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资本大唐 > 资本大唐第230部分阅读

资本大唐第230部分阅读

大陆天然的分界线,整个山脉可以分成三段,其中靠近大西洋的西段和靠近地中海的东段,山脉海拔都不是很高,也都有山口可以通过,中段却是无法通行。现在东段的山口已经被李恪掌握,西段的山口却被彪悍的巴斯克人掌握,以前西哥特人就没能征服这个古老的民族,现在更不可能从那里进入伊比利亚半岛。

    换句话说,在攻下比利牛斯山脉东段的山口后,李恪已经堵死了西哥特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道路,整个半岛虽然还有不少城市掌握在西哥特人手,但却已经失去了与后方的联系,犹如无根的浮萍,被李恪征服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六百九十九章 伊琳娜来了

    巴塞罗那本来是迦太基人建造的居住点,在公元五世纪时,成为迦太基公国的首都,城中遍布希腊与罗马式的建筑,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

    巴塞罗那的冶铁行业十分发达,西哥特王国大部分的铁匠都集中在这里,每天清晨,城市中就传来‘叮叮噹噹’的打铁声。七世纪时的地中海,冶铁技术还十分落后,一直使用的都是块炼铁,所谓块炼铁,就是用铁矿石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的固体铁,里面含有大量的矿渣、没烧完的木炭等,需要趁着铁块温度较高时,用敲打的方式把里面的杂质打出来。

    除了冶铁业外,巴塞罗那的皮革加工和葡萄酒业也十分出名,与冶铁业一起成为巴塞罗那的三大经济支柱。李恪在占据这里后,看中巴塞罗那的港口与冶铁业,比当初最开始占领的马拉加城更有发展潜力,所以暂时将自己的府邸搬到这里。巴塞罗那的城主府是原来迦太基公国的大公府,现在也改名为吴王府。

    李恪攻占了比利牛斯东段的山口后,并没有急着消灭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人残余势力,而是开始整顿军队,并将自己当初在半岛西南实行的宽松政策推广到整个半岛。毕竟在这一年的征战中,他已经打下了比原来大上数倍的土地,若是再不治理一番,很可能会出什么乱子。

    至于剩下的西哥特人。对李恪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威胁,等到他将各地的统治暂时稳定下来后。立刻就能出兵灭了他们。只是让李恪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将内政整顿完毕,残余的几个西哥特王国的城市中,却接二连三的爆发罗马人起义。

    那些疯狂的罗马人冲进西哥特贵族的府邸,将自己以前受到的欺压尽情的释放出来,虽然西哥特的军队拼命镇压,但是罗马人却知道,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都已经换了主人。西哥特王国已经完了,所以面对西哥特军队时,竟然毫无惧色,反而西哥特人却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根本没有什么斗志,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据最后李恪的统计,起义的城市一共的八座。除了一座起义失败外,其他七座城市中,在起义过后再也找不到一个活的西哥特人。至于那座起义失败的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中驻扎的哥特军队较多,起义的组织者事先又泄露了消息,结果遭到西哥特人的疯狂镇压。最后整个城市的罗马人被屠杀过半。

    面对这种情况,李恪一边派人接收起义成功的城市,一边立刻组织军队,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那座屠杀罗马人的城市攻克。并对城中的西哥特人进行审判。这可是个收拢人心的好机会,李恪自然不会放过。

    本来这种收买人心的机会。最适合李恪亲自去做,但是还没等他动身,却忽然接到一个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消息——伊琳娜要来了!

    碧蓝色的天空下,是一片蓝宝石般的大海,一支罗马战船组成的舰队正在缓缓向西前行,其中最中间的一座战船十分庞大,若是了解罗马海军的人就会判断出,这是一艘十桨座战船,比周围的那些三桨座或五桨座的战船要大上数倍,甚至都足以和大齐海军中的主力战舰相媲美了。

    不过体型大并不意味着战斗力强,比如这艘十桨座战舰,其实它的战斗力很弱,甚至可能一艘小小的三桨座战船,都有可能把它击沉,因为战船的桨座越多,战船的体型也就越大,需要的桨手也就越多,船只也就变得更重,承受的阻力也就越大,桨座越多,速度反而会变得越慢。

    也正是因为如此,像十桨座这种船只,主要用途并不是用来作战,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来说,身份越是高贵的人,出行乘坐的船只桨座也就越多,像眼前这种十桨座战船,乘坐者最少也是大公级别的人。

    伊琳娜站在船头,远远的向西方眺望,她与李恪已经分别三年有余,几乎每时每刻她都在想着对方,特别是在一年前,在得知李恪带着军队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后,更让伊琳娜激动的一连数日不思饮食,每想到当初与李恪厮守时的幸福时光,她的嘴角总是带上一丝甜蜜的笑容。

    只是很可惜的是,李恪刚刚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军政大事都需要他拿主意,根本无暇分身去见伊琳娜。而伊琳娜受限于自己的身份,也不能轻易的离开君士坦丁堡,因此两人一个在地中海的东端,一个在地中海的西端,虽然心中思念着彼此,但却无法相见。

