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戒之灵 > 戒之灵第19部分阅读

戒之灵第19部分阅读

外,各个脸上都露出了喜悦和得意的神色。

    在古玩收藏圈子当中,很多藏家,尤其是上得了一定层面的藏家,都非常的好面子,而能够得到南都市收藏圈中泰斗级人物孟三铎的捧,这就是个天大的面子,因此,在座的人当中,除了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还没有真正在收藏圈建立起自己的地位的段玉衡,以及本就没打算在收藏圈中获得什么地位的陈喆之外,其他几个来人,包括方江在内,都赶到非常高兴。

    有面子的事情,搁谁身上,会不高兴呢?

    孟三铎看到众人的表情,知道自己这一捧算是有了很不错的成效,于是再次开口,说起了正题:“在座的诸位藏友,虽说都是我孟三铎的朋友,但诸位藏友之间,可能并不认识,所以,在鉴宝开始之前,我就先简单的帮诸位互相介绍一下。”

    众人听到孟三铎的话,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对于收藏圈子中的人来说,无论是以经营赚钱为目的的古玩商人,还是以纯粹的收藏为目的的藏家,人脉都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多认识一些收藏圈子的朋友,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收藏交流空间,对于古玩商人,可以有更多的客户人群,而对于藏家,则拥有更多机会,从别人的手中见识到好东西。

    因此,无论对于古玩商人还是藏家来说,只要是能够跟藏品交流扯上关系的,都是重要的,而人脉,就是藏品交流的基础和台阶,如果有哪个搞收藏的不注重人脉,那么他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收藏者。

    “我就先按顺序,从我左手边开始介绍起吧。”

    孟三铎看到众人纷纷点头,于是便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朝着自己左手边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比划了一下。

    段玉衡也顺着孟三铎的手,朝着坐在孟三铎左手边的老者看去,段玉衡惊奇地发现,原来在南都市的收藏圈子里,居然还有这么大年纪的人物。

    这个老者,满脸布满了皱纹,那皱纹的深度,就是称之为脸上的沟壑也不为过。

    在老者鬓角的位置,一块块老人斑,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那一头银色的白发,有好像是为了印证什么。

    “冯老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冯老在咱们南都市的收藏圈子里,是很受人尊敬的,我孟三铎作为晚辈,也非常钦佩冯老对古玩收藏的执着与坚持,冯老身上的这种对古玩收藏,充满感情,不参杂功利的心态,也是我们今天那些急功近利的收藏者,所需要学习的。”

    就在段玉衡仔细观察这个满头银发的老者时,孟三铎已经开始向在座的人,介绍起了这个被孟三铎称之为冯老的人。

    段玉衡听到孟三铎的介绍,心中也是一惊,要知道,在南都市的古玩收藏中,孟三铎可是泰斗级的人物,能够被孟三铎称之为冯老,就可以想见,这个老者在南都市收藏界的地位了。

    中国的文字语言博大精深,通常我们都知道,随着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也有着对应不同的身份。

    就好比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是一个有着极高社会地位和尊贵身份的人,那么晚辈对其的称呼,一定是将姓氏放在前面,而在后面加上一个老字。

    而如果你是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或尊贵身份的老人,那么,比你年纪小的人,一般就只会将姓氏放在后面,前面加个老字,比如什么老王,老李之类的。

    虽然说都是姓氏加个老字,但是意义和表达却充满了不同,就好像同样一个姓王的,被称为老王,和被称为王老,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凡是中国人,都知道这前后变化中,所展现的天差地别的不同。

    第九十二章 不在纸上的书法

    戒之灵92_戒之灵全文免费阅读_第九十二章 不在纸上的书法来自()

    段玉衡看着那个放在八仙桌中间的长方体石块,心中微微感到有些纳闷。百度搜索   看最新章节

    按理说,孟三铎是主攻字画收藏的,像这样的鉴宝活动,一般藏家都会拿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藏品,这样才能防止自己,在同行面前,或者说在藏友面前,不会丢了脸面。

    因此,根据孟三铎的情况,段玉衡觉得,孟三铎应该拿出来的是字画之类的才对,可是孟三铎拿出的却是一块石头,这让段玉衡感到还是有些意外的。

    “三爷,老朽是否能够上手一观呢?”

