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6部分阅读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6部分阅读

紧锁子甲编制的铁手套,按了按腰间的宝剑,始终未下进攻的命令。

    拜占廷军冲到了眼前,吉斯卡把手一挥,隶属中央部队的骑兵分队冲出阵地,起进攻。这只是吉斯卡用的佯攻之计,他希望以此吸引瓦良格卫队。骑兵没冲出多远就被弓箭手射了回来,计划失败了。

    这时,诺曼右翼向拜占廷左翼和中央两队邻接处起进攻,与拜占廷左翼和皇帝卫队厮杀在了一起,拜占廷右翼和中央部队也和对阵的诺曼军混战成一团。

    战未几合,诺曼右翼就瓦解了,战败的诺曼士兵纷纷逃向海边。随着右翼的崩溃,诺曼骑士分队有被包饺子的危险。

    瓦良格卫队见诺曼右翼溃散,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追击行动中。他们舞动硕大的战斧,凶神恶煞般冲向诺曼骑士。很多战马受到惊吓,把诺曼骑士甩到地上。诺曼骑士还没等爬起来,就被追上来的瓦良格士兵一斧劈为两半。

    诺曼骑士哭爹喊妈,成了敌人追逐嬉戏的猎物。瓦良格卫队从杀人中找到了乐趣,有些忘乎所以,他们离大部队越来越远,队形也松散不堪。

    右翼诺曼骑士的悲惨命运并没有雷晕吉斯卡,他那鹰一般的眼睛看出瓦良格卫队的弱点,便调用长矛兵和弩箭手攻击瓦良格卫队的侧翼。瓦良格卫队毫无反抗能力,从猎人变成猎物,死伤惨重,侥幸活下来的都逃入附近的教堂躲了起来。追击而来的诺曼士兵毫不手软,放火焚烧了教堂,残存的瓦良格士兵在熊熊烈火中化作亡魂,飘然而去。

    与此同时,乔治企图突击冲出城池,却未能如愿,没能实现两面夹击的战术。更糟的是,拜占廷的附庸――杜克里亚国王君士坦丁&8226;布丹(保加利亚人,曾因反对拜占廷被投入监狱)临阵逃走。七千土耳其人也相仿于他,撤出了战场。

    尽管瓦良格卫队全军覆没,拜占廷左翼依然对诺曼骑士穷追不舍,导致拜占廷中央部队暴露在敌人面前。

    吉斯卡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令诺曼重骑兵猛攻拜占廷中央。击溃拜占廷中央的前卫分队后,诺曼重骑兵分成数支小队分头展开攻击。拜占廷军抵挡不住,呈崩溃之势……

    六十 内讧!塞尔柱帝国的解体

    阿历克塞一世率领禁卫队边打边撤,混战之中,他和卫队被诺曼人分隔两处。阿历克塞一世催动坐骑,挥动宝剑,与冲上来的诺曼士兵厮杀在一处。虽然他最后逃出生天,可是前额负伤,还流了一大滩“龙血”。

    迪尔拉奇乌姆战役以诺曼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是一次皮洛士式的胜利,拜占廷损失了五千人马,诺曼军也损失惨重,数目不详。

    历史学家约翰&8226;霍尔顿(john hldon)点评此役道:

    “毫无疑问,阿历克塞一世是位优秀的战术家,但是他错误地让军队追击溃退之敌,又不保持队形,这是他失败的关键。另外,他没有充分考虑诺曼重骑兵的攻击力,使得诺曼重骑兵轻易地冲破了他的防线。”

    乔治随大部队逃走,迪尔拉奇乌姆港口的防御留给威尼斯舰队负责,城池则由另一位将领守备。

    1082年2月,迪尔拉奇乌姆还是陷落了。

    诺曼军又一路挺进,在未受多少抵抗后横扫希腊北部。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阿历克塞一世在迪尔拉奇乌姆遭受惨败,但他却是吉斯卡迄今为止遇到的真正对手和克星。他总结教训,在日后的战斗中避免决战,而是改成了游击战。堂堂老牌帝国轮到玩游击战的地步,也是事出无奈。

