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为王 > 锦衣为王第34部分阅读

锦衣为王第34部分阅读


    要报复他,倒是不妨推他一把!

    只是徐有贞比较难对付一些,但这厮太急着对付于谦,他的底细,就是当初议迁都时丢脸的那一回事,于谦当时的斥责,是徐有贞这一辈子都迈不过去的坎。

    不然的话,以徐有贞治理黄河的成绩功劳,还有心思缜密多智,通晓天文地理。智计百出,城府深沉,腹有文章,笔下也很来得的翰林根底,想做一番事业出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

    但此人,心中执念难去,反而是他一生事业最大的绊脚索。这种感觉,其实张佳木也能理解。有些人,心思豁达,丢了脸想办法挽回就是,丢脸的事,过一阵也就丢开去了。就是偶尔想起来时,忍不住后背心冒汗,觉得自己当初怎么会那么丢脸?

    但有的人,就始终无法释怀。比如徐有贞,当年在朝堂丢脸的事已经很久了,改了名字,也有了拿的出手的成绩,但当年的事,始终盘踞在心底难去,时间久了,这件事已经成了一条毒蛇,要么咬死于谦,要么就咬死他自己。

    这种怨毒,普通人难以理解,张佳木也是多方了解,渐渐推演,才知道徐有贞在政变之事上。权位富贵还在其次,杀于谦才是他的最大目的!

    暗夜深沉,张佳木两眼发光,人不能有执念,一有执念,就很容易下手了。徐有贞比石亨之流难对付的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总之,事在人为!

    至于张家兄弟……算了,不是对手的人,想来也没有味道的很。

    “大人,大人!”

    有人在暗处叫他,张佳木答应一声,问道:“是谁,什么事?”

    “是我,”周毅提着一盏羊角灯,施施然过来,别人都喝的满脸通红,这厮倒是没饮几杯,还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这般模样,找他喝酒的人自然就少了。

    这会儿大家都喝的东倒西歪的,周毅的神情就很叫人琢磨了。张佳木看他一眼,笑着问道:“怎么。你为什么不喝酒?”

    “我只是觉得,”周毅很坦然的道:“来日还有不少难关要闯,现在喝庆功酒,没味道的很。”

    “嗯,有你的道理。”张佳木点点头,笑道:“但如果事事都看的很远,不顾当下,也就少了很多乐子。周老哥,我看你表面是狂放不羁,其实心里是很清明的,跟着我。不会教你吃亏的。”

    象周毅这样的人,身怀绝技,却是怀才不遇。时间久了,自然有点郁郁不平之气,狂放之态,也就少不了了。

    但越是这种人,遇到欣赏的上官,其才智也就会越发令人惊喜了。

    “好做!”张佳木以为周毅是到后院茅房,拍了拍他肩膀,就要转身回上房去。

    “大人,”周毅脸上看不出什么来,声音也激越的很了,他道:“属下有事要说。”

    “咦!”他还是头一回主动要说事,张佳木道:“有话你就说吧,不要藏着掖着的,你也知道,我向来是不禁下属说话的。”

    “是。”周毅答了一声,又道:“大人,是王总旗过来了。属下有句话要劝大人。”

    “说!”

    “现在这局面,宜分不宜合,宜精不宜滥。”

    “哦,哦!”张佳木何等人,一听就明白了。宜分不宜合,这个且再说,宜精不宜滥,正好和他自己的盘算相符。

    当下重重点头,向着周毅道:“我没有什么幕僚参赞,周老哥,你有什么想法,就和我说,不必担心,也不要隐晦,好么?”

