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资本大唐 > 资本大唐第188部分阅读

资本大唐第188部分阅读

有一千也有八百。不过两年前,他在爪哇最后一次捕奴奴隶的过程中,被土人偷袭砍掉了半个手掌,结果再也拿不起刀枪,不过他干的这几年早就已经赚了不少钱,再加上他在基隆旁边的甘蔗镇又有一大片甘蔗园,所以干脆洗手不干了。

    只是顾杰显然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老婆是个精明强干的登州女人,种植园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再加上他手有残疾,所以还真帮不上忙,可是他这人忙惯了,一闲下来还真坐不住,后来听说教育院招体育老师,他好歹也是军队里出来的,而且当年还和李愔一起战斗过,也有军功在身,所以很顺利的就应聘为体育老师,并且还就近分配到甘蔗小学。

    这位顾老师是学校中的一个异类,其他老师无论是教语文还是教算学,至少都算是文化人,接人待物也都很讲礼数。但是顾杰以前却是行伍出身,说话做事都带着几分粗鲁,在学校的老师中并不怎么受欢迎,倒是李治以前在军校里呆过,对顾杰这种军汉早就见惯不惯,所以两人倒是很聊的来。

    “又怎么了,不会是你又给学生讲那些过于血腥的故事被校长发现了吧?”李治笑呵呵的问道。

    顾杰喜欢在完成正常的授课后,给学生们讲一些故事,特别是当初他在战场上的勇武,以及前几年在各地捕奴的事,本来这也没什么,甚至他吹牛把别人的事迹安在自己身上也没人管他,只是他这最喜欢把那种血淋淋的真实场景讲给学生听,结果这让校长知道后,把他给训了一顿,认为小孩子不应该接触那么血腥的事,可惜顾杰这家伙却屡教不改。

    “不是,我给学生讲故事算什么大事?”顾杰有些气愤地道,不过他紧接着坐下对李愔说,“小九你别打岔,这次是真的要出大事了!”

    “哦,什么事?”李治有些奇怪的道,不过他其实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在他看来,一座小小的学校能出什么大事?

    不过这次李治真的猜错了,因为真的像顾杰说的那样,的确是出大事了,而且不应该说是他们的学校出大事了,而应该说台湾等地的教育系统要出大事了。

    原来就在几天前,台湾忽然下达了一条出自齐王府的法令,那就是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允许女孩上学,同时官府在招聘官吏时,对男女一视同仁,只要是才学之士,就能进入官府中工作。

    其实这条提高女子地位的法令李愔早就想颁布了,但是顾忌到一些社会传统的力量,他却也没敢轻举妄动,而是动用一些暗中的力量,慢慢的提升女子的社会地位,比如鼓励女子外出做工,医学院和科学院的院长分别是梦雪和一帆,她们也都在自己的学院开始招收女学生等等,随着女人在各个行业出现地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形成一股不小的社会力量,直到这时李愔才终于将这条法令颁布。

    对于这条新颁布的法令,在台湾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支持着有之,反对者更是不少,这些人分成两派,在各大报纸上吵闹不休,为此李愔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不过再大的压力他也要将这条法令推行下去,毕竟他手中的汉人口数量实在太少,若是能将女人从家庭中解放出来,那么李愔就相当于凭空多了一倍的人口力量。

    不过上面的事和李治无关,唯一让他感到关心的是,小学也要开始招收女学生了,而且据顾杰所说,教育院已经给各个学校下了死命令,指定每个小学新招收的学生中,女孩占的比例绝对不能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现在上半年的学期已经快要结束了,而下半年就要开始招收新生,结果他们甘蔗小学的校长被逼得没办法,最后竟然想出一个损招,也就是顾杰所说的要出大事了。

    按照前两年的招生来看,每年甘蔗小学都能招到二十到三十名学生,那也就是说,甘蔗小学今年最少也要招十几个女学生,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高的觉悟,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让男孩上学自然没错,但是让女孩上学,而且还是和一帮臭小子在一起学生,实在让他们感觉不放心,而且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上学有什么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甘蔗小学的校长已经料定招不够女学生,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招生的名额分给学校里的老师,每个老师都必须招到一个女学生来上学,否则就等着校长给他们小鞋穿吧。

    本来这件事还没有公布,甘蔗小学的校长准备在下午开会时再讲,但是顾杰这家伙的消息十分灵通,竟然提前知道了,而且他又是个大嘴巴,所以整个学校的老师都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只是李治今天上午一直呆在办公室里看报纸,所以才没有听说。

    “那……那学校里的各位老师都是什么反应?”李治听后有点发傻的问道。他来甘蔗镇的时间不长,又不像顾杰是本地人,若是真的让他去招一个女学生的话,那他还真的不知道从哪下手,所以才想问问其他人的反应。

    顾杰往嘴里扒了几口饭道:“嗨!本来像余老师和周老师他们几个年长德高的还想找校长谈谈,他们都是老学究出身,对女孩上学都不太愿意,更别说让他们招收一个女学生了,可是咱们校长却也很光棍,带头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学校,而且还是从一年级开始上。”

    甘蔗小学的校长姓胡,和顾杰的年龄差不多,以前在大唐南方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吏,后来感觉没有前途,就来到台湾闯荡,结果更加不顺,最后才无奈投身教育事业,没想到受到重要,被派到甘蔗镇做校长。胡校长的为人倒还不错,唯一的缺点喜欢当官,以前在大唐时是没有机会,现在做了校长后发现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所以他做事很卖力,有时还会用一些手段,比如这次招生的事。

    “胡校长的女儿?”李治听后惊讶的无以复加,“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胡校长有三子一女,而且好像都十四五岁了吧,怎么可能来上小学?”

