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56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56部分阅读

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去了。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墓。

    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出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痴迷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人们都知道,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两点之间“曲线”最短,而“直线”却最长。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途径。

    贝丝的观念

    现代主义在近代的含义是不墨守成规,反对既定思维模式,决不媚俗取宠。

    ——米兰昆德拉

    贝丝家里有3个开水瓶。平时,只要哪个开水瓶里没有水了,贝丝总会及时去烧开水,把那空着的水瓶注满。

    这天,贝丝烧好水刚注满两个空着的开水瓶,贝丝的丈夫走过来,拿起其中一个就往茶杯里倒水。贝丝止住了他,指了指另一个瓶说:“先喝昨天烧的。”丈夫只好放下手里的瓶,提起那个瓶,往杯里一倒,水已不热。丈夫虽皱了皱眉,但他还是从容地喝了这凉开水。他知道,如果不喝,贝丝又会说,自己家烧的水,不能像公司里那样,隔夜的开水凉了就倒掉。

    贝丝天天都要烧开水,但贝丝一家人天天都只喝凉开水。

    贝丝买了一箱梨。买回当天,贝丝清理出几个烂梨子。她把好梨装回箱子时,把那几个烂梨子剜去烂掉的部分,洗净,然后动员全家人一起“消灭”了那几个烂梨子。

    过了几天,贝丝打开箱子,发现又烂了几个梨子。她再次把烂梨子清理出来,剜去烂掉的部分洗净,再次动员全家一起突击吃烂梨子。

    梨子仍在烂。贝丝一家吃了一箱烂梨子。

    贝丝家有了冰箱后,贝丝上街买菜一次便买很多,回来时,把冰箱塞得满满的,这样可以吃上一些日子。

    贝丝每次发现冰箱里面的菜不多了,便提上菜篮子,上街又狠狠地采购一批。回来时,除了菜篮子里装满了,还大包小包提着几个塑料袋。每次把冰箱里原来剩下的莱清出来,把刚买的新鲜莱放进去。贝丝是这样划算的:先前买的莱必须先吃,不然坏了可惜。

    贝丝家冰箱里的莱总是在循环,新买的新鲜菜总是被贝丝放进冰箱里,贝丝家每日吃的都是在冰箱里储存了一段时间的菜。

    贝丝的丈夫出差回来,给贝丝买了一套流行的套装裙。贝丝很高兴,她把衣裙试了试,可舍不得穿,便将衣服挂进衣柜里,又穿起那些旧衣服。她觉得那些旧衣服都还没穿坏,搁在那儿不穿挺可惜的,新衣服可以存起来以后再穿。

    贝丝的丈夫仍在不断地给贝丝买时兴的衣服,贝丝都挺喜欢,可贝丝总是舍不得丢弃旧衣服。一天,贝丝从箱柜里取出自买回来只穿了一次的踏脚裤,贝丝走在大街上,引来了不少人侧目,贝丝却一脸灿烂,为引来如此高的回头率而自我感觉良好。贝丝自己当然不知道,这种裤子早已过时,人们看她就像看见了一个怪物。

    观念一改天地宽。一个人的观念往往决定了其生活的方式与质量,而每个人也都趋向于固守着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难于改变。

    ┃┃

    ┃┃

    ┃bsp;   ┃┃

    【……成(6) ----网文字更新最快……】!!

    梦想照进现实(1)

    第一章梦想照进现实

    财富就在身边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去追求他的人,对那些不愿付出的人,他是不会动心的。

    ——尼科尔

    从前在开罗有一个叫马格里比的人,拥有巨额财富却不知节俭,生活放荡,以致家产荡尽,只剩下父亲遗留的房子。过了不久,他就不得不ko劳动谋生。他干活很辛苦,有一天晚上在自己花园里的一株无花果树下睡着了,做起梦来。梦中有一个人来拜访他,对他说:“您的财富在波斯,在伊斯法罕,到那里去寻找吧。”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发了。他长途跋涉,遇到了沙漠、海洋、盗匪、河川、野兽以及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到了伊斯法罕,但是他一进城门,天就黑了下来。他走进一座清真寺,在院子里躺下睡觉。有一帮盗匪进了清真寺,盗匪的声音惊动了房子的主人,他大声呼救。邻居们也大声呼救,巡逻队队长终于率领官兵来到,把盗匪吓得逃之夭夭。队长命令在清真寺里搜查,发现了这个从开罗来的人,用竹鞭把他一顿好打,几乎打得他断了气。

    两天之后,他在监狱里苏醒过来。队长把他叫去,问他:“你是谁,从哪里来的?”

    这个人说:“我从开罗来,名叫穆罕默德阿里马格里比。我是被梦中的一个人所指引,到伊斯法罕来的,因为他说我的财富在这里等着我。可是等我到了伊斯法罕,他所说的财富,却原来是你慷慨地赏赐给我的一顿鞭子。”

    队长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最后,他说:“你这个傻瓜,我接连三次梦见开罗的一座房子,它那庭院里有一个花园,花园往下斜的一头有一座日晷,走过日晷有一株无花果树,走过无花果树有一个喷泉,喷泉底下埋着一大堆钱。可是我从来没有去理会这些荒诞的梦兆;然而你啊,你这个毛驴跟魔鬼养的家伙,竟然相信一个梦,走了那么多的路。把这几个小钱拿去,滚吧!”

