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资本大唐 > 资本大唐第17部分阅读

资本大唐第17部分阅读

,下去吧!”李愔一挥手,让大胖子管事退去,然后又转向王惜君笑道,“原来是王小姐,这次你换了女装,我差点没认出来。”

    “殿下!”王惜君没理会李愔的调笑,而是激动的满脸通红,上前一步再次说道,“小女子请求殿下,希望您不要责罚父亲,他之所以那么做,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李愔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看来这个王惜君是为父亲求情来的,可惜她却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没打算深究这件事。

    “哦?我倒想听听,你父亲有什么苦衷,竟然不惜得罪我,也要帮那个王况安排一次偶遇,难道就是因为你们出身太原王氏?”李愔听王惜君的话中似乎还有什么隐情,也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

    “惜君,这件事……”

    王子豪显然不愿意女儿提起自己的苦衷,立刻开口想要阻止,可是王惜君却一脸倔强的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父亲,你不也一向对那些世家大族没什么好感吗,要不是祖父的遗训,您何必受这些委屈?”

    咦?李愔更加的好奇,看来这件事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竟然还牵扯到王家的上一代。

    “唉~”一听女儿提到自己的父亲,王子豪也被触动心事,长叹一声低头不语,显然是默认了女儿的举动。

    “殿下,这件事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当年我的祖父……”

    随着王惜君的讲述,李愔渐渐搞清楚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原来王子豪他们一家的情况有些特殊,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只是单纯因为宗族的号召力,就做出背叛自己的事。

    原来当年王子豪的父亲,也就是王惜君的祖父,本来也是太原王氏长房子弟,因为做错了一件事,结果被赶出家族,并且严令他以后不许以太原王氏自称,逢年过节也不许他回家祭祖,死后更是不能进入王氏宗祠。这对于宗族观念极重的古人来说,无疑是十分残酷的惩罚,可惜王惜君并没有说她祖父犯的是什么错,李愔也不好追问。

    王惜君的祖父后来虽然创下偌大的家业,却从来没忘想要回归家族,恢复自己太原王氏的出身,可惜他虽然富可敌国,但在世家大族眼中,却只是一个满身铜臭的商人,所以一直到他去世,这个心愿也未能如愿,在老人家临去世的时候,曾拉着王子豪的手交待遗愿: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让他们王家回归太原王氏,将自己的灵位放到宗祠中祭祀。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王子豪几次三番去太原,请求族中收回当初对父亲的惩罚,甚至有一次他抱着父亲的灵位,在王氏门前跪了三天三夜。可惜做为世家的太原王氏却无比高傲,根本看不起已经沦落为商贾的王子豪这支族人,更别说让他们重列王氏门墙了,所以每次王子豪都只能黯然而回。

    自从李愔将王家产业输光之后,王子豪本来已经绝了回归太原王氏的念头,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前两天王况这个太原王氏长房子弟找到自己,声称只要王子豪安排他和李愔的一次会面,他就有把握说服族人,将王子豪这支族人重新列为太原王氏。

    其实通过前几次去太原的遭遇,王子豪对于世家门阀已经没有了任何好感,可是一边是父亲的遗愿,一边是李愔的信任,这让他面临着一个十分痛苦的抉择,最后还是亲情压倒了理智,利用李愔对自己的信任,为王况安排了一场偶遇,本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但没想到还是被李愔看出了破绽。

    听完王惜君的讲述后,李愔是沉吟不语。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很难理解古人这种宗族观念,在李愔看来,只要自己活的开心活的自由,他才不关心什么死后进不进宗庙的问题,可惜古人却没有这种觉悟,他们认死后如果不进宗祠,就会变成孤魂野鬼,连托生转世的权利都没有了,估计王子豪的父亲也是出于这种恐惧,才会要求儿子一定把自己的灵位带入王氏宗祠。

