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5部分阅读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5部分阅读

防火挤。医疗人员也把驾驶员从飞机上报了下来。

    这次的紧急迫降是为了以防飞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降落,所采取的一次演练。

    等陈绍离开舰队的时候,航母和战列舰都相继,命名完成。

    帝皇级航空母舰:始皇号、汉高号、霸王号。

    昆仑山级战列舰:昆仑山号、泰山号。

    第八十八章 过年

    1924年2月4日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

    经过几个月的治理,西南政府四个新的省份的百姓已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lwen2

    各个乡镇的初级工业也都建立完毕,一些如自行车厂、纺织厂、被服厂、牲畜养殖基地之类的工厂都建设完毕。许许多多的农民开始接受简单的上岗培训,便加入了新建的工厂。一些车把式也开始免费学习驾照,拿个本子,准备加入运输集团。年轻的汉子,也加入到马路建设的队伍中。各个大城市也建起了电车,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孙大壮,本来是一个猎户,专门靠打猎为生,现在新政府规定不能随时去打猎,每年都有固定的狩猎季节,只有在那个季节才能去打猎。自己的猎枪也被收缴上去,只有狩猎季节才能领出来,而且子弹也要严格管理,子弹上都刻着自己的名字。本来对这些他还颇有微词,自己就靠打猎为生,自己的媳妇折腾点田地,加上父母儿子,一家人算是聊以糊口。现在不能去打猎了,那家里怎么办?说是要补偿,但是又能补偿点什么东西,以前的政府给百姓一分钱,巴不得再挣三分钱回去。

    不过现在孙大壮再也没有那些想法了,政府的补偿三天就下达的下来。媳妇去参加那个什么上岗培训,以后去上班每个月最少可以拿到两元,要是熟练一点,做那个什么计件的玩意,那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七八元。七八元在这个时期,可以养起一家人吃两个月了。而且儿子也去上小学了,不需要学费,只要每个礼拜,完成学校交代我任务,比如说去帮帮打扫卫生,或者去田里帮忙农民除草之类的一些轻活。自己发父母每人还领到了一件大毛衣,儿子也领到了两套校服,这些都不要钱。

    昨天媳妇的工厂开始放假,不但拿到了工资,还拿到了一份所谓的年终奖,一共领到了十二元,听媳妇说里面的工人每个都有,而且要不是才工作了几个月,要是能做满一年,领的年终奖会更多。不但有年终奖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面粉猪肉,也带了不少回来。

    自己的媳妇有工作,自己也不差,不能打猎,自己跟着别人去修路,虽然累了点,但是吃得好,工资也很高。今天自己一大早就去工地,不过不是去干活,而是去领工资的。工资加奖金,自己领了二十元,两张绿色的十元面值的中华币,还带回来了修路集团发了十罐罐头,一箱饮料。最重要的还有两瓶好久,半个月钱在那个叫什么的尾牙宴上,自己就喝过这种酒,非常香,本来自己还打算过年的时候,狠下心来,买上一瓶,和自己的父亲好好分享。没有想到,人家直接每人发了两瓶。

    孙大壮喜滋滋的抱着两个箱子,走进家门,媳妇和母亲已经在忙碌做团圆饭,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厨房,和媳妇母亲打了下招呼,洗了下手。把媳妇分来的猪头,放在砧板上切成小片。看着已经下锅的猪肉冒出油花,孙大壮自己都不知道上次吃到猪油是什么时候了,以前根本买不起猪肉,更别说吃猪油了,这样的情景,以前在梦中到时时常出现。

    想到这里,孙大壮还捏了一下自己的手臂,有点疼,不是在做梦。此时他不敢想,要是哪一天现在的政府被打跑了,那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孙大壮的父亲提着一只鸡和一袋鸡蛋走进了家门,这只鸡和鸡蛋是他去镇上的牲畜基地买的,十分便宜,花了一块钱就买到了,还有找钱。找来的钱还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以前过年都是卖几个爆竹而已。现在生活开始好了起来,买了大鞭炮过个好年,期待明年的生活更美好。

