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为王 > 锦衣为王第54部分阅读

锦衣为王第54部分阅读

    验看。”

    “朕不必看了。”皇帝的语气也有点苍凉,他道:“朕没有想到,这厮居然真的在家里有藏甲,就凭这一条,他也是死不足惜。”

    皇帝在复位之后,其实很介意权臣在自己家里藏甲,甲胃是军国重器,一般百姓家中藏一甲也就足够抄家杀头了,逯杲府中,搜捡出来的铁甲过百具,就凭这一条,全家处斩也是足够了。

    至于公侯之家现在家家有家丁,曹家还有几百鞑官,个个骑射无双,家中铁甲马槊刀枪弓箭俱全,皇帝心里也很忌惮,但只是没有办法罢了。

    毕竟权臣都如此,如果是要禁绝的话,会惹起不小的麻烦,就算是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公开表示自己的看法,皇帝道:“原说要审,就凭藏甲这一条,也不必审了,卿断然处置是没有错的,朕心甚慰。”

    袁彬在一边适合插话,笑着道:“刚刚皇上说了,你年纪太小,现在官也做的太大了,再给你加官,也不大合适。佳木,这一回就委屈你了。”

    按说,擒拿不法,象逯杲这样的大臣,罪名坐实了,皇帝也首肯了,张佳木做为主办的官员,当然是立下大功一件。

    这一次,逯杲也是真的被抓着了痛脚,烧贡院,私蓄甲兵,哪一条都是抄家斩首的罪名,张佳木断然处置,少了很多麻烦,不仅皇帝认可,就算是他的政敌,估计也是暗中松一口气了。

    一桩泼天大案,这么轻轻揭过,张佳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当下深深一躬,笑道:“皇上,臣受恩深重,还敢贪得无厌么?要是还敢心有不足的话,那真的是天厌之!”

    哈铭在一边笑道:“皇上,佳木的话,应该是心声,他,我是自小看着长大的。”

    有这两个世交叔伯在一边打边鼓,皇帝自然也没有话说,当即用看子侄的眼神看着张佳木,笑道:“吾意也是如此,佳木世家子弟,毕竟是国之旧臣的后人,清白可信,不是寻常人可比。再者,也有你二人帮吾看着,吾是尽可以放心的了。”

    张佳木心中也是微叹口气,其实他昨夜做的事,合法度的少,不合法度的多。但大明的事就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合不合法,而是皇帝信不信你,皇帝一信,你就是无恶不作又如何,反正有人罩就是了。

    至于眼前这两位叔父辈,其实他也是伺候的很好了。两人都是锦衣卫的带俸官,但他们在锦衣卫里根基太浅,不能服众,所以张佳木索性给他们安排了闲差,但份例好处一文不少他们的,尽管权力不重,但袁彬和哈铭两人,也是该很满意的了。

    第213章 因祸得福

    三人和皇帝团团对座。犹如亲朋故旧聊天一般,皇帝也很高兴,叫了几声开心,又吩咐人取茶点汤,赏给这三个亲近的臣子。

    又谈了一会,皇帝竟是亲自给袁彬递了个眼色。

    袁彬会意,轻咳一声,向着张佳木道:“佳木,有件事,我已经求了皇上,皇上允准了。不过皇上说,毕竟是咱们锦衣卫的公事,还要你这个堂官点头才算数啊。”

    “啊?”张佳木做大惊失色状,答道:“皇上的话,做臣子的如何敢当呢。”

    “唉,”皇上知道他是把皮球踢给自己,面无颇为无奈的道:“袁彬听说大同有反逆案子,所以自请去查办,哈铭请随行,朕已经准了,不过你好歹是锦衣卫堂官都督。朕叫他们问问你的意思,也没什么。”

    张佳木觉得甚是好玩,这算是皇帝亲自出来开后门了。张佳木掌事之后,因为锦衣卫名声不大好听,甚至有京师无赖长的象个样子的,故意骑着高头大马出城行走,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佩以饰物,再带把刀,结果沿途就没有官兵和差役敢来查他们的路引,然后故意到处操着京腔说话,到了某处,就访问富户如何,故意和本地无赖勾结,这样富户一听说之后就大惊失色,魂飞魄散之时,也当然不敢去查这群人的真假,只要是有这种样子出来,谁知道是真的锦衣卫还是假的?这般做法,不少无赖都在外地赚了不少银子,根本无人敢报官,就算是有人胆大包天,真的敢去报官,但也是没有官府敢于受理的。