    “殿下,这件事我父亲的确有错,可他也只不过是想完成祖父的遗愿,看在这片孝心的份上,请您原谅我父亲这一次吧!”王惜君说到这里,双腿一弯竟然跪了下来。现在他们王家刚刚有了点起色,父亲也满怀雄心想要跟着李愔做一番大事业,如果因为这件事就让父亲前功尽弃,那么他们王家就再无崛起之日了,想想家中的母亲与两个年幼的弟弟,王惜君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愔对他们王家失去信任。

    “若是殿下对父亲还有疑虑,小女子愿意进入王府为奴为婢,终生侍奉殿下!”还没等李愔有所反应,王惜君这个烈性女孩忽然一咬牙,将她自己精心准备的最大筹码讲了出来。以她这个女儿在李愔身边为质,来换取李愔对父亲的重新信任。

    “咳~咳~”毫无心理准备的李愔被王惜君的话吓的直咳嗽,怪不得今天王惜君来见自己,竟然还打扮的如此漂亮,显然是她早就准备好了这一招‘美人计’,准备以舍身饲虎的勇气,来保全他们王家崛起的希望。

    加上文儿和画儿刚来那次,这已经是李愔第二次遇到女孩子主动献身,但以他的厚脸皮仍然有些手足无措,不敢再看王惜君,直接转头对王子豪说道:“那个~咳咳~,子豪兄,今天的事就到这里,惜君小姐你还是带走吧!”

    “殿下,求你原谅父亲,让我做什么都可以……”看李愔不愿意收下自己,王惜君一下子急了,禁不住大声哀求道。旁边的王子豪感动中又带着几分尴尬,怕女儿再说出什么不成体统的话,急忙一把拉住女儿捂住了她的嘴。

    李愔也真怕王惜君喊出什么暖床之类太过暧昧的话,趁着这个机会,急忙带着文儿和画儿两女灰溜溜的逃走了。

    “呜~呜~,放开……”看着李愔离开,王惜君脸上满是绝望和痛苦,在父亲的怀里犹自张牙舞爪挣扎不休,眼睛里的泪水如小溪般涌出,将脸上精心画的妆都冲毁了,黑一块白一块像个小花猫一般。

    一直逃到内宅,李愔这才松了口气,想起刚才王惜君那一脸决绝的样子,忍不住放声大笑,但是在笑过之后,李愔心中又有那么一丝感动,为了家族的兴盛,能把自己一生的幸福拿出来做交换,这种女子无疑是值得敬佩的,只是不知道当王惜君知道自己摆了那么大一个乌龙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想到这里,李愔又是一阵没心没肺的畅快大笑!

    第五十一章 一块大石落了地

    大唐贞观十年六月,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以大唐擅自囚禁吐蕃大使为由,尽起全国兵力约二十万大军,大举侵犯大唐国土,击溃唐朝西部边境驻军,进抵唐朝在剑南的重镇松州,包围了松州城。

    虽然唐军早有准备,但面对数倍之敌,松州都督韩咸力战不敌,现在只能凭借着松州城高墙坚固守,三日后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带领的三万精兵救援,在松州城下与吐蕃二十万大军大战数日,可是却胜少败多,一时间松州城岌岌可危。

    暂时占了上风的松赞干布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要求“和亲”。但与以往不同,此时占了上风的松赞干布态度极为强硬。他让特使“告诫”李世民:“吾此来,既为公主。若公主不至,我定深入,未常不可入长安!”

    面对如此嚣张的吐蕃,李世民在朝堂上气的当场发飙,大骂“吐蕃小儿欺人太甚”,朝堂上也再次分成两派,一派是以孔颖达这些腐儒为首的主和派,认为吐蕃势大难挡,不如以一公主许之,暂避其锋芒。另一派则是以房玄龄和李靖为首的主战派,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掉吐蕃的嚣张气焰,大唐帝国的威严不容亵渎,岂能让千金之躯的大唐公主委身蛮夷?