    就在段玉衡心中充满不解的时候,那个坐在孟三铎左手边的冯老忽然开口朝孟三铎询问道。

    “当然可以,这鉴宝鉴宝,不上手怎么鉴定啊?”

    孟三铎听到冯老的话,笑着冲冯老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冯老听到孟三铎的话,便从自己的上衣口袋中掏出了一副白色的手套,缓缓戴在了自己的手上。

    因为八仙桌很大,所以冯老也只能站起身来,将放在八仙桌正中间的那个长方体暗黄|色石块拿在了手里。

    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冯老年纪这么大了,坐着够不到放在八仙桌中间的物件,可以让人帮着递过来,为什么非要自己站起来够呢?

    前文中我们讲过,在古玩收藏市场有着这样的规矩,藏品不能用手来交接,如果在交接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不小心把藏品给摔了,那就说不清楚是递者的责任,还是接者的责任了,因此,在古玩收藏中,想要上手藏品,必须自己从稳定的平面上拿起来,如果发生意外,摔了或者碰了,那就是拿的人的责任,不会出现说不清楚的状况。

    冯老拿起放在八仙桌上的那块暗黄|色石块之后,又缓缓地坐了下来,左手捧着那个暗黄|色石块,右手伸进自己上衣的另一个口袋,从里面掏出了一个样式复古的放大镜,然后将放大镜放在左手中石块的前面,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古玩鉴赏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点在座的所有人都非常的清楚,因此也没有人去出言打扰,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着冯老神情的变化。

    冯老鉴定孟三铎那个暗黄|色石块所用的时间,比段玉衡想象的要短了很多,本来段玉衡以为鉴赏这个东西,至少要和上一次孟三铎与方江一起鉴赏那个黑珊瑚烟嘴的时间差不多,却怎想冯老仅仅看了五六分钟而已,就将举着放大镜的右手放了下来,将手中的放大镜放在了自己面前的桌面上。

    “哎呀,三爷真是好本事啊,这样的好东西都被你给弄来了!”

    冯老笑眯眯地望着坐在自己身边的孟三铎说道。

    “呵呵,冯老您客气了,还不知您觉得我这个东西如何?”

    孟三铎笑着谦虚了一下,然后问道。

    “三爷不愧是咱们南都市收藏界的泰斗啊,这拿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般。”冯老听到孟三铎的话,知道孟三铎这是在考究自己,于是便恭维了一句,接着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块东西,应该是寿山石吧?”

    “没错,的确是寿山石,冯老果然好眼力,只是不知冯老是否知道这块寿山石的出处?”

    孟三铎显然对自己的东西非常有自信,而且很是熟悉,听到冯老的话之后,表现得很笃定。

    “如果说老朽没看错的话,这个东西应该是清代大书画家钱慧安的篆刻作品,对吗?”

    冯老听到孟三铎的话,也很是自信地回答道。

    “哈哈,南都市收藏界都只知冯老收藏玉器有一套,却不知冯老对于书法字画鉴赏也是相当了得啊!”

    孟三铎听到冯老的话,很是坦然地肯定道,同时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了。

    对于玩收藏的人来说,自己的藏品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知,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收藏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收藏的东西,被别人看出了名堂,一方面说明对方的眼力好,而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收藏者本身有着过人的眼力。

    这也正是收藏所给人能够带来的快乐之一。

    “哪里哪里,我也就是略懂皮毛而已,说起字画鉴赏,我怎能比得上三爷的本事呢?”