    这些只是些小无赖,至于真的锦衣卫,在各地做的恶事就多了去了,根本就是横行无忌。多行不法,说是到处镇抚查察不法,但其实最大的不法之徒就是这些锦衣卫们。

    这些锦衣卫除了给文官攻击锦衣卫口实之外,任何有效的情报都提供不出来,他们只能查出一些表面的东西,真有人谋反,恐怕他们就是头一批上法场的傻蛋。综大明近三百年,锦衣卫查出来有效的东西也不能说没有,比如在援朝之役时,听说锦衣卫的夜不收在冰天雪地里穿越朝鲜由北至南过千里地,查出不少日军的情报来,当然,这个纪录并没有可信度就是了。反正现在张佳木看来,锦衣卫的工作效率实在乏善可陈,在各地的分部根本就是败坏这个组织的形象,怪不得各界指挥使都没有好下场,得罪的人实在也太多了。

    在他掌权之后,除了用驿站的人继续当锦衣卫在各地的联络官员之外,只留下一些边军中的暗桩,至于各地明处的锦衣卫全部取消,而且宣告天下。凡是自称锦衣卫官下来查办案件的,可以自行扭送官府,由当地官府治罪。

    此令一出,自然天下安然,便是皇帝,也赞同张佳木此举。毕竟皇上刚刚复位不久,张佳木些举可以帮他稳定人心,皇帝要的是京中各方势力全部在控制之下,至于外地的锦衣卫,按张佳木的说法,不能成事反而坏事,自然可以撤回并归,重新整肃之后再说了。

    张佳木在文官之中形象不错,撤回锦衣卫,甚至是天津的锦衣卫都撤销了事,这件事做的也是大得人心,得分不少。

    现在皇帝亲自出来破坏,主其事者居然就是自己的两位父执师尊,要是碰回去,张佳木自己也知道绝无可能了。

    “这个……”张佳木赔笑道:“大同那里,最近有什么事吗?”

    朱祁镇皱眉道:“还是你说的对,巡抚制度有利有弊,但边镇重地,如果一应委于总兵官,也真的会出事。最近大同接连有盗案,行商于途,被斩首者有数十人,抢财货也罢了,人也杀的干净!现在按察司报上来。总是推诿,着其问案查察,一点办法也是没有!”

    张佳木听着,也是大为皱眉。

    年富这个大同巡抚,还是很有一些用处的,人在位时还瞧不出什么来,年富一被抓到天子诏狱中来之后,大同那边就出了不少乱子,虽然都是些小事,不影响边关大局,而且大同镇将石彪勇武善战,带领的又全部是边军精锐,有石彪在,天子感觉很安心,只要大同和宣府一带的防线不出问题,经历过北上蒙尘,天子被俘一事的当今皇帝,对北虏犯边的事,也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

    毕竟,在吃过一回亏的皇帝眼里,武将不被掣肘,重将权而强边军,这些话也是正论。所以石亨设撤巡抚,总兵官不居巡抚之下,在皇帝看来,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现在倒不是皇帝对石彪或是大同边军失去信任,也不是有重设巡抚之意,当然,重新设巡抚,强调武将权重的危险向来是文官们的拿手好戏,但皇帝从来不把文官们的话当真,所以今天的抱怨,不过只是天子有意为之。想叫自己的两个心腹手下,不对,其实袁彬和哈铭这两个家伙,皇帝是从心底拿他们当朋友看的。

    现在皇帝的意思,就是想叫这两人去大同捞两个,在京师虽然有常例银子,但那才是几个钱?袁彬和哈铭跟着皇帝在北边吃了那么多苦头,皇帝也不好拿自己的钱出来赏,毕竟天子无私事,一举一动都惹人关注,所以内库再有钱,也是不便那么使用的。

    去大同,其实是袁彬的主意,是他的门客提出来的,哈铭也自然首肯,没有二话可说。现在张佳木收权,锦衣卫已经形同一体,这两人都是锦衣卫的高官,但没有理由和自己的徒弟世侄过不去,所以张佳木的举动,袁彬和哈铭两人向来是赞同首肯,并且密切配合的。但身居高位,自然要住豪宅,起居饮食,所费不少,而且平常用度,也很不菲。养的门客,也很需要银子,光靠京中收入,就很难维持场面了。