    这个人拿了钱,走上了回家的旅程。他在自己家的花园(就是队长梦见的那个花园)的喷泉下面挖出了一大笔财宝。

    不要幻想远在天边的财富,没准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奋斗精神,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想信自己的财富奇迹只能由自己创造。

    会忍耐就不会犯错

    在恶劣的环境下和腹背受敌的攻击中,要练就一种特殊的心理素质,能忍一切难忍之事。

    ——《可兰经》

    据说,犹太史上最伟大的希雷尔就是一个堪称忍耐典范的人。

    曾有两个人打赌,说好谁能让希雷尔发火,就可以赢400美元。

    这天刚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尔正在洗头。

    这时,有人来到门前,大声喊道:

    “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赶忙用毛巾包好头,走出门来问道:

    “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那就请讲吧,孩子。”

    “为什么巴比伦人的头不是圆的?”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熟练的产婆。”

    那个人听完,就走了。

    才过一会儿,他又来了,大声喊道:

    “希雷尔在吗?希雷尔在吗?”

    希雷尔连忙又包好头,走出门来,问道:

    “孩子,你有什么事?”

    “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那就请讲吧,孩子。”

    “为什么帕尔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长烂眼睛?”

    “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沙尘飞扬的地区。”

    那个人听完,又走了。

    ……

    “为什么非洲人长的都是宽脚板?”

    ……那个人听完了,没走,又说道:

    “我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怕惹您生气。”

    希雷尔干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来说:

    “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吧。”

    “你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以色列亲王的希雷尔吗?”

    “不错。”

    “要真是这样的话,但愿以色列不要有许多像你这样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为了你,我输掉了400美元。”

    希雷尔问明情况后,对他说:

    “记住了,希雷尔是值得你为他输掉400美元的,即使再加400美元也不算多。不过,希雷尔是决不会发火的。”

    希雷尔没有发火,恐怕我们倒要发火了。

    忍耐是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之一。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种一时痛快但终生遗憾的事。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会忍耐,也要经常注意到别人的忍耐。

    没人会带你

    人要是没有学会自立,那么将一无所能;如果过于自立,那也将一无所立。

    ——柯林斯

    潜能激励专家维特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开发潜能时,没有人会带你去钓鱼。

    维特利有幸在年少时,便学会了自立自强,他父亲那时身在国外。当他9岁时,在圣地亚哥家附近,有一个陆军炮兵团,驻扎的士兵和他成了好友,以消磨无聊的闲暇时间。他们会送维特利一些军中纪念品,像陆军伪装钢盔、枪带及军用水壶;维特利则以糖果、杂志,或邀请他们来家中吃便饭,作为回赠。

    维特利永难忘怀那一天,他回忆道:

    “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说:‘星期天上午5点,我带你到船上钓鱼。’我雀跃不已,高兴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从未ko近过一艘船,我总是梦想有一天我能在船上钓鱼。噢,太感谢你了!我要告诉我妈妈,下星期六请你过来吃晚饭。’”

    “周六晚上我兴奋地和衣,为了确保不会迟到,还穿着网球鞋。我在床上无法入眠,幻想着海中的石斑鱼和梭鱼,在天花板上游来游去。清晨3点,我爬出卧房窗口,备好渔具箱,另外带着备用的鱼钩及鱼线,将钓竿上的轴上好油。带了两份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4点整,我就准备出发了。钓竿、渔具箱、午餐及满腔热情,一切就绪——坐在我家门外的路边,摸黑等待着我的士兵朋友出现。”

    “但他失约了。”

    “那可能是我一生中,学会自立自强的关键时刻。”

    “我没有因此对人的真诚产生怀疑或者自怜自哀,也没有爬回床上生闷气或者懊恼不已,更没有向母亲、兄弟姐妹及朋友诉苦,说那家伙没来,失约了。相反,我跑到附近汽车戏院空地上的售货摊,花光我帮人除草所赚的钱,买了那艘上曾经在那儿看过、补缀过的单人橡胶救生艇。中午时分,我才将橡皮艇吹满气,我把它顶在头上,里头放着钓鱼的用具,活像个原始狩猎人。我摇着浆,滑入水中,假装我将启动一艘豪华大油轮,航向海洋。我钓到一些鱼,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军用水壶喝了些果汁,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

    维特利经常回忆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学到的经验,即使是在9岁那样稚嫩的年纪,他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首先学到的是,只要鱼儿上钩,世上便没有任何值得烦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鱼儿的确上钩了!其次,士兵朋友使我意识到光有好的意图并不够。士兵朋友要带我去,也想着要带我去,但他并未赴约;然而对我而言,那天去钓鱼,是我最大的希望,于是我立即着手设定计划,并使愿望成真。”

    ko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梦想,别人——任何人都可能会对你失约,只有你自己才能挽救一切。

    聋哑影后

    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贬低我们。如果我们坚强,就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能够打败我们。

    ——华盛顿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因在《小上帝的孩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的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的小金人。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可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

    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斯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小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为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使导演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但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在观看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时,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ko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成功了。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在出生之时就因缺少一份上帝的关爱而被排斥在常人之外。也正因为“与众不同”,使得他们的成就在两者之间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

    ┃┃

    ┃bsp;   ┃┃

    【……梦想照进现实(1) ----网文字更新最快……】!!

    梦想照进现实(2)

    不愿赚钱

    热忱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于内心。热忱来自你对自己正在做的某件工作的真心喜爱。

    ——卡耐基

    美国乔治敦的一家服装店,有个女店员叫布拉姆顿,她是学习管理学专业的。

    有一次,布拉姆顿接待了一位年轻的顾客。那位女士说:“我想买一件最感时尚的礼服,我要穿上它去肯尼迪中心,要让每个见了我的人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布拉姆顿说:“我们这儿有件很感时尚的礼服,不过是为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准备的。”

    “缺乏自信心的人?”

    “是啊,你不知道有些女人常想穿这样的服装来掩盖她们的自信心不足吗?”

    那位顾客生气了:“我可不是缺乏自信心的人!”

    “那你为什么要穿上它去肯尼迪中心,让每个人都羡慕得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