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道争锋 > 大道争锋第6部分阅读

大道争锋第6部分阅读

向来心高气傲,既然肯开口就绝对不会出错,林远顿时放心了,他又左右看了一眼,“这一场如若张衍输了,我们也不要做绝,只想办法将他赶出凕沧派即可,如若他得胜,当要及早下手!”

    此刻土台之上,众人没有想到,这番争斗竟然是前所未有的激烈,两人一路推演,竟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三块碑上,都是惊叹连声,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底限在哪里。

    要知道,如今星碑也不过被人解读出六块而已,已然全在此处了。

    这时就算张衍也感到压力倍增,再也顾不得去体验气机变化,全力以赴解读蚀文,他的意识似乎一分为二,一个在残玉分身中飞快的推演筹算,一个在本体上不停白纸上落笔书写。

    他尚且如此,沈静岳也同样不轻松,随着丹药的效果渐渐过去,他的心神损耗已经过于严重,对于他这种强行刺激脑力提升算力的人来说,压力始终如千斤重担一般压在背上,不得片刻松懈。

    不多时,他眼前一阵模糊,在一个碍难处顿了顿,气机一乱,一口鲜血突然张嘴吐了出来,喷在了白纸上,他丝毫不在意自己吐血,而是惋惜地看了一眼被弄污的纸张。

    此时他已经停不下来了,微微坐直身体,将又到嘴边的一口鲜血咽了下去,依旧落笔不停。

    又将一段解读完毕,张衍稍稍抽空留意沈静岳,现这个对手襟口鲜血淋淋,看起来触目惊心,鬓角上竟然出现了丝丝白,看到他这副模样,张衍也知道对方撑不了多久了。

    他摇了摇头,叹道:“师兄何必如此拼命?”

    沈静岳不及回答,突然感觉喉头又是一阵气血上涌,只感到眼前黑,他再也忍耐不住,随着几口鲜血喷出,扑倒在了案几边。

    “师弟!”

    台下文俊一声急呼,匆匆奔到台上,伸手一搭手腕,神色不由一黯。

    沈静岳此时的情况极为糟糕,气机杂乱无序,已经散入五脏六腑,且好像吞服过药物,心脉虚弱无力,脑力耗损严重,如果不及时调理,不但根基尽毁,更有性命之忧。

    沈静岳微微睁开双眼,吃力抓住文俊手腕,道:“大师兄,我若身故,请叮嘱我大哥且勿寻张衍复仇,此乃英才,如有机会,当收入门墙,必能壮大我广源派。”

    他到现在还对张衍抱有幻想,不单单只是张衍表现出来的能力,或许到是他舍命一搏的缘故,最后他推演时竟然触摸到冥冥中的一丝天机运转,隐隐看出张衍身上似乎别有气运在身。

    文俊眼眶一热,哽咽道:“师弟……”他知道沈静岳是家中次子,还有一个大哥沈绝峰是上院玄光期高手,而且脾气暴躁,向来不好说话,没想到这个时候沈静岳仍然在未门派着想,身为大弟子,他心中又恨又愧。

    文俊将沈静岳交到随后赶上来的齐轩手中,他自己则下台,来站凕沧派下院大弟子郑循面前,深施一礼,道:“莫师弟年少无知,这几日荒唐万望师兄不要放在心上。”

    台下一片哄然,此话一出,代表着广源派已正式认输。

    郑循面色和善的将文俊搀扶起来,对方也是一派大弟子,在自己面前姿态放得如此之低,自己再死缠烂打未免会落下一个心胸狭隘的名声,于是温言说道:“文师弟,莫师弟年纪小,只是爱玩闹而已,我岂会与他一般计较,此事就此揭过,你我两派日后还需多多往来。”

    文俊嘴角微露苦笑,这番法会他们可算铩羽而归,令人心寒的是,直到此时,南华派也没有出来一人为他们分说半句,他暗自叹息,就遣人将莫远唤来后,带着广源派一众人等悄然而去了。

    而另一侧,林远等三人的身影出现在土台一侧,对着张衍大声唤道:“张衍,你且过来。”

    艾仲文见状,先一步抢在张衍身前,小声提醒道:“这是林师兄,师弟要小心了!”

