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霸主崛起之路----前秦纪事 > 霸主崛起之路----前秦纪事第6部分阅读

霸主崛起之路----前秦纪事第6部分阅读

    的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看他们如何表演下去。

    楚成王说:“既然我这个王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什么?”

    宋襄公说:“我叫你来是因为看在你楚国百姓的面子,不让你楚国到会岂不是剥夺了楚国百姓的权利?在座的大家都有资格做盟主,盟主是由大家推举出来的,又其能是像你一样强抢而来的?”

    不知楚成王如何应对,请听下回接说。

    第四十一回 愚仁义襄公遭败绩

    书接上回,话说这宋襄公口若悬河,轻而易举的就把自己想强抢盟主的责任推到了楚王那里。顿时大家都觉得楚王理屈,纷纷向楚王怒目而视。

    楚王是个嘴拙之人,一时之间竟然无法辩驳,恼羞成怒。嘶声叫道:“老子就是座了你能怎么样?那我倒要看看你这个真公是不是真的有种!”

    只见楚成王把大手一挥,只见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刺刃的兵士。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宋襄公瑟瑟发抖。大家见楚成王竟然不遵守不准携带武器到会的盟约,不禁对楚成王大感鄙夷,但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得默不作声。

    楚成王高声叫道:“我楚成王只是瞧不上宋襄公自封盟主,并不想对大家不利,大家可以放心的去。只要大家不干涉我和宋襄公之事,我楚国绝不加害。但宋襄公就不要走了。”众诸侯听罢立刻作鸟兽散,一下跑的一干二净,一个不留。

    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大臣早有防备,团结民众,坚守城池,使楚成王灭宋的阴谋未能得逞。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

    几个月后,在齐国和鲁国分别向楚成王调停。宋国又放出风来:“宋国已经另选国君,如果楚王在一个月内不放宋襄公宋国将让宋襄公的太子登基。”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就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自此后,宋、楚结怨。

    宋襄公回去后连气带吓生了一场大病。经过一番调养,终于康复。但宋襄公始终咽不下这口气。

    因郑国国君郑文公当场让宋襄公出丑,宋襄公怀恨在心,考虑楚国势大,不敢轻易讨伐,遂决定先找一个软柿子出一口恶气。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

    郑文公自知不敌,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投桃报李,痛快应允。立即派兵,使出后来孙子所使的围魏救赵之计,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毕竟楚远而宋近。楚国的大军还没有赶到宋国,宋国军队却先到了。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

    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

    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

    宋襄公特意让人做了一面大旗,并绣了大大的 “仁义”二字。这“仁义”二字有车轮般大小,以金线绣出,随风摇曳,光芒四射,如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大地!大旗随风飘舞,甚是威风。隔岸的楚军也看的清清楚楚。楚王看到此二字不仅微笑了。渐渐的天黑了,楚王的谋士走了进来,对楚王说:“我们何不趁此黑夜度过河去,免得宋军明日给我们一个突然袭击?”

    楚王说:“不忙不忙,我们歇息一夜明天再去不迟。”

    谋士说:“如果明天我们渡河到一半他们袭击我们怎么办?”

    楚王说:“你没看到宋军的“仁义”二字吗?”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果然向宋襄公献计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

    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楚军未渡河而攻之,焉能成为仁义?”于是决意等楚军渡河后再进攻。

    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

    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没想到楚军却毫无仁义的概念,不按他的规矩出牌。布阵即毕,如狼似虎般地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宋襄公才得逃回一命。宋襄公回去后大骂楚军太不仁义!回去后不久在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就抑郁而死了。宋襄公死后他的儿子王臣即位,王臣即位后号成公。自此后宋楚结怨更深。

    此次楚国再度伐宋,襄公不敌,闭门不出,坚守城池长达一年有余。眼见城内粮草断绝,人与人向食,堪堪城墙被攻破之时,晋国救兵到了!

    第四十二回 逞义愤晋文公救宋

    却说晋文公接到宋国的告急文书后并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先找众大臣商议了一下。

    文公说道:“楚国恶意侵犯宋国,宋国向我国告急,孤受宋国襄公之恩不得不报。各位爱卿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大臣先珍上前禀道:“主公受襄公之恩,自当相报,但楚国势大,宋国尚且不敌,我若相助当只可智取不可轻动。我听说齐国国君昭公小白虽然刚刚登基,但素来喜好奉承,好抱打不平。秦国繆公胸怀广阔,志向高远,喜好被人称为善人,曾经善待食其善马之乡民。今见宋国有难,如襄公能折节向相求,再贿以重金,其必许之。如楚能听其斡旋,宋围可解,如不听则必和齐、秦结仇。那时我再出兵相助,有秦、齐相助必能顺利破楚。”

    这先珍素以老成持重、足智多谋著称,晋文公许之。遂修书一封,派人到宋国送信。

    成公接信后将信将疑,想自己父亲虽于齐有恩,但那已是昭公之父孝公之事。孝公尚且不知感恩,何况昭公?那秦国偏居一隅,宋国向来以中原大国自居,从来未予重视,更是没有交情。相当年自己父亲称霸时都没有邀请秦繆公参加。不知他是不是会怀恨于心?事情紧急,迫在眉睫,成公别无他法,只好依言试上一试。派人携襄公诏书杀出重围到齐国、秦国求助。

