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80部分阅读

争宋第80部分阅读

是他不想见的啊!但却似乎不足以带给他惊喜。

    王旁正和大家打招呼朝房内走,忽听一声即熟悉又洪亮的声音:“兄弟,你可想死哥哥了!”

    这声音怎么熟悉,王旁放佛做梦一样,一抬头劾里钵已经站在自己的面前。完颜劾里钵,未未來金世祖,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王旁的眼前。

    第二百八十七章 儿子的消息

    王旁忽见劾里钵,又惊有喜,他与劾里钵四五年的朝夕相处,一起并肩作战。从何里钵拜师狄青,两个人即是师兄弟,又是莫逆之交,更可以说的上是情同手足。让劾里钵回去振兴完颜部落,是王旁一直耿耿于怀的事。现在,劾里钵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王旁一下子竟愣在那。

    劾里钵拍了拍他:“嘿,兄弟,不认识我了吗?你发什么愣啊!”

    今天在皇宫被加封了镇南王的时候,王旁都沒在皇上和太子以及宰相面前,流露出内心的喜悦。但这会,在自己人面前,王旁放生大笑:“哈哈哈,何大哥,我怎么能不认识你呢?只不过一年多沒见,大哥越來越帅,都快赶上我了!所以我才发愣啊!” 王旁的话说的大厅里的人都哄笑起來。

    王旁忙将劾里钵与侯书献陈康等做了引荐,府上的总管陆慎言也已经命人准备好酒宴,众人齐聚一堂,王旁索性放下所有心事,和大家开怀畅饮。

    第二日一早,朝廷册封王旁镇南王的圣旨,和封赏给王旁的赏金就到了府上。府门之外的门额上,挂上了新的镇南王府的门匾。王旁接旨,一切仪式完毕,府上的人纷纷道贺。王旁召集众人议事,让各处汇报情况:听到各处运转的情况,尤其是晋香府又恢复当年繁盛,王旁心里踏实了一半。只要晋香府能够正常运转,将來他就可以利用手上的煤炭资源,做不少事情。

    王旁吩咐大家各自准备,派出张平先行邕州联系南继枫和瓦壮,十日后王旁启程奔赴邕州。这次王旁要带不少人到邕州,留下陆慎言继续继续打理府宅之外,几乎除了晋香府的人都跟随王旁南下。众人听王旁说要准备在广南一展拳脚大干一场,各个也都是磨穿擦着跃跃欲试。大伙各自散去之后,侯书献和贺行远留了下來,贺行远这次有重要的消息带给王旁。

    议事桌前,王旁一左一右坐着侯书献和贺行远,这两位先生都是五十岁左右,侯书献不用多说,是父亲向自己推荐的谋士幕府;而贺行远也是精通宋夏两国之事的人。

    关于这个贺行远,其实也是有來头的,他是王旁出使西夏的时候,在兴庆府结识,并一直追随王旁,算起來在王旁身边也有四五年了。贺行远的祖上是宋太祖的孝惠贺皇后,宋太祖死后太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改换年号。太宗逼杀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太祖的遗孀也神秘暴毙。贺皇后的族人受到排挤和打压,当时就有一部分人逃离宋国。

    贺行远的父亲贺承珍,在西夏太宗皇帝李德明迁都至兴庆府的时候,负责修建兴庆府的工作。贺行远也曾在西夏做过官,但他厌倦官场争斗,于是带着几个徒弟开了个铁匠铺。这些徒弟也都是宋人后代。其中,人称小五的武龄,是王旁最喜欢的大将,并且对各种矿石识别极准。另外四个徒弟,也在王旁的安排下,在西夏经营起了盐场和药厂。表面上,这些似乎很正常,但这掌握西夏人命脉的盐,和西夏人最不懂的药,王旁确是背后隐藏起來的大股东。

    而且贺行远和武龄还与一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就是武龄的堂兄武苏。几年前,西夏皇帝李谅祚带兵攻打吐蕃,兴庆府内籍辣雷,籍辣庆父子预谋篡权。当时武苏只是一名皇城侍卫,在王旁的精密策划下,武苏兴庆府城上上演一处斩叛贼救主好戏。几年过去了,武苏已经是飞龙苑的首领将军。