    张衍微微点头,他自然听说过林远的名头,知道多半没有什么好事,缓步上前,拱手道:“见过林师兄。”

    林远冷笑一声,厉声道:“张衍,你可知罪?”

    张衍神情不变,道:“张某不知何罪?”

    林远沉下脸来,道:“你无端挑衅同道,私自争斗,致我两派互生间隙,对上欺瞒一众师兄,对下唆使同道为你张目,其心可诛!”

    他一番话下来本以为张衍会惊慌失措,没想到张衍神情镇定自若,淡淡说道:“林师兄,莫远阻路,致我凕沧派弟子三日不得登顶,在下自思虽只是一记名弟子,却也知耻辱二字,拦阻广源派,正是为我凕沧派名声不至遭他派肆意破坏。”

    林远大喝一声,道:“住口!众师兄如何谋划皆有定计,岂容你一小辈胡来!众师弟,与我将此人拿下!”

    艾仲文看得愤怒不已,他正欲开口,却没想到胸口一闷,身体居然无法动弹,原来是胡胜余拿住了他的手腕,一股元气顿时逼住了他的脉|岤,以至于他不能开口,他又惊又怒,却又反抗不能,脸孔顿时涨得通红。

    张衍目光一扫,周围几个入门弟子已经围了上来,而山道上下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十几个弟子封堵住了,他暗暗一阵冷笑,正准备动手……

    此时,荡云峰上却响起了一阵清越的钟鼓鸣音,所有人不由自主一起看向峰顶。

    一个粉妆玉琢的道童出现在不远处一块山石上,高声道:“张衍何在?上师石守静,贺守玄,甄守中,着善渊观记名弟子张衍即可入观参礼。”

    ……

    ……

    ps:我了个去,了几遍不上来。

    第十八章 上师传书 鼎中机锋

    道童这句话一出,底下众人脸色各异,但却谁都没有动作。

    张衍是不清楚这道童真假底细,不敢贸然相信;而林远等人则是心存疑虑,不知道三位上师除了派遣这个道童前来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安排?一时间倒不敢强行动手。

    道童见下方久久毫无动静,立刻将手中的拂尘高举,喊道:“上师信物在此,张衍何在?还不上前?”

    拂尘一出,众人神情齐齐为之一变。

    林远脸色更是难看,他一眼看出,那是上师石守静随身的“耋寿拂尘”,此物一出,如若他们仍有异动,一个不尊师长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不仅如此,这把拂尘还是一件精心炼制过的法器,如若真的打下来,在场没有一个人能挡住。

    道童也是一脸紧张,事先石守静虽然传了他驭器之法,但以他浅薄的内气却不知道能驾驭几次,这法器实是威慑多过于实用。

    终于,林远思想来去,还是不敢挑战上师威严,向左右使了个眼色,陈澜也知道今日是拿张衍没有办法了,虽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悻悻挥了挥手,让众人退开让到开了出路。

    僵持的场面得以一缓。

    张衍见围在四周的人渐渐散开,他表面若无其事,心头却不敢放松,一直暗中戒备。

    走到道童面前,抱拳道:“张衍在此。”

    “你就是张衍?”

    道童松了一口气,这里压抑气氛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也不敢在这里多做停留了,语飞快地说道:“张衍,快快随我入观。”

    眼睁睁看着张衍随道童离去,林远心中也未免也有些后悔。

    原先他想用言语先拿捏住张衍,如张衍不敢反抗,则是任由他们处断,如若张衍反抗,那么正如他们所愿,趁势将他打死当场,这样一来则不至于落下话柄。

    没想到只是这一稍稍耽搁,反而让那名道童及时出现救下了张衍,早知道刚才就应该直接将他打杀了事!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声闷哼,众人回头一看,原来张衍一走,胡胜余也未免有所放松,被艾仲文趁机从他手中走脱,待他远远走开之后,又回头冷笑一声,道:“艾某今日记下几位师兄深情厚恩了!”

