上就动身到哈里这儿来。她的学校离哈里这儿挺远,至少要换3次车。哈里当然不忍让她受累,连忙劝她不要来,在学校等他过去。

    她坚持说还是她来,哈里也说最好是他去——恰巧这时候电话断了。

    再打,却打不通了。这一来哈里没了主意:“我们的分歧还未解决,究竟是我去,还是她来?”哈里犹豫了半天,认为第一次打交道,还是顺着她为好。

    结果哈里空等了一个下午。

    第二天哈里又给她打了电话——

    “我等了你好长时间。”她说。

    哈里解释了一番,然后请她在电话还未断之前决定今天的见面地点。

    “好像没有必要了。”她说。

    “为什么?”

    “我们俩都有点太精明了。”

    她在电话里笑着说:“要是昨天下午我和你都扑了空该多好,你说呢?”

    哈里说:“我觉得那样的场面的确很感人。”

    她没再说什么,放下了电话。

    这一天,他们果然都扑了空。

    第三天她主动打来电话,大发了一通脾气,说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嫁给一个跟她一样傻的家伙。

    惺惺作态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运,它只会回应对方一个带着假面的微笑;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你总会得到真诚的回应,并实现许多美好的心愿。

    ┃┃

    ┃┃

    ┃bsp;   ┃┃

    【……真义难寻自在然(1) ----网文字更新最快……】!!

    真义难寻自在然(2)

    聪明的伊莎贝尔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叔本华

    伊莎贝尔一天辛苦之后酣然入睡。

    一位玲珑的天使飞进窗口找上了她,说,聪明的伊莎贝尔,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份适量的聪明和一份适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遗漏了你的愚蠢,现在我给你送来了这份礼物。

    愚蠢礼物?伊莎贝尔很不理解。慑于上帝的威严,她接过天使包中的愚蠢,无可奈何地值入脑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讲话lou出了破绽,第一次解题费了心思,她花了一个早晨记住了一组单词,天后却忘了将近一半。她痛恨这份“礼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脑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数天,天使来检查他自己做的那份工作,发现给伊莎贝尔的那份愚蠢已被扔进了垃圾箱。他第二次飞入伊莎贝尔的卧室,义正词严地对她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配额,只是或多或少罢了,每一个完整的人都应该这样。

    不得已,伊莎贝尔重新把那份讨厌的愚蠢捡了回来。但是,她太不愿意自己变成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她把愚蠢嵌进头发,不让其进入思维,居然蒙过了天使的眼睛。以后,伊莎贝尔没有遇上一道难题,没有考过一次低分,一直保持着强盛的记忆,出色的思维和优异的成绩。

    当然,她也没有了苦役获释的愉快和改正差错后的轻松。更奇怪的是,也没有一个同伴愿意与她一起组队去出席专题辩论,因为她的精彩使同伴全成木鸡;也没有哪个人愿意和她做买卖,因为得利赚钱的总是她,也没有人与她恋爱,男人们无不怕在她的光环里对比成傻瓜。连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没劲,来者总是输得伤心。偶尔有一两次她给了点面子,卖个关子下个软着,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马,比她胜了还伤害人的自尊。

    她越来越孤独、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聪明成的脑袋,愚蠢是再也植不进去了。她希望能再见上一次天使,可天使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只有聪明,伊莎贝尔在痛苦中熬过单调的一生。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其实,人是离不开愚蠢的。正是因为有了愚蠢,人们才有努力去弄明白和克服愚蠢的动力。太聪明了,事理都弄清楚,我们就会对该事物失去兴趣。拥有一份愚蠢的礼物,未尝不是好事。

    这时,乐声响起

    唯有恰如其分的感情才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所珍惜。

    ——蒙田

    威利胡乱花钱,理应挨顿靴子——可是这时,音乐突然响了。

    1921年,威利满13岁。一天,他从弗雷中心骑自行车回家,车上捎着一架胜利牌手摇留声机和一张胜利牌唱片。那架留声机在1935年威利去欧洲旅行时,把它送给了教救世军。可是,那张唱片威利始终保存着。对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威利之所以特别喜爱它,是因为每当威利听到这张唱片的时候,就想起当初他挟着留声机和唱片走进家门的情景。留声机花了他10美元,唱片075美元,两样东西都是全新的。这笔费用来自于威利当电报员的头一个星期挣到的工资。买完这两样东西,还剩下425美元。

    母亲刚刚从古海姆工厂回家。从她脸上的神色可以看出她很不开心,她干的活儿是装小瓶的无花果罐头,威利知道,罐头食品工最不愿意装这种小瓶的罐头。因为装小瓶罐头干上一整天只能挣15美元,最多不会超过2美元,要是装大瓶的罐头,就可以挣到3到4美元。这个数目在那个年头是相当可观的。

    威利抱着留声机满心欢喜地走进家门。母亲看了威利一眼,从眼神中流lou出她那天干的是装小瓶罐头的活儿。

    不过,她没说话,威利也没吭声。威利把留声机放在客厅的圆桌上,又将唱片取下来,正反两面检查一遍。这时,威利觉察到母亲正在注视着他。就在威利摇动留声机的曲柄时,她终于开了腔,语调又温和又客气。威利心中有数,这意味着她对眼前的事并不赞许。

    “威利,你在那儿摆弄的是什么玩意儿?”