    “好。”周毅也很高兴,他道:“不过属下还要劝大人,及早寻几个得用的人才在身边,以后的局面,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是。我知道。”张佳木答了一声,自己想了一下,就又急匆匆回上房去。到了一问,王勇和旗手卫的几个总旗都在外头,投帖求见。

    “开中门迎。”

    已经快子时,王勇他们估计也是刚下值,没有回家,就直奔张佳木这里来了。

    等张佳木到二堂滴水檐下时,王勇一群人果然还穿着盔甲,全身装束都是上值时所穿,一群人都是兴兴头头的,见了张佳木,各人就要在檐下跪下行礼。

    张佳木是正三品的指挥,总旗是百户的副手,并没有明确的品阶,除非是加了官阶勋位,王勇几人,肯定是没有了。

    品级相差极多,下拜行礼,也是无可厚非。

    张佳木上前一步,扶住下拜的王勇,笑道:“你还和我来这套?还往下拜,再拜,把你们全轰出去。”

    这么一说,旗手卫里的众人都是笑,王勇也顺势起来,看着张佳木叹道:“我就说,你也不是那种富贵骄人的人。”

    “对了!”张佳木拉住王勇,又让着旗手卫的众人一起进来,一边走,一边笑道:“昨夜叫你们开门时,我是怎么说的来着?放心吧,我说了准定算数。”

    有他这样的态度和话语,在场的旗手卫众人都是放下心来。

    和张佳木一群人比,他们虽然在后来也算是立了功,但功劳情份是远不及在宫门外的那群人。再者说,还有拒开宫门这一出,要是计较起来,大伙儿还想有好处?不闹个充军杀头,就算烧高香了。

    这会儿有张佳木亲口允诺,大伙儿的心算是放在肚子里头了。昨夜大功,曹太监一伙当然是获利最大,张佳木这个百户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掌印指挥,获利也是不小。有他这个大红人的保证,大家的前程算是有了踏实的保障了。

    当下都是奉承起来,大堂花厅里酒宴正好没散,旗手卫的人去了甲,安身立席,先和在场的锦衣卫的人饮,接着一个个的来敬张佳木,几轮下来,又是喝了不少。

    各人都是脸上飞光,大感得意。酒酣耳热之际,张佳木却对着王勇使了个眼色,王勇会意,两人走到一边的偏厢里密谈。

    张佳木劈头就道:“王大哥,你们今晚过来,是想叫我调你们到锦衣卫里来,是不是?”

    “是,我们是这个想头。”王勇一群人,戎装而来,总不会真的就为喝一场庆功酒。

    张佳木已经加了指挥,位份还不止如此。锦衣卫就在他手里,到他手下,哪怕就还是总旗,也比在旗手卫里头强的多了。

    “我要改变主意了!”张佳木正色道:“原本,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想头。自己人,就调到我身边来,有事也好商量,办事也得力。所以,原本也是想把你们调过来。”

    王勇也是世家子弟,不得志时,还有点稳不住。这会儿已经当了总旗,虽然时间极短,也颇得历练,听张佳木说,他也并不出声,只是双手自然而然的搭在膝上,等着张佳木再说话。

    第143章 锦衣都督

    对他的态度,张佳木很满意。他看向王勇,沉声道:“我打算,荐你去干府军前卫。”

    “咦,”王勇不能不表示诧异了,他道:“不教我来锦衣卫,还不如在旗手卫里头。最少,人头熟,有你帮衬着,好歹也有升腾。到府军前卫里头,人头不熟,就算打你的牌子,恐怕也不成啊。”

    “旗手卫和府军前卫,说起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你在里头总有些门路吧?”

    “有是有,但当不得大用。”

    张佳木笑道:“有就成。我在那边,也会给你寻一些得力的靠山,王哥,你信我的,不会叫你吃亏就是。”

    王勇很安然的道:“别人说话,我可是不信。你啊,怎么说就怎么好吧。”

    “嗯。信我就成!”张佳木在府军前卫还真有几个熟人,都是曹吉祥麾下的,指挥一级的现成还有一个,李春。

    李春已经加了都督同知,高品武官掌府军前卫,补一个总旗进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难就难在,张佳木打算叫王勇去当御前带刀官。

    府军前卫,锦衣卫,旗手卫,都是天子亲军,最为信任的皇城禁军。其中,锦衣卫负责侦辑百官,查察消息,已经是一个特务组织。宫门守卫就剩下面子活,也就是西华门朝臣入宫的时候,负责带班,在朝廷大朝会的时候,押班守备,打人的时候,用刑廷杖,在宫廷里头,锦衣卫也就剩下这点活了。

