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新民国 > 重生之新民国第5部分阅读

重生之新民国第5部分阅读

来说,自己毕竟也是一个给老板打工之人罢了。

    真的要回国了呢,秦英静静的想着,父亲还好吧?校长呢?教官还有那些兄弟们呢?想到这些,心里在也装不下其他的了,只剩下满腔的归国之念。但想到父亲时,却忽然有种心悸的感觉,这使他更加的在内心里牵挂不安起来。

    哎,但愿父亲安好——

    第十九章 :再过印度洋

    终于确定了下来,秦英他们今天要回国了。-< 笔下文学 >-lwen2/

    在这学年刚刚结束的时候,秦英等人就找到各自的教官提出申请毕业证和休学回国,各位教官在一起商讨之后把情况报告给了校方的高层,校方考虑到秦英等人的现在的情况和在校表现。一致认为秦英、王闲等人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非常优秀,符合申请的条件,且主要的学习课程也已经学完,达到了毕业标准。虽然在秦英等人刚来时,中国方面要求的是三年之后回国,但考虑到当前情况,各位学员又要主动回国,校方劝解之后无果的情况下,只得同意几人申请,因此他们并获得了毕业申请和回国申请的批准。

    秦英等人都是刚刚在昨天拿到的毕业证书,而校方也告知几人已经帮忙为他们联系好了一艘今天下午两点左右到中国上海的商船。

    现在秦英等人正在各自收拾着自己的东西。整个宿舍都有点沉沉的,虽说秦英他们是在他国留学,德国况且又不是自己的国家,但这里毕竟也是他们的母校了,在这整整两年里,学到的知识足够他们受用的,人谁能无情?

    古德里安已经猜到了秦英他们都是要回国的,但没有想到他会这么急,刚刚拿到毕业证就要离开。秦英也没有告诉他回国的确切时间,古德里安还是昨天的时候从教官的那里得到的消息,所以今天过来时就有些匆忙的赶来要为其送别。

    “秦,你怎么走的这么急?”古德里安刚刚进秦英宿舍就开口大声问道,看的出来古德里安对秦英没有通知他是颇有怨言的,“你提前也不告诉我一声,我还是从你教官维斯那里刚刚听说的消息,要不然你们今天下午要离开的,到时你走了我还不知道呢。”

    秦英听到古德里安的话,对其笑了笑解释道:“回去的船也是今天学校定下来的,之前我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不过这么快我倒还真是有些高兴了。我本想收拾好东西再和你道别,没想到你就过来了。”对于古德里安这个朋友,秦英也是颇有不舍的,这将近两年中,古德里安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秦英把古德里安拉进屋里让其坐下接着说道:“我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与你相见,我的祖国境内正在发生着动乱,作为一个军人,说不定就会哪一天牺牲了。而今看这里也不是那么平静了,你应该能看出来,欧洲最近几年估计也要乱了,如果我们都不死的话,也许某一天说不定还会见面的。”

    说道这里秦英心里一动,对于欧洲各国,秦英缺乏好感,要是欧洲打起来了,中国的机会不是更大了?以前自己和古德里安聊天时,总会在话里夹杂一些现代的军事理念和纳粹思想,将来会不会能让欧洲的动乱久一些?不过,刚想到这里,秦英看到对方不舍的眼神,心里一阵惭愧。

    古德里安没有注意到秦英的异常,听到秦英说到德国和欧洲形势,古德里安如何看不出来?德国的皇帝陛下与其他的一些国家都是想要夺取欧洲霸权,从而获得更多的海外势力和利益,战争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早晚都是要爆发的。而他只是一个小人物罢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他却没想到,因为秦英的到来,没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古德里安就开始在军界扬名了。想到这里古德里安也有点苦恼,顿了一会说道:“别谈这些烦心事了,我今天来还要送你一件礼物。”古德里安从兜里拿出一把小巧的手枪交给亲英道,“拿着这个也安全些,归国后千万不要死了,我还等着下次相见你能还给我呢,这把手枪射程有50米,子弹我给你准备了120发,走时,我给你送来。”秦英看着古德里安送的这把手枪,已经颇有些后世左轮的样式了,精致的烤蓝显示着这把枪的不凡。

