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官策 > 官策第330部分阅读

官策第330部分阅读

夫,这种全员招商的策略,弊端存在,但是在短时间内,无疑让这个工作抓得很快。

    现在资金不多,僧多粥少,荆江面临巨大的竞争,这个工作要抓好不容易。

    肖涵看到陈京兴致不高,他不敢再多说什么,缓缓退出门去。

    ……

    陈京还真没料到,汪鸣风的气量如此的小。

    自从上次两人顶牛以后,陈京坚持己见,把谈判组解散了,汪鸣风一直就耿耿于怀。

    在常委会上,汪鸣风更是公开发言批评荆江工作,认为荆江工作做得太死板,有些主要干部过于刚愎自用,到手的机会不善于把握,而且还把人家黄海船厂谈判组给得罪了,几乎封死了和黄海船厂合作的机会。

    汪鸣风认为,对这样的行为要严厉的批评,甚至最好是追究相关责任。

    汪鸣风在常委会上公开指责荆江工作,这个消息也迅速在楚江传开,一时陈京和汪鸣风交恶的传言甚嚣尘上。

    陈京听到这个传言,心中着实吃了一惊。

    他和汪鸣风意见有分歧,那都是对事不对人,怎么被汪鸣风一闹,就成了两人交恶了?

    陈京有冲动想给汪鸣风打电话问一下情况,但是这个电话他终究没有打出去。

    荆江的工作一切还得靠自身努力,工作出了成绩,自然一切都不是问题。

    工作遇到了困难,没有问题也会有问题,这就是现在的现实情况。

    一把手不好当,穷人的家更难当,陈京现在是深有体会。

    不过好在他骨子里面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遇到了困难,陈京向来都是愈挫愈勇的性子,现在的困难很多,更是激发了他无限的g情。

    什么才是踏踏实实的干工作,现在就是踏踏实实的干工作,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瞎扯淡,陈京也不在乎外面怎么议论。

    一件事情要做好,要认真贯彻自己的意图,总会伴随着争议,这没什么可说的,陈京对这些都看得很明白!

    ……

    刚刚下了一场春雨。

    尽管现在已经是红日高照了,棚户区的小道上却依旧泥泞不堪。

    陈京背着双手,走得很悠闲,和往常一样,他来到了夏永贵家的小院。

    夏老头正在院子里面编框,一看见陈京进门,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过来,头却扭向了身后:“春丽,快点泡茶,陈书记来了!”

    陈京摆摆手道:“夏老伯,不用这么客气,我今天是随便走走,我路过看见你们家院子门开着,就进来了!”

    夏老头有些激动,道:“陈书记,您这么大的领导,能够常出来看看咱们这些穷人,我老夏活了一辈子,您是头一个!家里的条件寒碜,招待不好!”

    夏老头和陈京握手,转身就去屋子搬椅子。

    这一次他搬了一把崭新的藤椅,四平八稳,看上去特别的舒服。

    夏老头请陈京坐下,道:“书记,上次您过来,家里椅子都没一把,实在是不好意思。小青现在重新上学了,这娃争气,周末还被老师安排给其他孩子补习功课,一月能挣一百多块呢!

    这椅子就是小青在他们学校旁边买的,说以后陈叔叔来了,就有椅子坐了,不用在坐躺椅了!“

    陈京愣了愣,用手轻轻的抚摸椅子的扶手,良久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他才道:“小青现在学习成绩好,我就放心了!学费减免的事情,因为没遇到多少问题吧?”

    夏老头嘴一咧道:“哪能呢!不仅没遇到问题,学校领导了解了我家的情况,还在学校食堂给小青的妈安排了一个做饭的工作,一月可以挣八百多块。平常还发福利,这孩子读书的事儿,算是有着落了!”