    这几年王旁与西夏往來甚少,他也知道李谅祚总和大宋有摩擦,但还不至于到势同水火爆发战争的时候,所以平时王旁不与武苏联系。但这次,贺行远却从武苏那带來了一个让王旁意想不到的消息。

    见人都退了出去,贺行远对王旁说道:“王爷,我这次回來之前,武苏派人找过我。他说,有一次他偶然听到李谅祚与皇后梁珞瑶争吵,是关于您的儿子的事。”

    “嗯?”王旁神经立刻紧张起來。

    “武苏特意仔细听了,大致是说您出使高丽的时候,李谅祚曾派人偷偷潜入大宋,当时想接您妻儿到西夏,但并无要挟之意。只是后來的事似乎出乎了李谅祚的预料……”

    “接着说!”

    “具体,他也不知道,只说原话是李谅祚问梁珞瑶:‘既然失火与我们无关,那王旁之子哪去了?!’梁珞瑶说的事:‘谁也沒想到事情这样,你怕王旁找你要儿子?他來了不正对你心思?’”

    王旁听罢心似乎都提到嗓子眼:“这么说我儿子有下落了?”

    贺行远摇头说道:“听语气似乎李谅祚并不知道,但皇后梁珞瑶很以后嫌疑!”

    这可是王旁一直沒想到的,虽然他派出人各处查访,但依然毫无进展。事情过去两年了,忽然听到这么个消息,让王旁的心里有燃气一丝希望。王旁拧着眉头沉思半晌:“看來,只有我见到李谅祚,这事才会有结果。”

    “王爷,您是想去要去西夏吗?”侯书献问到。

    王旁沒有回答,他真想现在就去,如果能够找到儿子的下落,起码对月下也会有的交代。

    侯书献摇摇头:“公子,我听刚才的话,您见到李谅祚也沒用,他也不知道。不如等消息再确切些,再做决断也不迟。况且您现在南下是要做大事……”

    王旁泛起一丝苦笑,侯书献说的他都明白:“二位先生放心,现在西夏和我宋边境频繁摩擦,这个时候沒有皇命,我去也不合适。贺先生,派出人继续打探。侯先生,当年我父上万言书谈当今之弊,我派人送您先回临川,将之汇总整理。我办完京城的事途径临川的时候再去,这次,咱们到了邕州,就着手将我父想法一一实施。一旦发现实际运作中的问題,也好及时纠正。”

    侯先生听王旁这么说,心里放心很多,这位王爷果然心中有志向,是做事的人,那自己也不会追随错人。

    侯书献和贺行远二人退了下去,宽敞的议事厅就只有王旁一个人,现在他静下來。自己儿子失踪的事和西夏有关?纵然王旁能够贯通古今,却找不到一点和自己亲生儿子下落有关的消息。王旁暗下决心,李谅祚,梁珞瑶,不管你们是谁,只要我查到儿子失踪的事和你西夏有关,我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你们。

    沉思片刻,王旁走出了议事厅,侍卫韩德容跟在身后,王旁一摆手:“你也去准备一下南下的事,我自己在府里走走!”。他背着手,向内宅书房走去,穿过花园,绕过走廊,忽见一个人劾里钵在廊下坐着,王旁走到他跟前问道:“何大哥,你怎么在这里?”

    “我能在哪?你那议事,现在我也听不得!”劾里钵有些不高兴,埋怨着说道。

    “大哥别生气,我今天特意留在府上,就是想陪大哥聊聊!”王旁笑着说道。

    劾里钵站起身來:“看來你对我可是见外了,还特意陪我?那你以后什么都不要做了,天天陪我就是了!”

    王旁听他话里有话,想起來还沒问劾里钵此行行程安排,总不能昨天人家刚到就问人家什么时候走吧。“大哥你要是愿意,我天天陪你也无所谓啊,哈哈哈!”

    这话总算让劾里钵把刚才自己闷坐这的事忘了:“我在辽国,可是真怀念当年和兄弟在一起的日子啊!”

    “小弟何尝不是呢?真希望何大哥多留些日子啊!”王旁也感慨道。

    “嗯,我这次來还真有这打算,你说我要是不回辽国去怎么样?!”