    “谢谢你了,我一定好好保管着。”秦英道。

    当天的下午两点左右,秦英和留德的其他的一些学员一共有十几人乘坐学校的送别车来到了曾经到过的码头,他们的每人的各个教官和古德里安以及一些各自之间交好的同学也来为他们送别。还没说几句话,那边船上就传来喊着上船的声音,秦英他们只好作罢,也没有再和送别的好友教官们说些什么,毕竟要说的话走之前该说的也都说了。秦英他们排着队走上商船,在悠长的船鸣声中,商船慢慢的驶离了码头。所有的学员站在船头的甲板之上,秦英看着岸边送别的人群,大声喊了一声:“敬礼——”各位学员应声向岸边的人群敬了一礼,对面的人群也回了一礼。再见了各位好友、同学、教官和柏林。

    直到船已经行走了好远,秦英还能依稀的看到码头上的人群,这一别,再见时,生死难辨。

    在归程的第三天,船行到了印度洋海域,各位学员离别的情绪也就渐渐的压了下来,心里更多的是归国的迫切与对家中父老的思念了。

    昨天因为一场海上风暴,所有的学员在狭小的船舱里度过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今天天气很好,他们也就到甲板上透透气,船上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拦着,憋了一整天谁也受不了。

    躺在甲板上晒着太阳,秦英感觉浑身懒洋洋的,手里把玩着古德里安送的手枪,这把手枪总共现在有120发子弹,这也是古德里安托其父亲帮忙配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子弹送给秦英。看着其他学员的那边说笑着,忽然想起了来的时候,也经过这片海域。于是秦英转了转头,对躺在旁边的王闲道:“你还记得来时候也是在这片海域的那天晚上我们的谈吗?”“记得,怎么不记得,那时的你还真吓了我一跳,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就答应了你,上了你这条贼船,到现在想起来还晕晕乎乎的呢。”王闲眯着眼睛,颇为羡慕的看了一眼秦英手中的手枪一眼,对于军人来说,这可是馋人的好宝贝,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手枪,但看那流畅的线条和精致的烤蓝,看着就让人眼馋。

    秦英听到这话“嘿”了一声,也没有问出你是否后悔之类的话,王闲自己更不会说这些了,就这样他们静悄悄的躺在甲板上。

    过了一会儿,王闲还不见秦英说话,转头却看到闭着眼睛的秦英似乎睡着了一般,不知道这位好友心里想着什么这么竟然会入迷。自己首先耐不住的有点忐忑的说道:“你说,我们能在国内闯出一番事业吗?我不是不相信你,也不是害怕了,你也知道,遇见这样的事,怎么说都是有点紧张很正常的。”

    秦英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道:“德事实力你也看到了,去德国的路上时和来时的路上也见了一些欧洲的海洋军力,你说我们国家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国家要不变革,永远都会被这些国家欺压着,就连小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都对我国下手了,那么一个小国却打败我们这一个大国,这种民族的奇耻大辱,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怎么了?对于你说的能不能闯出一番事业来,我们只有去做才会知道,我们国家如果再不改变就会像我们看到的印度一样成为这些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亡国奴的!”

    “你的意思是说,你支持革命了,你也要加入国内的革命吗?”王闲接着问道。

    秦英:“我当然支持革命,但你说就现在的那些革命党人真的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吗?他们太依赖国外了,并且对外虽说是革命,但你看看现在里面真正革命的有多少?最近你也知道了,武昌起义胜利后竟然要一个不愿革命的顽固分子当都督,这可是第一个成功的革命呀,说起来都是一场笑话。由此可想而知的是不知道现在的革命队伍里面插入了多少的投机人士,再加上革命党本身什么人都收,早晚还是不能成事,弄不好还会弄出个更大的乱子来。”

    王闲:“那我们怎么办?”

