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为王 > 锦衣为王第145部分阅读

锦衣为王第145部分阅读

    ,却是用不上了。

    有个把总武官有急智,当下便道:“他要看背米,就叫一队人出来就是。反正是预先……”

    “不必再说。”有个都指挥打断了把总的话,点头道:“就把甲字一队给调出来好了,太保要看,就看得了。”

    这么一说,当然就定了下来。

    十团营有都督一人,号头官一人,都指挥五人,把总十人,领队一百,管队二百,这一次校阅的是两个团营,都督原本是孙继宗和吴谨二人。

    现在要重新再编,都督当然是全罢弃不用,而且,团营之中原本的都指挥到号头官、把总一级的武官,不知道被捕拿了多少,现在这两个被调来的团营,算是武官编制较为齐备的两个营,要不然的话,连校阅排队也是难了。

    这两个营,自然也是范广原本班底势力较强的两营,张佳木的考较方法范广不大赞同,其因亦就在此了。

    上头一说,下头自然出来一队官兵。不用看,也知道是精锐,气宇轩昂的样子,高大健壮的身形,一看便知道是孔武有力,训练有素的强兵。

    待这一队人出来,上头有号头官传下话来,太保传见第一队的京营官兵。

    “这又是闹什么妖?”带队出来的管队已经吓的面无人色,便是把总和都指挥二人,也是大为紧张。

    曹石变乱,成全的就是张佳木的威名。这些军官,哪一个不记得那两夜锦衣卫和幼军拿捕京营军官时的情形?

    多少营官,连被审问的机会也没有,就地擒拿斩首,大好头颅,就那么悬于营门或是坊市之间,多少武官被抓回锦衣卫,到现在生死尚且不知,还不知道在诏狱里受了多少苦楚

    前车覆辙犹在,张佳木就在眼前,各人怎么敢不害怕

    待营兵们上来,每百斤一袋的米当然在将台下摆好了,张佳木看一看,却是不急着叫人背米,只是招手叫上来一个汉子,问道:“叫什么名字?”

    “回太保的话,”那军汉说话时涨的满头大汗,不过好歹言语清楚的答道:“小人叫蒋勇。”

    “你是哪个都指挥下,哪个卫的,祖上何时来的京城?”

    “这……”

    蒋安瞠目结舌,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你在营中,你的管队是谁,领队官是谁,你身边的这些伙伴同僚,又都是叫什么?”见他迟疑,张佳木大怒,喝道:“快讲”

    以他的官职威势,哪里需要这么大喝?蒋勇早就吓的傻了,被这么一喝,当场便跪在地下,在他身后,一队官兵也是全部跪下,俱是冷汗淋漓而面色如纸。

    而在这一队营兵之侧,都指挥以下,所有的武官也是全部跪下,俱是面色如土,虽然连连叩头,却是一句讨饶的话也不敢说。

    “营中积弊甚多,本官也是大约知道。”张佳木冷笑一声,环顾左右,道:“象老家那边,占役虚冒甚至死了十几年的人还在册,为什么?只要能贿赂营官,就能继续领饷,自己领一半,给营官一半,大家都落好处。老家说是还有十几二十万人,我看,能出来万人,就算是烧香拜佛了”

    “至于你们,”张佳木又接着训斥道:“吃空额也没有什么,平时连兵也不练了,你们当上官的都不把练兵放在心上,底下的营兵如何能把这件事当正事?须知,练兵最苦,甚至有愿打仗出兵,也不愿日常训练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就是要有一股子出力吃苦的劲头,不然,打的甚兵,打的甚仗?现在本官来校阅,你们便雇佣或是抽调好手,分别成队,一旦需要练习马术,射箭,就把他们给推出来,今日本官决意考较体力,你们居然还敢这么胡闹糊弄,我来问你们,现在叫你们整队出兵,战场上刀枪相加,你们没有武艺,没有体力,将官们不学兵书,不亲士兵,上得战阵,谁能得胜,又有谁来保住你们的性命至于兵士,听着官长糊弄,自己却也把武艺当一回事,平时喝酒赌钱,或是闲坐无事,从不知练武打熬身体,须知性命却是你自己的,不习刀枪,不懂箭术,连跑也跑不得,走也走不动,当兵吃粮,哪有这般容易?到你真的卖命时,沙场上刀枪无眼,那时候后悔,却是晚了”

