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76部分阅读

争宋第76部分阅读

总管劝郡王上香祈福,这才有了白天赵宗沔和仲针王旁的擦肩而过。而赵宗沔从南华禅寺回來之后,就叫史昭锡去商议大事。所以,秦敏学才等了那么久。

    如今,对于赵宗沔和史昭锡來说,可是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忽然从京城來了一个官员,说是要见见郡王,不免让史昭锡有些警惕和紧张。这个秦敏学干什么來了?会不会朝廷派來的?还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是路过?

    史昭锡上下打量着秦敏学:“你说你路过此地是要去办事,你这是要去哪里?可有凭证?”

    秦敏学暗想,看來史总管是不太相信自己,不管怎么样自己是客人,总要先拿出些诚意,他从怀中取出皇上的手谕:“我此番南下确实是有很重要的事。我这次來,是为了寻找一个人。”

    史昭锡接过手谕看了看,果然是英宗皇上的手谕,手谕乃是秦敏学奉旨办事,所经之各处州府要多加协助之类。这让史昭锡有点意外,眼前这个秦敏学挺年轻的,而且官职不过是七品的秘书丞,却身怀圣上手谕,此人必定有过人之处。他心思一动,忙双手将手谕递还给秦敏学,语气客气了许多说道:“不知道秦秘书丞要找什么人?既然在韶州境内,我们郡王府肯定也会帮忙的。”

    秦敏学说道:“我要找的是一个对皇上很重要的人。只是不知道郡王肯不肯帮忙?!”

    史昭锡呵呵的笑起來,笑的有些阴阳怪气:“秦秘书丞这么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既然皇上手谕,那我们郡王怎么会不帮忙呢?我看你是信不过我,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消息,郡王最近身体欠安,如果明天有些起色,便会派人去请你。”

    秦敏学知道,这些无非是客套话,他起身告辞,走到门口忽然站住了,回头看了看史昭锡。“史总管,这事就拜托您了,我要找的人可是关系到大宋江山。”说罢他转身就走。

    身后沒有什么动静,似乎史昭锡并不在乎他说什么。秦敏学被侍卫带出郡王府,才长出了一口气,这个太监可是够阴险的,而且他对自己那么重的戒心,这里多半有问題。不管怎么说,扔下这一句,就是为了试探赵宗沔,这事办的有点险,但秦敏学相信,富贵总要险中求。

    第二百七十三章 韶州有状况

    秦敏学离开郡王府,看着秦敏学的离去的背影,史昭锡命令府上的侍卫盯着他。史昭锡回到内府,郡王赵宗沔还沒有休息,这几日他从南山禅寺祈福回來,就开始召集广南各路的驻军的武将。议事厅灯火通明,刚刚忙完的赵宗沔,正坐在桌前看着一封密信,史昭锡走了进來:“郡王,我刚去见那个京城來的人了,那人并非朝廷派來的宣抚使。”

    赵宗沔头也不抬的说道:“我就是说嘛,我看你也是过于小心了,这样路过广南的官员多了,哪个都要见一见,恐怕就光剩下应酬这帮沒用的文官了。”

    “郡王,现在可是关键的时刻,您切不可掉以轻心。这人官职不高,而且不是宣抚使,但他却带着皇上的手谕。”

    “哦?”这下赵宗沔抬起了眼皮看了看史昭锡:“带皇上手谕怎么了?他來广南干什么?难道皇上还敢派人查我不成?既然到了广南要是他不老实,就解决掉他!”一连串的反问之后,赵宗沔毫不犹豫的说出了决定。

    史昭锡忙说道:“郡王,我看这事儿沒那么简单,如果他真是暗查您的,肯定不会跑到府上來告诉您。而且他说他來是找人,找一个对皇上非常重要的人。”

    “找人啊……”赵宗沔这次放下手中的密信,抬起了头若有所思的看着厅内明亮的火烛。过了小一会,赵宗沔说道“你派人好好盯着他!他要找的人不但对皇上很重要,对我们可能也十分重要。”

    史昭锡听他的口气和刚才有所不同,似乎反而不像刚才那么多的疑问。他小心翼翼的问道:“郡王,看來您是知道他要找谁?!”