    秦英:“虽说清廷现在还没灭亡,不过也和没了的差不多,我自己的打算是回国之后先带兵,反正不会到政府部门被当一个闲人养着。不过是回国找到蒋校长再说,毕竟我们是他的学生,听听他的意见也会有些好处的不是。”秦英倒也没把袁世凯将要当政的消息说出来,毕竟现在还没发生,省的到时候惹人怀疑。

    王闲:“这也好,再找找以前的好友同学打听一下,也比到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的好的多了。”

    秦英继续和王闲聊着一些未来打算,忽然听着那边传来李峰的声音:“秦兄,王兄,快来看,那是不是陆地?我们到了吗?”

    秦英站起来向那边走去,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海岸线说道:“早呢,再过几天才能到。耐心点吧————”

    李峰不好意思的道:“我这不是想家了吗,还以为过了一星期了呢。”

    话音刚落,顿时引起一片笑声,是呀,怎么还不到呢——

    第二十章 :是人才哪里都想要

    ps:求收藏,求红票

    在1911年的年底,秦英等人坐船终于来到了上海,这个他们回国的第一站。-< 笔下文学 >-lwen2/

    秦英他们作为出德留学归来的学生,德方已经按例通知了保定军校关于他们归来的消息,但是因为保定军校无法知道确切的时间,再加上国内时局动荡不安,秦英并不知道军校前来接应的人员直到现在秦英到上海之后对方还没有到达。

    12月26日的这天下午3:00左右秦英等人乘坐的商船抵达了上海。接到了商船船员的通知,所有的人都心情复杂,忍不住的又是高兴又是忐忑的下了船,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吧。虽然商船在海上行了那么长的时间,秦英他们也坐了那么长的时间,整个身心都已经是很疲惫了,但当他们走下船时,每个人看起来都是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身上的一身疲惫。

    看着上海外滩热热闹闹的码头和满脸疲惫之色而衣衫褴褛的搬运工人,看着这几年没有变化的场面,秦英满面复杂的叹了口气,祖国啊,我还是回来了——

    下船走了一会之后,仅有的一些变化恐怕就是在外滩上码头上的人剪辫子已经很多了,而以前吃拿卡要的清军换了一身衣服罢了,该痛苦的依然痛苦。

    他们一群人走走停停,不停的看着说着感慨着,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一身洋军装又精神抖擞的人是多么的如鹤立鸡群般显眼。一会之后几乎他们周围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这才让秦英等人反应过来。正当这时,秦英等人有些不习惯和尴尬的时候,从人群后面涌来了一大群穿着革命军军装的人簇拥着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待到驱散开人群,清理出了一条路之后,这才径直来到了秦英等人的身边。

    双方互相打量了一眼之后,那个男子挥手让士兵护卫散开在周围,接着向着秦英等人笑着说道:“欢迎你们回国!你们一路可好?鄙人正是现任上海沪军都督陈其美,你们喊我一声陈先生就行,哈哈哈。”说完自顾自的爽朗的笑了几声。

    听到陈其美的这个名字,秦英心里还是很吃惊的,没想到对方会来这里,估计是有所图谋才是。而其他人看着这位明显热情过分而自己等人又不认识的男子更是有些吃惊,尤其是听到其自认是现任沪军都督,这更让他们疑惑起来,他们看了秦英一眼,秦英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自己现在也只能表示不知道。不过这个动作还是被陈其美看在了眼里,心中若有所思。

