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资本大唐 > 资本大唐第3部分阅读

资本大唐第3部分阅读

己的亲妹妹。

    “八哥,你也太厚脸皮了,兕子的东西你也想抢?”李治也在旁边一脸鄙视的帮腔。

    “学堂之上,不得交头接耳!”还没等李愔开口,就听一个严厉苍老的声音吼道,吓的几个小家伙都是一哆嗦,李愔一抬头,就看到孔老夫子正一脸怒气的向这边走来,学堂里的其他学子都被夫子这一声怒吼吸引过来,读书声立刻停了下来。几个小家伙说话的声音都不大,而且周围又都是读书声,这样夫子都能听见,难道这老家伙就是传说中的“课堂搜索雷达型老师”?

    “李贞、李治,你们两个回头都说些什么?”老夫子怒气冲冲地问道,刚说完又看到兕子抱着一堆的折纸,立刻怒上加怒再次训道,“公主殿下,你……你怀中抱的是何物?学堂之上,岂能带这些丧志之物?”

    “启禀夫子,这件事不怪我,是八哥要抢兕子手中的折纸,我气不过才帮兕子说了两句。”李治这小家伙不愧是能当上皇帝的人,见风使舵的功夫用的纯熟无比,一下子就把责任推到了李贞的头上。反正兕子年纪小,想必夫子应该不会狠心责罚。

    “李贞,晋王所述是否属实?”老夫子目光转向李贞。

    “我……其实……”李贞毕竟只是个九岁的孩子,不敢在夫子面前撒谎,说话也变的吞吞吐吐。

    “哼,扰乱学堂、欺凌幼妹,两罪并罚,重打二十,伸出手来!”这老夫子不愧是能教导皇子的人,说打就打一点也不含糊。

    李贞也不敢反抗,别说是他了,就是太子李承乾以前在这里犯了错,都逃不过夫子的戒尺,乖乖地把手伸出来。老夫子手中御赐的戒尺抡圆了打下去,一尺下去手掌就红了,二十戒尺打下来,立刻把李贞的小手打的跟个馒头似的。李贞的眼泪从第三尺就下来了,可到最后也忍着没敢哭出声,因为在学堂哭闹要再加五尺。

    打完李贞后,老夫子不顾兕子可怜兮兮的目光,拿过一只纸鹤看了看说道:“此物制作精巧,定不是公主所制!”说到这里,老夫子的目光转向李愔和李治,毕竟兕子才三岁,在场只有他们两个才有能力和动作做这些折纸。

    “启禀夫子,这些是六哥给兕子折的玩具,与我没有关系!”李治这个墙头草立刻再次站起来说道。

    噗~!李愔差点一口鲜血喷出来,刚才是他看走了眼,没想到李治不但是个墙头草,而且还是一个腹黑的小正太,好歹自己还间接救过长孙皇后的命,甚至刚才他还为此感谢自己,可转眼间就把自己给卖了,所谓的心狠手黑不积德无过于此,怪不得以后会娶一个更加心狠手黑的武则天做皇后,原来两人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啊!甚至李愔还恶意的想到,估计两人的夜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交流彼此的厚黑心得。

    “夫子,这件事是我错了,请夫子责罚!”李愔老老实实的站起来说道,垂下的脑袋却不忘狠狠地瞪了李治一眼,可人家李治那已经初俱规模的厚脸皮根本不在乎李愔的这点攻击,仍然笑嘻嘻地看着李愔。

    “身为兄长,却不思以身做责,反而浪费昂贵的宣纸作此玩物,理应重打三十!”老夫子说到这里忽然话锋一转,“不过念你是初犯,而且有病在身,惩罚减半,伸手!”

