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清拆迁工 > 大清拆迁工第99部分阅读

大清拆迁工第99部分阅读

    给你,更可以白送你,不过前提条件是……你的卖身契得给我保管!”

    “这……您这是……”侯汉新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张云飞说道:“既然进了我的部队,你就应该记得你投军时,立下的誓言!”

    侯汉新条件反射般的立正大声说道:“我是华夏军团第50012名士兵……生死与共……”

    不抛弃,也不放弃!

    这是华军得以空前团结一致的走到今天的最大因素!

    侯汉新激动的说完后,立刻意识到了张云飞的用意。问道:“元首,您……我……”

    张云飞打断侯汉新的话,说道:“你既然还承认自己是第50012名士兵,你就依然属于我们这个集体!你既然还叫我一声元首,你就依然还是我的兵。”

    接着,张云飞拍拍侯汉新的肩膀继续说道:“我等着你凯旋归来!”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性命!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包含着无数的情感!

    张云飞的一句话无疑深深的印在了侯汉新的心里,就像50012这个号码烙在侯汉新的灵魂上一样。

    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侯汉新此时的心情。

    唯有一个深深的敬礼!

    只有军人之间才能理解的那个手势!

    ~~~~~~~~~~~~

    侯汉新离开后,盛京情报总长张二打屏风后走了出来,问道:“少爷为何改变了主意?”

    原本张云飞是不想过早的插手南洋事务,因为那里有列强太多的神经在内。但是正如侯汉新所说的那样,时间不等人,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时不待我啊!”张云飞叹道。

    张二问道:“兰芳之事一直是少爷留着将来对付荷兰人的借口,如今让侯汉新去折腾,会不会打乱了原来的部署?”

    张云飞摇头道:“我也是刚刚才明白,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道理!现如今俄国的事情令我有些担心,但愿不要像他们预测的那样,变成消耗持久战,那样的话,我们的啥计划都泡汤了!算了让侯汉新去折腾吧!有他在中间缓冲也好过我们直接参与!”

    接着张云飞回到椅子上坐下,问道:“看你匆匆过来,有什么事情吗?”

    张二立刻回答道:“回少爷!北京那边和颐和园那边都准备动手了!”

    “什么?”张云飞惊讶道:“怎么回事?快说给我听!”

    张二说道:“是这样的。再过半个月,就是直隶军队会操时间了,外界都传闻,慈禧太后会在阅兵之时,废掉光绪帝!而我们也从宫中李莲英大总管和直隶总督荣禄他们那里探知了一点儿风声,这事怕是真的了!”

    慈禧会在阅兵时发动政变,张云飞自然明白,慈禧早在光绪帝刚有维新想法时就已经布下了这个局,等着光绪帝自个儿往里跳呢!

    “光绪那里有什么动静没有?”张云飞问道。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其他事情,倒是对京师的动静关心的少了。

    1898年7月,康有为在北京召开保国会,声势极为浩大。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梁启超提出全面振兴国家的号召。但是,御史文悌等人上奏折称:康梁二人的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而不保大清。

    这还了得?

    清王朝是满洲人建立的,因此国家与王朝之间的利害冲突最后终於集中在帝后之间的冲突上面。

    戊戌变法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满族统治集团忽然警觉到∶无论变法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都不能为此而付出满族丧失政权的巨大代价。

    维新派要开国会、立宪法。并实行君主立宪制,必然导致满人不再能控制政权,他们享受了两百多年的特权和既得利益便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他们之间最大的裂痕也就导致了慈禧和光绪帝直接走向对抗。

    张二回答道:“光绪那边都乱套了,听到慈禧太后要废掉光绪的传言后,帝党和维新党都不知道该咋办了!手中既没有实权又没有兵权,那还不是说废掉就废掉了?不过,我们的情报员听说光绪帝派人联系过小站的新军练兵大臣兼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而且突然提升袁世凯为开缺兵部侍郎,并诏令袁世凯进京!”