    以李世民高傲自大的性子,当然不可能用女儿来换取和平,暴怒之下的他将孔颖达一干人等直接赶出朝堂,然后又将吐蕃特使重打一顿后逐出长安,又命兵部尚书候君集亲领大军五万,不日南下支援松州,同时还派使者去前线,要将作战不力的牛进达押回长安。

    然而还没等候君集的大军出发,松州再次传来的战报却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这次送来的是牛进达大将军的报捷文书,因为路途遥远,送来的信息其实已经早就发生过了。就在半个月前,三万唐军在松州城下大破吐蕃二十万大军,斩首数万、俘敌万余、粮草马匹无数,松赞干布已经带着残兵逃回了吐蕃。

    这一喜讯来的实在突然了,上次的情报还显示情况不容乐观,才仅仅几天时间,局面就来了一个360度大转弯,之前还嚣张无比地吐蕃竟然被三万唐军杀的大败,这简直就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一战的详细经过,可惜牛大将军送来的是加急捷报,上面叙述的十分简短,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一直到几天后,松州之战的详细战报快马送到,这才让所有人了解到松州之战的真相。

    原来牛大将军带着三万精兵到达松州后,发现对面吐蕃军队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十分高昂,甚至对于大唐的军队也带着几分蔑视。善于抓住时机的牛大将军当即定下计策,先是故意败上数阵,以骄吐蕃军心,让吐蕃人认为大唐军队也不过如此,等到吐蕃人骄傲自大放松警惕之时,他亲率五千骑兵悄悄摸到吐蕃大军背后,趁着夜色杀入吐蕃大营。

    吐蕃军队根本没有料到连战连败的唐军居然敢于夜间偷袭,很多人没有任何准备,甚至是光着身子冲出营帐紧急抵抗,可惜面对大批精锐骑兵,他们的抵抗注定只是一个杯具。五千骑兵在吐蕃大营中来去纵横,一边砍杀一边放火,大火借助风势,迅速在整个吐蕃军营蔓延燎原开来。

    前面留守的两万多唐军看到吐蕃营中大乱,也趁势从前门强攻入大营,前后都有唐军砍杀,身边又是大火滔天,吐蕃大军终于崩溃,所有人只顾自己逃命,根本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最后连松赞干布也带着心腹连夜逃窜,更加速了吐蕃大军的溃败。

    只这一夜,大唐军队就斩首数万,俘获的粮草、兵马无数,天亮后又派出骑兵追击,一直追到吐蕃境内,又斩首万余这才退回。此一役不但打掉了吐蕃的嚣张气焰,更打出了大唐的威风,相信在数年之内,南方边境再无人敢捋大唐的虎须。

    确认了这一喜讯,李世民是欣喜若狂,没想到吐蕃来势汹汹的二十万大军,竟然只是一个纸糊的老虎,区区三万唐军就把他们杀的屁滚尿流,之前竟然还敢威胁自己,说什么‘我定深入,未常不可入长安’?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

    既然吐蕃已败,候君集的五万援军当然也用不着了,去抓牛进达的使者也被追回,换了道奖赏的圣旨再次上路,甚至连带着之前被赶出长安的吐蕃特使也被带了回来。作为一个胜利者,李世民给松赞干布写了一封威胁与炫耀并存的信,让吐蕃特使带了回去,信中大概意思如下:你小子自不量力敢来捋老子的虎须,这下知道老子的厉害了吧,以你小子的那副德性,竟然还妄想娶老子的女儿,我呸~,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什么?不服气?不服气咱们就再打一场,老子给你单挑!

    当然那封信的原文写的文采斐然,但以李愔的理解,就是上面的那段意思。他也一直关注着这场大唐与吐蕃的初战,毕竟上次他们暴打吐蕃大使就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虽然就算没有那件事,大唐与吐蕃迟早也会有一战,但因为李愔的影响,却使得这场战争提前了两年。

    打了胜仗就要封赏,李世民已经下旨让牛进达带着立功的将士回朝,俘获的吐蕃人也一并带回,到时要用他们献祭太庙,以彰显大唐的武功。对于此次大胜,整个长安也早已经传遍,所以人都在等着南方归来的大唐将士,准备一睹大破吐蕃二十万大军的勇士风采。

