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 >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第57部分阅读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第57部分阅读

本天皇的睦仁,还有日本的老牌间谍花山中佐,以及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当炮长的石原小竺少佐,哪里会受到如此不堪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呢?三个新兵认为,如果真要训练三个月才算结束新兵的训练期的话,不被水手长整死也只能有半条命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呀。于是,先是花山中佐和石原小竺少佐两个人合计着准备要叛逃。然后又把这个叛逃的主意跟睦仁天皇提出來了。但是这个叛逃的想法一出笼,立刻遭到了睦仁天皇的质疑。还是当过日本天皇的睦仁有着高屋建瓴的思维。

    “你们想逃离济远舰,如果被抓回來,你们知道是什么结果吗?”睦仁天皇问道。

    “大不了就是一死吗?沒什么了不起的。”花山中佐说道。“可是如果不逃走的话,迟早也会被着折磨死的,与其那样,还不如早早的逃走好呢。”

    “对呀,我们在逃走前,趁机干他一家伙,先把那个可恶的水手长干掉,然后再把管带给干掉,我们來控制军舰,开着军舰直接去日本。”好家伙,这个石原小竺少佐可真有想象力,还竟然想开着大清帝国北洋水师的军舰,去日本呢。这不是找死吗?

    “你这个想法无疑于痴人做梦而已,你以为你杀掉了水手长,干掉了管带,就能控制这艘军舰,还想开着去日本吗?”睦仁天皇冷笑道。

    “为什么不能呢?我们把指挥舱控制好,反正方向舵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军舰朝那里开,还不我们说了算吗?”

    “那些水兵能眼睁睁的看着你把军舰开向日本,而无动于衷吗?”睦仁天皇说道。

    “我们把那些水兵统统的干掉!”花山中佐好像也赞成石原小竺少佐的疯狂的计划。

    “一百多号官兵,就凭我们三个,怎么能够把他们统统干掉呢?”

    “毒死他们!”花山中佐说道。

    “毒药呢?你有吗?”

    “沒有,可是我们可以去岸上买回來呀。”花山中佐说道。

    “对,上次我去岸上,就看见有小贩子在兜售老鼠药呢。这个小贩说他的耗子药,是五步倒。”

    “什么叫做五步倒?”

    “就是吃了这个耗子药,走不了五步,就倒地而死了。很厉害的。”

    “这个嘛,到可以试一下。但是危险性也很大。首先你沒有接触厨房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厨师的话,说不定还有这个可能性。”

    “水手长在让我们干活的时候,不是有让我们买菜,买米买面的时候吗?我们可以趁机将毒药掺和进去呀。”这个石原小竺少佐的鬼点子就是多。但是,睦仁天皇又问道;“好,就算你把耗子药事先掺和进了面粉或者大米,还有蔬菜当中,不是我们也一起给毒死了吗?我们要死了,你们提出的叛逃计划不就是成为泡影了吗?”

    “这个嘛”石原小竺少佐一时语塞,沒有主意了。

    “所以说,你们不能光凭着冲动和一时心血來潮就想出这个点子,那个主意的,要叛逃首先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中国有个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们明白吗?”

    花山中佐和石原小竺少佐听了睦仁天皇的话,陷入了沉思。是呀,说叛逃很容易,但是实施起來还是有难度的。怎么样叛逃?在什么情况下叛逃?就算叛逃成功了,要叛逃到哪里去?这些问題花山中佐和石原小竺少佐的确是沒有好好的想想。

    “这个计划先暂且放一放,好好的在肚子里多想想吧。”睦仁天皇最后说道。

    嘿,这个家伙是干什么的?怎么那么城府呢?心里好像很有谱呢。以后什么事情,看來得跟这个睦仁天皇好好的商量一下。不能冒冒失失的说干一件事,就不顾一切的去干。

    这个时候,水手长來了。“喂,你们在这里嘀嘀咕咕,鬼鬼祟祟的在干什么呢?”花山中佐说;“我们在甲板上晒太阳呢。在说威海卫军港真美丽呢。”石原小竺少佐也说道;“是呀,水手长,今天的天气多么灿烂呀,多么美好呀!”