    林远等三人互看了一眼,陈澜想开口说什么,林远却伸手摆了摆,阻住了他的话头,道:“形势不明,此事容后再议,且看上师如何安排。”

    陈澜抽了抽嘴,“嘿”了一声,终是什么也没能说出来。

    而胡胜余站在一边,始终一脸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善渊观位于苍梧山主峰浩觉峰上,张衍虽是善渊观名下弟子,但还是他第一次来到此处。

    只是进入山门后,他却无暇观察两侧景致,心中在揣测此次唤他前来的用意。

    此次他一人阻退广源派,可以说名扬诸派也毫不为过,上院收他做入门弟子应该是顺理成章。

    但是他也知道,在各方利益牵扯下,就算有这样一个结果,他未来之路也未必一帆风顺。

    只是修行之路,怎么可能毫无波折?今日他能在此,已足以说明大道之路唯有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瞻前顾后则毫无出路可言。

    一路穿过三大殿,道童将他引入后观,道:“师兄请在此等候,我自去回禀。”

    张衍略一点头,道童闪身入内,没过多久,这名道童又走出来,道:“师兄,三位上师唤你入内。”

    张衍整理了一下道袍,将头上髻正了正,目不斜视地走入大殿。

    这座名大殿名为渡真殿,在浩觉峰上地势最高,大殿内部由四根仙鹤铜柱支撑,下压石雕玄龟。

    大殿正中摆着一只紫铜香炉,头上高梁斗拱绘有玄门掌故,神仙佚事,仔细看时,似有云雾薄笼,望之气象玄妙。

    前方高起的三层台座上,三名老道端坐在蒲团上,正中一个白老道正是善渊观执掌石守静,左右侧则分为德修观执掌贺守玄和泰安观执掌甄守中。

    张衍一入大殿,石守静身上一股渊沉如海的气息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气息他在周子尚身上似乎也曾感受过,那时候还不甚明显,只是自他解读星碑之后到现在,对气机的感受似乎就一直保持在一个敏锐状态中。

    他上前几步,施礼道:“记名弟子张衍,见过三位上师。”

    石守静缓缓开口,道:“张衍,你上山三年有余了吧?”

    张衍回道:“是。”

    石守静“唔”了一声,又道:“你在蚀文一道见解颇深,我问你,你是从何学来?”

    张衍回答:“半是天授,半是人为。”

    石守静一怔,笑道:“好一个‘半是天授,半是人为’,却是天在人先,而后人活,然人若不为,天授何用?你倒是知之甚深。”

    右侧端坐的是德修观执掌甄守中,自张衍进来后他一直闭目不动,此刻突然睁开双眼,出言道:“张衍,你可退下了。”

    这一举动极为突兀,更为奇怪的是石守静也默不作声。

    张衍恭恭敬敬一施礼,脸色平静地退了下去。

    换了其他人来还没未说上两句便被叱令退下,纵然不面露惶惑,也是忐忑不已,可张衍自始自终却镇定如常。

    石守静不由暗暗点头。

    “石师兄,收张衍入门墙,是否合适?”张衍退出后,甄守中一开口就对他存有置疑,言语中似乎还有一股责问石守静的意味在内。

    石守静却淡淡一笑,道:“甄师弟,你也看到,张衍在蚀文一道上天赋异禀,荡云峰下一人之力斗退广源,也算是有胆有识,且此次法会之后,他定是名声大涨,如不收录,未免遭他派诟病,说我善渊观苛阻后进求道之心,且我忝为下院执掌,当为门派思虑收罗良木,不致野有遗才。”

    甄守中又说:“我观张衍,心性固然上佳,只是资质平平,恐怕未来成就有限,为此人得罪一众门人弟子,恐得不偿失。”

    “无妨,”石守静笑着摇了摇头,“甄师弟,我将那口镇浊鼎送于张衍,你看如何?”