    老夫子的最后几句话让李愔哭笑不得,看来这位古板的夫子真把自己当弱智儿童了,连挨打都给自己开个小后门。

    李愔伸出手领戒尺,看着打别人时就感觉一定很疼,现在打在自己手上才发现,原来比自己想像的还要疼,毕竟手上是人体神经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对疼痛的感觉最灵敏,十五下打下来,他的手也肿的跟个面包似的。

    好不容易挨完打,李愔捂着手吸着凉气坐下来看了看,学堂里的小屁孩不少都在偷笑,李贞那小子正坐在位子上抹眼泪,李治这个腹黑正太一本正经的拿着书装样子,小兕子仍然搂着那堆折纸不松手,两只大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夫子。

    “李治!”可能被小兕子纯真的目光感化,老夫子竟然没有点兕子的名字,反而喊出李治的名字。

    “在,夫子!”李治的小身躯一抖,条件反射的站起来答道。

    “你身为弟弟,竟然举报兄长,犯下不敬之罪,重打二十!”老夫子一板一眼的说道。古代最讲究伦常,兄弟也是五伦之一,以下犯上不管对错。第一条就犯了不敬之罪。

    “哈哈……”李愔张口想要大笑,却被老夫子一个眼神瞪了回去,差点憋成内伤,只能捂着嘴偷笑。解恨!太解恨了!没想到这个腹黑正太报应来得这么快,同时心中对这位老夫子产生的那么一点怨恨立刻消散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崇敬。看看人家这种教育,比后世那种遇到事情就粗暴的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强多了,打你都有打你的道理,打的你心服口服还不得不佩服。刚才还在偷偷掉眼泪的李贞一听也来了精神,止住眼泪一脸兴奋地看向李治。

    “啪~啪~……”戒尺打在别人身上的确比打在自己身上好听,甚至连那根凶残的戒尺也顺眼了许多。而做为挨打的人,李治小腹黑却疼的龇牙咧嘴,全然没有注意到李愔和李贞幸灾乐祸的表情。

    打完了李治之后,李愔以为老夫子会就此罢手,但他显然低估了老夫子的顽固。只见孔颖学一脸阴沉的转向兕子说道:“公主殿下,学堂之上不认真读书,反而玩耍嬉戏,理应罚你十戒尺。”

    听到老夫子还要打兕子,李愔和李治、李贞三兄弟同时色变,他们大一些的挨打也就算了,反正男孩子皮实,打几下无所谓,但兕子却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小手嫩的像块豆腐,一尺下去还不打的稀烂?小丫头更是吓得脸色发白,大颗大颗的眼泪从白嫩的小脸上滴落,紧咬着嘴唇才没有哭出声来。

    不过还没等李愔他们求情,又听老夫子接着说道:“不过念你年幼,又是初次上学,夫子就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只要你能将刚才教你的四句千字文背出,这十下戒尺就免了。”听到这里李愔三兄弟同时松了口气,心想以兕子的聪慧,四句千字文应该难不倒她,想到这里他们同时看向了兕子。

    在三位兄长鼓励的眼神下,聪慧甚至有点早熟的兕子止住眼泪,吞吞吐吐的开始背道:“天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盈……”

    小丫头背到这个盈字,却怎么也背不下去了,因为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昃(ze)’,和前两句不压韵,读起来有些绕口,兕子的小脑袋瓜一时想不起来。最后小嘴一扁看样子就想大声哭出来,但良好的教养还是让她生生忍住了眼泪,小模样楚楚可怜之极。

    显然李愔他们都高估了一个三岁女童的心理承受能力,看到自己的三位兄长先后挨打,现在又轮到自己,小丫头被吓坏了。如果换做其他的孩子,估计早就被吓的哇哇大哭找妈妈了,而兕子之所以还能保持只掉眼泪不出声的状态,这还要归功于严格的宫廷幼儿教育。

    “哼,千字文乃蒙学基础,平白如话,易诵易记,仅仅四句你就背不下来,可见你根本只顾玩耍,伸出手来!”孔老夫子也是勃然大怒,本来他也存了放兕子一马的心思,毕竟对一个粉雕玉琢般的三岁女童,他也有些下不去手。但没想到一向以聪慧著称的晋阳公主连四句千字文都没背下来,这可就怪不得他了。其实老夫子还存着另一层心态,对于兕子来上学这件事,他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有伤风化。但既然太宗陛下下旨,他也无力反对,如果能让晋阳公主自己知难而退的话,对他来说倒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兕子的眼泪像水珠帘似的不停的滴,鼻头眼睛都是红红的,但仍乖乖地把手伸出来,孔老夫子抬起戒尺就要打。

