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134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134部分阅读

    然同意:“这种美事,就是没时间我也要挤点时间。”

    以范睢之才,他不会看不出这样做的好处。

    “经济之学,可以请蔡泽、大田令这些能人去传授;农田水利可以请大田令以及专研此等之事者去传授;军械制造成可以请军器监里的良工巧匠去传授;炼铁可以请徐夫人去传授……”秦异人一一道来,让众人很是振奋。

    真要如此做的话,秦国就会有更多的良工巧匠,就会有更多精通经济之学的人才,就会有更多善于农田水利的能人,秦国要不强都不成。

    “好是好,不过,有一个问题。”范睢沉吟一阵,道:“就是良工巧匠若是去传授的话,他们不一定会尽心尽力。要知道,他们好不容易钻研出来的技巧,白白传授于人,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让人瞠目的辉煌,其中很多技术就是以现代科技也难以解析。只可惜的是,这些技术被埋没了,不为人知。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就在于,良工巧匠秘技自珍,他们把自己钻研的成果隐藏起来,不传授别人。即使要传,也只传自己的子弟,这就有了“家传”、“祖传”一说。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切身利益没有被保护,范睢这话说到要害处了。

    “异人的想法虽好,却是没有好办法解决这问题。这问题要是不能解决的话,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秦昭王明智之人,范睢一提出,他就想到了。

    “这事不难解决,大秦只需要设立专利保护即可。”秦异人早就深思熟虑了。

    “专利?何为专利?”一众人平生头一遭听到这种说法,大是诧异,很是不解。

    “专利就是……”秦异人给他们一通解释。

    “好办法!好办法呀!”一众人赞叹无已。

    “如此一来,既让这些能工巧匠从中受益,还能让他们一心一意钻研,大秦的器械将会更加精良。”范睢的眼光深远,一语道破玄机。

    专利的出现,很好的保护了工匠们的利益,又能促进他们全身心的去研究,会促进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之所以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就是没有专利来保护。这了吃饭穿衣,为了养家糊口,能工巧匠不得不秘技自珍,要他们把技术传于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了专利的保护,这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要写进秦法,这事臣来处置。”范睢极是兴奋,冲秦昭王请命。

    “呵呵。那就有劳丞相了。”范睢的才智让人放心,他主动请缨,秦昭王大是欢喜。

    “王太孙提出了好办法,不过,这需要一个人来操持。”王翦提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建立学馆,培养人才是大事,秦异人的想法虽好,要是没有人来主持这事的话,等于没说,不会对秦国有益。

    “君上,臣举荐一人。”范睢眉头一挑,立时就要举荐人了。

    “丞相,你可是要举荐荀子?”秦昭王也想到了最为合适的人选。

    “没错,臣就是要举荐荀子。”范睢重重点头,道:“荀子曾经两为稷下学宫祭酒,打理稷下学宫,井井有条,让人称赞。若是荀子来操持此事的话,这学馆一定会很兴旺,一定会超过稷下学宫。”

    荀子曾经两次当上著名的稷下学宫祭酒,由他来操持此事,众人没有异议。

    “那就有请荀子……”秦昭王见众人都同意了,也没有问秦异人,依他想来,秦异人同意是理所当然之事,就要任命荀子担此重任。

    然而,却给秦异人打断了,道:“大父,荀子两度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若是由他来担此重任的话,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还有一人比他更合适。”

    “哦。谁?”荀子是当时学术界的泰斗,又有管理稷下学宫的经验,他担此重任再合适不过了,竟然还有人比他更合适,众人大是惊讶,有些难以置信。

    “乐毅。”秦异人道。

    “乐毅?”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先是一脸的惊讶,后就是齐声赞同,道:“的确如此。”

    荀子的长处在于治学,若说到操持这事,乐毅比荀子更在行,更加合适。乐毅能把一个弱爆了的燕国打造成一流战国,其才不需要说的,一座学馆能难住他?