    这一番训练,当然是掷地有声,虽然长篇大论,却是没有一句官话套话。说完之后,他却是不看那些被训的灰头土脸的军官,也不理会那些面露深思的军士,只是挥一挥手,叫这些冒名顶替的假营兵站到一边,接着便又声色严峻的令道:“每五十人为一队,快”

    ……

    张佳木在京营校场的事,很快便传遍了九城。

    每五十营兵为一队,扛负米袋奔行来回,这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却是淘汰了接近五千的京营官兵。

    韩雍自始自终,连一句说话的机会也是没有。

    张佳木一开始便警告他,说话可以,但不是现在。韩雍并非蠢材,当场便明白过来,于是缄口不语,一直到校阅结束。

    他倒也尽职,看看时间,并没有回自己住处,却是一直到李贤家中求见。

    一听他来,李贤便立刻传见,听了韩雍的话,李贤便皱眉道:“这么说,他是要用这种法子淘汰京营中不合格的军士?”

    “是的,”韩雍苦笑道:“连背一袋米也办不到的事,似乎淘汰了也不为过?便是皇上听说了此事,怕也是赞同他的多。”

    “可这些人,未必倒是一无是处。”李贤倒也不完全出于党争,只是皱眉道:“可能是来回奔波占役,把他们的体力也耗的差不离了。你想,去挖两年的皇陵,或是修城,吃的又不好,哪里就能还如此健壮?把人全撵走了,京中大乱,却是如何是好?”

    第568章 对坐

    “阁老,学生以为,乱一些也好。”

    “这……”

    “张佳木似乎说过,不乱不定,不损不益,不破不立……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李贤捻住自己下巴上的胡须,脸上神情也是阴晴不定,半响过后,才道:“且看看再说。此人做事向来是滴水不漏,想逮他的岔子,却也是极难。”

    “是,学生不过是说说罢了。”

    “对了。”李贤有点对眼前人刮目相看的意思,想了想,问道:“最近,想调年富或赵荣离任,老先生以为有机会否?”

    “这,怕是难吧。”韩雍神情淡然,心中却甚是欢喜。

    李贤拿这种隐秘大事来问询他的意见,显然,也是把自己当成可共机密大事的政治密友来相对。

    “确实是难,然而,老先生有什么见解,不妨直言相告。”

    两人相处静室,彼此对坐,眼前都有一小几,上置清茶一碗,除了墙壁上挂着的字画还足堪一观,还有两人中间冒着香烟气烟的博山炉外,这陋室中就再无长物了。

    一国首辅,清廉寒俭至此,就算是天顺年间士风尚且没有败坏到成化年间那么的不可收拾,在此时看来,也是弥足珍贵了。

    而李贤年不过中年,身体亦未发福,原本应该是健康红润的脸色,此时却是容颜枯槁,额角上也隐约露出白发来。

    尽管在宦海沉浮至今,而且也历经了外放等诸多的考验使得韩雍已经成为一个完全利已的功利主义者……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在这一瞬间被李贤感动了。

    “相国真的是一心用在社稷上啊……”虽然略带一点嘲讽,但韩雍还是认真想了想,半天过后,才摇着头道:“阁老,现在以张佳木的权势,吾辈和他硬碰,不能说是自寻死路,但亦是无取胜之机。”