    原来在1911年11月3日的晚间,上海在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也终于顺其自然的发生了起义。11月3日午后,上海革命党人率先联系的闸北警官陈汉钦率众占领巡警总局,到此闸北首先光复。下午,商团、学生、敢死队也在沪西九亩地誓师,4日凌晨,又终将制造局占领。在11月6日,上海革命政府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也被推选为沪军都督。这个清政府的第一大税源地终于摆脱其统治,截断了清廷对南方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军政府,为南方各省的革命胜利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上海也成为继武昌起义之后,有一次意义深远的独立。最重要的是其直接威胁了清政府在长江以南的统治地位。

    秦英等人刚下船就被都督府的人看到了他们这群人,但不知其真正身份兼且是从外国商船下来的,中国人竟然也能穿着外国的军服,这一切都让他们很是吃惊。只好这边安排人监视,那边就有人去都督府里通知陈其美。

    陈其美现在这阶段很是忙碌,上海因为刚独立没多久,北边还要面临着清廷的压力,同时还要接济南方的一些省份的起义活动,因此迫切的想要组建一支强军来巩固自己的新生的都督府地位。但是真正的人才难得,幸好前一段时间听说有这么一批优秀的留学毕业生归国,并在上海登陆,这让他兴奋了好长一阵子。因为这件事涉及到袁世凯对这批学生很是重视,他只能先打电报通知孙中山,询问孙中山的意见。孙中山对于这些毕业生的事也很高兴,当然希望他们能留在革命阵营里。因此回复他时,要求尽力把这些学生留在上海,并尽量给予优待。但又因为革命党人在和袁世凯秘密接触,准备推翻满清的事,孙中山又不想因为这件事使袁世凯不快,影响大局,只让陈其美劝说,而不是强行留人。陈其美内心虽然对孙中山的小心不以为意,但也没打算违背孙中山的意见。但还是为了防止走漏消息,他安排了一些在码头时刻守着,让他们注意一群从德国穿上下来的人。

    因此这边消息刚刚传到陈其美手上,他就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跑到这里来拉拢这些留洋学生来了。

    王闲等人看着周围这些士兵和眼前的这个很有精神的男人,不知道如何是好。虽然他们在船上已经听说了上海光复的事情,但到眼前之时还是很有些疑惑和茫然的,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搞清状况呢。

    陈其美可没有想到这些,只是看着眼前的十几人一身笔直的军,浑身精神抖擞的站着,明显和国内其他军官不同的精气神气,他是越看越高兴。如果能把这些人都收到手下还愁不能练出来一批强军?他不无兴奋的想着。

    秦英看着对方满脸笑容里掩藏的喜意和周围还没摸清状况的同学,对于这位陈都督的心里大概也知道一二了,估计最多不过是想着如何留下他们这些人罢了。

    习惯性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和对方拱手一礼,说道:“原来是陈都督,久仰大名了,在下秦英,这些是我的好友王闲等人,只是我们这些学员刚刚归国还不知道现在国内和上海的具体形势,所以有些冒昧了,还请见谅。”陈其美这才想起来这些留学生的状况,听到对方说久仰,倒也没在意,对方两年不在国内了,消息又不通如何谈得上久仰?陈其美只当是对方的一句客套话罢了。他可不知道秦英可是真的久仰了的。

    陈其美说道:“这都怪我没说清楚,看到你们这些国之栋梁一时有些过于高兴,倒把这些给忘了,走,边走边说。”陈其美拉着秦英的包裹要递给旁边的卫兵,这时王闲等人才反应过来,看着旁边要帮忙拿行李的士兵,倒也没好意思把行李让对方拿,毕竟都是军人,谁也没有那么娇气不是?

    看到他们这样,陈其美倒也不再多要求。只是让士兵护送着秦英等人往都督府走去,又安排士兵去给他们订房间。他也看出来了,估计眼前的自称秦英的年轻人就是这些学员的核心了。“这可要在他身上多下点功夫不可。”陈其美暗暗的想到。

    “关于上海,是这样的,就在前一阵子光复的上海————”陈其美边走边说着这两年上海和国内发生的事,也隐约的透漏了一些与袁世凯秘密接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