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11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11部分阅读

    事(3) ----网文字更新最快……】!!

    做自己想做的事(4)

    精打细算的美德

    节俭是商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商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浪费,要先赚钱,再考虑花钱。

    ——盖蒂

    19世纪石油巨头成千上万,最后只有洛克菲勒独领风,其成功绝非偶然。有关专家在分析他的致富之道时发现,精打细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洛克菲勒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一家名为休威泰德的公司当簿记员,这为他以后的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他在该公司的勤恳、认真、严谨,不仅把本职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几次在送交商行的单据上查出了错漏之处,为公司节省了数笔可观的支出,因此深得老板的赏识。

    后来,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更是注重成本的节约,提炼加工原油的成本也要计算到第3位小数点。为此,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经过多年的商业洗礼,洛克菲勒能够准确地查阅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就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厂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它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

    洛克菲勒洞察入微,刨根究底,不容你打半个马虎眼。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在商人、企业家中,不少人对这种精打细算的节俭作风不以为然,还认为太迂腐,太苛刻。有些人事业发展了,便逐渐丢掉了经商的根本,仅把挥霍金钱作为生活的目的。

    耕种自己的田

    富人的悲哀在于:很少有富人掌握自己的财富,往往是财富掌握了他们。

    ——英吉塞尔

    法国的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家境不好,守着一大片收成很差的旱田,在挖水井时,有时能挖出黑浓的液体,后来才知道是石油。

    于是水井变油井,旱田变油田,他雇工开采起石油来。

    保罗盖蒂没事便到各油井去巡视,每次都看到浪费的现象和闲人,他就把工头找来,要求他消除这些。然而他再去,闲人如故。

    保罗盖蒂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不常来,都看到一大群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而再三告知,却始终不见改善?

    后来,保罗盖蒂遇到了一位管理专家,便向他请教。

    专家只一句话,便点醒了保罗盖蒂。他说:“那是你自己的油田。”

    保罗盖蒂醒悟了,立即召来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此油井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收益的25由各位分配。”

    此后,保罗盖蒂再到各油井去巡视,发现不仅油田上的闲人绝迹,而且生产大幅增加。于是他也依约行事。

    由于如此高效率经营,他才未在后来一的兼并中被并购,反而更多地兼并了别的经营不善的油井,形成了自己的石油王国。

    如何化解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员工“种自己的田,给自己干活”,真正成为事业的主人,才能更有效地发掘他们的潜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不要把所有的利益都留给自己,要学会与他人共享成果,真正平等地对待自己的下属。

    你就是百万富翁

    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罗伯逊

    智慧而年老的牧师胡里奥在密西西比河边,遇见了忧郁的年轻人费列姆。

    费列姆唉声叹气,满脸愁云惨雾。

    “孩子,你为何如此郁郁不乐呢?”胡里奥关切地问。

    费列姆看了一眼胡里奥,叹了口气:“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我没有房子,没有太太,更没有孩子;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整天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傻孩子,”胡里奥笑道,“其实,你应该开怀大笑才对!”

    “开怀大笑?为什么?”费列姆不解地问。

    “因为,你其实是一个百万富翁呢!”胡里奥有点儿诡秘地说。

    “百万富翁?您别拿我这穷光蛋寻开心了。”费列姆不高兴了,转身欲走。

    “我怎敢拿你寻开心?孩子,现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么?”

    “什么问题?”费列姆有点好奇。

    “假如,现在我出20万美元,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么?”

    “不愿意。”费列姆摇摇头。

    “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美元,买走你的青春,让你从此变成一个小老头儿,你愿意么?”

    “当然不愿意!”费列姆干脆地回答。

    “假如,我再出20万美元,买走你的美貌,让你从此变成一个丑八怪,你可愿意?”

    “不愿意!当然不愿意!”费列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假如,我再出20万美元,买走你的智慧,让你从此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你可愿意?”

    “傻瓜才愿意!”费列姆一扭头,又想走开。

    “别着急,请回答完我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美元,让你去杀人放火,让你从此失去良心,你可愿意?”

    “天哪!干这种缺德事,魔鬼才愿意!”费列姆愤愤地说。

    “好了,刚才我已经开价100万美元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胡里奥微笑着问。

    费列姆恍然大悟。他笑着谢过胡里奥的指点,向远方走去……从此,他不再叹息,不再忧郁,微笑着寻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仅仅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瞧着别人的财富与飞黄腾达而羡慕不已,因为真正的快乐与金钱和其它外在的评判准则无关,它是来自内心的,来自你对于自身所拥有物的满足和对生命的依恋。

    高贵的居里夫人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居里夫人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1903年12月,居里夫妇因此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此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向他们索求制镭的方法,怎样处理这件事呢?

    某个星期日的早晨,他们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彼埃尔居里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包括提炼方法……”

    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的,当然如此。”

    彼埃尔继续说:“或者我们可以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若这样,在你发表你用什么方法提炼铀沥青矿之前,我们必须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制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专利”意味着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代表着可以为子女留下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做,这违背了科学精神。”无疑,如果彼埃尔索要专利,自然会获得巨大的财富。

    彼埃尔因意外去世后,居里夫人坚强地一个人担负起了两个人的工作,并设法做得更好。她的工作条件依然很艰苦,而且,还要经受着外界的讽刺和挑战。经过10个月的刻苦钻研,又一次成功地得出了新的关于放射元素的实验论证,有力地驳斥了另一位化学家的错误论断和挑战。这一次的研究成果也再次受到世界科学界的重视。1911年,瑞典科学院的评判委员会再次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并取得“镭王后”的称号。