    对于松州之战取得的战果,李愔惊讶中又带着几分得意,历史上的这一战,吐蕃可没有吃这么大的亏,只不过损失了几千人,两方就罢战言和,根本没有伤到吐蕃的筋骨。而这一次则不同,二十万大军被斩首数万,再加上俘虏和逃跑的,估计吐蕃最少损失了一半的精锐,这已经伤到吐蕃的元气,没有个年时间,吐蕃别想有什么大动作。而且经此一战,估计也打掉了吐蕃的胆气,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盲目自大的嚣张了,更别说有胆量挑衅大唐了。

    松州之战结束了,李愔也总算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因为这次的事情让李愔明明确确的感受到,原来历史真的可以改变,甚至根本不用李愔做什么太大的事情,有时只要在一些关键时刻橇动一下杠杆,就足以改变一些历史事情的走向。

    少了吐蕃这件事,李愔心中就剩下王家这块石头了,虽然还搞不清楚太原王家接近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过李愔却总有预感,自己和这些世家大族之间,早晚都会走上对立的道路。毕竟世家大族代表着大唐封建社会最核心的利益集团,而自己带给大唐的却是超越整个时代的变革,社会想要变革,总需要用一个新的利益集团来代替旧的利益集团,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与他们处于敌对的位置。

    世家大族在别人眼中可能就像洪水猛兽般势不可当,甚至连太宗李世民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压制却无法彻底根除,可是在李愔的眼中,这些世家大族只不过是冢中枯骨,如果不知变通,迟早都要被历史潮流给淘汰掉,再加上自己的存在对历史的影响,会使得这一淘汰过程来的更加凶猛。

    另外督造院那边的事情慢慢走上正轨,由李愔自任会长的水泥工业协会也建起来了,李愔一身兼两职,但彼此却不冲突,督造院是正规的政府部门,主要职责就是规划、监督、推广水泥行业的发展,而水泥工业协会则名义上是由水泥厂商自发组建的民间组织,管理的事比较细碎,一般有什么问题都是在协会内部协商解决,只有遇到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交由督造院处理。

    水泥工业协会内设有十个常任理事,这十个理事是由水泥厂商推选出来,实力和威望都可以服众的商家担任,任期暂定为三年,每三年重新推选一次,理事的职权很大,超过三个理事以上就有对协会内部事务的裁决权,而且如果有六个以上的理事同意,就可以召开全体会员协商大会,用来商议或处理一些重大事件。

    理事之上就是正副会长,李愔自任会长,副会长则是由他指派的李义府担任,会长具有一票否决权,就算是理事们通过的事,李愔也有权将其驳回,除非是十个理事一致通过,李愔这时就不能轻易驳回了,不过他可以召开全体会员协商,然后通过全体表决得到最终结果。会长的权利虽然受到一些限制,但总的来说在协会内部还是很具有权威性的,只不过平时李愔根本不管事,现在由副会长李义府代他行使会长的权利。

    督造院和水泥工业协会的事,李愔都一古恼的全都甩给了李义府,现在这位人猫是累并快乐着。鉴于李义府同志在水泥推广过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李愔也上表为他请功,听说李世民已经同意提升李义府为水泥督造佐官,暂领七品下衔,一下子提升了四五个品级,吏部的委任书估计很快就会下来。

    五王醉从正式销售的第一天起,王子豪组织的商会那里一直忙的不可开交,前段时间下过订单的商人没日没夜的在商会门前排队,只要有新酒送到,立刻就会引起一阵哄抢,后来连金吾卫都惊动了,不得不派出一队人马专门维护秩序。

    李愔每天看着帐本上急速攀升的数字乐的闭不上嘴,短短几天就已经卖出去了数十万贯,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已经不太合适了,因为把每天收入的铜钱换成黄金的话,已经不是能用斗这种量具来衡量的了。

    当李愔把这几天的收入情况通报给李孝恭等四人时,却把他们吓的够呛,一个个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李愔府上,对着帐本扳着指头一笔笔的算,怕李愔年轻算错了帐,让他们空欢喜一场,等到最后得到的数字和李愔报出来的一样时,他们这才露出狂喜无比的表情,高叫着让李愔准备酒菜,他们要不醉不归。

    第五十二章 不伦不类的‘侍女’

    五王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