    陈京点头道:“那就好!我最近了解了一下,咱们棚户区像你们这种家庭不少。我们正在努力逐渐解决大家的困难。可能现在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夏老头连连点头,道:“书记,您说的话我信,您心里是有咱们这些穷人的。自从上次您到我家以后,咱们周围很多街坊邻居都念着您的好呢!都说您是好官,是清官。

    荆江在您的治理下,肯定会越来越好,咱们将来的生活可有盼头了!“

    陈京轻轻的笑了笑,颇为尴尬。

    今天他心情实在不好,才出来转转。

    他几乎是无意识的就走到了这一块棚户区。

    在这个地方,他可以清晰的看到荆江最底层的社会,老百姓究竟是过的什么日子。

    老百姓都过成这样了,自己的面子也好,威信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狗屁也好,那都是他娘的遮羞布。

    陈京对荆江船厂的处理,到这一刻他信心更加坚定。

    荆江不是富得流油的地方,恰恰相反,荆江穷得很,在这种时候,贱卖国有资产,把价值百亿的企业拱手送人,还倒贴帮助收购方解决债务。

    这哪里是合作?这简直就是出卖荆江的利益。

    汪鸣风终究还是太心急了,他脑子想的是什么?他脑子一门心思的就想着快速在楚江班子中站稳脚跟,一门心思的就想着怎么露脸。

    这样的领导干部,让他露不成脸,露露屁股又何妨?

    第1192章 冤家路窄?

    在夏家和夏老头聊了三四十分钟。

    陈京离开的时候,夏老头将他送很远,最后还是陈京一再坚持,老头才转身回家。

    陈京背着双手,正要沿着道路继续往前走,却愣了愣,收住了脚步。

    在小道的另一头,一个人穿着皱巴巴的西装,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的家伙正往自己这边瞅呢!

    陈京微微蹙眉,心想还真是冤家路窄,郑远坤这个家伙,自己怎么每次都能碰到他。

    郑远坤发现陈京看到了他,他咧着嘴凑过来,老远便道:“陈大书记,又出来视察你的子民了?怎么样,是不是又有新的感触?”

    陈京淡淡笑笑,道:“郑总,我说咱们还真有缘啊,我怎么每次都能遇到你啊?”

    郑远坤嘿嘿一笑,道:“没什么奇怪的,我现在就住这儿呢!”

    “你住这儿?怎么,你没住楚江了,跑这里来了?”陈京疑惑的道。

    郑远坤不置可否的指了指一幢不起眼的砖瓦结构小院:“我就住那里,你别感到奇怪,现在荆江下岗职工这么多。我干的就是这个事儿,咱们说起来算是对立的,我知道,你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不会高兴!”

    陈京冷冷哼了一声,道:“我可没那么多闲工夫生气,你爱住哪儿住哪儿。对了,既然到了你家门口,你不请我进去坐坐?”

    郑远坤愣了愣,哈哈一笑,道:“你爱去就去呗,反正这里都是你的地盘,我还敢拦你?”

    陈京隐隐能感觉得出来,郑远坤对自己的态度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这不算是坏事。

    郑远坤这个家伙,思想比较极端,脑子里是个大理想主义者,在楚城连省委重要领导都头疼。

    恐怕整个楚江省,没哪个当官的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为敌,人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工人中影响力又大,号召力又强,搞得不好,人家就搞个游行闹事什么的,你还揪不住他的辫子。

    在共和国,所谓的法制,终究存在双重标准,郑远坤这种人,社会知名度高,本身又是民主党派人士,身份特敏感。

    真要用法律条文来框住他,恐怕还会被他反攻倒算,最后没把他怎么样,反倒自己惹了一身马蚤,扯出一大推问题。

    这种事在楚江可是有先例的,因为郑远坤而倒台的官员不在少数。

    郑远坤的住处一如既往的凌乱,尤其是厨房和卧室不分,屋子里一股馊味儿。

    陈京实在是看不下去,只得再一次给他清理灶台。

    一切忙完,郑远坤搬了一把椅子随意一放,道:“陈大书记,你也别指望我谢你。是你自己鼻子太娇贵,坐吧,难得你不嫌我这里脏!”

    陈京嘿嘿一笑,道:“谁要你谢我,你给我少惹点事,我就烧高香了!”

