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74部分阅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74部分阅读

还导致哪些民户全被忽必烈发配到北地,老忽更“籍阿里海涯家资运于京师”。

    而现在,桑哥的“检核”固然已很难再伸到这里,可他面对的,却是更凶狠的大敌。因为东是绝对容不得这个曾下令屠了静江的鸟人。

    严格来讲,阿里海涯当初不下广南东路却兵进江南西路,不能算不正确。

    江西前临大江,一旦它丢失,在宋军控制了福建路的情况下,北元的湖广行省和江浙行省就被彻底割离。以现在的宋军实力,无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单独对抗,全都会独木难支。反过来,假如双方协同,他们不仅可以抗衡琼州之兵,更可对福建和广东形成压制。

    但是,阿里海涯内心里对江南新附军的蔑视,范文虎的没担当,将他们的这种优势丧失殆尽。

    而无论是琼州的参谋院,还是宋瑞和张世杰,他们均至少能从图上看到,一旦夺得江南西路,再加上琼州水师,临安所在的东南之地就已被行朝完全围困。

    事实上,从水师进至鄱阳湖开始,宋军就已经在收网了。

    在广州商讨新的围攻荆湖南路计划时,宋瑞就曾对张世杰说道:“总使,从图上我等不难看出,趁此北元暂时无暇南顾之机,一旦夺取江南西路,再合力围杀阿里海涯,东南半壁,将尽入朝廷手中。大宋的中兴,即在眼前。”

    张世杰看着图,握了握拳,沉声言道:“文相放心,此战,东南都督府将全力以赴。”

    如果仅仅是江西宋军,阿里海涯应该能独自应对,甚至能进行一些反扑。可当衡阳受到威胁,且被困,他就不能坐视。衡阳如被破,潭州(长沙)直接受到攻击,他就哪里也不要去了。因为一旦战败,他现在能退的地方,一是过江去河南行省;而在江面被封锁的情况下,另一个地方,就是过去史格所说的,取道云南再北归。

    但他一不知道广西静江此时已被张应科占据,二仅仅是眼面前的江西宋军,他都难以摆脱。

    广南都督府一拿下宜章,宋瑞就按约定派人火速通知张世杰。张世杰得报大喜,他立刻将此消息晓谕江淮军,并下令:“全力攻击,与广南都督府合围阿里海涯。”

    衡阳最终的丢失,基本上决定了阿里海涯的结局。帝国陛下早已有言在先:“谁都可以释,阿里海涯不可活。”

    没什么好说的,“对等”里面就有“以杀止杀,以暴止暴。”

    广州,兵部参谋院新的作战室。

    刘师勇、高桂等人面对着两幅图,在细细地观望。帝国陛下和陆秀夫、文天祥、三人一起走了进来。

    宋瑞是刚刚才回到广州。这时候宋军已席卷了整个江西和荆湖南路,但陛下一到广州,他就立刻派人送旨到军中,命张世杰暂时统一指挥前方的宋军,请宋瑞即刻返回广州。

    这两幅图中的第一幅,上有多个黑sè的箭头指向下方,图的下面标明着“南”,上方则为“北”,左“西”,右为“东”。而第二幅图中,黑sè的箭头已形成弧形,围住了整个东南。

    当陆秀夫和宋瑞在陛下的示意下,坐下之后,他们也全都看向这两幅图。看着,看着,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沉重。

    高桂先向陛下、陆秀夫和宋瑞“咔”的一个立正,然后站到地图前解说道:“遵陛下圣喻,参谋院在过去的几年中,仔细收集、整理了朝廷南渡之后的战事之情,作总图两幅。”

    “这第一幅图,是金人、北元早期与朝廷交战的示意图。另一幅,显示的是北元后期向朝廷进兵的方向。”

    “参谋院经过汇总,结论如下:无论是金人还是北元,他们向朝廷,也就是南方进兵的主要方向有三。一是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二为荆湖地区;另一个,则为陕西路和包括成都府路在内的蜀地。”

