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81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81部分阅读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颇为自豪,道:“我入秦已经三载了,积功升至县曹。再过些年,积些功,我还会再升的。在秦国做官就是好,只要尽心尽力就成,秦国不问贵贱亲疏,只问才干与功劳。”

    他的话很真诚,没有虚假,秦异人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笑道:“那我得祝贺你早日升官。”

    “呵呵。”许负很是欢喜,笑着问道:“敢问赵兄,是为官,还是为吏?”

    官是指官员,吏是指办事的人员,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

    “我想谋个郡守之职。”秦异人头一昂,胸一挺,极是自信:“方不枉我一身所学。”

    “郡守?”郡守是高官了,秦国极为重视,每一个郡守都是千挑万选,许负好一通吃惊,睁大一双眼睛把秦异人好一通打量,笑道:“失敬了,原来赵兄身负经纬之才。若赵兄真有如此雄心的话,我想你应该去陈仓陈家村瞧瞧。”

    “哦。可有说法?”许负特的提起,必是有见地,秦异人忙问道。

    “商君当年入秦,就在陈仓陈家村住过。”许负一脸的崇敬之情,笑道:“那里我也去过,至今乡亲们还在传颂商君的一些轶事。若商君不在陈家村居住过,就不会有‘移风易俗’一事了。”

    “移风易俗”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竟然与陈家村有关,秦异人的好奇心大起,问道:“许兄能否细说?”

    “这……赵兄去亲眼瞧瞧更好。”许负想了想,没有为秦异人解释,道:“商君的移风易俗非同小可,这对秦国影响深远。商君变法之际的秦国,秦国处在亡国的边缘,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人庶民吃不饱,穿不暖,盗贼蜂起,械斗成风。经过商君移风易俗,秦人民风古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可能吧?”赵姬大为不信。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王道气象,只存在于《诗》、《书》中,现实中哪会有,秦异人也有些不信。前任在这方面真的没有多少记忆。

    “这事千真万确。”许负重重点头,大是笃定。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民风淳朴,道不拾贵,夜不闭户,史书记载得明白。这点,即使那些骂秦国为虎狼、残暴不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比如冯梦龙,难得的在《东周列国志》里感叹了一句,这是王道气象。

    正说着,来到一家门前,这家的家主早已在等候了。

    秦异人放眼一瞧,只见这是瓦舍,房屋不多,就三间,却是窗明几净,干燥,通风条件好,很适合住人。

    进入屋里,只见屋里很是整洁,清扫得很干净,没有灰尘杂物,没有臭味,有着一股清新之气。

    “这……要是在山东之地,定是大户人家的居所。”赵姬打量一阵,大是惊讶。

    “没错。”秦异人重重点头,大是赞成这话。

    “呵呵。”家主大是欢喜,很是自豪,道:“山东之地骂我们秦国为蛮夷,他们才是蛮夷。哦,不,蛮夷都是高看他们了,他们那是猪,他们住着猪圈,他们能有我们这么好的居所么?”

    这是自吹之言,却是很有道理。

    在秦异人的印象中,山东之地饿殍遍地,穷人多如牛毛,如眼前这样的居所,在山东之地已经是很难得的住处了,非大富人家莫想。而在秦国,这是寻常国人布衣的居所,要不是亲眼所见,打死秦异人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秦之富足,由此可见。”秦异人大是感慨。

    这家查看完,没什么问题,又去了另一家。这家是茅草屋,家中情形不如适才那家,不过,仍是整理得很是干净,很是舒适,完全没有茅草屋那种猪圈的感觉。

    “老伯,瞧你家情形,不象是盖不起瓦舍之家,为何还住着茅草屋?”秦异人的眼光不错,发现这家其实挺殷实的。

    “呵呵。”家主笑道:“公子好眼力呢。并非我盖不起瓦舍,而是我没打算盖呢。我家人丁兴旺,我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战死沙场,还剩下老三老四。我把家中余粮捐给了国府,为他们谋得爵位。等他们得爵之后,我再盖瓦舍也不迟。”