    冯老听到孟三铎的话,也客气了一句,然后将手中的那块暗黄|色寿山石放在了孟三铎与他之间的桌面上。

    此时,正坐在八仙桌旁听着二人对话的段玉衡才算是明白,原来这个看上去有些老旧的暗黄|色石块,是一种叫做寿山石的东西,而这个寿山石石块上所雕刻的那一排排小字,却是出自于清代的名家之手。

    这样论起来的话,这件东西也算是一件字画类的藏品,仍然属于是字画收藏的范畴。

    这一点,其实段玉衡想的没错,现如今的收藏,伴随着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以及收藏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很多过去被一股脑塞进杂项收藏的物件,也根据其特性被很好的分了类。

    就比如孟三铎的这块寿山石篆刻雕件,因为其篆刻者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因此,这个物件本身的价值体现,就主要放在了篆刻的字上,而并非承载这些字的载体上,因此,类似于这种字画名家雕刻或篆刻的产物,在如今的收藏分类里,一般都会被分类在字画收藏当中。

    所以,当我们说起字画收藏,一定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不是说字画收藏,就一定是绘制和书写在纸上的字与画,才能被称之为字画类收藏。

    而一些绘制或写在帛锦等其他东西上的绘画或书法,以及雕刻或篆刻在各类玉石或木骨上的绘画和书法,只要是出自字画名家之手,且这个名家在字画上的成就远高于其他领域,那么这个东西就也属于是字画类收藏。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段玉衡心中不知不觉也有了些新的感悟。

    &nnsp;

    戒之灵92_戒之灵全文免费阅读_第九十二章 不在纸上的书法更新完毕!

    第九十三章 田黄(一)

    “哎,只是这用料,让人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啊!”

    就在段玉衡深陷在自己的顿悟之中时,孟三铎却忽然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叹道。

    “是啊,这清代海派大书法家的篆刻,怎都不应该是一块成色如此一般的寿山石而已。”

    冯老听到孟三铎的叹息,也不禁跟着感叹道。

    坐在段玉衡身边的陈喆,之前一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看着孟三铎和冯老二人的目光也显得有些涣散,仿佛之前一直是在神游,而当听到二人发出充满无奈的感叹时,反而来了兴致。

    “我说二位长辈,你们刚才不是还一直在说这东西是好东西吗?怎么这会忽然又叹起气来了?难不成这好东西还有什么问题?”

    陈喆这个家伙,从小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脾性,听到好的东西不来劲,而当听到不好的事情,就能很快激发起兴致。

    “呵呵,这位小兄弟看来不是收藏圈子中的人啊!”

    冯老正在感叹孟三铎的那块寿山石篆刻,却忽然听见陈喆的话,莞尔一笑道。

    “是啊,我其实不懂什么收藏啊,古玩啊之类的,这次来就是跟着我这兄弟来长长见识!”

    陈喆听到冯老的话,指了指坐在自己身边的段玉衡,扯着嗓子说道。

    正陷入顿悟中的段玉衡,忽然听到坐在自己身边的陈喆提到自己,恍然从顿悟中转回显示,然后朝着冯老拱手道:“冯老,实在不好意思,我这兄弟不是个搞收藏的人,如果有什么冒犯,还请您不要见怪。”

    段玉衡虽然刚才陷入了沉思,但人还坐在那里,对于刚才几人的对话也是听得清清楚楚。

    段玉衡虽然在鉴赏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是对于古玩收藏圈子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收藏圈子里规矩颇多,害怕陈喆说错了话,于是便赶紧出言向冯老致歉。

    “哎,没什么冒犯的,我觉得这就很好,不懂不怕,就怕不问,古时的先贤大儒还会不耻下问,更何况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冯老对于段玉衡谨慎小心且遵从古礼的态度非常有好感,因此,秉着爱屋及乌的心理,对陈喆也就没有什么厌恶。

    “对对,冯老您说得对,要不您给我说说,您和孟叔叔二人刚才究竟在感叹什么啊?”