    无计之下,去外面捞上几个,贴补一下家用,这种想法,也就无可厚非了。

    张佳木亦知其理,拦是没用的,皇上对这两个臣子是朋友般的感情,北地之事。京中知道的人不算很多,但他可是心知肚明的,就算是举朝臣子一起站出来和眼前这两人为难,这两人也会毫发无伤的。而且就算是皇帝大行,将来新君即位,这两人只要不犯大错,终生的富贵也是跑不掉的。

    他想了一想,觉得趁机说说年富的事也不错。昨夜之后,贡院照常考试,他也问过年锡之和徐穆尘两人,这两人都觉得把握很大,年富的事,也差不多审结了,没贪污,没结党,石彪的弹劾只是无理取闹,就是因为张佳木挡了一下撤天下巡抚的事,石家叔侄气不过,就说大同巡抚年富贪污,克扣军饷,一奏上去,皇帝当然准了,一个文官官声再好,也是比不过石家叔侄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的。

    结果天下巡抚没撤,大同巡抚先倒霉,现在年富已经在大牢里关了很久,如果不是张佳木照顾,这个前任巡抚早就死在诏狱里头了。

    张佳木想了一想,觉得说一下也不碍,时机正好,因此笑道:“皇上,大同巡抚虽然小节有亏,但其实也是个干才了。他在大同,地方安静无事,足见年富还是有可用之处的。”

    年富的事原本就是冤枉,是皇帝用来安抚石家叔侄的,如果没有人护着,死了也就死了,皇帝不会把一个普通的四品文官放在心上的,但有张佳木护着,情况当然就不同了,皇帝对年富也是有点愧意的,因此张佳木一说完,朱祁镇便道:“也对,年富此人还是有可用之处。这样吧,先放出来,叫内阁议一下,给年富授什么官,叫他再出来为朕效力吧。”

    君臣无狱,就算皇帝冤了年富,年富这个大臣也不该有什么怨言,皇帝本人也不会有什么觉得不对的地方,现在开恩起复,年富当然应该感悟天心,更加卖力效命才是。

    “皇上天恩浩荡,”张佳木笑嘻嘻的道:“那臣就照旨意办事了。”

    “嗯,朕会留心。”朱祁镇觉得人情不妨卖大点,张佳木现在办事很得力,也敢担当,他还期望张佳木胆子再大一些,把担子扛的再重些,因此想了一想,便道:“年富是冤了点,他熟悉边事,朕看,给他干个兵部侍郎吧。”

    “是,臣把皇上的意思告诉内阁,叫他们拟旨来看。”

    皇帝最近对石亨等人推荐的兵部尚书极为不满意,这个尚书比起于谦差的太远了,边事不通,营务也不懂,只看过几本兵书就号称知兵,奏对时很不称旨,而且听说私德也不修,于谦干了这么多年兵部尚书,从不在私宅接见外省来京的武官,家财不超百两银子,但这个新尚书上任才几天,听说已经捞了不少。

    现在张佳木正在找这个新尚书的贪污证据,一有实证就会向皇帝举报,所以这会也不着急,想一想,倒是便宜年富了。他之前不过是个地方上的巡抚,现在一步就成为兵部侍郎,等张佳木再搞定那个新尚书,他就能举荐年富接任,这样一个小小巡抚,一跃成为六部尚书,对年富来说,也是真正的因祸得福了。

    张佳木的小心思,皇帝倒是不懂,当下只是微微颔首,笑道:“那么,袁彬和哈铭两人,去大同的事,就这么定了?”