    王旁突然愣在那!劾里钵不回辽国,那不是怎么样,那简直是太棒了!如果那样也许就会不有以后的金国,就不会有完颜阿古打,就不会有金兵侵入中原。劾里钵也站住脚步,他那知道王旁这会想到了几十年后的事。他用手在王旁眼前晃了晃:“嘿,我说,你又看我帅吗?”

    “你,你说的是真的?不回辽国了?”

    “当然是真的啦,我想让乌雅束接受大宋的文化,让他做你的学生。如今宋辽两国相处那么好,相信再有几十年也还会是这样!只要天下太平我在哪还不都一样,那我就跟兄弟你闯天下!”完颜劾里钵说罢,爽朗的笑了起來。他的笑声引得府上走动的人朝他们这方向看过來。

    “有何大哥助我,那简直太好了!”王旁掩饰不住的喜悦。

    “那下次议事,我就能参加啦!哈哈哈”劾里钵说着,竟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对了,兄弟你快跟我说说,今天你们议事都说了什么?”他赶紧问道。

    王旁也在廊下坐下,将准备去邕州的事告诉劾里钵,劾里钵说道:“看來我來的挺是时候,兄弟准备大展拳脚了!你快发令吧,要我去做什么!”

    见劾里钵跃跃欲试的样子,王旁还真有件事要他去办:“我要你去高丽!”

    “去高丽?”劾里钵有点摸不着头脑,明明王旁要南下邕州,怎么会派自己去高丽呢?

    第二百八十八章 僧官谁举荐

    王旁真有件重要的事让劾里钵去办,而且劾里钵也是最适合的人选:“你这次去高丽,将我口信带过去!我不久要去邕州,此地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东至青秀山;右江从西北來,左江从西南來,良凤江从南來,又紧邻太平洋。我要在此地建港口,与各国进行贸易。高丽也是我要发展的其中一个,虽然离邕州远些,但条件已经成熟。”

    啊!劾里钵听了头皮都大了,王旁这是要干什么:“公子,什么是港口?什么是贸易?你不是去治理邕州吗?怎么做起生意來了。”

    王旁看他那傻乎乎的样儿,笑着说道:“治理一方也得用银两,况且我这次去是试验去的,如果制度上的完善配合经济上发展,那才是双管齐下。这港口贸易,说白了就是在沿海建立榷场。”

    劾里钵似乎听明白些了:“好啊!我知道高丽人最喜欢咱们的金器、银器、漆器、川锦、浙绢、钱币等。高丽出人参、硫磺、药材,这么多东西可以交换榷场肯定能火起來!可是,朝廷不是禁止私办”

    王旁冷哼了一声,不仅高丽人喜欢大宋的东西,各国人都喜欢,尤其是钱币。王旁要做的就是要控制钱币的流通,这话要说可就琐碎了,选重点说就是, 宋代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铜钱是重要一项,虽然政府禁止铜钱外流,但这种现象终宋一朝仍屡禁不绝。铜钱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加剧了钱荒(铜钱短缺)及会价通胀等问題,引起了宋代朝野的高度重视。宋政府颁布了一道又一道的禁令,但由于铜钱深受海外各国喜爱,贸易利润奇高,仍无法截阻铜钱外流势头。

    “哼哼,交换?何大哥,我要做的可不是交换货物。高丽人买咱们的东西要用咱们的银票,当然用金银也可以,只要他们愿意。”

    “用银票?他们哪有咱们的银票?”劾里钵不禁问道“咱们要先办银行,嗯,就是铰子铺,他们可以到那里用金银,铜币,换成银票,而且可以将邕州的百姓和这些往來的商人,将钱存到银行,不但可以不收费用,还可以得到利息。这说起來就复杂了,先不说这个。就说高丽和我们买卖货物吧。你还记得不记得,咱们在助高丽打交趾的时候,当时高丽找辽国借款银两,我让他们发行粮票作为筹款的凭据?”

    “记得啊!我还奇怪,当时你手里留着那么多这东西做什么。”

    “现在这东西有用了,你这次去放出话去,高丽的粮票可以直接兑换成咱们的银票铰子。”

    劾里钵听了更不明白了:“王爷,这样你手里的高丽粮票不就越來越多了吗?”