    “原来如此。”秦异人恍然。

    爵位,那是身份的象征,在山东之地,爵位是贵族专有的,国人庶民布衣想都别想了,就算你立下天大的功劳也莫想得爵。

    而在秦国,人人可以得爵,没有战功,可以捐粮。正是因为如此,秦人很是努力,打仗拼命,种庄稼同样拼命,是以秦国很富足。

    “秦国就是不一样,人人可以得爵。”鲁句践很是艳慕,一双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

    他原本是奴隶,莫说得爵,能不能拥有自由都成问题。他早就听过传闻,秦国是奴隶的天堂,如今亲眼得见,果是如此,由不得他不大为感慨。

    “小娃娃,你莫要艳慕我,只要你肯努力,得爵算什么,做大官都不是问题呢。”这家家主鼓励一句。

    “我一定努力。”鲁句践重重点头。

    一家接一家查看下去,居所不一样,有瓦舍有茅草屋,不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整洁,很干净,宜于家居。

    “后世那些骂秦国为虎狼的人,应该亲眼来看看,就会知道他们是多么的无知了!”秦异人大是感慨。

    以前,他对秦国的印象多是前任的记忆,不甚了解。如今,他亲眼见证,方知传言误人,史书误人,秦人富足,安居乐业,如此国度,竟然被骂为“暴秦”、“残暴不仁”,真是苍天无眼。

    这应该叫仁政!

    什么叫仁政?不是读书人吹出来的圣贤之道,而是让国人庶民布衣黔首有饭吃,有衣穿,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好的仁政!

    查看完之后,秦异人作别,带着一行人,再度踏上了了解秦国国情的道路。

    来到大路上,赵姬俏媚眼一转,道:“我就不信真的是道不拾遗,我来试试。”说着,她取出一块上等美玉扔在道路上,道:“若是真的道不拾遗,就会有人给我送来。”

    许负说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还真的有些难以让人相信。

    财帛动人心,哪有见了如此美玉不爱的人。

    “夫人,你不是秦人,不了解秦人,我敢打赌,这美玉不出三天就会回到你手上。”孟昭冲赵姬道。

    “没错。”马盖和范通齐声附和。

    “三天?我不信。”赵姬摇头。

    秦异人摇摇头,赵姬还真的没事找事,不过,他也想借此机会测试一番,没有阻止。

    当天晚上,他们借住在一户人家。到了晚上,秦异人特的留意了一番,只见这附近的人家很少有关门的。结果,这晚上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切风平浪静。

    第二天,秦异人更加留意,所到之处,只见秦人很是忙碌,忙着打柴禾,收拾家里,为来年春种做着准备。那些没人在家的人户,开着门,一点也不担心。

    “难道真的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了?”赵姬的信心有些动摇了。

    这天下午,许负的话被证实了。两个吏员骑马赶来,把赵姬的美玉送来。

    “你们怎生知道是我的?”赵姬很是惊讶。

    “如此美玉,不是等闲人能拥有,我们只需要一查附近有没有贵人便知。”这两个吏员道明原委。

    “真的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王道之象!”秦异人大是感慨。

    赵姬这块美玉价值不菲,很值钱。若是在现代社会,有如此美事,早就被贪婪的官员们据为己有了。

    第四章 吕不韦的阴谋

    尽管后世把秦国骂得体无完肤,骂为暴秦,秦国成为残暴不仁的象征,不过,也有明见之士大是赞扬秦国,荀子就是其中之一。

    荀子曾游历秦国,见识了秦国的风土人情,大是赞叹,并且预言,统一中国必定是秦国。他的预言成真,真的由秦国统一了中国。也因此,荀子为儒家所不容,曾经一度不被列为儒家,儒家之士不承认他的儒宗地位。

    荀子在《强国篇》中写道:“观秦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古之民也。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低劣),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官吏)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很好的道出了秦国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秦国最终才统一了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

