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 > 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第52部分阅读

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第52部分阅读

    !难怪以元皓之刚也委曲求全……想到此处郭嘉冷汗直流,还好刚才没有轻易答应!

    “公之好意嘉心领了,某寒门小户实在没有什么需要迁徙的,塞北苦寒某身子单薄,实在不宜前往,实在是替元皓兄担心啊。况朝廷有袁氏在,四世三公为我大汉中流砥柱,王子师刚正方严,黄宛明辨区直,区区一个董卓能兴起多大的浪,公多虑了。”

    放着偌大的中原不争,却属意塞北大幕,疯了!!!

    ……

    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没有大志的蠢夫,不思花花中原却每天想着苦寒的地方,竟然还要以那里做根基……郭嘉明确直接的拒绝了。

    如一盆冷水泼在烧红的烙铁上。叶风的心里霎时冒起了一股烟,杀气不受控制的四溢而出,仿佛感觉到了叶风的杀气,郭嘉神情更见鄙夷,招揽不到就想灭口吗?不急不忙的起身,告诉你,某不是不怕死,而是某死不了……那么多人都想杀我,可是没有一个能成功的。

    好吧,让你多活两天。系统对于未出仕人士的保护不是一般的严密,即便是一个平民在没有从属没有任务的情况下也杀不死,叶风来了一口深呼吸,“既然奉孝不愿,某也不强求,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奉孝闲暇之时可去往并州游历一番,当知某言不差。数月后叶某回归京师,再来拜访。且看某言如何。”

    “一定,一定。告辞,告辞!”看你个大头鬼,现在就有杀心,去了就走不了了!

    郭嘉急火火的告辞离去,纵然知道叶风杀不了他,可是被犹如实质的杀气压迫着实在不好受。

    “恕不远送!”

    求贤如渴的心情杳然无影踪,还以为郭嘉主动拜访大事可期,原来这家伙是来刺激我,以他专门究人心思的做派怎么可能不知道我的来意。插科打诨,看不起朔方,哼哼,四世三公的袁家就那么好?过上两个月就知道乱不乱了,郭鬼才还是年轻啊,临机机智无双,可是大势把握甚至还比不上田丰诸人。

    希望几乎完全破灭。再呆着也没什么意思,即刻启程前往下一站:汝南平舆。

    平舆乃君子陈蕃的家乡,渊有二龙,许劭、许靖。

    许靖曾为巴郡、广汉、蜀郡太守。刘备入蜀后为左将军长史、太傅、司徒,位列三公,法正认为他有虚誉而无其实,但是其名声很响,非常响,以至于再被刘备不耻的情况下做到了三公之一,刘备为什么看不起他呢,因为成都被围的时候这厮逃跑却走漏了风声被抓住了,他的名声为什么那么响呢?以至于诸葛亮都对其礼敬有加!

    只有一个原因,月旦评!

    年轻时识人伦,好评论,得其一言,就能平步青云,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他很厉害,只是还有一个人更厉害,从弟许劭!

    《后汉书。许劭传》:“林宗怀宝,识深甄藻,明发周流,永言时道,符融鉴真,子将人伦。守节好耻,并不逡巡。”许劭为人正直得多,从兄许相谗事宦官位列三公,致台司封侯,数请许劭,许劭耻其为人,不至,司空杨彪辟,不就,最后从刘繇奔豫章,不堪劳顿,死了。

    纵然没有高位,许劭的名声却非许靖能够相比的,曹操没发迹的时候就专程找他相面,可是许劭不给面子,直到曹操急了耍起痞子行径逼迫,许劭才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君清平之j贼,乱世之英雄。三国志中说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j雄。意思差很多,也不知道后汉书和三国志哪个更值得相信……不过曹操大喜,历史证明他也确是雄才!

    许劭的牛逼也不是许靖能比的,深受郡守徐缪的喜爱,做了功曹,主管一郡人事任免和钱粮,因为和许靖私交不好,所以许靖没有谋到一官半职,靠给人磨面度日。

    叶风的目的就是找这牛人给句评语。有了他的评语才能真正被士人认可,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这许劭就是当时舆论的风向标。

    时局动荡,朝廷日新月异,鬼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叶风没有时间久待,快马加鞭,跋山涉水,三日后抵达平舆,恰好是月底,递上拜帖求见,第二天就可以得到评语了。

    帖子上一长串的名头很唬人,不是皇亲国戚没有军功甚难封侯,叶风此时完全不是曹操那微末小吏能比的,许劭对于这异性的县侯不能不尊重,立即接见。

    不过士大夫面子不能丢,所以只派了管家接入,本身只是在叶风进门的时候站起来招呼一下,那是相当的傲!