    正在吉斯卡意气风的时候,他听说德国国王亨利四世逼到教皇的家门口,要把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碎尸万段(这是“卡诺莎雪地求饶”之后,亨利四世和教皇清算总账的那段时间)。阿历克塞一世还送给亨利四世三十六万枚金币(大价钱啊),与其结成联盟,南意大利随之生叛乱,闹了个底儿朝天。

    吉斯卡和格里高利七世是老搭档了,德国自然变成了他的敌人,老根据地又乱了阵,他迫不得已急匆匆返回南意大利,留博希蒙德驻守希腊。

    阿历克塞一世舍得花钱,可是钱总是不够用。他把所有修道院的财产全部充公,作为金钱外交的资本。用这些钱,阿历克塞一世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跑去和博希蒙德拼命,结果去了两次,败了一双。

    趁两次得胜之势,博希蒙德一路高唱凯歌,又占了不少地盘,逼近拉里萨(lriss)。

    阿历克塞一世是个不屈不挠的人,他第三次聚集军队,终于在拉里萨击败了博希蒙德。吉斯卡听说儿子有难,急忙率领舰队前来增援。

    阿历克塞一世似乎买通了瘟神,诺曼军在打了几个胜仗后,又遭疫病袭击。

    1085年7月,七十岁高龄的吉斯卡以及五百名诺曼骑士得病而死,士气大落又缺少给养的诺曼军只得退回南意大利。

    阿历克塞一世终于松了口气,为了感谢威尼斯的“无私奉献”,他没有食言,授予威尼斯不少通商特权。威尼斯总督大喜过望,他好人做到底,帮助拜占廷收复了迪尔拉奇乌姆和克基拉。

    这些胜利标志着吉斯卡的东进战略化为泡影,拜占廷收复了其入侵以来的所有领土,恢复了版图,它们也是“科穆宁中兴”(konen restortion,1081―1180,指科穆宁王朝时期,拜占廷在军事、经济和版图上的复兴)开始的标志。

    阿历克塞一世的一生注定要在内忧外患中度过,他刚摆平南意大利的诺曼人,北方又出了乱子。苛捐杂税、贪官污吏凶于洪水猛兽,受压迫的保加利亚人对拜占廷依旧怒目而视,所有这些都使得保罗派在色雷斯和保加利亚有了更多信徒。

    在对付诺曼人的军队里,有两千八百名保罗派教徒,他们在进军途中做鸟兽散,各自回了家。

    阿历克塞一世大怒,决定惩罚这些叛徒。他用计诱骗其领和教派代表到君士坦丁堡开会,趁机把他们统统关入大牢,还抄了他们的家。

    起义就这样爆了。

    数千农民在保罗派信徒赖克和鲍格米勒的率领下,反对拜占廷统治。同时,他们不再担负驻守巴尔干通道的任务,而是把虎视眈眈的佩切涅格人引进了巴尔干。整个多瑙河流域全部脱离了组织,独立起来,拜占廷的领土大大缩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拜占廷才阻止了涌入色雷斯的佩切涅格人的铁蹄。翻越巴尔干山脉,准备和佩切涅格人一决高下的阿历克塞一世被打得稀里哗啦,拜占廷很长时间内再不敢和佩切涅格人正面冲突,只得施展游击战聊以马蚤扰。

    土耳其将领查哈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在小亚细亚西部和附近群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士麦拿。

    为了扩充实力,他建造了一支舰队,包括33艘帆船和17艘桨船,规模不大,却是第一支在小亚细亚的土耳其舰队。

    这支舰队帮助查哈攻城掠地,查哈的军队相继占领了勒斯博、希俄斯。随后,它又在希俄斯附近的海面击败了拜占廷舰队。

    查哈企图越过海峡,与在西面作战的同族――佩切涅格人来个胜利大会师。他派人秘密联络佩切涅格人,请他们来年春天攻占加里波利半岛,这样两家就可以直接联络了,还可以制定统一的作战行动。查哈的目标是切断君士坦丁堡同拜占廷其他各行省的联系,分而治之。

    1091年,拜占廷再度落入久违了的极端危险的境地。面对四面楚歌,阿历克塞一世故技重施,花了大把金币,收买了与佩切涅格人合作的波罗人。这个住在第聂伯河、顿河下游的游牧民族与拜占廷结成同盟,并给佩切涅格人几乎致命的一击,幸存的佩切涅格人被安置在上马其顿,好好得过日子去了。