    “啥?光绪叫袁世凯进京?”张云飞大惊道。

    第297章 戊戌政变

    “啥?光绪叫袁世凯进京?”张云飞大惊道。

    心中暗想:光绪这丫的当真是急病乱投医!这么招摇的诏令袁世凯进京,生怕慈禧太后不知道吗?

    “是的!”张二回答道:“据说是询问阅兵之事!听李莲英总管的口风,少爷您也得参加天津阅兵!”

    “阅兵?”张云飞冷哼一声,说道:“不用去了,光绪帝这么招摇的跟慈禧太后对着干,怕是现在慈禧太后已经动手了!自然不用咱们再去天津了!”

    张云飞说着心中暗骂:该死的光绪,咋就沉不住气呢?原本老子还打算等你离开京师后,请到老子地盘上待一阵子,避避风头。也好让老子也来个携天子以令诸侯!现在看来,你还是躲不过被囚禁的命儿!

    ~~~~~~~~~~~~~~~~~

    1898年八、九月间,以守旧派中反对最激烈的怀塔布、许应骙等人为首的后党成员渐渐的说服了慈禧太后重新训政。

    而慈禧太后跟光绪帝之间的矛盾随着光绪帝的不断挑衅慈禧太后的底线而不断激化。此时慈禧太后的心中已经有了准备废掉光绪帝的想法,加之光绪帝十分的不听话,这都增长了慈禧太后重选听话的皇帝的念头。

    企图政变的迹象逐渐显露,光绪帝以及他的党羽还有维新派成员们不得不筹划对策。但是此时的光绪帝才发现,自己的周围没有一个信得过的大臣和武将,曾经以为天下间皇帝最大的他,如今才幡然醒悟,原来他自己才是五指山中的孙悟空,而慈禧太后便是那个如来老佛爷,光绪帝如何能跳出慈禧的手掌心?

    从一开始慈禧太后便布下了这个局,可怜的光绪帝如跳梁小丑般蹦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后,才发现他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戏子而已。

    这就是政治把戏!在这方面,光绪帝显然比起慈禧太后来,差得远了!

    等死吗?

    自然不可能!

    康有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想争取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以借用其武力保卫新政。

    但是袁世凯为人阴险狡诈。他投机加入强学会,表示拥护维新变法,但他又不断的送钱巴结荣禄。在荣禄的北洋三军里,他统率的乃是清军中的劲旅。凭靠这支军队,如今的袁世凯便已经成为军队中的实力派。

    但是,慌了手脚的维新派被袁世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想依靠他来保护新政。于是,康有为向光绪推荐袁世凯,请求光绪“结袁以备不测”,意思是要联络袁世凯,依靠其武力。以防备事变,指出这是解救当前危局的唯一办法。

    光绪帝采纳康有为的建议,连续两天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侯补,专办练兵事宜,并嘱袁世凯:“此后可与荣禄各办各事”,意为不受荣禄节制。

    袁世凯原本就是一个善于钻营的人,在帝后两党面前,左右逢源。打心里讲,袁世凯支持变法,但是多年的政治滚打,让袁世凯变得老练。

    起初,袁世凯接到光绪帝召见并受封工部右侍郎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辉煌时代来临了,皇帝命他单独掌新军,从此便不再受荣禄节制。

    自练新军开始后,袁世凯便将新军视为他崛起的资本,如今新军已成,袁世凯认为目前实力有了,根本就不把其他的清军绿营兵放在眼里,如今就差一个提高知名度的机会了。

    光绪帝对袁世凯的召见,无疑是在给袁世凯信号,将来光绪帝会重用袁世凯的。

    此时的袁世凯认为,中国毕竟是皇权国家,虽然慈禧对国朝的影响力很大,但是毕竟女流之辈,早晚还是要交还给光绪帝的。慈禧年事以高,光绪正值盛年,袁世凯的投机目标便向光绪帝倾斜。

    袁世凯也知道慈禧太后可能会发动政变,根据风声,是准备在10月份的阅兵时动手。袁世凯胸有成竹,因为只要在阅兵时,有袁世凯的保护,谁敢忤逆犯上?凭借他的一万新军,袁世凯自问在直隶附近,无人能跟其抗衡。再说,袁世凯保的是皇帝,处于大义一边,站着绝对的优势!