    晚上的时候,团圆饭也都准备好,一个古老的木桌,上面摆满的菜肴,傍边的凳子上放着一个饭锅,里面盛满了米饭。孙大壮拿出罐头直接打开,有把饮料的箱子拆开,拿出一瓶果汁递给自己的媳妇,又打开了一瓶酒,帮自己的父亲斟满一杯,自己也倒了一杯。他媳妇也把果汁倒在母亲的杯子和儿子的杯子里。孙大壮的父亲说完了新年祝词,大家举杯共祝明年的生活更美满。

    凌晨十二点一到,整个村子都响起鞭炮生,和人们的欢呼声。

    -

    陈绍每年过年都一样,除了要陪家人吃饭,还要去部队和官兵们一起提前过年。龙腾集团和政府干部的过年宴会一样也要去,等陈绍忙完这些的时候,除夕的前一天还要去和那些伤残的老兵一起过年。只是分身乏术,只有小范围的人能和陈绍一起过年。陈绍也一直努力在改善这些东西。

    陈绍每年的过年都是把岳父岳母接过来,他们两现在没有和陈绍住在一起,在南宁大学旁边买了一栋房子。本来陈绍是不同意的,就住在基地里面就可以了。不过两老拒绝了他的提议,现在他们都在南宁大学教书,也嫌路远,来往麻烦。

    不过陈韵的出生,老两口也经常过来基地看看自己的外孙,陈绍忙的时候,谢雨欣也经常带着女儿去父母那里。

    不过今年过年很热闹,今年蒋百里和蔡锷都会来和陈绍一起过年,这还是首次,几个男人在客厅里聊着民生大事,一些小孩子还院子里玩耍,女人们正在为年夜饭忙碌着。

    客厅里,几个人聊完了一个话题,蒋百里就开口:“主席,我昨天去了清河村白崇禧那里,有些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

    “我认为把他们放在那里是不太合适,他们现在看得很开,也十分的支持我们。”

    “这些我明白,其实白崇禧等人刚刚被俘的时候,我就为他们准备好了以后的路,不会浪费他们的才华。这两年我送了不少的军校的教科书过去,现在明白了吧!”陈绍轻轻笑了一下说道。

    “这到时我多心了。”蒋百里有些错愕。他没有想到陈绍的度量那么大,本来还以为自己要废点口舌,感情现在都是白操心。

    蔡锷听到两人的对话,也开口说道:“主席,你打算启用他们?”

    “是啊!不用多浪费,李宗仁和白崇禧还年轻,现在就开始养老,是不是太幸福了?”

    “会不会有些不妥。”

    “这个我会掌握好的,就算他们掌握了部队,也没有关系,对这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不是私人的武装。”陈绍很自信的说道。别说是李宗仁他们,就算是蔡锷和蒋百里等人,想要拿军队来做什么,没有自己的同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经过红警兵营训练出来的士兵,对自己那是无限的忠诚。

    这些东西蔡锷等人当然不知道了,也难怪蔡锷担心,毕竟他们曾今是俘虏,有点担心也算正常。

    谢飞铭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看得出来,自己的女婿和几年跟自己女儿结婚的时候,有些不一样。那就是多了一种威严自信,一种让人忍不住去亲近和敬重他的气质,一种上位者的气质。谢飞铭看得出来,蒋百里和蔡锷在自己的女婿面前有些拘束,这种拘束是无形中体现出来的,没有特意的去注意很难发现。

    现在的蔡锷两人对陈绍可以说是十分的尊敬,不单单因为陈绍是他们的上司,最主要是的陈绍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自从被陈绍吸引加入保安团,建起中华军校,到南征北讨,打下偌大的地盘。对陈绍的这种手段,对人民军各种神奇的装备,两人多陈绍算得上是心服口服。

    同样不只是蔡锷两人,所有的人民军官兵,和无数的西南政府官员都是如此。

    年夜饭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就在陈绍抱着自己的女儿听着广播的时候,脑海里传来陈红的声音,叫陈绍直接去生化巢看看。

    “出什么事了?”