    查哈痛失一臂,但是他对拜占廷的狂热“迷恋”战胜了他的理智。他自封为“东方皇帝”,还穿上了皇帝的长袍。

    可惜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更别说像皇帝了。没过多久,查哈的舰队就被拜占廷击败,领土也丢了不少。

    1092年,塞尔柱苏丹马立克肖一世死后,王室诸子争位,内讧不断,塞尔柱帝国开始解体,废墟上陡然出现一些小塞尔柱王朝,“大塞尔柱帝国”时代结束。

    阿历克塞一世使出的各种计谋使土耳其人内部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想当初(1077年),马立克肖一世的表兄弟苏黎曼,因争夺苏丹的位子失败,一气之下带领部众进入小亚细亚西部,夺取了拜占廷在东部的重要城市――尼西亚,并以那里为都,建立了罗姆苏丹国(东方人称拜占廷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为罗姆,意为罗马,故而得名)。

    虽然兄弟二人不和,但是罗姆苏丹国一直依附于大塞尔柱帝国,它是最接近拜占廷的塞尔柱国家。

    苏黎曼死后,其子阿斯兰一世被马立克肖一世囚禁,后来又被放了出来。

    马立克肖一世这么一死,国家大乱,阿斯兰一世趁机带领人马进入故都尼西亚,撵跑了马立克肖一世任命的总督,重新掌握了罗姆苏丹国的政权。他和父亲不同,视拜占廷为死敌。

    为了对付拜占廷的海上力量,阿斯兰一世看上了查哈手里的舰队,便当了查哈的女婿。谁知道,他中了阿历克塞一世的反间计。阿历克塞一世偷偷给他写了封信,说你要注意你的老丈人啊,他要对你不利。

    阿斯兰一世越看老丈人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他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手再说,不管怎么样,弄死老丈人,吞并其土地和舰队,总是没错的。

    阿斯兰一世带着人马前往士麦拿,在自己的大帐里排摆酒席,请老丈人喝酒。查哈不知是计,欣然应允。酒席宴上,查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听着风格的乐曲,醉眼朦胧地看着婀娜多姿的舞姬跳舞。不多时就酩酊大醉,人事不省。阿斯兰一世笑了,“见真主去吧。”一刀把这位以智勇多谋著称的“东方皇帝”送去了极乐。

    阿历克塞一世暗地里嘿嘿直笑。

    他笑得太早了,势力大增的阿斯兰一世成为拜占廷的劲敌。

    以拜占廷目前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与控制小亚细亚大部分领土的罗姆苏丹国抗衡。

    怎么办呢?阿历克塞一世把目光投向西方……

    楔子

    蓝色的多瑙河,波光粼粼的金角湾,静静地顿河,婀娜多姿的巴尔干山脉,诗情画意的挪威森林,勾勒出世界美丽的曲线。

    面对青山秀水,人类不禁在问,世界是怎么来的?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人类认为一定有更高等的生物――神祗,创造了这个世界,他们法力无边,无所不能。

    于是,有了旷古绝今的动物,孙悟空。

    有了五小强舍命保护的魅力女神,雅典娜。

    有了亚当和夏娃的爸爸,上帝。

    有了穆斯林心中的神明,真主安拉。

    人类不知道天空有多宽广,所以每个民族都有了自己的神祗。

    多神论、一神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人类有了信仰,人类顶礼膜拜。

    浩瀚的天空可以住下所有的神祗,不管人类构造了多少。

    地球上的资源却相对有限。

    于是,人类为了信仰而战,更为了世俗的利益而战。

    有人会问,这是一本科幻小说?

    你错了。

    难道是一本关于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的书?