    水手长说;“看你们三个闲的,沒事干吗?好吧,去,给我上岸,去采购东西去。”

    “水手长,让我们采购什么东西呀?”睦仁天皇说道。

    “方大人不是升官当了新提督了吗?他要回到济远舰搞一个庆祝会,到时候还要邀请慈禧太后大驾光临呢。所以说,你们三个上岸,跟在厨师卖宴席所需用的东西去。现在是上午的九点半,你们在甲板上等着,一会儿厨师就來找你们,然后你们就上岸去采购,明白吗?”

    “明白了。”三个新兵异口同声的说道。

    “还有,到了岸上,不准乱跑,乱说一气。要注意维护我们北洋水师的形象,特别是我们济远舰的官兵的形象,你们明白吗?”

    “我们的统统明白,水手长!”

    得到了一次上岸采购的任务,而且是为慈禧太后的大驾光临采购宴席的备料,睦仁天皇和花山中佐还有石原小竺少佐都感到机会來了。他们心里无比兴奋。可以去岸上走走,瞧瞧,并且为自己的叛逃计划做准备,不能不说是一次天赐良机。

    这个宴席是以新任的提督方大人的名义举办的,当然是要全力以赴的准备了。方大人给管带刘步蟾下了道命令,不惜代价,也要把庆功宴席搞的轰轰烈烈的。刘步蟾管带又把这个死命令一层层的下达,先是大副,大副又命令二副,二副最后又命令水手长。

    方大人为了确保自己的新提督的位置,要以这个庆功宴席为由头,将慈禧太后请到济远舰艇再做一次客,然后再瞅准机会,给她來一次掏肠扣腚眼,这是很有必要的,是确保自己的位置巍然不动的一个前提呢。

    要知道,慈禧太后纵然也有清醒的时候,会不会朝令夕改也很难说,毕竟自己是将她老人家掏肠扣腚眼,然后又将老佛爷痛打了一顿,给了慈禧太后一个新鲜而从未有过的刺激,所以才让这个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给自己封了个新提督,但是,方大人事后还是很心虚的,因为这个官來得太容易了,容易得让人气短发虚。

    所以说,再借着摆庆功宴席的机会,把老佛爷请到自己当过管带的济远舰做客,并给慈禧太后再提供一次优质的服务,以便能够确保自己的新的位置,这是至关重要的。再说了,慈禧太后马上就要离开威海卫军港,回京城了。

    若是再不请老佛爷的话,恐怕以后很难找到好机会了。所以说,方大人要求部下一定要大张旗鼓的办好这个庆功宴席,谁如果耽误了他的好事,谁就是自找麻烦,甚至是自找倒霉。谁如果胆敢炸了锅,到时候,找到你头上算账的就恐怕不是牢狱,而是大刀了。

    济远舰从上到下,整个儿的都动起來來了。从旗舰定远号再请來那位名厨,并且动用了白银十万两來准备一桌酒宴,你可以想象一下,需要采购什么东西作为备料了。名厨是一个大胖子,天津人,岁数大概在五十一二岁,他带领在睦仁天皇和花山中佐还有石原小竺少佐采购东西,只是动动嘴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司务长跟着,他专门雇佣了一辆马车,拉着几万两雪花白银,作为采购现场支付用的银子。那派头真正是有钱的主儿。农贸市场的小摊小贩,还沒有见过如此采购的阵势呢。为了护卫几万雪花银,还有一队卫兵手提大刀,跟随着。

    所以,睦仁天皇和花山中佐还有石原小竺少佐,虽然很很高兴能有一次上岸采购东西的机会,可是看着身边押运银两的卫兵队伍,心里也是很发憷的。怎么办呀?机会难得,可是卫兵的眼睛又时刻盯着四周左右,唯恐有打劫的出现。同时,也把睦仁天皇和花山中佐还有石原小竺少佐的行动,给限制住了。

    那么,老鼠药还买不买呀?这三个人心里暗自嘀咕道。眼见路旁有兜售耗子药的,却不敢买。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押运银两的卫兵们,看得是真真切切的。怎么办呢?得想一个绝办法,能够來一个障眼术就好了。