    “报告指挥官,刚刚出来的生化人说要见你。”

    “好,我马上去。”

    陈绍把女儿放到谢雨欣的怀里说道:“我去办公室一下。”

    直接走上楼梯,进了房间,回身把房门关了起来。走到书架前,在脑海里命令陈红开门。

    书架无声无息的分开,等陈绍进去以后,书架又合了起来,一点缝隙都没有。

    一路上陈绍就在想,以前自己没有时间去生化巢,生化人都是陈红帮助自己安排生化人穿上衣服后去哪里。第一次碰到生化人刚刚出来就要来见自己的,这倒是新鲜。难道是完美级的?记得自己两天前点的生化人是工程师,现在只有科学家和间谍出现了完美级,科学家有三个,间谍只有一个詹姆斯。要是这个工程师是完美级的,不知道是历史上的哪个。

    当陈绍走进生化巢的时候,一个年轻人马上说道:“报告长官,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向您报道。”

    陈绍张了张嘴,有自己的名字,完美级无疑。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不就是那个火箭工程专家。卫星,导弹,天啊!捡到宝了。

    “谢尔盖,你找有什么事?”陈绍压下心中的激动。

    “报告长官,我想要组建自己的研究室。”

    “你要研究什么?”

    “火箭列车。”

    第八十九章 复出

    1924年3月5日

    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不一会儿,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雾笼罩了。

    清河村的一间小院子里,院子一角,摆着一张西南农家常见的木质小四方桌,雕花的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炭炉,红浪浪的炭火将一小壶开水烧的滋滋作响。桌旁是四张靠背竹椅,左边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余下三个年龄稍大一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坐在椅子上,弯腰用右手从茶叶罐子里选了几片茶叶放进四个茶盏中,提起水壶,一一加好了水,片刻却又小心地将两个茶盏中的第一道茶水倒掉,这才再次拎起水壶浇好茶水,盖好茶盖。

    陈绍一身白色的西装打扮,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年轻,如果不是下巴上泛青的胡须渣和嘴上一小撮胡子,真让人以为是个学生仔。

    雨没有下多久,便停了下来。

    水滴沿着屋檐落在地上,有些落在积水中,发出叮咚声。

    陈绍一边喝茶,一边吃着盘子里的河沙炒的天府花生,听着耳边的叮咚声,这个清河村农家的雨后,倒是格外的怡然。

    “陈主席,今日怎么有时间来这里陪我们这些人品茶。”如果不是经历过了大起大落,李宗仁是绝对不会相信,眼前这个看起来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会是叱咤西南的风云人物。

    “宗仁兄,这茶泡得不错。”陈绍品了一口香茗,一副回味无穷的说道。

    “以前,我也是日日牛饮,再好的茶叶也不懂得享受,糟蹋了不少东西。倒是对陈主席的一番作为佩服万分,现在陈主席已经是笑傲西南的政府主席,实在是让我辈汗颜。”李宗仁拿起水壶,在陈绍的茶杯里添了下水。

    “宗仁兄过誉了,绍不过是小打小闹,怎么当得起笑傲二字。”

    “陈主席太谦虚了,这样算是小打小闹,那其他人就是在过家家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依我看,扬长避短,才是人生进取之道。”

    “扬长避短?是啊,可不是。这点上我倒要佩服陈主席。励精图治,远离龌龊的国内政坛,运筹帷幄,拿下四省。”李宗仁感慨道。想到当年在小树林中,自己被俘虏,本来还以为陈绍会怎么处置自己,没有想到只是把自己放在这里不闻不问,好像是准备让自己养老一样,一放就是好几年。