    “且慢!”正在这时,一个坚定的声音高声喝道。

    第十章 三字经

    “李愔,你想要替晋阳公主求情?”老夫子眉头立起,一脸怒气的说道,还没人敢在打断他处罚学生,就算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也不行。因为他行的是儒法,代表的是整个儒家,就算是代表着皇权的皇帝也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兕子的确有错,但夫子却也错了!”李愔面对老夫子的怒火,却依然面不改色。本来他还正在发愁怎么救下兕子,忽然听到老夫子的一句话让他灵光一闪,心中立刻有了计较,这才高声喝道。

    “噢?”老夫子怒极反笑,指着李愔气道,“那你说说,本夫子错在哪里?”

    “夫子,如果我说的有理,那兕子是不是可以免于处罚?”李愔深施一礼道。

    “好~好~好~!本夫子答应你,如果你说的有理,晋阳公主可以免于处罚!”老夫子气的直哆嗦,在他看来,这个被摔成废人的梁王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如果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来,那才真的是见鬼了呢?

    “夫子果然深明大义!”李愔微微一笑赞道,却惹来孔老夫子一声冷哼。

    “刚才夫子说‘千字文乃蒙学基础,平白如话,易诵易记’,这句话本来没错。”李愔清了清嗓子,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但是错就错在,这句话对我或在坐在其他学子来没错,但对于年仅三岁的兕子来说,却是大错特错。”

    李愔说到这里面色一整,表情肃穆的继续说道:“兕子年仅三岁,无论是文字基础还是理解能力,都比入学要求的六岁孩童要差的多,再加上千字文虽然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是给幼儿的启蒙读物,但本身却是文采斐然,就算是六岁的孩子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更何况兕子这三岁的女童,所以愔以为,夫子现在就教兕子学习千字文本身就是错的!”

    “哼~!你……你简直是强词夺理!千字文是南朝大儒周兴嗣所做,其文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最宜蒙童记诵,岂容你这等黄口小儿肆意诋毁?”老夫子被李愔的满口狂言刺激的怒火冲天,牛脾气上来再也不顾及李愔的身份,连黄口小儿这种称呼都用上了。周围的小屁孩包括李治,都被李愔的话震的目瞪口呆,自从上学开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敢和夫子正面叫板的人,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看向李愔的目光也不由得崇敬起来。

    “精思巧构不错,但知识丰瞻却未必,音韵谐美也对,但宜记诵嘛……”李愔说到最后故事瞟了一眼老夫子,下面的话不说别人也明白。

    “好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你要是能找出一篇比千字文更好的蒙学教材来,老夫立刻告老还乡!”孔老夫子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倒要看看,这个被摔成废人的梁王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夫子言重了,学生这里刚好新作了部《三字经》,虽然不能说比千字文更好,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内容也浅显朴实深入浅出,虽然文采比不上千字文,但的确比它更适合兕子这样的幼童。”千字文虽然经典,但若论蒙学教材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首推《三字经》,后世都称它为“蒙学之冠”,所以李愔的话并不是他自己凭空杜撰出来的。

    至于把三字经的作者无耻的安到自己头上,李愔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现在需要用一个全新的面目,以洗刷李愔原来的恶名,改变世人对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改变他那个皇帝老爹对他的印象,争取把自己封到一个好地方,然后自己就可以安乐无忧的混吃等死了。而以文出名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即快捷又方便,反正自己对古典的诗词记的不少,不拿出来用用岂不是太浪费了?