    接下来,秦异人带着人接着了解秦国的风土人情,走的地方多了,感慨更多。

    ……

    咸阳,太子府,华阳夫人的房里。

    华阳夫人正与一个具有闭月羞花美貌姿容的女人正在谈心,这女人是她姐姐华月夫人。

    “妹妹,你听说了么?秦异人立下大功,即将还国,你要如何应对?”华月夫人声音清脆,言来如同珠落玉盘,煞是动听。

    “哎。”华阳夫人轻叹一声,道:“这个秦异人还真是深藏不露啊,好深的城府。想当年,我见他很是聪明伶俐,必将成为我的大患。我若是生下一儿,有他在,必然不能得太子欢心,就要太子派他质赵。哪想得到,这些年过去了,我年齿见长,却是无儿无女。若是秦异人归来,对我实为不利。”

    秦异人质赵,本身就是一个阴谋,是华阳夫人欲要借赵国之手除掉他。

    秦异人是太子赢柱的宠妃夏姬之子,虽然没有很杰出的才华,却是一众兄弟中最为了得的一个,是矮个里的高个,筷子里的旗杆。这就成了华夏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欲要除之。正好秦昭王要谋韩国上党,不想让赵国参与,横生枝节,欲要结赵,要派人为质,华阳夫人软泡硬磨,太子赢柱不得不同意,最后把秦异人送去赵国。

    满打满算,秦异人这一去,就不可能再回到秦国了,即使要回来,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到那时,华阳夫人早就生下儿子,成了太子的心头肉,足以继承太子之位。然而,这些年过去了,华阳夫人仍是不能生育,这让她很是不高兴。

    更让她担心的是,秦异人竟然声名鹊起,举办抡材大典,成了天下第一名士。这消息传来时,华阳夫人好一阵纠结,就在寻思如何应对。

    若没有她的阴谋,秦异人也不会质赵,秦异人声名大起,这对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紧接着,又传来秦异人立下大功的消息,先是散了合纵,后是让秦军在城上跑马,差点灭了赵国。再后来,传来的消息更加惊人,秦异人一手谋划了伏击信陵君和中牟之战,秦军取得了天大的胜利,斩首七十万之众。

    这是天大的功劳,秦异人一定会名望大增,在秦国的地位骤增。

    然而,还有让华阳夫人更加担心的事儿,那就是秦异人竟然灭了赵国。战国百年,七大战国力征,就没有一个战国被灭。秦异人灭了赵国,这是何等的大功?

    有如此多的功劳,还有天下第一名士的名头,秦异人若是回到秦国,一定会得到秦昭王的赏识,身份地位大变。到那时,秦异人要找她的麻烦,要与她算算旧账,该如何应对?

    这些天,华阳夫人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却是没有一个有用的。

    “妹妹可有善后之策?”华月夫人问道。

    “无有。”华阳夫人摇头。

    “妹妹,这事若是不能善加解决,后患无穷。”华月夫人好看的眉头一拧,风情万种,道:“太子的身子骨太差,能有几多时日,谁也说不准。一旦太子出了事,这秦王之位很可能落到秦异人身上。纵观太子之子中,无一人能与秦异人相抗者。”

    “莫要说太子诸子中无人能与他相抗,就是遍观秦王所有孙子中,亦无一人与之相抗,这事烦啊,很烦啊。”华阳夫人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赢柱是出了名的“病夫”,他能活几多时日,谁也说不准。说不定,今天好端端的,明儿就隔屁了。赢柱是华阳夫人的唯一靠山,若不是她很能照顾人,赢柱离不了她的话,她早就被秦昭王杀了。

    华月夫打量着华阳夫人,道:“妹妹,姐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姐姐,我们相依为命,姐妹情深,有何不好讲的?你说。”华阳夫人白了华月夫人一眼,道:“你还跟我来这些虚情假意了。”