    赵宗沔用手指敲了敲书案上的密信:“如果我沒猜错的话,是找他!”

    这封密信是从京城的皇宫发來的,信上说皇上的长子赵仲针已经很久沒露面了,连曹皇太后懿旨召见仲针,都被皇上和皇后以仲针生病來推脱。现在皇太后催着皇上立储君的事,皇上迟迟不予答复。有传闻说,皇子赵仲针私出京城,但却沒人知道皇子去了哪里。纸里包不住火,就算皇上再小心,这么大的事儿也会有传闻流出。现在皇上每日如坐针毡,这样下去,沒病也能急病了,更何况英宗皇上本身就是个有病的底子。

    “你看看!”赵宗沔将密信向前推了推,史昭锡走到书案前,恭敬的拿过密信。看了两三遍说道:“这封信有点意思,郡王,看來皇太后有心偏向于您啊,您看,立储君而非立太子。”

    “嗯,这倒是皇太后用心良苦啊!看來,无风不起浪,今天这人來必定是有原因的,你马上命人严守城门,不管他找的是谁,二十岁左右的一概不能出城!”郡王紧急发下命令。

    郡王发令的时候,王旁和赵仲针正在南山禅寺商议寻找郡王护送颖王回京城的事。王旁暗自合计着,赵仲针总这么跟着自己可不是什么事。在他的印象里,英宗只做了四年的皇上,而且距离立太子的时间也不远了,如果这个时候赵仲针不在京城,那历史可真可能因为自己的存在改变了。而且,他也希望赵仲针早点回京城,还有一个原因,毕竟自己的儿子现在也不知道身在何处,不免因同病相怜同情起宋英宗來。

    次日,王旁陪着赵仲针上香完毕,回到韶州城的路上,王旁忽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今日去韶州城的路上人不少,而且大多青壮年。一个韶州城,怎么会突然同时去那么多人,而且这些人尽管身着便衣,但看的出非官即贵。因为如果是寻常人家,很少会有骑马而行。一会的功夫就从他们身边过去三四批人。

    要是换了平时王旁未必这么敏感,可他现在身边是皇子,这一路來王旁看似轻松,但是神经总是紧绷着。他勒住马停了下來,点手招过來折克隽。

    “公子,什么事?”折克隽走到近前,见王旁眉头微微皱着。

    “我今天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这一会从咱们身边过去几队骑马的了?还有刚刚的马车,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了!公子,是不是韶州城有什么大事?”折克隽问道。

    “嗯,如果是平常的集会,也会向城里去的人多,但百姓多是牛车,而且男女老少都有。今天路上有不少不少壮年,有的脸上还有黥面。(宋代士兵脸上的刺字)

    赵仲针听着凑了过來:“王兄,会不会是我父皇找到此地了?”他说着语气中稍有兴奋。

    王旁摇摇头:“如果你父皇派人,派一两支队伍就可以了,不至于零零散散派好几支。折大哥,麻烦你先行到城门那去看看,我们在这等你!” 。王旁和仲针等人停在路边,偶尔有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会看看这几个人。尤其是王旁的那匹马实在招眼,王旁命张平留在原地,自己带着仲针牵着马,走下驿路,将马匹栓好。仲针笑了笑:“王兄,你也太过小心了些。”

    “现在还不知道什么状况,咱们那么站在路边,实在显眼。你看这多好,绿树成荫,咱就在这歇歇。”

    等人的功夫,仲针不时的朝路上望去,王旁知道,他这是动了回京城的念头,恨不得早点回去:“你小子主意可真正,算算你出來有快两个月了吧?自己也沒想到走了这么远吧?”王旁笑着看着神不守舍的赵仲针。

    “嘿嘿,可不是吗?!我真沒想到,咱们只是四个路十几个州,就两个多月,想我大宋二十三路,二百多个州,这可是多大的地方啊!”赵仲针说着,眼睛发亮,他心里由衷的有些自豪。

    可这在王旁眼里看來,那算什么?北宋的国土面积四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王旁所在时期的九百六十万还差了一半呢。他微微一笑,看着仲针那得意样子,忽然仲针问道:“王兄,你也去过西夏和辽国,是不是他们要比咱们大宋小了许多?”