    甄守中一听,眼中一阵精芒闪动,抚须道:“如此,甚好。”、

    张衍才步出大殿,刚才那个引路的道童过来一个稽,道:“师兄,请随我来。”

    张衍心中一动,随着道童来到位于渡真殿旁侧的一座偏殿内。

    道童离去后,他打量了一下环境,这里虽然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是凄冷寂静,一看就是很久无人居住。

    不过他并不在意,自顾自寻了一个蒲团上坐下,入静打坐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他从入静中退出时,抬眼一看,不知什么时候石守静已经坐在了他面前的蒲团上,张衍一惊,立刻站起行礼,恭敬道:“不知上师到来,弟子失礼了。”

    石守静倒是和颜悦色,与先前的态度截然相反,温言道:“不必拘礼,坐。”

    等张衍重新坐定,石守静拂尘一摆,道:“张衍,你可明白我唤你来何事?”

    “弟子日思夜想,皆是为一入门弟子,是以在弟子想来,应是此事。”

    石守静呵呵一笑,道:“你倒是坦然。”

    张衍觉得到了这里,自己心中的想法石守静应该清清楚楚,既然如此,又何必遮遮掩掩?所以他并不讳言。

    石守静又说:“你且坐近一些。”

    张衍又上前几步,在石守静三尺之外坐下。

    石守静仔细看了他两眼,道:“你资质不高,修道一途恐难登大乘,只是在蚀文一道上却颇有见地,也算得上是有缘人了。”

    他从袖中拿出一本道册,递给张衍,道:“拿去。”

    张衍不问是什么,只是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

    石守静叮嘱道:“此本道册,乃是一本开脉上乘法诀,然歧路颇多,稍有不慎便毁断根基,只是我观其法,确是一等一仙门典籍,上古正宗,不忍弃之,故如今交予你手,是否修炼,你可自作决断。”

    说罢他拂尘一卷,闭目道:“话已说尽,你可走了。”

    张衍忙起身告退,等他走出门来,门口那道童躬身道:“恭喜师兄了。”

    张衍一怔,道:“喜从何来?”

    道童笑嘻嘻说道:“师兄莫非不知,适才上师入关前已传下法旨,师兄已是我善渊观第十三位入门弟子。”

    “入门弟子么……”

    张衍长舒一口气,自己为入门费尽心机,但到这一刻真正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心中却波澜不起。

    他点了点,对拱手道童道:“多谢师弟了。”又自怀中取出一枚正源丹放入道童手心。

    道童眼前一亮,他认得这是好东西,看了看左右,便小心收好。

    他又凑近了一点,低声说:“还有一些上师关照过的杂物说要交予师兄,我自多差人手送至师兄洞府,师兄勿虑。”

    张衍暗自一笑,听这道童语气,这些“杂物”想必搬动不易,如果不是这枚丹药,怕是要自己亲自动手了。

    “如此,有劳师弟了。”

    道童眉开眼笑,道:“哪里哪里,师兄好走,好走!”

    张衍从善渊观山下来后,并不急着折返洞府,而是先在山路上转了两圈,待天色入夜,确认周围无有他人窥探跟踪后,这才回到了洞府。

    推门入内,他一眼看去,却现洞府中正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只青铜大鼎!

    ……

    ……

    ps:第一更。

    第十九章 洗髓蒸骨 元成入真

    张衍仔细看了看这是古朴铜鼎,上面有“镇浊鼎”三个古字,近前观望,还能察觉到一丝修道人才特有的气机。

    按那道童所说,这只大鼎应该是上师石守静命人送来。

    只是不给丹药道书,而偏偏给自己送来一只铜鼎,这到底是何用意?

    玄门中的高人每做一件事都是隐含深意,石守静更不会无缘无故送他一件东西,一定是想用鼎来向自己表示什么。

    “鼎,鼎……”

    张衍来回踱步,深思其中奥妙,突然,他脚步一顿,想起一个可能,上师所指,莫非是说……力士?

    “力士”这名字虽然听来威风,但是真正知道其底细的人却从不这么认为。

    盖因为力士多出自毫无根底的记名弟子或者旁门散修。

    修炼到筑元这一步,假如迟迟不能开脉,待年龄一长,巅峰期一过,经脉不复从前强壮,更是彻底断绝了这个可能。

    所以当一些弟子知道自己仙路无望后,索性将全身元气散入四肢百骸,用来滋养筋骨,成为一个力士。

    如修为能再进一步,则能依靠门派之力用秘药培炼,?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