    有求于人,不能计较这些,叶风拱手为礼:“某千里来奔,终于得见大贤,不胜荣幸。”

    “叶公谬赞,请!”

    看座,上茶,叶风想先拿下评语,可是许劭却不肯破了规矩,叶风一问,则微笑不语。nnd!莫非要学习曹阿瞒的那一套,霸王硬上弓拿把小刀架在脖子上才肯吐露真情?可是人家以礼相待,不是像曹操那样被拒之门外,不好翻脸!

    士大夫的这一套最是烦人,毛老人家说他们又臭又硬是有道理的,明明没什么用还要摆架子,儒家把华夏坑苦了,不是说儒家不好,可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不好了,陈汤喊出犯我大汉虽远必诛的时候,一个汉军可以干翻三个匈奴人,被汉军赶跑的匈奴人在罗马称王称霸,之后强汉被儒家教育的一直被打压再打压!至今沦为鲜卑狗的粮食,其后更被五胡乱华!真是成也儒家,败也儒家!

    一路闲扯,最后会谈的结果是礼送出门……

    一下午的时间竟然用来和一个酸儒闲扯淡,对上这种死硬分子,叶风也只有无奈告辞。

    三十九 无量

    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呃……没有这些,现在的人们还不会这样造势,许劭这样的明星出厂也很低调,纵然每个等待评价的人心里像是有只跳舞的兔子,围观的在那准备幸灾乐祸,反应在脸上却都很平淡,眼神中透露出尊敬,礼让再三的寻觅地方坐下,等待许劭一语断乾坤。

    许劭原来是和几个人一起出来点评,许靖占个光混点名头,可是自从出任郡功曹之后就自重身份,没公开露过面,害得许靖没有出风头的机会了,恨恨的在磨面坊挥洒力气。

    失望总是难免的,今天也不例外,在这新一度的月旦评新鲜出炉的光辉伟大时刻,许劭仍然自矜身份,只派了两个小童挂出一张榜文,上书“月旦评”三个大字,依次向右书写着对十个人的评价。

    第一个,吴郡孙策:项籍之勇,项籍之命。

    怪不得孙策入江东之后不放过刘繇,皆因许劭之故也,这不是咒他早死吗!

    二一个:山阳刘表:保境贤臣,开疆无功。

    就差明说刘表是个守户之豕了,(豕,也就是猪,公的和阉割后的叫豚,母的叫彘)不过私以为刘表没那么弱,单人独骑赴荆州,迅速掌控局面,整个华夏陷入战乱的时候,荆州却繁荣发展,虽然都说他弱,可是猛虎孙坚折在他的手里,他活着的时候孙家不敢倾力复仇,曹操不敢南下,刘表刚一咽气。曹操就大军压境拿下荆襄,不愧贤臣之谓。好在自己一时不用和他打交道,也一把年纪了,快完蛋了。

    第三个:涿郡刘备:仁义之楷模,兴汉之良臣。

    噗!大爷的,刘备送了多少好礼,莫不是把抢自黄巾的金银珠宝都送给他了吧?随便给张让段珪一点也不至于只弄了个安喜县尉啊,让许劭昧着良心说假话,这得拍了多少马屁?

    尼玛,其他人对这些人的论点论据都来自于许劭啊。郭嘉说孙策拥兵百万而无异于独行江湖,将死于匹夫之手,说刘表是守户之豕,不思进取,刘备无缘无故的仁义之名,曹操的雄名……

    许劭,天下祸乱之源也!

    ……

    再下面的没什么名人了,都是些一时俊秀,表面上克己守礼之辈。评价大多是一乡之才,一县之甲之类的。在最后叶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常山叶风:无量!

    唯有无量两字,为毛不加上寿佛呢,那样才是完整的道号嘛。

    无量,无可度量,好也是,坏也是,但不会所有的人都认为叶风是前途无量,也就是老衲不知道怎么评价,叶风欲哭无泪。大老远的跑来就弄了个不知道的评价!