    齐近而秦远,使节先到了齐国。见到昭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向昭公哭诉了楚国侵宋的过程,并将成公的诏书奉上。诏书的意思大概是:“强楚侵宋,宋国不敌,赖上天之助,苟延至今,眼见宋国有屠城之祸,请求贵邦予以援助,如宋国百姓能免遭涂炭愿以倾国之重金相送云云。”齐国也是中原大国,如此大事正是显示大国实力之时,况昭公刚刚即位正是树立国际间威望之时,自不甘于落后。还有一点原因是一旦楚国攻克宋国,楚国实力大增,此消彼长,齐国的相对势力必会大减,这如何使得?于是慨然应允。秦国虽偏居西戎,但向来有问鼎中原之志,只是因向来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一向不被重视,如今宋国来求救,正是显示秦国实力,进而和中原各国交好的大好机会,繆公焉能不参与?于是也许诺先到楚国斡旋,如楚国不听善言然后在想他法。

    齐国于秦国果然派人到楚国斡旋,这楚成王本来就是一个粗人,眼见到手的羊羔又要飞走,如何能够应允?于是他破口大骂,把齐国和秦国的使节骂走了!

    齐、秦和楚国结怨。

    晋文公想:“该是出兵助宋之时了。”

    但他还是没有出兵,他知道楚国强大,单凭晋国之力无法与之抵抗。于是预先修书秦、齐,约共同出兵共抗楚国,匡扶正义!

    秦、齐同意。约定同时起兵共解宋国之难。

    兵马准备已毕,文公决定即日出兵。

    出兵之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出事前照例要召开誓师大会,鼓励鼓励士气。晋文公站在誓师高台上向下观瞧。

    只见晋国的部队有五万有余,战车五百乘,黑压压的一片,无边无际。从上往下望来,只见旗帜招展,盔明甲亮,各类兵器闪着耀眼的豪光,端的是人如虎马如龙,军容齐整,士气高涨。两旁是欢送将士出征的老百姓,挤挤挨挨,吵吵嚷嚷,争睹晋军之军容。

    文公微微的笑了。

    待祭师祭祀已毕,文公举起酒樽祭拜上天,祝上天保佑晋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匡扶正义,解救宋国百姓免遭涂炭。祭拜大地,祝万物有灵,保佑晋国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最后,晋文公举杯对将士们说:“宋国和我国是兄弟之邦,今日兄弟有难,我不得不帮。楚国穷兵黩武,征讨无度,已触上天之怒,今我晋国代天行罚,解救宋国危难,保佑我大周基业稳固,传统永承。将士们上阵后要奋勇杀敌,击退楚军,扬我晋国之国威,不得有误!”

    将士们山呼:“晋国必胜!晋军必胜!主公必胜!”

    誓师已毕,大军浩浩荡荡向宋国今河南商丘进发。

    不知晋军能否救得宋国,请听下回接着说。

    第四十三回 忆往事文公怀恨

    书接上回,话说晋文公带领晋军向前进发,晋军要到达宋国途中必经曹、卫二国。这曹国、卫二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诸侯国。曹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卫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二国均系小国,为诸侯。后为楚国所征讨,归附楚国,为楚国的附庸国。

    说起曹国,这晋文公还和曹国有个故事。这还得从晋文公当年逃避骊姬之乱说起。

    想当年重耳由晋国出逃,逃到齐国,被齐桓公收留,并将自己的侄女齐姜氏嫁给了重耳。然而好景不长,刚刚安顿不久,恰逢齐国之乱。随行的狐堰等人认为重耳在齐国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前途了,于是和重耳商议逃到宋国,重耳不允。于是和齐姜氏商议将重耳灌醉,扶到车上,直奔宋国而去。

    路上重耳醒来,明知被骗却也无可奈何。路上经过曹国,曹共公见重耳难中来投,蓬头垢面,衣冠不整,十分厌烦,本不欲留。幸亏曹国的大夫僖负羁一番周旋曹共公才勉强应允重耳留下。

    重耳留下后,这曹共公却生出一番好奇之心来,他听说重耳“骈胁”(注:据史书记载重耳骈肋,也就是他的肋骨不是象一般人那样是一根一根组成的,而是有两块板儿组成的,这本来应该是一种残疾,没啥大不了的,但在古代的相理书上却是一个了不得的异相。所谓有异相之人必有异能),于是想亲眼看看这骈肋到底有何特异。于是他趁重耳洗澡的时候,竟然带领一大帮姬妾来堂而皇之的观看重耳洗澡。

    堂堂的晋国公子现在竟然沦落到像一个动物一样被人戏耍、观赏!这令重耳感到异常羞辱和愤怒!重耳心知在他人一亩三分地上不便发怒,只好草草洗完,不作一言。

    僖负羁听说后,也深感主公孟浪,但因曹共公毕竟是主公他也无可奈何,只得亲自带来食物和玉璧向重耳赔罪。重耳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向僖负羁表示感谢,但却把对曹共公的仇恨埋在了心里。