    “这叫留声机。”

    “你从哪儿弄来的这架留声机?”

    “百老汇大街上的克莱谢尔曼商店。”

    “是他们送给你的?”

    “不,是我买的。”

    “你花了多少钱,威利?”

    “10美元。”

    “10美元对咱们这个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也许这钱是你在街上捡的?”

    “不,这钱是我给邮局送电报挣的第一周的工资,还有这张唱片花了075美元。”

    “那么你从第一周的工资里拿回来养家的——付房租、伙食、添衣服——一共是多少钱?”

    “425美元。我每周工资是15美元。”

    这时,唱片已经放到留声机上。威利刚要把机头放在转盘上,就在这时,威利突然觉得最好别再摆弄下去,还是逃走为妙。于是,威利撒腿便跑。后廊上的纱门“砰”的一声,威利跑了出来,紧接着又“砰”的一响,母亲追了上来。

    当威利围着房子奔跑时,他意识到两件事:首先,那是个美丽的夜晚;其次,莱文凯马尔扬的父亲——一位非常严肃的人,正站在马路对面的家门前愣神儿瞧着他们,兴许还有点惊讶。毫无疑问,塔库希萨罗扬和她儿子围着房子跑绝不是为了锻炼身体,更不是进行什么体育比赛。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跑呢?

    出于睦邻关系,在威利要跑回客厅时,他向凯马尔扬先生行礼致意。一进客厅,他急忙把机头放在唱片上,然后赶紧躲进饭厅。从饭厅里,他既可以观察到音乐对母亲所产生的效果,在必要时还可以逃到后廊上,再跑到院子里去。

    母亲刚回到客厅,唱片的音乐开始从留声机里传了出来。

    有那么一会儿功夫,母亲对音乐似乎根本不理会,还要继续追赶威利。

    突然她停住脚步,也许只是为了喘口气,也许是在听音乐——当时谁也说不准。

    随着音乐继续演奏下去,威利不能不注意到母亲要么是累得跑不动了,要么就是确实在听音乐了。过了片刻,威利发现她的的确确在倾听音乐了。威利看着她来到留声机旁,而不再追赶他。

    家里有6张藤椅,还是1911年父亲活着的时候留下来的。只见她搬了一张到圆桌边,威利站在通往客厅的过道里,等唱片一完,他走到留声机旁,从唱片上抬起机头,把机器停了下来。

    母亲没有看他,只是说道:“好吧,我们把它留着吧。请你再放一遍。”

    威利连忙摇了几下曲柄,把机头放回到唱片上。

    这一次,当唱针走到唱片尽头的时候,母亲说:“教教我怎么让它转。”威利做了一遍给她看。然后,她亲自动手把唱片放了一遍。

    不用说,音乐确实很动听。可是,就在刚才,她还为了他把一周的工资大部分扔在一件可笑的废物上而大发雷霆哩。直到她听到了音乐,从中得到启示。是这种音乐的感受使她明白了:钱不仅没有白白扔掉,而是花得很值得。

    她一连把唱片放了六遍。而威利一直坐在饭厅的桌子旁边,浏览着克莱谢尔曼商店的女售货员免费赠送的一份唱片目录。然后,她说:“你就带回家这一张唱片?”

    “嗯,它反面还有另一首歌呢。”

    威利走到留声机旁,把唱片翻过来放上。

    “另一首歌是什么?”

    “呃,歌名叫《印度之歌》。我还没有听过。在铺子里,我只听了第一面,歌名是《巧巧桑》。您想听听《印度之歌》吗?”

    “放一遍吧。”

    就这样,当家里的其他成员回家时,就看见母亲坐在藤椅上守着留声机在听音乐。

    难道那张唱片不值得威利永远保存吗?不应该受到他格外地珍爱吗?它几乎一下子就把母亲拉进艺术的境界里去。并且,据威利所知,它标志着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母亲开始意识到:儿子把某些东西看得比金钱——甚至可能比衣、食、住还重要是正确的。

    过了一个星期,母亲在吃饭时向大家提出,到了该拿出一些家用钱再买一张唱片的时候啦。她想知道有哪些唱片可买。威利拿出目录,把上面列的名字念了一遍,但这些名字对她来说毫无意义。

    于是,她叫威利到商店去挑一张赫拉沙里的唱片。

    42年后的今天,威利重新听这张唱片、力图猜测其中的奥妙时,他认为是美妙的节拍打动了母亲的心。琴声直接在向母亲诉说,仿佛在向一位情投意合、相互了解的老朋友倾诉衷情。单簧管与班卓琴的合奏产生了一种使人回忆过去、正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效果。它奏出了一个日本姑娘遭受美国水兵遗弃的心声。双簧管奏出了故事的内容,萨克斯管表现出忍气吞声的呜咽。

    从那以后,只要家里人攻击威利格孤僻,母亲总是耐心地替他辩护,等到她实在按捺不住而发火时,她就朝他们大声嚷道:“他不是生意人,谢天谢地。”

    当生活的沉重令人苦不堪言时,人们渴望一份解拖。每当这时,我们总能从音乐中找到倾诉的对象。她们用无形的触手慰籍我们灼痛的心灵,赋予我们笑对人生的力量。

    对一则告示的辩论

    最好的争论就是它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解释。

    ——卡内基

    特拉福德参议员对会议提议起草的南方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