    陈喆这小子就是个有杆儿顺着爬的性格,听到冯老的话,也就赶紧追问起来。

    “呵呵,我和三爷刚才在感叹的是,这篆刻所用的材料,并不完美。”冯老显然对陈喆还颇有好感,听到陈喆的追问,不但没有表现出不快,反而摆出一副耐心讲解的样子。

    其实在座的众人中,虽说除了陈喆,都可以算得上是精通收藏的藏家,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座的人就都懂玉石,因此,在听到冯老开口说起关于这个篆刻材料并不理想时,也都纷纷来了兴趣,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冯老,耐心地等待着冯老接下来的讲述。

    冯老看到自己的一句话,居然吸引了在座所有人的注意,心中也颇感得意,同时也推翻了心中给陈喆略作讲解的想法,而是组织起了语言,打算好好的说道说道。

    “其实,三爷的这块篆刻无论从出处还是篆刻的内容,都是一件收藏精品,唯一的缺陷就在于这个承载篆刻的材料。”冯老组织好语言之后,便开始向在座的众人讲述起来,“我刚才说了,这块篆刻的作者是清代海派书法名家钱慧安,而篆刻的字体和内容,也都非常能够代表钱慧安的书法和风格,可以说在书法篆刻上,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而这么好的东西,在选择篆刻载体的时候,却并没有选用什么名贵的材料。

    或者更准确的説,是钱慧安在选择篆刻载体的时候打了眼,把一块普通的寿山石当成了寿山田黄,并在上面进行了篆刻。”

    “哦,田黄我知道,好像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石头,对吧?”

    陈喆听到冯老说起田黄,立马想起了自己在北京的时候,他老爸在生意上的一个朋友,曾经送给他老爸一块大拇指般大小的挂坠,当时那人就告诉陈喆他老爸,说那个挂坠的材料,就是田黄。

    “没错,你说的很对。”冯老并没有因为陈喆打断自己的话而生气,反而露出赞赏地目光看了一眼陈喆,然后才继续道,“其实准确说起来,这田黄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只不过相比较起其他种类的寿山石,田黄就变得非常名贵了。

    众所周知,这寿山石产于我国的福建北峰寿山村,那里不仅群山环抱、风景秀丽,而且在这环抱的群山之中还盛产着一种人间瑰宝,那就是寿山石。

    虽然说这里盛产寿山石,但并不是说产出来的寿山石都是一样的品种,寿山石的品种非常多,根据产地划分,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

    这田坑石是产于溪边水田,产量很少,但石质最佳,根据颜色,我们将田坑产出的寿山石分为‘田黄’、‘田白’、‘田红’等等,其中以田黄的石色黄亮,质地韧而坚实为田坑最佳,素有‘石中之皇’的美誉;而水坑石出产在寿山溪上游坑头,因下水较多,故石质细腻,净洁如玉,光而通透,虽比不上田坑所产,但也算是价值颇高;而山坑则主要分布于寿山的岩石之中,虽然产量是最大,但是石质硬度不高,而且大多是由花岗岩和石英石分化之后形成的,因此其价值就低了很多。

    而三爷的这块篆刻,所采用的石料虽然是寿山石没错,但却并不是寿山石中最好的田黄石,而是山坑的石料。

    在我想来,当时创作篆刻的大书法家钱慧安,在选择篆刻石料的时候,本来打算选择的是田黄,可是因为自己对石料了解并不深刻,因此错把非常类似于田黄的山坑石料当成是田黄给弄来,然后在上面进行了篆刻。

    要知道,虽然山坑的石料和田黄都是寿山石,但是在价格和价值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要知道,如若这块篆刻要是用真正的田黄做载体,在配合上钱慧安的篆刻书法,这个篆刻足以称得上是传世之宝,不过正是因为钱慧安当时错把山坑石料当成了田黄,所以也使得这块篆刻的价值大打折扣。”

    冯老一口气将自己对田黄与普通寿山石的区别简单向众人叙述了一遍,并在最后,将自己觉得可惜的地方诉说了出来。

    第九十四章 田黄(二)

    戒之灵94_戒之灵全文免费阅读_第九十四章 田黄(二)来自()

    虽然冯老说得很清楚,但出于维护孟三铎脸面的缘故,并没有点破这当中价值差别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