    想到这一年来所受的相思之苦,船头的伊琳娜也不禁轻叹了口气。不过紧接着她的脸上又浮现出一丝笑容,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出来了,而且看这次的情形,自己在短时间内,都不用再回君士坦丁堡了。想到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人,伊琳娜也不禁激动起来。至于东罗马帝国内部的紧张形势,以前她可能还会在乎,但是现在她心中只希望能早点见到李恪,其他的一切对她来说都不重要了。

    “伊琳娜,这次你真的不打算参与到任何一方吗?”正在伊琳娜思念李恪的时候,忽然她的背后走过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将军。这位将军身材高大魁梧,强壮的手臂裸露在外,手掌看起来十分粗大有力,由此可知对方肯定是位优秀的战士。对方年纪约有五十多岁,可能因为长期的暴晒,使得他的皮肤红黑,颌下留着一副花白的短须,看起来虽然有几分老态,但依然带着一股彪悍之气。

    伊琳娜听到身后的声音,轻轻的转过身看一眼老将军,然后微笑着道:“父亲,这次与其说是宗教之争,还不如说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我们根本没必要参与进去。”

    这位老将军正是伊琳娜的父亲,名叫奥弗隆,是一位出身于南方行省的贵族,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只可惜他们的家乡已经被大食人占去,奥弗隆不得不带着家人赶到君士坦丁投奔女儿,后来更是在伊琳娜的帮助下,重新进入海军,现在担任他们脚下这支舰队的指挥官。

    奥弗隆听到女儿的话,脸上却显得犹豫的神色,最后还是开口道:“伊琳娜,皇帝陛下毕竟是你的丈夫,而且他这次下令,禁止教会讨论基督的神性与人性问题,这显然是对我们南方行省一性派的支持,若是你能代表我们南方教会在这个时候表态,肯定能让陛下的声望大增,到时我们一性派也能趁机扩大影响,日后也更方便招收更多的信徒。”

    奥弗隆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虽然知道君士坦斯二世这次的行动主要还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对他们南方教会有利,因此他认为可以借着这次机会扩大教会的影响,自己的女儿身为皇后,同时也是南方教会的教徒,在这种时候自然也能代表整个南方教会。

    只不过伊琳娜听后却依然是摇了摇头,如水的目光再次转向西方,只是她心中在思念李恪的同时,也开始回想起这段时间帝国内部发生的事。

    整件事说起来十分复杂,自从公元四世纪时,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整个帝国的命运就开始和基督教紧密的联合起来,后来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基督教也分为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其中罗马教会也就是后世的天主教,君士坦丁教会则是后世的东正教。

    后来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罗马教会并没有消失,反而依附于各个征服者存活下来,甚至还出现过蛮族教皇,不过这时的罗马教会也处于历史上的最低谷,实力十分弱小。

    反观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却是十分的兴旺,随着东罗马的扩张,甚至将教义传播到埃及等地,不过东正教也不是铁板一声,内部同样有许多流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出现在南方行省的基督一性派。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都认为基督存在着人性与神性,没有混合、改变或分离,但是基督一性派却认为,基督只有神性而没有人性,于是争论就出现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这种争论还影响到东罗马帝国对南方行省的统治。

    不过后来随着大食的崛起,东罗马帝国的南方行省接连沦陷,基督一性派的实力大减,正统的东正教成为帝国内部的主要宗教,这使得东罗马帝国内部变得更加纯粹,反而使得国力有所增长,甚至还挡住了大食的进攻。后来更是与大唐结盟,使得大食再也不敢擅自进攻东罗马帝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罗马帝国也从战争中慢慢的恢复了实力,这让君士坦斯二世的野心也随之增长,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种野心,使得东罗马帝国陷入到一场血腥的内乱之中。

    第七百章 基督之争

    随着大唐、大齐以及天竺三大帝国的介入,大食不但停止了扩张,甚至现在已经转为一种防御的姿态,毕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不是三大帝国的对手。

    也正是看到这种情况,君士坦斯二世忽然萌发了一个野心,那就是将丢失掉的南方行省从大食手中夺回来,毕竟这些行省都是在他手中丢失的,若是能够再夺回来,那么不但弥补自己的名声,甚至还可能一举成为罗马帝国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也正是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君士坦斯二世开始了收复失地的各方面准备,其中军事与经济方面的就不用说了,这几年罗马通过与大唐等国的贸易,也带动了国内的工商业发展,国库收入十分充足,自然有足够的实力发动战争。

    另外君士坦斯二世为了争取到那些已经失陷的南方行省百姓的支持,他想到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办法。南方行省虽然已经被大食占去,但是这些地区的百姓暂时还没有改变信仰,主要还是信奉基督一性派。于是君士坦斯发布了一条法令,那就是禁止天主教和东正教讨论基督神性与人性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变相的向基督一性派示好。

    本来君士坦斯二世的这条法令也的确起到了效果,比如像伊琳娜的父亲,他和一些从南方行省逃亡出来的贵族在知道这条法令后,就对君士坦斯二世充满了感激。另外原来南方行省的一些教会也纷纷暗中派来与君士坦斯二世联络。