    第二百一十章 刘比县令也要大办酒宴

    第二百一十章 刘比县令也要大办酒宴

    在睦仁天皇和花山中佐还有石原小竺少佐三个新兵跟随名厨,去农贸市场采购的时候,正逢刘比县令也要给慈禧太后举办践行宴会,亲自带着人來采购。刘比县令为什么要办践行宴会呢?因为刘比县令在慈禧太后來到威海卫军港后,一直想经地主之宜。

    可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哪里还轮到他來讨好慈禧太后呢。所以,他只好求自己的儿子刘不孬,好歹儿子刚刚升了官,被新提督方大人任命为北洋水师的水兵总教习,军衔还是少将呢。不管怎么说,刘家还是出了一个将才。

    所以,刘比县令跟儿子刘不孬说了自己的苦恼和渴望。就是希望能在自己的辖区,隆重的请慈禧太后赏脸,应邀來吃一下,这样也好借机笼络一下,讨好一下当今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日后自己的升官发财奠定条件。

    刘不孬少将很能体谅老子的良苦用心。他在接受了方大人下达的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最美的文艺女兵的重任之后,慎重其事的将自己的老子的请求,给方大人说了。还好,方大人还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听说刘比县令非常想置办一桌丰盛的酒宴,來款待慈禧太后。

    方大人很痛快的说,这个事情就包在他的身上了。不过,慈禧太后也不是好请的。如果一个小小的县令都能请动她的话,那么慈禧太后也太掉价了吧。当然了,也不是说小小的县令就请不动慈禧太后了,那要看什么情况,如果有高人在中间撮合的话,这个事情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说,方大人让刘不孬少将传话给他的老子,这个事情若要办成的话,需要花费一大笔银两的。刘比县令也不知道这一大笔银两究竟有多少,就让儿子來套话,一问吓一大跳。方大人开口说;非十万两银子是请不动慈禧太后的。

    我的妈呀!请一次慈禧太后,邀请老佛爷吃顿饭,就要十万两雪花银呀!我的娘呀,这个慈禧太后也太值钱了吧?都老骨头了,还那么贵呀!刘比县令犯愁了,答应吧?十万两银子对于县财政來说,可以抵得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呢。

    十万两银子白送出去,然后再花几万两银子,置办宴席,那不就等于说全县的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就喂给一个老太婆了吗?而且吃进去,拉出來的却是屎!一大堆如小山一样的雪花银呀,莫非就就换來一捧粪便吗?

    若是不送银子吧?自己当县令还不知道当个猴年马月才能当到头呢?退一步说,人家慈禧太后沒有找你的茬儿,把你就地免职或者是一个闷棍打压下來,给你一个罪名,那就倒了八辈子邪霉了,获罪后,不是蹲大狱,就是脑袋掉地上。

    想來想去,还是送吧。十万两银子,号召全县的土豪劣绅,还有富商小贩之类的捐助一些,也不是不能筹够那个数字。但是,你平白无故的要让土豪劣绅或者富商之类的殷实人家,拿出银两來,比在他们的骨头上,榨油都要困难呢。

    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顺。要师出有名才行。想个什么名义,來让土豪劣绅和富商之流乖乖的,而且是痛痛快快的把银子往外掏呢?刘比县令想了半宿都沒有想出來,倒是他的小妾叫花仙的看到县太爷横竖是睡不着觉,以为是撩拨的,或者是烧得他,兴奋的睡不着呢。

    后來,听刘比县令那么一说,花仙稍微一寻思,哎,主意來了;“老爷,你不会预支你的席位吗?”刘比县令还沒有明白过來,便问道;“预支什么席位?”花仙指了指他的脑门,说道;“哎,我说你这个县老爷真是糊涂一时,聪明一世呀。你想想,如果你请动了慈禧太后來赴宴,肯定要找一帮人來作陪吧?”

    “是呀。那又怎么样?”

    “那又怎么样?谁不想削尖脑袋來参加这个酒宴呢?”

    “是呀,你这个主意好。说下去!”

    “既然人人都想参加这个盛大的酒宴,你不会來个择优录取吗?”

    “怎么?吃个饭也要择优录取呀?”

    “对呀,天下沒有白吃的宴席嘛。你就不会将每个酒席的席位预先卖出去呀?”