    这几年自己和白崇禧也把这个地方都逛了一个遍,刚开始兵营还进不去,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些训练场开始对两人开放。虽然无法走到近处,但站的很远的他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从骨子里发出的好战和杀意,这样的士兵,绝不是其他军阀那种兵油子能比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他不禁得出了一个结论,陈绍能称霸西南,不是偶然,反而是刻意地低调。

    有的时候,去的是一些工厂。这些工厂形形色色,不少他都没有听说过。当然,像电筒厂,自行车厂,摩托车厂,电池厂等等,这些他倒是明白,但是,印象中,中国不也就沿海一些地方有小型的类似工厂吗?但是,他看到的是什么?他看到的是连绵不绝的工厂,有的工厂,甚至需要用双人带挂斗的摩托车拉着他们跑。工厂里,那些工人,和他在沿海和北方见过的那些乌七八黑的工人强了何止万倍。整齐的工厂制服,饱满的精神面貌,红润的脸庞,矫健的步伐,一切都说明,这些工人不是那些沿海的“死囚”们,而是真正的现代化工人。甚至比起他早年在沿海地区见过的还强了许多。

    有的时候,去的是学校。这就是再次让他震惊的地方了。虽然据说为了节约的原因,不少学校只是平房,但是,宽敞明亮的教师,结识的木桌木椅,还有那摆满一张张书桌的课本,偶尔翻开的书页上,那一幅幅印制精美的图片,生动活泼的课文内容,更有讲台上敬业的连擦汗都顾不上的老师们,以及下面端坐着,聚精会神生怕漏掉老师所讲任何一个字的学生们,而且,这些学生居然也有整齐的校服……

    刚开始还只能在清河村逛逛,后来也解除了,除了不离开华士镇就可以。虽然去的几个地方,有穷有富,但是,每个地方都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有的村子门口,一大群穿着草绿色迷彩制服的士兵们,正在挖掘水渠,一问之下才知道是预备役部队在进行统一训练。而有的村子门口,却有一台轰鸣的柴油机和长长的水管,一问之下才知道那是镇上农技站的柴油机工作组正在挨村挨庄地给村民们进行灌溉作业。还有的地方,一大群人正在荒山野地里挖土运石,一问之下,居然是在修路,而村民们的话更是让他觉得自己前半辈子都白活了“镇上的同志说的,要致富先修路……”

    “陈主席,白某非常敬佩你做的这一切。坦白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达到你这样的水平,甚至,相似都不行。不管是南京还是北洋、奉天,他们都无法和你相比。说实话,我认为你不只是在经略西南,而是……”白崇禧喝了一口茶,长出一口气,“而是为中国,找到了一个方向!事实证明,我们中国,我们民族,也可以过上这种幸福的好日子。”

    “陈主席,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我们现在不是养老的时候,这些的经历,也让我看清了,你准备怎么安排我们?”李宗仁平静的说道。

    “是啊!陈主席,或许我们都是降将,但我们同样拥有爱国之心。”陈济棠也接口说。

    “你们有此心很好,但是人民军有人民军的规矩,我也希望你们别介意。这样吧你们先到中华军校去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会给你们施展的机会。以后西南绝对不是现在的西南,你们的目标要放远一点,等你们出了军校,就是你们重掌军权的时候。”

    军校?白崇禧等人不禁有些感动。此时的自己,不过是落汤鸡一只,还是人家俘虏。平时也看着送来的军事书籍,对那个中华军校神往已久。虽然军校也在这个地方,但是他们都没有进去过,听了不少关于军校的各种消息,对于接下的学习期待不已。

    军权?他们可是知道陈绍的实力,不是那些军阀可以比拟的。根据他们的了解,就是一个营的人民军,所拥有的重武器,比国内两个师还多。更可笑的是,那些军阀的武器还都是向陈绍买的。

    1924年10月,张作霖率部进攻山海关,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吴佩孚置山海关告急于不顾,欲置冯玉祥于死地。曹锟看战事吃紧,命冯部出师古北口,但拒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