    “那么,就由得他了?”李贤甚是苦恼,清理京营,显然还只是张佳木的第一步。通过一些情报来源,李贤已经知道,张佳木下一步的动作很多,不少都是事关国体的大变动

    一个武官,现在执掌大权已经叫文臣们很不服气了,如果一步接一步的挑战文官们的底线,很容易就造成更大的裂痕和文武对立。

    现在好不容易的一点安定局面,也会很容易的失去。

    一切当然是在萌芽状态就解决掉最好,不然,事倍功伴,岂不是过后更加的后悔?正面对抗,当然不如叫张佳木自己偃旗息鼓的好。

    退一万步,从公心来说,李贤也觉得张佳木的那套行不动。治大国如烹小鲜,象他那样乱搞,只能激怒京营官兵。

    而且,钱粮是好不容易收集来的,是多少细民百姓的辛苦心血,也不能由得他随便的动用,就这一点来说,李贤打算争到底。

    以他的人脉威望,下定决心,亦非全无可能获胜。

    最少,在皇室和勋戚亲臣之间,甚至是武官中间,他的威望资历都是够了。有的时候,一些都督指挥也要给他几分薄面,并不是说张佳木就能一手遮天

    “那倒也不至于。”几番语言折冲,韩雍了解到李贤的决心不会改变,心中也是大定。立场决定了做法,他不再犹豫了:“阁老,明着调开这两人,摆明了是给张某人过不去。他在内阁无人,六部只此二人,其余各部寺都无人……哦,太常寺卿张泽与此人有同宗之宜,似乎走的近些,不过,也不妨事。但阁老试想,他人就这几个,要是硬来搬开,岂不是就要有决裂之势?”

    “是的,是的老先生所言极了,学生所苦恼的,也正是此点。”

    “所以不妨用掺沙子一法来阴夺其权,半年一年之后,使赵、年两尚书无权,或是无趣自请解职,或是致仕,或是调职,总之,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

    “掺沙子”

    “还请老先生详解?”

    “部堂虽然是一部之尊,但下属如果并不怎么听令,那,可就是难说的很了。”

    李贤是何等人,一听就明白过来了。当下只死死盯住韩雍,半响过后,才是哈哈大笑,仰首叉腰,笑道:“果然妙极,真真是妙极,吾得之矣,得之矣。”

    韩雍确实也是天顺到成化朝的重臣,一出手便非等闲。这样允文允武,能治民理政,也能上马征战的文官,确实是这个书生集团里的佼佼者。

    比起那些只知道死背经书,好不容易十年二十年苦读才能中举中式,连唐宗宋祖也不知道的真正的书呆子,如李贤韩雍之流,确实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一味的觉得文官一无是处,倒也并不公平。

    定下此计,李贤确实觉得一身轻松。

    他虽然是内阁首辅,但对六部没有直接的管辖权,所以对兵部和户部这两个极为重要的部落在张佳木之手极尽不安,却也是没有什么办法。

    毕竟他不能直接下令给赵荣或年富,纵下了令,人家抗回来,也是无法可想。

    但韩雍等于是给他另外的一个启发,李贤是聪明人,一听之下就懂了,懂了就知道如何去做,自然,也就是极为欣喜了。

    “不知道老先生有没有什么人选推荐?”李贤决定投桃报李,笑问道:“不妨说出来参详一下。”

    “哦,倒是有两人,敢称说于阁老之前。”

    韩雍原本不欲多事,不过转念一想,此事风险极大,自己颇有几个将来的对手,可能对仕途升迁很有阻碍,不如此时举荐。

    成功了,自然是自己的举荐大功,将来落好大的人情。

    失败了也好,举朝之中,文武双全,又魄力敢杀人的文官,恐怕也就是自己和那几人。将来专地方面之任,实在是潜在的对手。

    韩雍判断,将来在宁夏、甘肃、延绥等地,因为蒙古人连连入寇河套,将来必会有发生大战的可能。按制,当派侯伯为总后官,但也会派文官提督军务,以为高级监军。

    或者直接就派文官领军,到时候,岂不就是他的天下?