    “怎么不能,反正咱们是第一次招女学生,对年龄更是没有规定,而且人家胡校长都把自己这么大的女儿送过来了,这也是给咱们这些人做了一个表率,反正我已经准备把我们家的三丫头送到学校了。”顾杰说到最后,脸上也带着种心痛的表情,好像他不是把女儿送到学校,而是要送入火坑一般。

    “三丫头?”李治听到这里先是一愣,紧接着又是一阵狂喜,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顾杰这家伙有一妻六妾,除了妻子是汉人外,其他六个小妾全都是异族女子,三韩、倭国甚至吕宋,六个都不带重样的,再加上他这几年没什么事,天天在家造人玩,现在已经有四个儿子六个女儿,如果……想到最后,李治一下子就有了主意,当下凑近顾杰轻声道:“顾哥,你能不能帮小弟一个……”

    “不行!”李治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顾杰给打断了,不过顾杰紧接着又解释道,“小九啊,不是哥哥不帮你,只是我家里的情报你不清楚,我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我正妻生的,其中大女儿都已经有孩子了,二女儿去年也嫁人了,只有三女儿是我的新罗小妾生的,现在才六岁,刚好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剩下的四丫头、五丫头和六丫头,全都是这两年和其他小妾生的,最大的一个才两岁,所以老哥就是想帮你也没办法帮啊!”

    听到顾杰的解释,李治是一阵失望,他本来是想向顾杰借一个女儿的,可是没想到这么不巧,剩下的三个都不合适。不过紧接着李治的眼睛一亮,又向顾杰问道:“顾哥,你的消息灵通,知不知道咱们学校的老师中,哪家的女儿比较多?”

    李治来到甘蔗镇的时间太短,平时接触最多的,自然就是学校的老师,所以才想问问有哪个老师的女儿多,到时自己厚着脸皮却借个试试。

    第五百四十五章 吐蕃贼心不死

    “这个?”顾杰停下筷子想了想,最后一拍大腿,一脸喜色的道,“想起来了,咱们学校的老师年纪都比较大,虽然其中有几个人的女儿比较多,但大都年龄太大,而且就算偶尔有一个,人家自己可能还用呢,不过和你同一个办公室的余老师老当益壮,别看六十岁的人了,却一下子有八个女儿,其中有三个都在六岁到十岁之间,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儿子,估计是命中注定无子啊!”

    “余老师?”李治听后立刻有些泄气,那个姓余的老学究本来就看自己不顺眼,更别说让对方借自己一个女儿来完成自己的名额了。

    顾杰这时也想起来余老师和李治有些不对路,其实他和余老师的关系也不好,主要还是因为对方的性格古板,再加上顾杰又喜欢吹牛,因此两人谁都不喜欢谁。

    “余老头又臭又硬,小九你想去求他的话,估计不太可能,不过也没关系,咱们镇子上我倒是认识不少有女儿的人家,我回去帮你列个清单,你一家一家的去说服,我还就不信了,这么大的镇子连个女学生都找不到?”顾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

    不过李治一听却是满脸苦笑,他在甘蔗镇人生地不熟的,冒然登门已经十分不礼貌了,而且还要说服人家把女儿送到学校,和一帮臭小子一起学习,这个任务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李治已经考虑自己是不是先锻炼一下,把以前干活时的体能恢复过来,免得到时人家追着他打时,自己跑不过人家。

    怀着忐忑的心情吃完午饭,然后李治又上了两节课,等到快要放学时,胡校长果然如今所有人开会,然后将招收女学生,并给每个老师都分配一个名额的事宣布出来。学校里的老师早在之前就已经得到消息,而且也知道反对也没用,因此一个个都是有气无力的答应下来。

    长着一张国字脸,满脸都是正气,丝毫看不出是个官迷的胡校长扫了一下众人,最后开口道:“我知道这件事让大家很为难,但这是齐王殿下亲自下达的法令,任务人都不得违背,而且这条法令带来的意义想必你们也都清楚,为了表示本校长对这条法令的支持,我决定将我的女儿送来学校,另外还会再亲自招收一名女学生,希望大家也要向本校长学习,争取多招收一些女孩入学!”