    “乐毅的确比荀子更合适,可是,乐毅不入秦呀。”秦昭王抚着额头,很是惋惜。

    第十六章 乐毅入秦

    乐毅盘盘大才,望重天下,名动千古,若是能把他邀请到秦国,对秦国有着莫大的好处。这好处,不仅仅局限于操持学馆一事,以他丰富的治国理军经验,可以给秦国提出很多好的建议,这对秦国极为重要。

    问题是,没有人请得动他。就是秦昭王,也曾邀请过乐毅,却被乐毅婉拒了。

    秦异人在离开邯郸回国之际,也登门拜访过,邀请乐毅入秦,同样被拒绝了。

    “大父放心,我能邀请他入秦。”秦异人却是不担心。

    “当真?”秦昭王眼中一片火热,声调有些高。

    “千真万确。”秦异人信心十足。

    秦异人在离开邯郸前邀请乐毅入秦,虽是被乐毅拒绝了,秦异人却是知道原委的。因为那时节,秦异人仅仅是个公子,虽是立有大功,却并无实权,没有足够的份量,乐毅肯定是拒绝的。

    以乐毅的身份、地位、名望,他不可能应一个没有实权的公子邀请而入秦。

    如今,秦异人已是王太孙,是秦昭王指定的继承人。更重要的是,秦异人还奉旨监国,大权在握。最为重要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秦异人自己打出来的,并不是秦昭王施舍的,也就是说秦异人的权力很稳固,可以说稳如泰山。

    若秦异人此时邀请乐毅入秦,乐毅很可能会答应。

    “异人,你要如何邀请乐毅入秦?”秦昭王忙问道。

    “我这就修书一通,派人送给乐毅便可。”秦异人道。

    秦昭王忙命人拿来羊皮纸,命人研好墨,秦异人提笔在手,挥毫写下一行字,放下笔,道:“就这样了。”

    “这……”秦昭王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震惊,道:“好诗啊好诗!可是,这能邀来乐毅吗?”

    “是呀。公子这诗是好诗,乐毅能来吗?”范睢也有些疑虑。

    “以我对乐毅的了解,我想他不会拒绝。”秦异人很有信心。

    “异人,这是不是太简单了点?你再写点吧,写长点。”秦昭王仍是不放心,提醒一句。

    “够了。”秦异人把羊皮纸递给黄石公道:“派人送给乐毅。”

    秦异人手下有一支情报队伍,这支情报队伍,是由黄石公负责的,把这事给他,不会有任何问题。

    见秦异人已经决定了,秦昭王就没有再说。

    接下来,众人商议了一些具体的事宜,这才散去。这次议事,确立了秦国接下来的行动方略,秦昭王非常满意,秦异人他们也满意,可以说是尽欢而散。

    “异人,你如今已是王太孙了,夏姬的住处不能再住了,我给你一座宅院,你搬过去。”临分手时,秦昭王冲秦异人道。

    秦异人回到咸阳后,一直住在夏姬的小院,很是温馨。不过,如今却不行了。因为他是王太孙了,还要监国,秦国的官吏进出他的府第必然不少,夏姬的小院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这着实需要一个大的院子。

    “谢大父。”秦异人谢过秦昭王,这才离去。

    回到夏姬的住处,秦异人把搬家的想法一说,夏姬极力支持。以夏姬之贤慧,她们会不明白她的小院远远不能达到秦异人监国的要求。

    就这样,秦异人以最快的速度搬到王太孙府上。夏姬当然要跟着去的,一是她关心秦异人,二是因为她特别喜欢小嬴政,一天不见孙儿,她心里不踏实。

    来到新住处,秦异人让黑伯作总管,茉儿管理使女杂事。黑伯和茉儿都是追随秦异人的老人,对秦异人忠心耿耿,秦异人对他们很放心。

    黑伯和茉儿激动不已,秦异人虽是成了王太孙,却是没有忘记他们,还委他们重任,要他们不激动都不成。

    就这样,秦异人正式理事监国。开府这天,秦昭王、白起、范睢、司马梗、太子嬴柱,以及文武百官齐来道贺。

    然后,秦异人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监国理事的事务中去。

    秦异人理国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发出求贤诏,向天下招水工。

    ……

    邯郸,乐毅住处,亭中。

    乐毅一身便服,端坐在矮几上,品着香茶,很是恬淡。

    乐间快步而来,道:“爹,你真了得!你猜中了。”