    防备宵小j臣,警备宫城的主力,还是旗手卫和府军前卫。皇城禁军,这会儿有七千八百多人,大半是旗手卫和府军前卫的人,锦衣卫的力量都在整个京城。甚至是整个大明天下,在宫禁里头,反而是旗手卫和府军前卫来的更加重要了。

    所以说,天子近臣,也不完全是锦衣卫,另外两个亲军卫,一样是御前守值,其中也有不少武官可以通天,与皇室的关系极为亲近。

    最为亲近的,就是名额只有四十人的府军前卫的御前带刀官,这些人,是入朝守值宫禁,出值护卫大驾,是皇帝身边最后的一道防线,外围是红甲将军,围猎用的叉子手,里头是锦衣卫和旗手卫的力士,再里头是大汉将军,再往里头,最后一层,就是府军前卫的御前带刀官。

    差事极其重要。又是在御前护卫,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那种金刀侍卫了。因为重要,名额也是极少,拢共也就四十人的名额。

    最近肯定会有不少空额,一朝天子一朝臣么,老护卫里头,肯定有和景泰关系极好的,朱祁镇当然不能放心使用,总得涮一批下来。

    这,就是个上等良机了。

    张佳木这么一分说,王勇可就明白过来了。

    他大喜过望,几乎有点说不出话来。旗手卫是亲军三卫里头最尴尬的一个卫,说亲近,不如府军前卫,说威风和外快,远不及锦衣卫。

    如果一辈子老实本份,可就是一点继续也攒不下来。

    不然的话,凭着王勇祖父几辈子干着总旗的差,要是换了锦衣卫,也不会欠下一屁股债,到了年关上,还要别人帮着还钱才过了那一关!

    王勇可是一生一世也不想再遇到去年年三十的那回事了,丢人,感觉一想起来,脸上还是火辣辣的难受。就因为张佳木当时一援手,他才对张佳木感激至深,张佳木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会儿的中国人,还是有点谱的,得人恩惠。很少有不管不顾不当回事的,不象是几百年后,随随便便的就摞开手了……

    有干府军前卫带刀官的机会,王勇当然不会放过,而对张佳木的感激之情,也就不用细说了。

    “你起来,起来!”张佳木把王勇拉了起来,笑道:“先别急着谢我,带刀官可不是一般人,上来就是个六品的职份不说,还是极为要紧的差。你的能力,是不用多说了,但是我的面子是不是顶用,就得两说。事情没定下来之前,先别忙着谢我就是了。”

    “得,我等消息就是了。”

    “好,出去喝酒!”

    安排了王勇和一群旗手卫的人,张佳木心思也定了下来,到外头痛呼畅饮,属下们见了,更是高兴,闹到子时末刻,这一场庆功酒才算完了事。

    ……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南宫夺门复辟,景泰帝退位,复为藩王。十六日当天,颁诏宣布此事,十九日,宣示天下改元,新年号便叫天顺,就以当年为天顺元年。

    同日,大封功臣。

    曹吉祥是太监,封爵是不可能的事,内廷有消息出来。皇上赏了他两份的免死铁券,还有二十万引的盐引,接着就是五十两重的马鞍型官银二十个,还有绸缎表里,茶引,庄田什么的,总之,曹吉祥这一回是发了大财。

    除了发财,还有权。曹吉祥原本就是司礼监的太监,这会儿把三大营和十团营都交给他,叫做提督京营太监,整个京师的武装力量,都在曹吉祥的统管之下。

    当然,皇帝也不是没脑子,四卫营的旗军是京师里头最为精锐的劲旅,这两万多人,还是在御马监的刘永诚名下,刘永诚的义子亲侄刘聚也加了都督同知,在四卫营里领兵,这么安排,算是对曹家势力的一种牵制了。

    曹家的哥几个,曹钦这个干儿子最得势。封昭武伯,加都督,管理三千营,其余几个曹氏子侄,也全部加了都督的头衔。

    除了曹家的近支之外,曹吉祥开了一份三千人左右的单子,大肆封赏,大到都督,小到百户,人人有份。

    曹家的厨子曹福在曹家干了十来年,这一次保单上也是有名,摇身一变,从厨子就成了锦衣卫的百户,旨下立用,气的锦衣卫上下牙齿痒痒。

    多少人辛苦办差一辈子,到老也就是个总旗。小旗,勉强混个温饱。一个厨子,曹太监一保上去,立刻就是个百户,这叫人怎么说起?