    说起来那些失陷的南方行省教会,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大食是个伊斯兰教国家,只是出于稳定的考虑。并没有在占领区内强制传教,但是却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额外的税收,这让那些基督教会感受到一种致命的威胁,所以在君士坦斯二世通过法令向他们示好后,这些教会向君士坦斯二世靠拢也是很自然的事。

    东罗马皇帝即是政治首领,同时也是宗教首领,所以君士坦斯二世的法令同时也代表了东正宗的态度,但是君士坦斯二世却忽略了罗马教会的反应。

    现任的罗马教宗。或者直接称呼为教皇的是马丁一世,而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君士坦斯二世对这位马丁一世十分的不喜欢。当初马丁一世继位成为教皇时,按教会的礼制,是需要得到罗马皇帝的批准,只是西罗马帝国早就灭亡了,所以之后的罗马教皇。都是向东罗马帝国皇帝请示登基。

    当然了,因为东罗马帝国早就失去了对罗马的统治,所以这个批准也只是罗马教皇登基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必须的。比如君士坦斯二世就没有批准马丁一世的登基,但是马丁一世最后还是成为罗马教皇。

    马丁一世在召开并主持的拉特兰会议上,公开谴责基督一志论以及君士坦斯二世禁止争论基督意志问题的法令。这让东罗马皇帝十分恼火。甚至直接对马丁一世下达了逮捕令。

    虽然罗马城所在的亚半宁半岛被伦巴底人统治,但是东罗马帝国毕竟是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君士坦丁二世下令逮捕一个人的权力还是有的,因此马丁一世很快就被逮捕,并且在几个月后。被押送到君士坦丁堡。

    但是君士坦斯二世却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举动却惹了大麻烦。虽然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一向不怎么对付,但其实两个教会分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多教义也不像后世那样相差甚远,其实若是抛开政治立场,两个教会的教义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在对等基督一性派方面,他们的立场就是相同的。

    之前君士坦斯二世宣布禁止讨论基督神性与人性的法令已经引起东正教内部一些人的不满,现在他又直接将罗马教皇马丁一世给逮捕,这下让不少贵族都是心生不满,纷纷求见君士坦斯二世,希望对方能够赦免马丁一世,甚至连元老院也反对逮捕马丁一世,只可惜在帝国时期,元老院并没有什么实权,更不可能对君士坦斯的决议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在这些贵族当中,反应最激烈的,当数远在小亚细亚半岛的狄奥多西亲王,也就是君士坦斯二世的亲弟弟。当初在李恪的暗中帮助下,让他从君士坦丁堡逃到了小亚细亚前线,这几年凭着他以前立下的军功,以及打下来的人脉基础,使得狄奥多西将小亚细亚的军队掌握了大半,现在已经有了和君士坦斯二世叫板的实力。

    狄奥多西在知道君士坦斯二世下令逮捕马丁一世的消息后,立刻联合小亚细亚的各级贵族,联名抗议君士坦斯二世的这一举动,甚至不少君士坦丁堡的贵族也纷纷响应。当然了,君士坦斯二世本身也有许多的支持者,再加上那些逃亡回来的南方行省贵族,他们也联合起来与狄奥多西为首的反对派吵成一团,一时间整个东罗马帝国的政局变得一团糟。

    不过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狄奥多西之所以如此卖力的反对逮捕马丁一世,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对宗教有多么的狂热,真正的原因是想通过这件事,对君士坦斯二世的威望造成打击,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初狄奥多西在君士坦丁堡时,虽然名义上担任着执政官,但其实手中根本没有多少权力,平时连出城都很困难,可以说那种生活简单和软禁没什么两样。

    也许正是受到那段生活的影响,狄奥多西在重新回到小亚细亚半岛后,开始对权力无比热衷起来,现在不但将大部分的兵权抓到手中,同时也拉拢了一大批当地的贵族,特别是朝中还有伊琳娜为盟友,更让狄奥多西如鱼得水,一切都显得十分顺利。

    只不过随着地位的变化,狄奥多西的野心同样也在膨胀,甚至在一些私下场合中,他更是毫不顾忌的表示,只有自己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才能更好的保护帝国的安全。所谓奥古斯都,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同治皇帝,地位与君士坦斯二世平等。当初狄奥多西的母亲努力了一辈子,也没能让他成为奥古斯都。

    对于狄奥多西的野心,君士坦斯二世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小亚细亚那里的情况特殊,狄奥多西在军队中十分有威望,现在又把持着军队的实权,使得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敢轻易动他。

    只是让君士坦斯二世没想到的是,狄奥多西趁着这次逮捕马丁一世的机会,竟然纠集大量的贵族向他发难,这让君士坦斯二世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组织起自己的支持者,开始与狄奥多西为首的反对派打起了嘴仗,另外两人也同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伊琳娜。伊琳娜身为皇后,在帝国中的地位仅在君士坦斯二世之下,再加上她与李恪的那种特殊关系,使得伊琳娜在帝国中的影响力大增,若是一方争取到她的支持,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