    “对呀,卖席位!这个倒是聪明的办法。”刘比县令的眼前突然如划了根火柴一样,刷的一下亮堂起來了。他马上在心里开始盘算起來了。那天要给慈禧太后置办隆重的践行酒宴,少说也办六十桌,象征着慈禧太后六十大寿。

    每一桌如果有十张席位的话,那么就有六百张席位。慈禧太后所在的主桌有十张席位,除了自己不往外掏银子,还有邀请的跟随慈禧太后來威海卫军港的几位大清帝国的重臣,也不用掏银子。就算是白送的面子吧。你不能跟作陪的李鸿章总理大臣和军机大臣翁同龢要银子吧?你不能问新提督方大人要银子吧?

    要只能朝着主桌以外的五十九张桌子的五百九十张席位的嘉宾,要银子。而且是理直气壮的要,榔头举得高高的要。如同拿出雪白的匕首逼着对方的胸膛,如强盗要抢劫一样的,光天化日之下的要,还要狮子口大张的要,非要每一个來出席酒宴的嘉宾们,多出一些血才行呢。

    具体要他们出多少呢?对,下面设限,上面不封顶,多多益善。下面设限多少才合适呢?对,就五千两白银吧。多交是你的面子。对了,还要在酒店的门口,摆放一张醒目的桌子,铺上大红字,安排几位美女,手拿毛笔,谁捐了多少银子,就当即写上,然后唱一遍。这样也给拿银子的嘉宾给足了面子。

    “你算一下,就算是最低每位拿出一万來买席位的话,五百九十张席位,该有多少银子进账呢?”刘比县令对花仙说道。

    “这还要算吗?五百九十直接乘一,不就算出來了吗?一共是五百九十万两白银!”

    “啊,五百九十万两白银呀!我的娘呀,那是多么一大堆的白银呀!”刘比县令简直高兴的发疯了,他二话不说,立刻把花仙掀翻在床上,将自己的二百來斤赘肉,都压在了小巧玲珑的花仙的身上。压的花仙苦苦求饶。

    本來花仙以为刘比县令已经是气数尽了,沒有打算再迎接一次高嘲,可是这个银子真的是有无穷的魔力呀,刘比县令不禁把自己三下五除二剥光了,还把花仙的衣服也如剥大蒜一样的剥得是一丝不挂,让花仙重新领路了什么是赳赳雄风。

    刘比县令一边行风雨大作,一边还在念念有词的算着钱的安排;“十万两银子送出去,然后再拿出十万两置办酒宴,剩下五百七十万两,拿出五十万两,亲自送给慈禧太后,就算是孝敬老佛爷的祝寿彩礼。另外再拿出二十万两银子,给李鸿章总理大臣和翁同龢军机大臣每人给十万两银子。”

    “剩下的五百万两银子呢?”

    “五百万两都归我刘比县老爷啦!哈哈哈,沒有想到给慈禧太后置办了一次酒宴,我刘比县太爷要白白的落下个五百万两银子!哎呀呀,你说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刘比县令越说越兴奋,身下也雷雨交加,把个花仙折磨的嗷嗷乱叫。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刘比县令的集资方案一出台,便立刻受到广大的土豪劣绅和富商之流的积极响应。纷纷掏出大把的银两來认捐买席位。他们都以自己能够与慈禧太后同时赴宴而感到面子上是无上荣光。

    许多土豪劣绅和财神爷们,都把买來的酒宴的嘉宾邀请请帖,用红色的牌匾装订起來,外加厚厚的玻璃,然后绫罗绸缎,大红的绸子一装扮,高高的悬挂在门厅大堂的正中,好让來客都能够一睹其荣耀。有的将嘉宾请帖供奉在列祖列宗的排位前,整日高香缭绕,意味着给先辈光宗耀祖。

    一时间,整个的县城,到处都在议论纷纷,大谈特谈着慈禧太后将要应邀來到参加刘比县令举办的践行酒宴的事情。街坊邻居串门不谈别的,开口慈禧太后,闭口就是刘比县令的举行酒宴之事,弄得妇幼皆知,无人不晓。

    所以说,睦仁天皇和花山中佐还有石原小竺少佐等人來到农贸市场采购的时候,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慈禧太后要参加刘比县令的酒宴的事情。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