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472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第472部分阅读

,否则会生变故。

    万历十三年八月,北方天气转凉,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节。

    姚长子麾下的东南水师战舰二百艘,民间运输船二百艘,搭载着南方十二万内阁军,未开一枪一炮,便在天津卫登陆。

    因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后军都督府都督、东宁侯焦志,率天津两卫三万余名官兵反正。

    之后大军一路未遇抵抗,顺利抵到北京城下,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并派遣使者进京谈判,以保护大明皇帝朱常洛安全为由,敦促伪帝朱翊镠投降,并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保留其郡王的封号和待遇。如果三天之内,朱翊镠不开城投降的话,大军则强行攻城,到时候玉石俱焚,大不了再立个姓朱的皇帝。

    在考虑了两天三夜之后,朱翊镠决定投降……其实没什么好考虑的,自从当上这个皇帝,朱翊镠就没睡过一宿安生觉,现在还能回去当他的富贵王爷,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那些跟着他紫禁城的潜邸旧人,就像做了几个月的黄粱梦,一醒过来,发现又回到从前,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只有王府长史发了疯,整天朝着府上的一条大黑狗破口大骂:“你害了我姐姐一辈子,又害了我一辈子,我要吃了你才能解恨!”但大黑狗太凶,他不敢靠近,所以只能每天骂骂过过嘴瘾。

    李太后倒是心志坚定,她算盘打得精,横竖权力是没了,能享富贵也不错,反正孙子登基,自己还升一级,成了太皇太后呢,还是这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这就属于作她的清秋大梦了,当年十月,新君登基大典前,经过全体内阁会议的长时间磋商,最终决定剥夺她的尊号,降为太妃,南宫居住。只尊陈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万历十三年十一月,不到三岁的新君朱常洛,在王太后的怀抱下登基,宣布次年改元。

    在新君的登极诏中——

    宣布遣散宫中所有太监,并永不再使用宦官。

    宣布锦衣卫改军情司,归兵部所属。并永久取缔特务机构,任何机构任何人,不经法律的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拘禁任何人!

    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任何人未经法律的允许,不得剥夺他人的财产。

    宣布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必须遵守上述条文,并接受内阁和三级咨议会的监督,如果有违反之处,愿以退位谢天下!

    ~~~~~~~~~~~~~~~~~~~~~~~~~

    这些条文,自然不可能出自三岁孩子之手,而是由沈默代拟。对于他这些大逆不道的条款,已经就任咨议会首任议长的张居正十分不看好。

    他对沈默说:“你现在一手遮天,皇帝又是个三岁的孩子,不知道反对是什么意思,但等到他长大了呢?你却差不多要老死了,你以为这些死条文能约束住他?我敢保证,只要他有足够的力量,随时都可能撕毁宪章。”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上半辈子,用力打破了一些东西,下面十年里,再用力让一些东西进入人心里,对我来说,这就足矣了。”沈默望着天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道:“至于将来,反复是一定的,我也可能会被挫骨扬灰……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无知不可怕,知道而不敢去争取才最可怕。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给皇帝跪下去,那就当从来没有我这个人好了……”

    “你不怕将来的时代,会比过去还糟糕?”

    “不会的。”沈默转过头来,微微一笑道:“一定会更好的……”

    【全剧终】——

    分割——

    通宵一宿,终于写完了,本来应该写的更精致些,但我觉着,我要交代的事情都说完了,至于爽的情节,就不要为难沈圣人了,还是等下本书的小陈来从头爽到尾吧。

    应该有个后记,等我睡一觉起来,仔细整理一下思路吧,写了整整三年年,我的人,和我最初的设想,都已经面目全非,需要好好整理下。(未完待续。)

    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后记之二)(上)+(下)曲终人不散

    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后记之二)(上)+(下)

    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后记之二)上

    关于剧情,不少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其实从故事性讲,万历登基,沈默成为首辅,这本书便可以结束。但穿越历史小说,不能单纯以文学性而论,而要看它的立意,是否已经得到完整的体现。

    故事性与目的性,并非不能兼容。

    在本书中期以前,还是很漂亮的将两者结合起来。然而到了后期,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沈默在朝野,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了,他的敌人,从有形转向无形,从一个个帝王将相,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心天道……要是玄幻和仙侠小说,完全可以幻化出一个鸿钧之类的超级boss,掀起一波接一波的高cháo。但是历史小说,哪怕是穿越类的,要受到逻辑的限制,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写出来书就完蛋了。

    我记得似乎在写权柄时,便说过‘主角无敌了,书也就该结束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没有活生生的强大对手,主角再牛逼,也不过就是在玩单机版。当然大家会说,新局面、新时代下,会有新的对手涌现出来。但一来,对手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二来沈默只有十年的任期,大大抑制了对手对付他的冲动,可以预见的是,他当政的十年里,反对的力量肯定会有,但能对他造成真正威胁的,没有——皇帝朱常洛太小,辽东李成梁深受沈默恩典,天下皆知,没有造反的借口。

    将来肯定会有强大的敌人诞生,亦会有反复出现,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的范畴了。

    其实我想在沈默和若菡喝茶的那个场景结束,然而感觉这样太不负,因此才有了沈默回上海平定金融危机,并在码头上讲了那样一番话……在这里结尾,还能称得上漂亮。

    但是编辑对我说,国家分裂的状态,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才有了后面几百字的统一过程。像个补丁一样,完整了,却也刺眼了。

    但总之,这是个令我感到骄傲的故事,我理出来一个时代的完整脉络,并基本靠谱的推导出了加入一个变量后的新状况。

    这又回到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推演那个时代的华夏民族,到底是必然会坠入地狱,还是只是运气不佳。

    边学习边思考边写作,我想三年之后,我有了一定发言权。明朝确实是自取灭亡,根子在朱元璋和朱棣已经种下了,就像书中说的,商税、宗室、卫所、漕运、驿递,乃至更深层的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南方离心主义。这个国家就像百病缠身,如没有逆天的领袖和强大的执行力,败亡自是必然。

    领袖是有的,高拱、张居正,都是经世致用的卓越政治家,其能力放眼千年,无出其右。明朝在这两位伟人的推动下,竟渐渐摆脱了危机——两人最成功之处,不是经济、军事上的改革,而是奇迹般解决了,官员尸位素餐,zhèngfu低效无能的千古痼疾。未完待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