    郑远坤一笑,道:“我知道你陈大书记可能心情不好,刚刚在荆江船厂的收购问题上走了麦城吧!在省委常委会,好像还有某位重要领导对你有措辞严厉的批评。说你不识大局,刚愎自用,对不对?”

    陈京没好气的道:“就你消息灵通,说你不是体制内的人吧,你偏偏关心体制内的事儿。我看你这人,真应了一句话,贱人就是矫情!”

    “谁矫情?”郑远坤一扯脖子,有些激动的道:“我可不是关心你那点破事,我是关心荆江船厂的未来。你说这么大一座船厂,亏你们这些当官的想得出来,竟然想一分钱不要就给卖了。

    这事幸亏没成,如果成了,搁当年你这就是卖国行径。“

    陈京冷冷一笑,盯着郑远坤道:“你别扯那些是狗屁关心船厂的事儿,我看你猪脑子一个,你被那个什么洪辰刚利用得带劲吧!你这种人,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见过,别人骗不了你。

    事实证明怎样?被人耍得团团转,帮着一帮子王八蛋,贪腐分子摇旗呐喊,你还有脸说自己关心荆江船厂?“

    郑远坤被陈京一句呛住,脸瞬间涨红,他怔怔半晌道:“我……我……我那是疏忽了,我没料到……”

    “你没料到什么?你没料到我陈京不是省油的灯是不是?我告诉你,你别以为荆江船厂就你一个人关心,再怎么说我还是荆江市委书记呢!在我的眼里,荆江船厂不比你心中的船厂更重要。

    现在有人想倒贴资金卖厂,我就不同意,这不就成了刚愎自用吗?“

    郑远坤涨红了不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很光棍的道:“我承认,在某些问题上我犯了错误。这回算你有理行不行?这么说吧,这次荆江船厂群体事件我还是有反思的。

    我至少觉得你这人没我想象的那般混蛋,算是有点良知的官员。

    今天我们既然聊到了船厂,我就跟你说说船厂的事儿!“

    郑远坤咽了一口唾沫,端起面前的白开水喝了一口,道:“其实陈京,荆江船厂这事我自己琢磨过,我在军方也有朋友。据我了解,黄海船厂这一次甄选内陆投资,军方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我分析过咱们国内的内陆船厂。

    双庆造船厂离海太远,条件虽然合适,但是位置并不合适。临武船厂条件不错,但是其船坞码头主要都在长江的航线上,隐蔽性差了一些。相比这些条件,我觉得荆江船厂条件应该是最合适的。

    另外,现在不是一直有争论驻军问题吗?临武船厂一直都划归西南军区,我们荆江处在中原军区范围内。

    所以黄海船厂选择哪个地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哪个军区。这牵扯到的可是军方内部的博弈……“

    陈京一愣,有些吃惊的瞅了郑远坤一眼。

    郑远坤这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不正是这样吗?

    黄海船厂军工背景,他们的一举一动,和军方的意图都有直接的关系,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方面呢?

    “那老郑,你的意思是……”

    郑远坤轻轻的咳了咳,道:“我没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咱们荆江船厂有盈利的条件。荆江船厂这么些年,一直都忽略了一个市场,就是中小型客轮和游轮市场。

    咱们荆江船厂基础工业扎实,产品没有竞争力为什么。我们的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等船用配套设备这些基础的东西,拥有哪怕国际上都是一流水平,但是咱们电子配套太差,船舶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操舵系统、控制系统等船舶配套电子产品老旧不堪。

    这些东西落后,决定了咱们整个船舶成品不上档次,竞争力上不去!

    既然如此,咱们为什么不迈出合作的路子?我们可以找香港的一些船厂合作,优势互补,重新把中小型船舶市场这块蛋糕给拾起来……“

    陈京端起水杯,沉思不语。

    郑远坤很懂船舶工业,这一点倒还真出乎陈京的意料。

    郑远坤的这个想法,虽然实施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郑远坤还有潜在的一层意思没有明说,那就是荆江船厂与其低姿态去求别人收购,还不如先把自身的困境解决,然后坐等别人过来。

    现在的荆江船厂不值钱,因为这是个包袱。但是一旦他不再是个包袱了,它还只是现在的价值吗?