    看着刺眼的两个字,双眼慢慢充满了血丝,戾气上升,嘶声怒吼道:“许子将!还请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如若不然……”

    手上使劲,嘎巴作响,天龙戟挥出,一下就将那张贴榜文的粉白墙壁给捅了个窟窿。不给老子说明白了,断然不能善罢甘休,今天就让你血溅五步!

    书童变色,急忙回去禀报。许家的大管家忙上前打躬作揖:“大人暂息雷霆之怒,我家主人片刻必至!”

    面临家破之灾,许劭也不能保持镇定了,祸从口出患从口入,都怪自己这张破嘴,这魂淡一点礼不送还想要好评价,却没想到这货脾气这么暴烈,把我混饭吃的招牌一下捅破了……

    “叶公这是何故?”

    “碍眼!”

    叶风暴怒,彻底怒了,单手持戟,眼睛盯着不远处的宅院,你这是忽悠朝廷大员,不给个合理的解释,我不介意拆了你这做豪宅。

    “还请许公无量当做何解?”

    “无量,乃无可量也,山高万仞无以窥其峰,海阔万里无以查其边,许某看不透叶公的前途何其广大,猜度不出叶公的成就何其高远,收聚流民谓之仁,舍命救弟谓之义,谦卑友善谓之礼,……”

    咳咳……停!

    不,我还要说,也就是大人您没有父母,不然孝悌也占全了,在许某眼里您几乎就是个完人,绝对没有半点吹擂……

    咳咳咳咳……!打住!这就够了,再说下去难免有吹捧之嫌,某会不好意思滴……“既然如此,先生何不举家搬迁到我那北方江南之地,你我共襄大事。”

    “呃?这个再下宗族人数众多,邵实在不能做主,况且故土难离,这个……还请叶公见谅。”

    “无妨,并州的大门始终向先生敞开着,如有不如意尽可前往,方才叶某失手碰到了墙壁,不过,不用担心,某自然会安排人给您修好。”

    “区区照壁,何劳叶公,邵自会处理。”

    “那怎么好意思,既然如此,某来出修缮费用,这是一百金金票,务必收下。”

    什么?不要!怎么能不要呢,不要就是不给叶某面子!

    好说歹说,曲线送礼,堵住日后他反口的机会,一个破墙壁即便是重新建造也用不了一金,百金,足够买下他这豪宅了。打一棒子务必要给一颗甜枣,不然这群夫子的嘴巴能杀人。

    万事大吉,许劭得了好处,叶风得了名声,声名大振,飞速传开,没有人注意他持戟威逼了,全都被那两句山高万仞、海阔无边这样的至高评价给震撼了,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度,这得有多么宽广的胸怀……

    对此传说郭嘉嗤之以鼻,就这莽夫居然妄想以不毛之地为根基,那些北狄游牧民族能让你好过吗,那种地方竟然还妄想种粮,我这单薄的小身板到那就得客死异乡,平民缺衣少食的死的将会更快,秀逗了,这就是个疯子!

    无知太可怕了,鬼才的脑子也有进屎的时候,站得高方能看得远,郭嘉的目光有其历史局限性,这也没办法,后世活人无数占有重要经济地位的玉米还在墨西哥默默无闻,怎么能要求两千年前的郭嘉什么都知道呢,这点或许南华明白……

    但是其他人对待叶风的印象陡然拔高,世家大族,草莽英雄都被这个前途无量的人挑起了兴趣,乱世有个好主公比自己混来的实在,有其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对雁门的向往之心蠢蠢欲动……

    本来朝廷不喜欢这样的人,发现了就会打压甚至清除,可惜现在的朝廷有名无实,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谁也顾不上叶风,前途无量也不过是前途罢了,目前还是边关以守将而已,并州的贫穷是众人皆知的,北有鲜卑,西有羌胡的威胁,自保都难,能泛起什么大浪来?不然凭叶风那点资历如何能混到并州牧。

    四十 颍川访贤

    大雨灌注了中原大半地区,雒阳平地水深盈尺,原本还算富庶的平民皆吃着发霉的粮食艰苦度日,毕竟是京师繁华地,饿死的不过十之一二,不算太严重,但是周边环京城贫困带就惨了,雨水致使夏收困难,收获的也大都霉变,随着大雨倾盆,老百姓的心情比天上的阴云更加沉重,即便是霉变的粮食也根本坚持不到来年,甚至都坚持不到冬天,现在这收获季节都有饿死的了……也将流落成流民的一员吗?帝都内坚持的平民不通农务,还指望着天气放晴好出城置办一些今年的新粮……

    士大夫们却没有这些忧虑,他们的储存条件比平民好得多,但是他们的心头的阴霾比平民重了无数倍!