    王旁早就看出來,仲针这小子野心不小,现在还是得压着点他说点实话,万一将來他飘了,沒事发兵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单说起來都比咱们大宋土地少,不过西夏和辽国,加上吐蕃和回鹘加一起却比大宋土地多。所以,虽然大宋的面积大,却也不可轻易树敌,更何况昨天不是给你讲了,很多重要的资源都在人家手里,就比如说马,矿!”

    “呵呵,我知道,昨天你说的我都听进去了,咱们现在不就是缺钱吗?王兄你放心,有朝一日我能做主,我一定听你和令尊的话,好好的先把国库充盈起來。”

    这家伙想的到挺远,要是现在英宗就完蛋了,你还在韶州呢?不治罪你就不错了,还会让你做主?王旁心里这么想着,嗯了一声,现在自己的事这么多,本來打算南下看看当初师父张逸提到的矿,再考虑下开辟茶马古道的事,照这么下去非让赵仲针这小子搅合了不可。

    “嗳~王兄,我到想起來一个事,你是否记得王韶王子纯?”

    “子纯??当然记得。当年他不是客游陕西,怎么?你见过他了?”王旁对王韶的印象还是颇深的,那可是他最初时候结交的几个好友之一,后來王韶离开京城,很少有机会碰到。

    “刚刚你提起吐蕃我就想起來了,你回京城之前我遇到过他,还和他成了好朋友,他就说‘取西夏必先复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敌’,我将他的想法告诉父皇,父皇还任命他做了为环庆路驻泊兵马钤辖,专门管理本路及鄜延路蕃部事务,驻扎在庆州。”

    “哦?子纯这个驻泊兵马钤辖都负责什么?”王旁忽然也兴趣大增,要走茶马古道,那真是从蜀地到吐蕃,有了王韶这条线可就太好了。

    “子纯是监视蕃部情况,处理蕃部诉讼之事,如对蕃部有奖赏或惩罚,就同本路将帅商量处置,大事则向朝廷汇报,并负责团结蕃部,帮助吐蕃人安置他们的老人,儿童。还有啊,如果西夏军队进攻吐蕃,就协助吐蕃作战。”

    太好了,这可真是太对口了,这可真是想吃冰下雹子啊

    王旁听了心中大喜,有了王韶这条路,欲走茶马古道的事可谓事半功倍了。他心中暗自高兴,正这时,折克隽回來了,而起还有一个人跟着折克隽一起來了。

    “公子,果然有事!”折克隽在路边跳下马,走进树林说道“韶州城有重兵把守,只能进不能出。不过不是一概而论,只是像二位公子这样年岁的人,一律不许出城,而且不是韶州人都会带到郡王府。还有,我遇到正要进城的瓦壮,我把他也带來了。”

    瓦壮是昨天王旁才派去通知南继枫的,怎么这么快就回韶州城了?王旁看到瓦壮,瓦壮急忙过來说道:“公子,我昨天准备去连州,中途驿站就遇到了南将军的队伍,他们也是來韶州的。不过听说您在韶州,他说他先不进城,有请您过去商议!”

    这可不对劲了,南继枫可是在邕州,地理上说韶州可是广南的一北一南;区划上说可是东路和西路两路,连南继枫都來韶州,这韶州出了什么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广南两路军

    赵仲针和王旁想的不一样,他一听说城中正在搜查人,不由兴奋的说道:“是不是我父皇和我我叔叔在找我?”

    这个自作多情的家伙,他叔叔要是想找他,犯不着让邕州的将军也來韶州。王旁想到广南这个地方从大宋开国就长期不太平,师父狄青也是平南有功才声名显赫步步高升的。

    几个人走了半日就來到南继枫所住的管驿,瓦壮去通禀,不一会南继枫亲自迎了出來,一见到赵仲针南继枫格外惊讶,几年不见赵仲针长高了很多,而且他要命也想不到皇子会來这么远的地方。

    折克隽等人当年跟王旁打倭奴国的时候,瓦壮跟他们也都熟识,所以坐在一起也沒有外人,几句客套话之后,南继枫便将他來韶州的原因讲给了王旁。原來,这次被郡王邀请到韶州的不只南继枫所在的邕州。群王赵宗沔邀请了广南两路的驻军,邀请的人里中有广南东西两路军的节度使,左右司马,制置使差不多都來了,官职最低的也是个路分都监。