    因此,此次助宋解围也是他报仇的大好机会!曹国是必须灭掉的,卫国则未必。晋国卿狐堰深知晋文公的心思,便向文公献了一计:“可先向卫国借道进攻曹国。到时如卫国借道于晋,则卫国和楚国的关系必会破裂,如不借道,则伐之有理。曹国是楚国的附庸国,楚国闻听曹国北伐必会举兵来救,则宋围可解,如楚国不来解救,则曹卫可灭。可谓一举数得之计。”

    这狐堰乃狐突之子,文公之舅,故又称舅氏。文公当年出逃之事,狐堰随行,为文公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文公的信任,文公许之。

    文公的使臣到得卫国,说明来意,却遭到了卫君的拒绝。于是晋国发兵伐卫,一举攻克卫国。楚成王对宋国围攻将近一年,好歹看到希望,自是不愿放弃,遂采取了舍车保帅之计,放弃曹、卫,专力攻打宋国。

    晋文公灭卫后,大军并不停歇,立即进军曹国。还未到曹国,文公早令人放出风去,说要报当年受辱之仇,把曹国军民的祖坟挖出来挫骨扬灰!这个消息令宋国军民大惊失色,不知所措。一般的打仗都是对付活着的人的,晋文公这次却要对付死人!这怎么办?

    晋军到后,果然顷刻间把曹国国都陶(即现在的定陶)围了个水泄不通。围上曹国国都后,晋军并没有立即大举攻城,而是开始了施工,这工程就是挖祖坟,挖宋国人的祖坟!

    此一举令曹国人心大受挫折!连祖宗的祖坟都保护不了了,还做什么人!

    曹国军队的士兵大为愤怒,坚持要出城迎战,杀退晋军,为祖先报仇!但曹国国君不同意了,他知道,这只是晋国的诱敌之计!自然不会让他的军队妄自送死!曹国人转而想,其实这都是国君自己惹的祸,谁让他当时不起人家晋国国君了呢!谁让他让人家如此丢人了呢!

    隐约间,他们在对晋君愤怒的同时又对自己的国君曹共公有了些许怨怒。尤其是在曹国国君曹共公坚持闭门不出,不管百姓们为了自己的祖坟被挖而伤心痛哭,民怨四起的时候,这种怨怒达到了顶点!曹国国都陶城内一片痛哭之声。

    然而,当他们在怨怒自己的国君不给自己做主,不为自己的祖坟被挖复仇的时候,他们突然看见,晋军中突然驶出一辆戎车,这戎车前有八匹马拉车,车长和车宽均超过其他战车,上有黄盖覆顶,车上甲士的青铜兵器装备,前有一驾车之人,那人生的虎背熊腰,虬须如戟,威猛异常。

    不知此人到来所为何事,请继续关注本书。

    第四十四回 施恩感动曹国人

    书接上回,话说那晋国国君晋文公为报偷窥之仇,围攻曹国,正在晋国士兵欲图挖掘曹国先人之墓时,晋国的军队里突然驶出一辆戎车。

    那戎车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如风驰电掣般的驶向挖坟的晋军,在他们面前嘎然而止。车帘跳起,从车内走出一个高大健硕的老人来。

    那老者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袍,一副斑白的胡须飘洒胸前,神情肃穆,不怒自威。

    那老者冲挖坟的士兵说了一些什么。那些士兵连忙收拾起挖坟的工具。向老者叩头,看来是像在赔罪。

    然后曹国人看见有一些晋国人走向前来,将那些骸骨一一收拾起来,搭了一些灵棚,从晋国军队里出来一个巫师,摆了一些祭品焚香祷告起来。

    祷告完毕,那些晋军有恭恭敬敬的把那些骸骨重新安葬起来。这让宋国人大惑不解,不知道这些晋国人在搞什么名堂。

    有眼尖之人看出那人是晋国的国君晋文公。

    果然,晋国人安葬完毕宋国先人的骸骨后,派出军士对宋国人高喊:“两国交战,不侮先人,我国士兵不知规矩,挖了贵国先人的坟墓,现在我们国君文公已经申斥了他们,并将贵国人民先人的骸骨重新安葬,焚香祈祷,希望贵国国民不要记恨我国,我们的国君在这里向大家道歉了!”此通喊话之后,宋国人纷纷被晋文公感动!这晋文公真是个仁义之君!

    这种心理有一点像一个快被处死之人,突然听到了赦免其死罪的命令,对赦免之人必是感激万分。纵使这个赦免之人实际上也就是下令杀他之人,他也会心存感激。对这种心理现象西方某些科学家做过一些实验,屡试不爽。

    晋文公安葬完宋国先人的骸骨后就回大帐去了,他在等着宋国人的反应。

    果然时间不久,宋国人派使节过来向晋国求和道:“我们国君深感文公不挖我国国民的祖坟之德,晋国势大,以仁义为本,我君愿帅国归降,特邀晋文公赴陶受降。”

    文公听罢大喜!马上安排人随行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