    这其实算上什么,因为这里的众人基本上全知道当时战事发生在那里。

    高桂随后却慎重地说道:“参谋院在仔细地研究了北元过去的动向后认为,北元后期有变,他们攻下大理,应是试图从西南之地包抄我大宋。可以证明的是,当初的开庆之役,北兵就曾从大理之地直接进兵到了潭州城下。”

    “文相到广州后,陛下曾喻示参谋院,一旦夺取了荆州之地,朝廷究竟要向何处发展,参谋院应事先要有预判。”

    “刘总使和末将在与众人仔细商议之后认为,固然两浙之地现对我禁军已不在话下,夺取了荆湖南路之后,也必须拿下其北路,以求控制整个荆州地区。但朝廷也不得不防西南之地,因其在荆州地区的侧背。如果不能掌控大理和川中之地,未来的整个荆湖地区,仍将有可能面临其威胁,尤其是当禁军与北元在中原决战之时。”

    刘师勇看着图,轻声说道:“参谋院还认为,如果我禁军能恢复川陕之地,河南决战,川陕之军更可出兵关中协助,我大宋故土,定可一战而定。”

    古人云:一图胜千言。

    有些东西,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还有些事情,只要是看看图,什么都好说了。

    兄弟我直接下旨夺回云南是简单,但哪有让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原因对将来影响更大呢?

    其它都不用多讲,我们就是从后世的图上也可以看出,云、贵、川之地在手,从平面上说,宋帝国在川陕之地就形成前凸,而丢掉了它们,您完全被压缩到东南一隅。

    说实话,不打破这个压制或束缚,兄弟我一点都不舒服。

    但这实际上不是咱的见解,更不是参谋院的高见,因为早有人就这样谋划了。

    刘师勇的话音刚落,陆夫子和文夫子的嘴角就全都抖了。

    东的好老师颤声说了三个字:“隆中策。”

    他的话一出,宋瑞的身子猛一颤,眼中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而他的陛下则笑眯眯地看着他,难得完整地背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文帅哥啊文帅哥,您这张咱手中的最大王牌,现在才是真正出场的时候了。

    --

    抱歉。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时体制

    ( )皇宫,这里只有帝国皇帝和陆秀夫、文天祥三人。

    “老师,文相,参谋院的新谋划,您们认为如何?”东慎重地问道。

    “陛下,川陕本为朝廷故土,自不必多言。至于云贵之地,依史籍所载,它于秦汉之时,即为王土。臣认为,今朝廷将其收回,也未有不当之处。”

    东的好老师如此所说,自然是为了复国大业,但三国孔明留下来的影响,却也不是没有。

    在帝国的争霸史上,“隆中对”绝对算得上是最著名的策划之一。他的始作俑者,立志兴复汉室、且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孔明,在后代更成为每一个身处乱世、心怀匡扶天下大志之士大夫偶像。

    但孔明又是一个悲情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遗憾,没能完成他惊世的谋划。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就深动地表达了这种扼腕之情。

    如果今ri能像孔明所期待的“中兴汉室”那样,来个“中兴宋室”,实现他的遗策,弥补他当年留下来的缺憾,这绝对是一个像陆秀夫这样的宋代士大夫很难抵御的诱惑。这个计划对他来说,的确有点“勾人”。

    当然,陆秀夫也清楚,以他好学生的xg子,虽然是参谋院提出来的云南之事,可你真的很难说是不是这个野心勃勃之主在私下里的授意。所以,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讲,陆夫子都不会太反对这个谋划。

    但作为朝廷的首席大臣,身上肩负的职责还是使他说道:“云南地处偏陲,实属蛮荒未教化之地,朝廷真要收回,尚需详加计议。”

    东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广西大部都属于未开化地区,云南就更是如此,拿下肯定有难度。

    中国古代所讲的“狄夷”,“狄”主要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夷”则代表了南方的少数民族。