    “近日,山东有客来,叫吕不韦,此人是个奇人,博学多才,甚有奇谋,或可得一奇策,化解此难。”华月夫人身子朝前倾,两人凑得更近了。

    “吕不韦?没听过。”吕不韦虽是天下有数的商家,是商界的传奇,不过,他的名声还没有传入秦国太子府,华阳夫人哪会知道他。

    “妹妹,此人不可小视,你还是一见为好。”华月夫人忙道。

    吕不韦入秦之后,已经有些时日了,这段时间,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巴结华月夫人和阳泉君。

    阳泉君是华阳夫人的弟弟,仗着华阳夫人的势,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颇有些势力。

    吕不韦善逢迎,为人机灵,又有大把大把的金砸下去,在华月夫人眼里,吕不韦这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就成了博学多才的奇人。

    “既然你坚持,那就叫他来吧。”华阳夫人没抱什么希望。

    “那好,我这就去请他过来。”华月夫人站起身,就要去请吕不韦。

    “姐姐,不必了,吕先生我已经请来了。”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男子声音响起,只见阳泉君带着吕不韦,大步而入。

    “弟弟,你怎生来了?”华阳夫人对这个弟弟很是怜爱,忙问道。

    “姐,你有为难之事,我这个做弟弟的还能不过来?我又不是没肝没肺的人。”阳泉君半开玩笑,半撒欢。

    “你呀。”华阳夫人对这个弟弟很是宠溺,笑着指点一句:“还算是有心,姐没白疼你。”

    “姐,这位是吕先生。吕先生,这是我姐,太子夫人。”阳泉君为吕不韦引介。

    “见过夫人。”吕不韦忙上前见礼,中规中矩,没有丝毫失礼之处。

    华阳夫人看在眼里,大是赞许,问道:“听闻先生博学多才,多奇谋,不知我之难事,你可有破解之策?”

    吕不韦忙道:“夫人垂询,不韦不敢不尽言。秦异人是天下第一名士,名动天下,可抗王侯。再有他立下大功,谋划伏击信陵君、中牟之战,秦国斩首七十万之众。更有他灭赵之功,这是盖世奇功,若是他回到秦国,他必然会得到秦王青睐……”

    这话很有道理,却是谁都知道晓的事儿,华阳夫人眉头一拧,颇有些不耐烦了,道:“先生所言虽是有理,却是人人皆知之事。”

    “夫人,请给不韦片时,容不韦尽言。”吕不韦当然明白华阳夫人的心思,笑容更加亲切了,道:“秦异人若是得到秦王青睐,再与夫人算账的话,夫人必有天大的麻烦。不韦之意,夫人何不把秦异人收为子嗣。”

    “收为子嗣?”华阳夫人的眉头一拧,眼中精光闪烁,沉吟道:“想法很好,只怕不易。要知道,秦异人名声在外,更有大功在身,谁能让他低头?”

    若是把秦异人收为子嗣,其好处不需要说的,华阳夫人就名正言顺的成了秦异人的母亲,就凌驾在秦异人之上,即使秦异人不满,也是拿她无可奈何。

    问题是,秦异人名动天下,更有大功在身,谁能让他低头?

    “是呀。”华月夫人和阳泉君齐齐点头,大声附和。

    “夫人,此事何难?只需要太子允准便可。”吕不韦笑得更加亲切了,脸上的笑容是堆了一层又一层:“夫人,据不韦所知,太子对夫人是多加倚重。”

    “太子?”华阳夫人秀气的眉毛一挑,若有所悟,笑道:“先生所言有理,此事可行。”

    ……

    太子赢柱的书房中,太子跪坐在短案上,呼呼喘气,大汗淋漓。这是大冬天了,他仿佛在过三伏天似的,一个劲的冒虚汗。

    就在这时,只见华阳夫人进来,嫣然一笑,赢柱的魂儿差点被勾走了,抹着汗水,道:“夫人,你可算是来了。快来快来。”

    “你呀,就知道……”华阳夫人赏了他一个白眼,如玉般的手指点在赢柱额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