    而袁世凯承诺光绪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他的知名度而已,一旦在阅兵时爆发政变,那袁世凯就是救驾护国的功臣,再加上新军的威力,势必一举成就大清帝国即李鸿章、张云飞之后的新的政治明星,这是袁世凯目前最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点,在得知光绪帝赞成君主立宪之后,袁世凯明白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袁世凯的武力加上护驾有功的话,那么将来开国会时,袁世凯兴许就坐上了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

    野心在这一刻爆发了!

    没错,如果事态按照袁世凯的估计的方向走的话,无疑袁世凯将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错就错在光绪帝大张旗鼓的招袁世凯入京见驾,这岂能不引起慈禧太后的警觉?

    召袁上谕一出,朝野震骇。王照立即找徐致靖,问他皇上为何请召袁世凯。

    徐致靖回答道:“请召袁为御外侮也。”

    王照惊讶的问道:“虽如此,太后岂不惊?”

    徐致靖回答道:“太后问起,便说询问阅兵和行宫事宜即可,何来惊吓?”

    王照说道:“询问事宜,何必要诏令进京?领兵武官进京乃大忌也!”

    徐致靖听后大惊,知道办了件傻事,于是急忙缮折,请皇上命袁驻河南归德府以镇压土匪,意在掩饰召袁入京之计,以免太后惊疑。

    可惜那时光绪帝已经跟慈禧汇报了,光绪帝对慈禧太后的解释是询问十月阅兵和行宫修建之事,但是,正在密谋政变的后党们对带兵将领进京实在是太敏感了,毕竟他们行的便是武力逼宫的事儿,又岂能不知其中厉害?

    火烧眉毛的光绪帝已经顾不得慈禧太后的猜疑和质问了,在接连两次召见袁世凯之后,发出一道谕旨:“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着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着随时具奏。”

    这道谕旨不仅使袁世凯升迁,而且使他脱离北洋大臣荣禄的控制而直接向皇帝负责,其“抚慰”的意图十分明显。

    荣禄等对此“颇觉骇异”,立即调动军队,以防他变。

    慈禧太后当然也不会掉以轻心。据王照后来对外国媒体的公开分析时,称召袁世凯进京一事是导致变法失败的关键。他写道:“迨至召袁之诏下,霹雳一声,明是掩耳盗铃,败局已定矣。”

    光绪帝的动作,比慈禧太后的动作都大,京师周遭的八卦新闻更是传的沸沸扬扬,远比当初慈禧太后想要在天津阅兵时,要废掉光绪帝要严重的多。

    传言更是离谱,竟然说光绪帝准备命袁世凯举兵勤王,杀掉荣禄、李莲英,派兵包围颐和园,诛杀慈禧。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能在民间流传,可见帝后之争由来已久,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人们便大肆夸张不已。

    ~~~~~~~~~~~

    颐和园佛香阁

    崇礼、怀塔布、刚毅等在京师内的重要后党官员都汇集在慈禧太后的周围,商讨着光绪帝最近的动作。

    怀塔布说道:“太后,皇上如今诏令袁世凯进京,又升了袁世凯的官儿,怕是要准备有所动作了啊!”

    怀塔布意思是光绪帝要对他们动手了,但是话自然不能那么明说,得说点儿委婉的官话不是?

    慈禧太后没有吭声,一旁的键锐营统领刚毅倒是说话了,只听他憨声憨语的说道:“不就是个汉军奴才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若是袁世凯敢得瑟的话,我的键锐营一定把他打趴下!”

    一旁的崇礼和怀塔布等人都是一阵的唏嘘,天知道这个刚毅是如何爬到键锐营统领的位置的。

    就连慈禧太后听完都是一皱眉,暗叹这个刚毅也是个草包。不过慈禧就爱用草包!

    崇礼说道:“袁世凯久镇朝鲜,深得用兵之道,兼之署理练兵大臣,新军一镇实力不容小觑。若是站到皇上那边,当是一大祸患,太后老佛爷三思啊!”