    东瞄上了云、贵、川之地,除了他想恢复帝国过去的版图外,还由于他认为:这个时候忽必烈的北元,与朱元璋所面对的大元朝是不同的,现在的他们要更强。未来的荆湖战场和江淮地区,宋军都将面临着强敌,承受的压力很大。相反,对方在四川的力量却显得相对薄弱。从“避实击虚”的角度出发,行朝也应该向哪里发展。

    严格来讲,这种情况还是因北元在四川的杀戮、破坏所造成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川中人口锐减,经济更降到了历史的低点。

    从整体上看,朝廷夺回四川,不仅可以分散北元的兵力,减少荆州地区所面临的压力,使之成为复国的根基,并且还能在以后,对南来移民进行一些安置。后世的明、清,都存在向四川的移民。

    另一方面则是,四川多山的地理环境,它限制了骑兵的用武之地,相对更有利于步军。他可是早已在培养这个时代jg锐的帝国山地步兵。

    至于他的另一个盘算,就是为了著名的“滇马”。“滇马”个头虽矮小了点,但它耐力极强。

    事实上,在失去了北方养马之地、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严控马匹向中原输送的情况下,大理国的“滇马”在当时就是宋军军马的一个重要来源。

    西南地区著名的“茶马古道”,它兴于唐、宋时期,开始主要进行的就是“茶”、“马”交易。帝国在南渡之后,也曾一度强化过在西南地区“以茶换马”的做法。

    在东的看法里面,“换”不是不可以,但夺回整个云贵之地则更好,这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军马的缺乏问题,而且所谓的“茶马交易”花费,还能省下不少。

    泪奔,过去帝国有些钱花得实在冤枉,还不如将它们装进咱的皇家小金库里。

    但是,他内心更隐秘的深处,还有一种担心:那就是由于他带来的蝴蝶效应,很有可能忽必烈会很快平定海都之乱,从而全力对付自己,因为这种可能xg在史书上不是不可以见到蛛丝马迹。

    东不可能等老忽腾出手来对付自己时,再来应对。所以,固然行朝此时完全应该先彻底控制江南地区,恢复国力,并大力推行朝廷新的举措,可他仍然在刚刚夺取荆湖南路,就开始策划西进之举。

    东对宋瑞认真地说道:“文相,朕想将收复云、贵、川,乃至于其后督军于川中的重任,全委托与您。”

    文天祥躬身一礼:“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瑞一直在期待着陛下的这句话。

    古人有云:“闻弦歌而知雅意。”以他的聪明,陛下的“雅意”他是不难“知”的。

    宋瑞和陆秀夫一样,内心里也有点热,但他对此事想的只会比陆秀夫多,不会少。因为任何人都知道,坐镇川中的大臣,他必然会有大权。这么敏感的问题,他就必须让陛下来开口。

    东赶紧摆了摆手:“文相不必如此。”

    天地良心,兄弟我可不想让您这个帅哥死,相反,咱还要让您建立不世之奇功。

    “朕认为,时至今ri,诸葛孔明之遗策,自当有所改变。”

    陆秀夫和文天祥的脸上,始终保持着慎重之sè。

    当他们在兵部听完参谋院的见解之后,陛下只是简单地要求参谋院再细致地进行谋划,随后就与他们二人再度入宫。他们很明白,陛下是要和他们就帝国的未来进行密商,因为在夺得了荆湖南路之后,帝国又到了一个发展的节点。

    他们实际上也不是不清楚,时代的不同,孔明遗策实施的条件现在也已变化。现在帝国的重心不在西南,朝廷显然不可能入川,只会留在江南,西南之地只能以朝廷重臣镇守。

    而帝国南渡之后的经历还表明,蜀地并没有起到孔明之策所提到的作用。那么,这个野心勃勃的帝国君主又会采用何等举措来扭转此种情况呢?