    曹吉祥这里是这样了,别的功臣,也各自有赏。

    内阁首辅陈循没有什么功,但草诏那天也算配合,暂且留任,仍为首辅。至于其余几个大学士,王文被逮,朝中还在罗织罪名,人头落地也没几天了。

    还有几个,御史也在准备弹劾,也跑不了。

    靖远伯王骥没有什么大封赏,皇帝赏给了一些布匹绸缎,还有几百银子,算是酬劳。老王头算计来算计去,到了一场空,估计,这几天脾气是好不了了。

    王直等重臣,没有封赏,同时还辞了景泰年间加的太子太保,太傅等官职,用行动来表明,已经与旧朝一刀两断。

    徐有贞,入阁为大学士,没有封爵。张家哥俩,这一次沾光不小。他们事先动作很大,事后巴结的快,张軏封太平侯,其弟张輗封为文安伯,这哥俩真的是虎父犬子,原本这一生是没有封侯的机会,夺门政变,也没捞着什么实绩,这一次封侯居然也是有份,从洪武之后,明朝重视勋戚,果然也不是虚的。

    迎回朱祁镇的杨善,这一次也捞足了好处,当年就立功不小,这一次政变也参与其中,虽然那晚不曾参与大事,好歹也封了兴济伯,文官封伯,在明朝已经算是很少的特例了。

    除此之外,还有海宁伯董兴、怀宁伯孙镗、东宁伯焦礼、怀柔伯施聚、宣城伯卫颖,这些新晋的伯爷全是高级武官,都是十团营和三大营掌营的武将,夺门复辟,没有什么功劳,但朱祁镇封赏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意。

    大同守将郭登已经封侯,势必不能再封,而且虽有书信传来表示效忠,但弃用是肯定的事,前朝旧臣,用之不得。

    朱祁镇这会大封武臣,也是打造自己的武臣班底,用心很深,也是正常的帝王手腕。

    这一回,最倒霉的就算是武清侯石亨,没有什么封赏不说,原本的京营权柄还被分了不少出去,听说在家里摔盆砸碗的,闹的不轻。

    但他的爵位,没有大功,则没有升一级的可能。已经是侯爵,再上则是公爵,明朝公爵,岂又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至于他的侄子石彪,在原本的历史里也是要封伯的,但这一次,也是没份了。

    封赏名单一下来,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但正南坊和宣南坊的一些地方,最为关注的,当然还是张佳木的封赏。

    已经是锦衣卫指挥,掌印办事,这显然是不够的。再下一步该是如何,自然也是所有人的关注重点。

    对于张佳木本人来说,目前的地位对他来说却是正合适的。袁彬和哈铭对皇帝的情谊可是比他深的多了,也就是封了指挥佥事,他才十七,就算和皇家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再又立下大功,但如果现在就封到武臣一品,加侯加伯,反而有点让人忌惮。

    想来想去,还是退守再待时更好。

    在封赏下来之前,他已经进宫几次,极力推辞厚赏。朱祁镇勉从其意,君臣两人已经把他的封赏定了下来。

    官加都督同知,阶为荣禄大夫,勋位柱国,赐城外庄园一座,由张佳木自己挑选,城内则赐甲弟一所,面子,里子,都很到位。

    诏旨下时,山呼万岁,沉静如张佳木,亦是有一种心满意足之感了!

    第144章 文武之争

    大明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官拜都督同知。从一品武官,官阶光禄大夫,勋位柱国,已经是国朝武官重臣。这会儿还不是后来,武官的地位虽在下降,也还没有到都督一品的武官要到兵部正堂叩拜接印的地步,就算是你堂堂总兵,见了本兵要称小的,跑着跪下接印,文官老爷还要板起脸训你几句,上了任,还要拜巡抚为军门大人,一样的辕门束甲,背着弓箭给巡抚行礼,这也还罢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