    慈禧太后点点头,说道:“着袁世凯,哀家也打荣禄那里听说过,倒是个打仗的料儿,不过却是很善于钻营,需防着他点儿!”

    怀塔布问道:“太后的意思是……”

    慈禧太后看了几人一眼,说道:“原本哀家就没有打算在阅兵时动手,如今既然皇上要向哀家动手了,那哀家自然不能再坐以待毙!”

    自从慈禧太后听到光绪帝联合袁世凯想要反制她的消息后,慈禧太后的心中便彻底放弃光绪帝了,原本的那最后一丝的感情也被扯断。

    虽然不知道袁世凯的新军战力如何?但是既然是仿照外国军队建成的新军,自然要比国内现有的八旗兵强多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崇礼说道:“没错,原本太后还想给皇上一个机会,迟迟不想跟皇上摊牌,但是如今皇上意欲对太后动手,不把太后放在眼里,不把祖宗社稷放在眼里,我们就再无顾忌,臣崇礼恭请太后训政!”

    说着崇礼带头跪了下去,众人自然知道慈禧太后最好面子,这事情到底是非曲直,哪个心中不明白?于是纷纷跪倒扣请慈禧太后训政。

    慈禧太后旋即任命崇礼为京师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键锐营。崇礼、怀塔布、刚毅等人均是实打实的顽固派,同时命令直隶总督荣禄秘密监视袁世凯的新军动向。经过这一番调动,后党已牢牢掌握北京地区的防务,而光绪帝却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将领

    新旧两派势力的斗争已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但是,如今对付的是皇帝,即使是慈禧太后也不能无故废掉光绪帝,属下们自然要有所顾忌。

    借口!

    没错,后党目前就需要一个借口!

    果然,借口来了!

    自刘光第等人进入军机处后,使康有为等维新党人更加活跃。康有为跟刘光第商议,建议光绪帝开懋勤殿,令维新人士入值其中、讨论政事。

    光绪帝同意,并定于八月二十三日赴颐和园请示慈禧太后。康有为于二十七日得知光绪帝决定开懋勤殿,于当晚觅人缮折推荐维新党人入懋勤殿。宋伯鲁于二十八日上折(该折为康有为代拟),徐致靖、王照于二十九日上折。三折分别推荐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黄遵宪、徐致靖、麦孟华、宋伯鲁等。朝廷欲开懋勤殿事很快传扬开来。

    “开懋勤殿,选才行兼著者十人入殿行走,专预新政!”

    这风声一传出来,不但是国朝震动,就连外国人都十分关注。

    清代康熙、乾隆、咸丰三朝均曾在懋勤殿召对九卿科道。光绪帝企图以“前朝故事”来说服太后,实则想借开懋勤殿引入新人并且摆脱太后的控制。

    慈禧太后对此也非常敏感,对开懋勤殿事要查个究竟。八月二十八日宋伯鲁的奏折和二十‘九日王照的奏折均当日“奉旨暂存”,这是因为开懋勤殿尚需征得太后同意。二十九日光绪帝遭太后严斥,这两折已无意义。

    此时光绪帝进一步感到自己和维新党人处境危险,所以又发出两道谕旨,一为明谕,一为密诏,令康有为迅速出京赴上海督办官报。

    康有为不过一总理衙门章京,督办官报也是小差事,但光绪帝却发出一道明谕促行,并且还特别申明仅召见过康有为一次。

    密诏则是光绪帝委托德玲偷偷带出来的,要康有为“迅速外出,不可迟延”。

    这两道诏书说明形势更危险了。康有为在第二天夜晚见到明谕时即“知祸作矣”他所说的“祸”是指八月二十二日清廷发布训政诏和拿办康有为令,他当时和后来都不知道“祸”已作于九月初三日,从这天起光绪帝已失去了处理政事的权力,改由太后处理。

    自九月初三日,“还拟定办法,恭呈慈览,俟发下后再行办理”。这种变化表明光绪帝已不能自行处理日常政事,他仅能“拟定办法”,然后向太后请示,待太后同意才能办理,权力已转到太后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