    第214章 幼军

    “是,依皇上的意思。就这么定了吧。”一瞬之间,张佳木几乎以为皇帝是在和自己打商量。当然,他很快从这种情绪里挣脱出来。

    眼前这个刚步入中年的大胡子,看起来很为和善,事实上,历史上的英宗皇帝也确实是一个比较念旧和讲情义的帝王,而且,犹为善交朋友。

    一个帝王,按道理来说是没有朋友的。英宗的高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平民,因为很多朋友而成了大事,但开国之后,朱元璋就一翻脸,从此就再没有一个朋友了。但朱祁镇不同,他这个人倒不象个纯粹的帝王,他有时候心很硬,知道使用帝王的权威,有时候则又象一个普通人,比如他和袁彬哈铭两人,因为在漠北建立的交情,终其一生。朱祁镇对这两人都很照顾,在历史上,袁彬被门达陷害抓捕,结果在门达权倾朝野朱祁镇信之无疑的时候,袁彬虽不免要下狱,但朱祁镇明确表示:“袁彬让你抓去,但我要见到活的袁彬回来。”

    有此一语,袁彬终英宗一朝富贵荣宠不衰,后来朱祁镇死,门达被杀,袁彬从南京调回,成为实权指挥,有此境遇,也是因为朱祁镇死前对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宪宗朱见深有所交待的原故。

    袁彬如此,哈铭也是,终英宗一世也不曾吃过亏。至于在南宫里做针线活的钱皇后,朱祁镇也是怀着报恩的心情,在天顺改元后,对钱后就象普通人家的夫妻那样恩爱,而且因为钱皇后的原故,朱祁镇几次到岳父家里做客,这在封建社会来说,一个帝王以普通人的身份到岳父家里做客,而且去了好几回,这也是极为难得的事了。

    最为后世称道的,就是朱祁镇废除了活人殉葬的规矩。堪称难得的仁政。自先秦到明朝,中国曾经用大量的奴隶来殉葬,也曾经废除过活人殉葬,但蒙元之后,活人殉葬的规矩又死灰复燃,从朱元璋起,大明帝王就用嫔妃来殉葬,根据朝鲜李朝的记录,殉葬的经过极为凄惨,在一间小屋里,与家人告别过后的嫔妃每人一张小床,上吊白绫,然后进来宦官,强迫这些嫔妃上吊,其间哭声震天,凄惨之处令人不忍听闻,在殉葬之后,嫔妃的家人便会得到恩养,被称为朝天女户,但只要稍有人心者,又岂能愿意用家人的性命给自己带来的这种富贵呢?

    有明一朝。这种殉葬制度就在朱祁镇的手里终结了,他在临终之时,特别交待太子朱见深,当初他为太子时,他的父亲宣宗皇帝崩逝,宫中把那些宣宗临幸过的低等嫔妃殉葬,朱祁镇亲眼所见,当时他还年幼,但还是牢牢记住了这件事,临终之时,他想起了这些普通人的痛苦,于是特别交待,自他身后,永远停止活人殉葬制度。一念之仁,便是活人无数的善政,虽是小事,但足见其心。

    但朱祁镇有这些普通人的善行善举的同时,也是一个冷酷残忍的帝王。在他复位之后就对任何人也不曾真正信任过,相比于夺门之前,朱祁镇手腕更加冰冷残酷。他先是任用逯杲,害死了无数官员和百姓,天下苦之。等曹钦之变一刀砍了逯杲的头,朱祁镇又任用门达,门达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温和良善的指挥,但在朱祁镇的逼迫之下,门达做的比逯杲还要过份,在门达手中,真的是冤狱无数。之前提到的袁彬以朱祁镇以友相待的身份还被下狱,门达在天顺年间的威风。岂是了得?

    张佳木当然不知道逯杲和门达的事,但以他的见识,不知道不了解眼前这位九五至尊才是活见鬼!

    逯杲的事,说起来他是专擅。但皇帝心里怕是只有高兴吧?朱祁镇信任他,一则是他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家世,二则是他之前展现出来的能力,三则就是他的夺门大功。但张佳木向来表现的太软,昨夜怒斩逯杲,朱祁镇心里除了小小担心张佳木以后可能会难以制衡之外,更多的怕就只是高兴了。

    一个锦衣卫使,要是心不狠,手不辣,还怎么办事?

    张佳木说定了,这件事就算是定局了。饶是袁彬和哈铭人品不坏,不过也是相视一笑,两人都是下意识的搓了搓手。

    这件事就是皇帝挑他们发财,大同那里现在军头们搞的风声水起,大量驻军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物资就是铠甲粮食什么的,其实大明的军器制作庞大复杂,生漆、胶、弓箭、铠甲、兵器、火铳、火药、撒袋、刀枪,种种军资,卫所造一部份,北京的工部造一部份。然后分发给边军,光是这些军资就很有油水了,还有大量的军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