    “远坤,这样吧,你不是一直替咱们下岗工人奔走吗?你心系国企,心系下岗职工。既然这样,我给你一个机会,你就荆江船厂的发展给我写一个东西。

    跟你我也不用藏着掖着,现在我面临的局面很糟糕,说四面楚歌不为过。在这个时候,我有时真想拿脑袋去撞墙,我不是经营企业的那块料,给企业把脉的这种事我也做不好。

    你刚才提到了这一点,我就知道你脑子里想法不止这么一点。

    既然这样,咱们合作一次,丢掉以前的那些坛坛罐罐,咱们一切都为了船厂这几万职工,让他们能有一碗饭吃。我们不能在让下岗职工的规模扩大了,这样的棚户区我也不想再看到了。“陈京淡淡的道。

    郑远坤一笑,道:“你让我写方案?嘿嘿,你还真看得起我。我写得好,你不会让我干船厂的厂长吧?”

    陈京愣了愣,哈哈大笑,道:“不排除这种可能。你以前是拖拉机厂的高管,搞过经营,脑子又灵光。而且你现在行政级别也在,资格也有,条件也具备,我让你干厂长又有什么不妥?”

    郑远坤也笑起来,道:“好,好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陈大书记。行,你这人今天让我看上去有点顺眼,这话听起来也有点顺耳。既然这样,我就写一个东西出来。

    你别说谢的话,正如你所说,我郑远坤不是为权贵折腰,我是心系这几万职工的未来。为了他们,我就跟你们官僚阶级合作一次!“

    陈京眉头一皱,道:“胡说八道,你还跟我划起阶级来了。不过也行,你说我是权贵任你去说,你要你拿出真本事来,你说我什么都行。我还真不怕你这种不稳定分子,我就怕那些光练嘴的家伙。

    这事我们一言为定,对荆江船厂的事情,看来要双管齐下!“

    第1193章 另辟蹊径!

    陈京在荆江船厂的问题上开了窍,他第一件事自然去军分区。

    军分区何寿军摆了一桌酒席,政委马群三人一起喝酒。

    还没等酒过三巡,陈京就把荆江船厂的事儿给何寿军做了详细的说明,他拍了拍何寿军的肩膀道:“老何,这是多好的机会?你说如果黄海船厂能够入驻荆江,荆江军分区还是现在的这个等级吗?

    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这事能成,荆江的驻军必然增加,军分区规模扩大是最差的可能,说不定还能升级。

    再说了,现在人家选择的范围也有限,就我们和临武船厂,这是两个不同的大军区之间的选择。你说这个事你们大军区首长能不重视吗?“

    陈京刚刚和何寿军提到黄海船厂收购荆江船厂的事情,他眼睛就开始发光。

    待到陈京把一切厉害关系剖析透彻,他终于坐不住了,把酒杯往桌上一放,道:“陈书记,你说到这个事,还真是个大事,尤其是对咱们军区来说。这个事我得马上往上面汇报。西南军区算个啥?他们凭什么跟我们中原军区争?要知道负责东南海域防御任务可是咱们中原军区。

    没有咱们军区的支持,共和国三大舰队,两大舰队都得瘫痪。

    我说黄海船厂那帮家伙脑子犯晕了,这点规矩都不懂?陈书记你放心,于公于私,这个事我会向领导汇报。“

    何寿军拍着胸脯道,他的性格豪爽,为人傲气,同时在大军区领导心中也有地位,所以说起话来显得信心很足。

    一旁的政委马群,平常为人低调,但是听何寿军这么说,他也插言道:“司令员这句于公于私说得好,对咱们军分区来说,如果有一家大型船厂在荆江落户,这也是我们的一次好机会。荆江扼守两江要塞,又是省城的门户,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这样的地理位置,是建造军工企业的绝佳之地,既便于隐蔽,又有重兵把守,而是处于内陆地区,卫星侦察都不容易发现。

    综合这些条件,荆江船厂是不二选择!“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