    你也错了。

    这是一本“正经八里”讲述中世纪历史的书,但是它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好了,让我们披上锁子甲,手持长枪,骑上战马,冲吧……

    六十一 克莱蒙会议!打开的潘…

    乌尔班这个名字似乎和拜占廷五行相克,历史上有两个叫乌尔班的人让拜占廷百受蹂躏。

    两个人既不是英勇的骑士,也不是统领雄狮的一方领主,可能还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俩的威力却抵得上一万名骑士。

    一个是教皇乌尔班二世(pope urbn ii),他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倡导,自此之后,拜占廷算是惨了,还差点亡了国。

    另一个是火炮专家乌尔班,由他设计的乌尔班大炮给予君士坦丁堡城墙致命打击,帮助土耳其人最终灭亡了拜占廷。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和耶路撒冷有着密切关系。

    能够成为基督教、教、犹太教三教圣地,是耶路撒冷的荣耀,可是乱世之中,荣耀不再是荣耀,而是撒旦的诅咒,这种诅咒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阿拉伯帝国于636年开始控制耶路撒冷,哈里们仍然允许基督徒来此朝圣,三百七十年间相安无事。

    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占领了耶路撒冷后(1010年),摧毁了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朝圣的道路被封锁,残酷迫害基督徒。

    罗马天主教下达了收复圣地的命令。自1096年至1291年,在教皇准许下,打着宗教旗号,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先后动了九次东征。

    每次东征时,都有讲道、宣誓以及授予十字架,任命每个参加为教会将士的仪式。士兵们身着绘有十字架的战袍,或装备画有十字架的盾牌和旗帜,“十字军”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十字军东征被形象地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弯月”,这场声势浩大的东征运动,先后动员了近两百多万人。

    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浩劫,不论是对掠夺,还是对被掠夺,都是这样。

    一开始,它还是以捍卫宗教、光复圣地为目的,到了后来却变了味儿,演变成一场对亚洲西部、地中海东部的侵略和劫掠,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东征时,十字军洗劫了“宗教兄弟”拜占廷帝国的都君士坦丁堡。

    参加东征的集团势力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打算:

    教皇们想,上帝肯定不愿看到分裂,趁这个机会把东正教合并过来,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封建领主们想,没有土地叫哪门子封建领主啊,趁这个机会到富庶的东方洗劫一番,弄些田产;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们想,趁这个机会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贸易,点战争财;不堪赋税压迫和天灾的穷苦农奴和流民们想,没法活了,趁这个机会到东方寻找生路和乐土吧;还有些人想,我杀过人,我放过火,哎呀,我还偷过邻居家的老母鸡,能下蛋的那种,我要是死了还不下地狱啊,趁这个机会杀点异教徒,借以洗脱罪孽,有希望升入天堂。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重头戏,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可以说,这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二百年。

    正如《欧洲的诞生》一书中指出,十字军“提供了一个无可抗拒的机会去赢取名声、搜集战利品、谋取新产业或统治整个国家――或只是以光荣的冒险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让我们言归正传,从头开始讲起。

    为十字军东征煽风点火的是隐修士彼得(peter the herit),最终导致十字军东征的则是两个人,一个是拜占廷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另一个是教皇乌尔班二世。

    灾难开始于1095年。

    彼得朝圣返欧后,便四处奔走呼号,说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的命运有多悲惨,穆斯林有多可恶。早先,基督徒惨遭蹂躏的消息早已弥漫整个欧洲,基督徒们闻之无不精心,无不义愤填膺。彼得这么一宣传,收复圣地的宗教狂热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拜占廷面对罗姆苏丹国的频频难,显然有些招架吃力。以拜占廷的兵力,肯定不行,需要找些援助。找谁呢?现在这个时候,也只有西欧的天主教兄弟可以帮忙了。

    1095年3月,阿历克塞一世派特使急匆匆赶到西欧,请求“宗教兄弟”派军队辅助拜占廷赶走塞尔柱土耳其人。(请注意“辅助”这个词)

    自从基督教大分裂以后,东西方教会早就势同水火,这次阿历克塞一世硬着头皮写这封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乌尔班二世当时正在意大利帕辰察召开宗教会议,总结他周游法国和德国的经历。拜占廷的特使在大会上控诉土耳其人的暴行,请求西欧给以援助。

    乌尔班二世也在会议上疾呼西欧应光复圣地,并解救基督教兄弟的危难。

    要与世界对抗,就必须聚集更大的力量。

    乌尔班二世是一名法籍教皇,光复圣地的荣耀应该给法国,这是他脑海里先想到的。于是他决定于同年11月,在法国的克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