    “何事?”这话有些没头没脑的,乐毅不由得一愣。

    “爹,还能有何事,就是秦国东进之事呀。”乐间一脸的钦佩道:“果如爹所言,秦国没有东进呢。”

    “哦。”乐毅微微颔首,道:“范睢、秦异人都是大才,不会看不到秦国的危机,不会让秦国蹈不测之渊。不过,秦王年岁已大,春秋已高,来日无多,他会坚执东进,要想说服秦王放弃东进,全力专注国内,厚筑国力,不是一般的难啊。他们又是怎样说服秦王的呢?”

    乐毅说得没错,秦昭王年岁大了,来日无多,他很想在有生之年灭掉几国,建立更大的功业。要说服秦昭王,要他放弃东进,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很难。

    正是因为如此,秦异人和范睢是费了老大的口舌,这才把秦昭王说服。

    “嗯,不会是……一定是……”乐毅先是沉吟,后就是惊讶,到最后竟然是震惊,猛的站起,道:“好大的手笔啊!这一定是出于秦异人之手。”

    他的话很绕,绕得人云里雾里的,乐间不明所以,正想问个明白,只听乐毅大笑道:“哈哈!秦异人啊秦异人,我还是小瞧了你。你竟然先一步看到此点,了得了得!”

    “爹,你说的是什么呀?”乐间忙问道。

    “周室将灭!”乐毅不愧是盘盘大才,他竟然看透了秦异人的谋划,是要灭周。

    “周室?”乐间更加迷糊了。

    乐毅没有为他解释,而是问道:“还有事吗?”

    “有有有。”乐毅忙把一捆竹简送过去,道:“爹,你瞧瞧,秦国又发求贤诏了。”

    “求贤诏?”乐毅一听这话,大是惊奇。

    在战国时代,变法之风大行,本国若无人才,就发求贤诏,向天下招揽贤才。最有名的是秦孝公的求贤诏,招来商君,秦国因此而变强。

    当然,燕昭王为了复仇,筑黄金台,千金市马骨,发求贤诏,最终招来乐毅和剧辛。可以说,乐毅与求贤诏有着莫大的干系。

    “哦。拿来我瞧瞧。”乐毅能够望重天下,名动千古,就是因为求贤诏,一听这话,他的兴趣大增,接过竹简展开一瞧,眼睛猛的瞪圆了。

    “了得了得!”乐毅是赞不绝口,一个劲的赞叹。

    “爹,历来求贤诏都是招天下贤才,秦国这次却是招水工,战国百年从未有过之事呀,邯郸很多人都在嘲笑秦国舍本逐末。”乐间有些意外,把听到的邯郸反应说出来。

    “舍本逐末?哈哈,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乐毅却是一脸的讥讽,把手里的竹简晃晃,道:“间儿,你可知秦国为何要招水工?那是因为秦国要治理关中。关中土地肥沃,若是能有水工入秦,兴修水利,关中之富饶将会更加了得。到那时,秦国就会更加富足,扫灭天下又有何难哉?”

    乐毅不愧是盘盘大才,把秦国向天下招水工的用意与意义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治关中?”乐间有些意外,道:“关中已经很富足了啊,还要兴修水利?”

    “关中是很富饶了,可是,这仍不够。秦国要一天下,就需要多不胜数的粮草,眼下的关中虽是富饶,仍是远远不够,远远不够。”乐毅的眼光非常独到,看得很清楚,道:“这战端一开,就不是一年两载,而是十数年,需要的粮草何其多也!此时不兴修水工,厚筑国力,更待何时?”

    一统之战会持续十来年,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会耗空一座又一座粮山,眼下的秦国远远支撑不了,必须要另开粮源,兴修水利,就成了必然之举。

    “禀望诸君,秦使求见。”就在这时,一个佣仆快步而来,冲乐毅禀报。

    “秦使?”乐间大是诧异,道:“秦使前来有何事?”