    陆秀夫和文天祥现在早已明白,他们的陛下心思之深,是很令人难以琢磨的。这个人做什么事都喜欢“藏一手”,甚至还“藏”好几手,他们自然在陛下面前十分的谨慎。

    东内心里的谋划确实很大,他即将实施的做法,主要借鉴的还是后世。如果从总体来分,也就是“军事”和“民政”两个方面。

    在军事层面,帝国将以部分水师主力沿江而上,协助步军入川,前方统兵大将更将被他授予前所未有的大权。

    这是必须的。时代的交通、通讯条件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如果不授予这种大权,什么事还要来回商议再决定,黄花菜早凉了。

    权重,又远在川中,人就要可靠。很显然,此人必须要令朝廷众人和他自己都信得过,另外,他还要有大局观,能与下游的荆湖战区形成协调,且更能服众。这样来看,文天祥实在是朝廷不二之人选。

    他还要借此机会,正式开始实施他的都督府大计。也就是在云贵和四川分别设立两个都督府,它们全都由宋瑞来统辖,以求军事上能相互得到支援。

    当然,必要之时,广南都督府之兵也同样可以给云贵以支持。至于他计划中的另一个都督府,则是他早已提出的荆湖都督府。

    他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这种布局,为帝国建立新的相互支持的军力分布体系。

    但是,这种做法必然会使军中的权力加重,以宋代的社会氛围和政治特sè,它肯定要引起朝臣们的争议、甚至是反对。陆秀夫过去态度,早就说明了这点。

    当他再度端上述“大计”,他“认死理”的好老师又瞪住了他,也就是当着宋瑞的面,没有当场给他难看。

    东现在当然是越来越上道,他立刻慎重地说道:“老师,文相,西南边陲,路途遥远,而军情如火,军中必要的临机决断之权,这道理您们都清楚。”

    宋瑞还是没多言,陆夫子则依然看着他。

    “文相作为兵部尚书,掌控西南军事,作为战时之制,这在战后可以撤消,本人回朝廷兵部。”

    宋瑞没有犹豫,立刻回道:“臣附议。”

    东对文天祥点了点头。

    文帅哥,咱这么定,可也是为您好啊,以您的聪明,不会不明白。

    陆秀夫的脸sè稍微松了一点点。

    他的好学生接着说道:“朕认为,既然朝廷的规制已经将民事和军事分开,那么,文相的职责所在,就仅为军情,朝廷要另派大员入川,掌管三地民政。”

    东的举措从历史来看,当然可以解释为他借鉴的是当初汉代九卿下放为州牧的做法,但有很大的后世因素。

    后世南方政权曾设立什么东南、西北、西南等军政长官,甚至还有各地的长官公署。而北方政权同样也来了个西北局、华北局、华中局等等。其实它们作为战事体制,全都有历史的影子在内。

    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它的优点,我们无须太多的讲解其中道理。您仅仅从后世企业的做法中,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端倪。很多大的企业为什么设立大区销售经理?

    商人从来都是现实的,没有合理的一面,他们岂不是在拿自己的身家开玩笑?

    有些事不过就是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再加一点“分权”罢了。

    文天祥早就领悟陛下“文武分途”的实质,如今他的举措在这个聪明人眼里,也不过就是一种扩展。

    他看了陆秀夫一眼。君实,军中权力是大了,可现在你的文官权力也不小哦。

    陆秀夫可不顾宋瑞已经有点戏谑的眼神,他知道他的好学生正在制造一种“相克”。可他一定还要刨根问底,因为他的这个狡诈学生实在是太喜欢隐藏一些东西。

    “陛下,如此举措之因,臣能否一闻?”

    东笑了笑,他抬头看了看远处,然后缓缓言道:“老师,文相,您们身上的职责都很重。因为在朕看来,平ri里的朝廷和战事中的朝廷,是完全不同的。我大宋在今后,要着手建立两种体制,一个是平常体制,另一个,则是战时体制。”

    --

    最近更得少,因心有些不定,见笑。

    看到了一些留言,还有些留言不知为何是空白。第三卷结束后,在下会给一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