    他们说着,身边一个女子的声音扑哧一笑:“你们商量阴谋诡计事也不找个隐蔽的地方。”

    说话的正是李恩喜,她见王旁和劾里钵二人在走廊下说话,想过來打个招呼,却不料听到了王旁的计划。王旁知道李恩喜虽然是高丽人,但却有汉人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美德,他到也不避讳李恩喜,这姑娘算数极快,以后肯定能帮上自己。

    劾里钵见是自己的娘子,他摇摇头:“娘子,这怎么是阴谋?”

    李恩喜一笑:“你个呆子,高丽人都知道粮票能在邕州使用,还不都换成粮票,那样粮票自然比我们现在的货币值钱,公子手中的粮票就能从高丽换回金银和更贵重的东西。这还是小事,更况且一旦粮票流通起來,就有可能代替我高丽币。那样我高丽的钱还不都掌握在公子手里。”

    王旁听了哈哈大笑:“李姑娘果然精明,不过我这可不是阴谋,这是阳谋!阳谋不避讳天下,我又何必避讳我府上自己人呢。”

    劾里钵与李恩喜听王旁将自己称为自己人,互相对视一笑,劾里钵说道:“那我就准备去高丽,带上第一批高丽人去邕州。”

    王旁拱手对李恩喜说道:“李姑娘,我教你一套阿拉伯数字的算法和写法。咱们府上的财务总管,以后还要李姑娘多费心了。另外既然你已经道破我的想法,那就麻烦李姑娘好好算算,咱们什么时候,怎么调着兑换比率才对咱们更有利一些。”

    劾里钵尴尬的笑了笑:“娘子,那就麻烦你帮咱兄弟……”

    李恩喜瞪了他一眼:“干嘛?帮咱兄弟欺负我们高丽人?”

    王旁哈哈大笑:“李姑娘,我可沒当你是高丽人。我只知道你是我大哥的娘子,就算你是高丽人,我做这事对高丽又沒有坏处,或者还可以帮高丽尽快还清辽国债务。难道,李姑娘会坏这事吗?” 李恩喜歪着头想想,王旁说的也是挺有道理。

    安排好这夫妇,王旁回到书房。还沒坐稳就听家丁來报,欧阳修來了。为解决京城燃煤的事,王旁和欧阳修在蔡铤引荐下已成忘年之交,这醉翁这么快就來,难道是向自己祝贺來的?王旁自从和太子赵顼回到京城,被封为太子太保之后,整天要在东宫和太子待在一处。除了宰相之外的官员又很少有人能进宫,所以王旁也有些日子沒看见欧阳修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欧阳修來找王旁是因为有他认为重要的事。今天早朝皇上依然沒有上殿,只有宰相代为宣了几封旨意,结果不出韩琦所料,那份推举僧官的奏折果然出了麻烦。纳言既然是通过中书省的考核,忽然换成了别人,中书省肯定是要过问的。可是这封奏折到底是谁上的呢?大殿之中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欧阳修想问宰相,一退朝,有两位宰相腿脚比谁都快,去面见圣上找不到人了。他想了半天,能够见到皇上的就只有王旁了。欧阳修來到王旁的府上,见门额已经换上了镇南王府,知道如今王旁已经是镇南王,不久又要离开京城。心想着,无论如何也得让王旁临走之前把这事办了。所以,当他看到站在书房门口迎接他的王旁,上來第一句话就说道:“镇南王,我可又给你找事來了,你可得办好了再走啊!”

    王旁将欧阳修让进书房,笑着说道:“我说醉翁,我还以为你给我道贺來的,怎么我还沒说走,你就给我饯行來了?!”这话说得欧阳修也笑了。

    两个人进了书房,在一张方桌前坐下,侍婢倒上茶,王旁摆摆手示意她退出去,待房间侍从退出欧阳修才说道:“如今王爷可是大忙人,幸好我打听今天你沒去东宫,否则怕又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你啊?!”

    王旁平时听人叫自己公子,王侍郎之类听惯了,这才刚刚适应了王太保的称呼,一下子到王爷一次猛的一怔。但他马上明白过來,欧阳修说道王爷正是在说自己,自己这么一个随波逐流在宋朝混了若干年的人,竟然成了王爷。感慨之余他可不敢有半分架子:“欧阳先生今日前來,要我帮忙办什么事?!”

    “嗳!”欧阳修一摆手:“我來找你是要你帮忙,可是办的事也不光是我的事,这里还有你的事呢!”

    “有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