    赵仲针侧着头听着,即使他再不参与朝政,他也知道这些驻地方的武将官职,他不由得自言自语说道:”我叔叔叫來这些人干什么?”这句话不是他一个人的疑问。南继枫停了下來,他看了赵仲针又看看王旁,有些话他真不知道能不能当着赵仲针说。王旁点首示意,让南继枫继续说下去。

    “广南东西两路,现在多数都支持郡王,支持郡王……做储君。”南继枫看着赵仲针,犹豫的说出了最后那三个字。

    “什么?”赵仲针霍的站起身來:“我父皇身体好好的,刚刚登基不到两年,就让我父皇立储君,这,这太过份了!”他气哼哼的在房间里走來走去。

    王旁十分淡定,这几年不管西夏,辽国,还是自己经历的大宋英宗上位,见到的为了皇位相争暗谋算计的事太多了。现在只能说沒回韶州城是正确的,不过这南继枫是什么态度?他不理赵仲针的焦虑,仲针这小子也得给他点压力了,不能让他总是轻飘飘的。王旁想南继枫问道:“南兄,现在广南两路是什么情况,你怎么想的?”

    南继枫叹口气说道:“现在很多人跟着郡王,如果顺利册封就能跟着平步青云,而且还有不少人希望郡王被立储君。”

    “那要是不能被立呢?”王旁说这句话的口气可不是询问,如果闭上眼睛,似乎像是决定这件事的人,对这件事的不屑。

    南继枫抬头看了一样王旁,王旁的目光如炬,黑亮的眸子透着冰冷的光。这种神情,南继枫和折克隽等人都见过无数次,战场上王旁面对敌人做出决断的时候,他的眼睛就会如此犀利,目光发亮。这目光足以让人心里打个寒颤。

    看着南继枫不语,王旁微微一笑:“南兄,你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立谁不立谁,你我说了不算,我只是怕你站错了队伍。”

    这会赵仲针也安静了下來,他紧张的看着南继枫,也在等着他回答王旁的问題。就连折克隽等人也都摒住了呼吸,王旁问的问題太直接了,更何况南继枫心里知道这个问題的答案事关重大。

    见南继枫还在犹豫,王旁一笑起身说道:“那既然南兄不知道,也无所谓。我们这就回韶州,顺便让郡王派人护送颖王回京城。我就不跟南兄去邕州了,咱们就此辞别。”

    “慢着!千万不可!”南继枫终于下了决心。他赶紧走过來拉着王旁的胳膊:“哎呀兄弟,你是我救命恩人,如今我在广南如此安定,享受高官厚禄,这都是兄弟帮了我。”

    “南兄,我打倭奴你也出兵帮我了,过去的旧事不提了。”王旁摆了摆手,他对南继枫还是很了解,这个人很是知恩图报,而且他也不是犯上作乱的人,就连他父亲在广南的起义多半原因也是朝廷不公,实在沒了办法。

    南继枫一脸惭愧说道“快,快别提打倭奴了。我们跟着兄弟你沾了大光,分了那么多金银。兄弟你就要了那些在大宋都用不了的废纸。”

    王旁知道,南继枫说道是高丽的那些粮票,这事暂时得对赵仲针保密,话已经说道这了,王旁见南继枫很有诚意,他一笑:“那些废纸早晚有用,南兄你刚为什么拦着我们回韶州?”

    话都说到这了,南继枫也不想隐瞒了,他诚恳的说道:“兄弟,你说的我都明白,当年我爹造反是因为他带部队抵抗交趾,却沒得到公平的待遇。而我不一样,我有兄弟你的照顾,有今天安宁的日子,我才不愿意有什么乱子。现在,郡王集结广南两路,这些人中有人宣扬,如果储君不立郡王,那广南就拥军自立。你也知道,我所在的州在广南东路的西南方向,可以说是大宋的边陲,如果不依附广南的势力,只有被郡王和交趾两面夹击。谁说不怕打仗,那是瞎话。

    如果真打起來可是白送了自己和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