    带甲进京的董卓接连搧他们的耳光,这个兵痞出身的流氓完全视这些中流砥柱为无物,把他们一力维护的皇权肆意践踏,好吧,你妄兴废立也就罢了,反正只要有个皇帝就好,咱们都不失官位,不短利益,可是,你不该夜宿龙床,公然秽乱宫廷,你这样干让我们怎么办?不闻不问?那将被天下人耻笑怒骂,绝对会比骂你更厉害,我们的家族也将会被唾弃,我们在这世上将没有立足之地……

    毕竟你董卓身为流氓行流氓之举还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去阻止就是道德沦丧,至于阻止,nnd!面对的都是你的铁甲兵!

    纵然这些道貌岸然的大臣们很想守着老婆小妾吃喝玩乐,很不愿意去管董卓的倒行逆施。可是……董卓开始纵容部下杀敌冒功了,杀平民还则罢了,可是庄园也不放过,那都是老子们心惊胆战一点一点贪污克扣出来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自身利益被严重侵蚀的世家大族以袁氏为首开始了反抗,袁绍怒而出城,奔向渤海,自领车骑将军,招兵买马,袁术拥兵宛城,威慑河南。两兄弟凭借着偌大的名头先混个根基再说,而其叔叔则留在朝堂按兵不动。

    第二天,宦官之后,随着阉党的覆灭而走下坡路的骁骑校尉曹操准备一战成名,为了换来士民的认可,减弱那太监爷爷的影响,重新走向台前,是以入府行刺,很不幸的失败了。

    成败并不重要。或许曹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或许没拔刀就跑了。让人误会去吧,而这一壮举成功的达成目的,曹操跑回东郡,竖起大旗。期间更是杀了父亲至交好友吕伯奢一家,喊出“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响亮口号,提出“干戚济世”的伟大思想,展现出其心黑果断的优秀品质,这在治世会为人所不齿。但是在乱世,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心够黑,我喜欢,郭嘉心有戚戚焉,这个人做主公不错!只是,他还太弱了。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叶风走在回程的路上。颖阴,是他的下一个目的地。

    两军对垒,疆场厮杀,武将的作用巨大。斩将夺旗,追杀千里,非武将不能为;战略谋划,运筹帷幄,军师必不可少,一着之失,满盘皆输,一场战役,军师为重中之重;左右逢源,善于调配,就要指望政事大家了,兴国安邦,不能只指望打仗血拼,不然吕布、马、韩就会统一了华夏,一个集团最重要的莫过于政治,可做出长远规划,可以处理政务,保证军队供应,平民生活,还可以发现推荐人才,并合理的安排利用。

    三国中这一点做得最好的莫过于——颍川荀彧。

    荀彧,字文若,人称王佐之才,少有名声,即便是娶了宦官的女儿为妻也没有人去诟病他(很奇怪,那时候的宦官好像都有儿子女儿),为曹操举荐了郭嘉、程昱、刘晔等大批人才,负责粮草调度,同时智计深远,官渡之战中提出四胜四败之说,面对吕布的并州铁骑设计牢守甄城、范县,为曹操维持了稳固的后方,在侍中一职上干了大半辈子,他的作用比谁都重要,如果说曹操得了郭嘉之后势头强劲不可遏制,而得到荀彧就是如鱼得水,没有荀彧则没有曹魏政权。

    该怎么才能让其心甘情愿的投靠呢?

    ……

    动之以宗族!史载荀彧就是接到了冀州刺史韩馥的邀请举家搬至邺城,只是那韩馥无用又命短,荀彧被迫投了袁绍,两年后看袁绍好谋无断,难成大器,才在戏志才的推荐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