    噗~!老夫子差点一口鲜血喷出来,看向李愔的目光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本以为他会拿出什么大儒的作品,却没想到竟然是他自己写的,以你这种边字都认不全的家伙,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而且还大言不惭的以‘经’命名,能称的上经的只有《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小子简直是无知者无畏。

    “好~!那你背一下你的大作,让夫子看看它到底哪里比千字文强?”老夫子有气无力地说道,老头子忽然发现自己很可笑,想他一个学富五车的当代大儒,竟然和一个连字都不认识几字的小子辩论千字文的优劣,这不是可笑是什么?

    李愔看着老夫子的表情,大概也猜出了他现在的想法,于是也不再废话,开始了三字经的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李愔第一句的‘人之初,性本善’出口,老夫子就感觉精神一振,接下来老夫子的表情越来越震惊,直到李愔背到‘人不学,不知义’时,老夫子激动的满脸通红,轻抚着胡须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看向李愔的目光从最初的不屑到震惊再到狂热,因为他看到一个真正的天才正在自己眼前诞生。

    接下来老夫子完全沉浸在三字文丰富的内容之中,随着李愔极俱层次感朗诵,老夫子开始摇头晃脑,脸上也开始慢慢浮现一丝陶醉的笑容。他是当代大儒,数十年来一直做的是儿童儿启蒙教育,几乎所有的启蒙教材他都十分熟悉,但从来没听过如此朗朗上口直白易懂的文章。

    李愔背到‘此十义,人所同’时,忽然停了下来,三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现在他已经把前三部分给背完了,但他想到自己现在扮演的,是一个大字不认识几个的梁王李愔,如果一下子把整部书都背出来,是不是表现的太过妖孽了?

    虽然李愔停了下来,但老夫子仍然摇头晃脑沉浸其中,过了好半天才清醒过来。周围的学子大部分都有深厚的底子,李愔背诵的三字经他们也能听懂不少,再加上李愔说这是自己所做,所以看向李愔的目光都带着崇拜的神色。就连兕子也不例外,虽然她一句也没听懂。

    “夫子,这三字经一共有六大部分,但学生现在只写出前三部分,后面还有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历史以及学子学习的态度三大内容,只是学生还没想好怎么写。”

    低调!低调!李愔虽然极力想表现出谦恭的姿态,但眉目中的得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说话时嘴角不自觉的露出自得的笑意,终于能把这个顽固的老夫子给镇住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错!不错!文字精炼且内容丰富生动,的确是一篇能和千字文相比肩的启蒙教材。”正在李愔得意时,忽然窗外一个耳熟的声音赞道。紧接着外面响起不少人的脚步声,不一会的功夫,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人带着一帮人进到了学堂,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原来今天朝堂之上难得没什么大事禀报,处理完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后,李世民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兕子第一天上学,于是心血来潮带着帮文武大臣来探望。其实在李愔给兕子折纸玩时,李世民和群臣已经到了窗外,只是李愔和兕子一个折一个玩都很专心,其他学子要么读书要么写字也都没注意窗外,所以竟然没人发现。

    当老李同志看到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六儿子不但自己不读书,而且还折纸引诱兕子玩耍时,就已经气的脸色铁青了,身后的君臣要么摇头轻笑、要么面露不屑,接下来更不成器的老八李贞竟然抢自己妹妹的折纸,这让老李同志在群臣面前更加尴尬。而接下来李治出卖兄长的表现直接让老李绝望了,三个混小子的表现实在太丢人现眼了。

    最后看到兕子也要挨戒尺时,李世民虽然心中不忍,但来上学是兕子自己的选择,在学堂就要遵守学堂的规矩,所以就算是再心疼他也只能忍了。但没想到李愔竟然开口阻止了孔老夫子,然后又巧妙的激老夫子打赌,最后竟然又朗诵出一篇不输于千字文的三字经。

    “参见陛下(父皇)!”看到李世民进来,孔老夫子和学子急忙行礼。大唐还不像后世那样动不动就下跪,一般除了正式的典礼或祭祀外,很少有下跪的时候,而且这里是学堂,只用行学礼就行了。

    “呵呵,免礼免礼!”李世民笑脸如花,本来以为老脸都在群臣面前丢尽了,但没想到李愔的半部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