    李贤倒着实没想到韩雍在短短瞬间心思就有这么多,而且这盘阴毒狠辣。此时他心情大好,看着韩雍笑道:“永熙兄不妨直言,弟洗耳恭听。”

    韩雍本人的前程必定是光明远大,而李贤再卖他一个人情,提拔他举荐的人,等于是帮韩雍建立自己为高官前的人脉。

    为官者,人脉比什么都重要。不少聪明绝顶的人总是看不透这一点,以为可以凭自己一已之力包打天下,结果失道寡助,最终身败名裂。

    韩雍自然不敢如此骄狂,先提了两三个确实私交尚可的朋友,最后才一咬牙,道:“右通政王越,素称知兵,户部主事余子俊,谦和恬淡,安然自适,但论及地方钱谷、刑律、人情,则无有不精通者。”

    “哦,这两人,学生知道”适才韩雍举荐的时候,李贤只是面露微笑,静静的听着。而韩雍说起这两人时,李贤却是霍然张目,点头道:“此二人确实是人杰,学生得之矣。”

    举荐的时候,韩雍就不怎么安好心。

    他可是正统七年的进士,到现在也不过就是四品官。可王越才是景泰二年的出身,现在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正四品右通政了。

    虽说通使司是闲曹闲官,根本没什么事可做,但品阶在此,一转就可以升任正三品的侍郎,升两级,也算不上是怎么样的超迁。

    至于余子俊,现在是六品主事,李贤这个内阁首辅一垂青,先升员外,再转郎中,都是很便当的事。

    这么一来,真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他心中后悔,脸上却一无表情,一副出于公心的模样。唯今之计,倒也只能盼着王越等人办事不利,狠狠的载一跤才好。

    “这几人,学生都记下来了。”李贤笑吟吟的,心情显是大好,他悠然看向室中壁上悬挂的字画,笑道:“这副卧虎图,还是杨文贞公当年在时画了赐给学生的,一晃,二十余年矣。”

    李贤在宣德年间考中进士,授吏部主事,杨士奇当年在内阁为大学士,是辅政老臣,不知道怎么赏识李贤,赐了这么一副画给他。

    韩雍心中嫉妒,嘴里却道:“文贞公政务闲暇,还能画这么一笔好画,后学未进,想起先贤来,真是惭愧的紧了。”

    “呵呵,这也是学生当年苦求来的。”李贤悠然而笑,半响过后,才道:“当年学生小子求问文贞公进身之道,文贞公倒也没有怪学生冒昧,画了此图见赐,然后说,凡事需藏起爪牙,收敛锋芒,不急不燥,以诚心待人,以虚心束已,时间长久,则自然无往而不利……”

    韩雍初时不知他话意,只是板着脸静听,后来才听出一些端倪来,因接口道:“现在张某人锋芒太露,太过急燥,恐怕非长久之道。”

    “是了”李贤的脸上也露出赞赏之色,不过,他的身份倒也不能说太多太直白了,当下只是把一块香填入香炉之中,悠然道:“且再看吧,看看再说”

    第569章 推手

    一群文臣私下里计较,做着打算,张佳木却并没有停下他整顿京营的脚步。

    从五月中正式开始动作,整整两个来月的时间,他就是泡在京营的大小校场,当然,还有所谓的“老家”和诸多营房之中。

    除了原本的三大营,十团营,还有四卫勇营等几个军官,触角一直伸到刘用诚那里。只是这个老太监j狡如狐,根本不上当,所以暂且却是拿此人没有办法。

    诸事却是办的极为顺手。

    几个月下来,锦衣卫充实文武的动作极大,京师里各局的文职人员已经全部招齐满编,几个锦衣卫学校也全部满员,第一批的吏员学校早就毕业了,第二批的学员足招了过千人,虽然条件苛刻,但现在京师各地和近畿各地的生员已经知道,加入锦衣卫前程广大,倒也不一定全部是在科举这一条路上,所以愿意报名的人极多。

    倒是生员们也要射箭,习武,身体还要考较力气什么的,这给不少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们设立了不小的障碍。

    这几个月,到处都能瞧着生员们佩着剑,到处拜师习武的场景,骑马赶路之时,原本瘦弱不堪的书生们佩剑攒行,倒也颇有点英姿飒爽的味道出来了。

    这般情形,令得锦衣卫上下大为提气。

    但城中亦有传言,锦衣卫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文职,将来少不得要裁撤,要么就是以文转武,这些传言出来后,也算是给锦衣卫招募文员降了温。

    文员降温,招募武职锦衣卫却是无比的顺当。

    京城内外,原本就有七十二卫数十万京营兵的京营世家,大明就是这样,一人为军户,世代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