    1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时,美国妇女组织主动捐赠给她1克镭(价值百万美元以上),这正是她急需的。她虽然是镭的发现者,却买不起这种昂贵的金属。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加以修改。美国人民赠给我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成为我女儿们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主办者当天晚上就请了一位律师,把证书做了修改,居里夫人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了字。

    伟大常常起于平凡,杰出的人常常不为名利所动。居里夫人两次获得20世纪学者的最高荣誉;18次获得国家奖金,被授予117个名誉头衔,独步科学尖端。对于名利,居里夫人总能保持一种平常的态度,从不为得到的荣誉而自满。面对命运中巨大的艰辛和荣誉,居里夫人常常谦逊地说:“的确有过一些艰苦的日子,那也是我一生中最难耐的时光。回想起来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堂堂正正地昂起头颅走了过来。”连爱因斯坦都赞誉她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曾自豪地说:“我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万贯家产,但给她们留下了健康的身体。”后来她的两个女儿,一个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曾著《居里夫人传》,都成为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居里夫人凭借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科学精神的坚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上和生活中的难题,不仅对人类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模。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而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就要以“真”开始,以“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

    【……做自己想做的事(4) ----网文字更新最快……】!!

    做自己想做的事(6)

    神秘牙仙

    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

    ——理斯托达德

    他拿着那个小小的红色毛垫子,指着上面的小口袋,口袋里的牙齿不见了,却有一个25分的钱币。“妈妈,你看!你看这是牙仙给我的,25分钱!”

    伊莲与他分享了这份喜悦,还探讨了一下该如何用这笔钱。接着她回到厨房里继续忙碌着,但他还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沉默地站在那儿。“妈妈,”他迟疑了一下,“世界上真的有牙仙吗?还是你把牙齿拿走,放了钱在我的垫子里?”

    伊莲知道总有一天要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到什么好的答案,为了拖延时间,她问他:“那你认为呢,西蒙?”

    “两种都有可能。”他推论道,“我觉得很可能是你做的,但我也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是很神奇的。”

    “那你觉得哪一种比较好?”她继续问,因为她不确定该不该让他失望。

    “其实没有关系,”他自信地说道,“两种我都喜欢。如果真的有牙仙,那一定很棒,但如果是你,也很好啊。”

    于是伊莲想,告诉他实情应该不会使他失望,所以干脆告诉他,放钱的人就是她。他听了之后,安心地笑了笑。然后她要他别让小dd知道这件事,因为:“每一个小孩都有享受神话的权利,直到他或她懂得问起你今天提的问题。你懂吗?”

    “我懂。”他点点头说。他很得意自己是哥哥,她知道他一定不会故意破坏这个神话。她想这件事应该就此了结,但他却还是呆在厨房里。

    “还有什么问题吗,西蒙?”伊莲问道。

    “最后一个问题,妈妈,爸爸知道这件事吗?”

    孩子的思想很简单,他们是天真无邪的代表。所以小孩子的生活总是那么无忧无虑。令成年人羡慕。

    别走,约瑟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尔泰

    华利普林那年才9岁,上2年级。城里很多人都知道他学习很吃力,他长得又高又笨,无论是动作还是思维都很迟缓。

    班上的孩子们嬉闹时,常设法把他排斥在外,但华利总是在一旁等着,找机会帮个忙。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整天笑嘻嘻的,有着保护弱者的天。每当大孩子追打小孩子时,华利总是说:“为什么不停下来?他们没有哥哥。”

    华利希望能在那一年的圣诞庆典中扮演拿着长笛的牧羊人。但剧中的导演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不能交给华利。不过客店老板倒没有多少事情好做,华利只需狠狠地拒绝约瑟住下就行了。

    同往时一样,大批观众聚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耶稣诞生的再现。华利站在舞台的幕后,出神地望着什么。

    这时,约瑟出现了,慢慢地走着,温柔地保护着玛丽亚,使劲地敲着装在背景上的木门。

    “你要干什么?”华利,这个“客店老板”粗声粗气地问,并打开了门。

    “我们找店住。”

    “到别处去找吧,”华利直盯着前方,用力说道,“这个店已经住满了。”

    “先生,我们到处都问过了,都不行。我们已经走了很远,而且很累了。”

    “这个店里没有屋子给你。”华利看起来很严厉。

    “行行好吧,好心的老板。这是我的妻子,玛丽亚。她怀着孩子,你肯定会有一个小角落给她歇歇脚。”

    这时,店老板先看了看玛丽亚,然后停了很长时间没有说话,长得叫观众焦急。

    “不行!滚开!”提示人在幕后小声地说。

    “不行!”华利重复道,“滚开!”

    约瑟凄惨地扶着玛丽亚,玛丽亚把头枕着她丈夫的肩上,两个人开始离去。

    华利站在门口,望着这对不幸的夫妻。他张着嘴,忧愁地皱着眉头,眼里显然充满了泪水。

    突然,这历史的再现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结局。

    “别走,约瑟!”华利喊道:“带玛丽亚回来。你们可以住在我屋里!”

    一些人觉得这次表演砸锅了;但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他们所看到的最好的演出。

    总有些被人忽视的孩子在默默注视着,执着地等待站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一天。人们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孩子会觉得心满意足。

    不敢辜负的信念

    拥有自信,就等于拥有能力;决心成功,往往就等于真正的成功。

    ——斯迈尔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直陪伴我们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这是哥伦布航海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海浪打翻了,沉入了大海的深渊。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

    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叹口气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

    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几页纸上,卷好以后,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将玻璃瓶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地说。“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或许会深埋沙底,但它不可能被冲到西班牙海滩上去!”

    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只在这次空前的海上风暴中死里逃生了。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和船长都不停地派人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但直到哥伦布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个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1856年,大海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