    “应该是异人邀我入秦。”乐毅何等样人物,念头一转,就想到了,摇摇头道:“为父年岁已大,无心世事了,婉拒异人公子的好意吧。”

    “请秦使进来。”乐间冲佣仆道。

    “不了,间儿,你去婉拒秦使吧。”乐毅不入秦之意甚坚,连秦使的面都不见。

    “爹,这不太好吧?你好歹见上一见。”乐间有些为难。

    “就这样吧。”乐毅挥挥手,乐间只得出去。

    望着乐间的背影,乐毅大是惋惜,道:“异人公子的好意,乐毅只能心领了。若是乐毅再年轻十岁,一定会入秦。如今嘛,乐毅老了,不中用了。”

    乐毅的年纪不小了,已经无心出山了。

    没过多久,只见乐间快步而来,道:“爹,这是秦异人写给您的书信。”

    “哦。”乐毅淡淡的哦了一声,没怎么在意,接过羊皮纸,展开一瞧,眼睛猛的瞪圆,眼中精光暴射,长身而起,冲乐间,道:“间儿,收拾行装,为父这就入秦。”

    “啊!”乐间惊诧不已,如同见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似的。

    “爹,这是为何呀?你明明拒绝了,为何转眼间又允了呢?”乐毅拒绝入秦之意甚坚,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他就改了主意,竟然要入秦了。

    这改变也太快了,乐间还真是不明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好,好,说得真好!”乐毅把手里的羊皮纸晃晃,一个劲的赞叹,道:“乐毅虽老,难道还比不了伏枥老骥?”

    第十七章 绝世水工:李冰

    楚国,云梦泽,浩瀚湖水,烟波浩渺,极为壮观。

    在水畔,站着一个身长瘦长的中年男子。这个男子身长约七尺,一脸的黑黝黝,如同驴蛋似的。却很是精壮,身上透着一股精悍之气。

    一双眼睛特别明亮,炯炯有神,注视着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仰首向天,长叹一声,道:“想我李冰,穷尽一生之力,走遍楚国山山水水,欲为楚国治水,却是空有壮志,报国无门。”

    这个男子就是著名的水工:李冰!

    李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工,他修建的都江堰,泽被后世,就是两千多年过去了,都江堰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李冰修建都江堰以前,成都平原灾患不断,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就少有风调雨顺之年景,这让巴蜀成为苦寒不毛之地。

    直到李冰入蜀,修建都江堰,岷江得到治理,自此以后,成都平原就成了“天府之国”。

    可以这样说,就是李冰一手打造了天府之国,若是没有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就不会如此富饶。

    泽被苍生,遗惠后世的李冰不是秦国人,他是楚国人。他自小就对治水感兴趣,更有惊人的天赋,无师自通,总结出了不少治水修渠的经验方法。

    楚国,地处南方,其境内多江河湖泽,若是治理好的话,楚国之富饶将会远远超过秦国,成为天下最为富强之国。为此,李冰奔走呼喊,想要楚国治水修渠,可惜的是,他的奔走白费了,没人理睬他。

    楚国的朝政是由世家把持,这些世家忙着争权夺利,整得你死我活,谁会在乎国计民生?谁会用李冰?

    是以,李冰空有不世治水之术,却是报国无门,徒自苦恼罢了。

    “楚国是七大战国中江河湖泽最多之国,是天下间最为富饶之地,我李冰身为楚人,本想使楚国成为天下最为富强之国,然而,楚国朝中昏昏,无人识我李冰,无人用我李冰。我李冰诚屈子第二也!”李冰苦恼万分,慨然而叹。

    屈子,就是指著名的诗人屈原。屈原不仅诗写得好,还心系楚国安危,忠心耿耿,想要在楚国变法图强,其结果却是落得屈死于汩罗江,诚让人叹息。

    “爹。”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疾奔而来,满脸的喜色。

    “二郎,何事欢喜?”这个少年就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