    胡校长说完最后的话后,立刻就散了会,而李治则无声的叹了口气,对于这位一心向上爬的校长,李治可谓是十分的了解,对方是借这个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学校能找到的女学生越多,那他就有机会引起上头的注意,到时这位胡校长还真有可能被提升,看来自己分配的这个名额是非完成不可了。

    其实李治出来已经快十个月了,再过两个月就满一年的时间了,按照当初他和李世民的约定,到时他就要回到长安,所以能不能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李治却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学校的老师,只要一天没有离职,那就要尽力的去做好自己本职的事,哪怕这件事是上头强压下来的,他也要认真的完成,这就是在其而谋其政的真正涵义。

    只是让李治和学校里的老师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开完后的第二天,胡校长就把他的女儿带到学校,美其名曰熟悉一下环境,其实李治知道这是胡校长迫不及待的向上头表达自己支持这一法令的态度,看来这位外表正气的胡校长还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迷。

    又过了几天,顾杰将他整理出来的名单交给李治,并告诉他这些名单自己已经筛选过了,一些肯定不会让女儿上学的人家已经被他去掉了,剩下的虽然不多,但却有希望说服他们。

    李治大概看了一下这个名单,发现顾杰的确费了心思,名单上不但列出每个人家的家庭成员,而且还将这些人家的家庭状况也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结果李治发现,这些被列上的家庭一般都是见过世面,思想也比较开明,应该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而就在李治为一个女学生的名额而费尽心思时,远在长安的李世民独自坐在书房内,在他面前的书案上,摆放着一个檀木盒子,盒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放的是厚厚的一叠纸张,上面写满了文字,李世民正一张张的从里面拿出来认真阅读,时而皱眉时而面带微笑,偶尔还会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檀木盒子是李愔派人从台湾送过来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走的水路,先是从台湾送到上海,再从上海到达扬州,进入大运河后,一直北上进入黄河,然后再西进到达郑州,最后才送到长安,而且在走水路时,全都是用的速度极快的蒸汽船,因此这个檀木盒子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盒子中的内容很多,全都是李治出海以后,在各地的所言所行,这些全都被李愔的人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送给李愔后,由他亲自整理并存放,直到李治的一年之期很快就要结束了,他才把这个檀木盒子送到李世民的手中,以便让李世民知道这一年来,李治所经历过的事,以及这些事对李治造成的影响。

    对于盒子中的内容,李世民自然非常感兴趣,甚至为此还将今天的奏折推掉一部分,然后专门抽出这个时间仔细阅读。特别是当他看到李治在李愔的安排下,竟然进入造船厂去做一名搬运工人时,脸上更是露出一丝微笑。

    身为一个父亲,李世民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吃苦,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着想,他却很愿意让李治吃点苦,因为他知道,只有让李治吃够了苦头,体会到普通百姓的苦与乐,日后才有机会成为一个英明的帝王。

    接下来当李世民看到李治在工厂中的生活,特别是与工友一起帮别人打架,后来更是主动进入工厂学堂中,帮助那些工人识字时,李世民的脸上更加的欣慰,从打架这件事上,他看出了儿子身上的血性,同时也有一颗帮助弱小的心,后来他加入工厂学堂,其实也是在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

    “咦,这小子还真的把教书当成职业了?”当看到李治自己作主辞了工厂的活,然后进入台湾的教育系统做一名教师时,李世民不禁有些惊讶的自语道。

    说起来在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之中,最喜欢读书应该是李泰,其次是李慎和李恪,至于李治、李愔和李贞等人,全都属于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读书的人,只是李治做了太子后,他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却知道这是他的责任,所以还是强逼着自己读书。

    而当李世民看到李治在工厂学堂里教工人识字时,还只是认为李治是一时兴起,只是没想到他后来竟然真的去做了老师,去教育别人的孩子读书,这自然让李世民有些惊讶。

    不过更让李世民惊讶的还在后面呢,因为在接下来的记录中,李愔还将李治所在班级的成绩表附上,结果李世民很容易就发现,在李治教授那些孩子后,这些孩子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一次在与其他几个学校的比试中,还得到了第一名,这也的确证明了李治真的下了工夫,否则绝对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就在李世民十分专心地看着关于李治的情报时,忽然外面有黄门禀报道:“启禀陛下,房相求见!”

    李世民听后一愣,他今天把许多政务都推给了房玄龄,一般来说,若是没有太过紧要的事,他应该不会来求见。

    想到这里,李世民立刻开口道:“请他进来!”

    “诺!”

    黄门侍者答应一声,不一会的功夫,就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传来,然后书房的门被打开,须发皆白的房玄龄躬身走了进来,然后行了一礼道:“老臣房玄龄,叩见陛下!”

    “房相不必多礼,有何要事要见朕?”李世民开门见山的问道。关于李治的情报他还差最后一点没有看完,而且等到看完后,他还想带到立政殿去,让长孙皇后也看看他们儿子的表现,想必她应该也会很高兴。

    “启禀陛下,西域派人送来奏折,之前陛下号令吐蕃与西域各国,让他们出兵向龟兹集结,其中从属于我们大唐的西域各国已经开始发兵,但是吐蕃却是迟迟未动,以老臣看来,那位吐蕃雄主可能又在打什么鬼主意了。”房玄龄眯着眼睛笑道,看样子他早已经将松赞干布的打算看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