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好莱坞的秘密花园 > 好莱坞的秘密花园第158部分阅读

好莱坞的秘密花园第158部分阅读

天天晚上都住在凯特的公寓里,好好的体验了把双宿双飞的感觉。

    狗仔们之所以会于庄园附近集结,在纽约抓不到安吉拉的身影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钢琴家》在圣诞之后新年之前开始了点映!(注:情节需要,勿究)

    “这的确是一部冷酷的电影。

    不同于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安吉拉完全将自己放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像个不相干的人用平静的语气为观众讲述她所见到的一切。

    同样是纳粹军官向爬在地上的犹太人开枪,在《辛德勒的名单》中这一过程颇为戏剧化,纳粹军官连开几次枪都因为撞针问题而无法射出子弹,从而不得不放走了那个犹太人;而在《钢琴家》中,德国军官干净利落的换好子弹打死了对方,根本不让观众心存侥幸。

    还好,不管怎么说,那一丝希望始终贯穿着整部电影,在冷酷当中多少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这是部杰作,质疑的人确实可以闭嘴了。“

    ——《今日美国》贾森·贝利斯。

    “套用安吉拉之前作品的一句话:真实?什么才是真实?!在《辛德勒的名单》当中,犹太人被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最后关入集中营、毒气室是真实的;同样,在《钢琴家》当中那些戴着袖套为纳粹服务的犹太人,那些关于居住区后依然花天酒地的犹太人同样是真实的,没有某些人的‘鼎力协助’屠杀行为那么容易就建立得起来吗?

    如此毫不留情的刺痛人心却无法忽视和反驳,安吉拉选择的视角表现让人感叹不已。“

    ——《好莱坞报道》哈比·沃里克。

    “也许有人会惊讶,真的有德国军官救过斯皮尔曼吗?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斯皮尔曼并不是这位叫威廉·德霍森菲尔德的德国军官唯一救助过的人,而且德霍森菲尔德对斯皮尔曼的帮助远远不止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些。

    但安吉拉显然没有打算煽情,对这次救助只是述而不评,就像《纽约时报》的拉斐尔在数天前所描述的那样,她只是个旁观者她只是将这些展现给你看。“

    ——《泰晤士报》拉姆齐·克罗斯。

    《钢琴家》在潘特吉斯剧院点映的第一天就有大批观众前去捧场,毕竟这部电影已经被沸沸扬扬的炒了快一年,加上前不久参加了试映的《纽约时报》影评人拉斐尔的称赞,让很多人的好奇心已经达到了顶点,所以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评论家们当然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皮克斯电影部的麦金利已经早早的将准备好的电影票送到了他们手上。评论家的好奇心也不亚于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所以点映当天来观影的评论家也是前所未有的多。

    至于结果,上面那些评论足可以说明一切了,评论家们不得不承认好莱坞的那位天才小姐再次换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给了所有质疑的人一记重重的耳光。

    自己错了就要承认,就连专挑刺的小报也只能从拍摄手法等等方面下手,而不敢说什么安吉拉将这个题材拍得糟糕透顶之类的,更何况当初这些尽极挖苦的评论家。

    不过,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在专栏里为当初的看走眼进行自我辨解,而是用“以最好的词语对这部电影大加赞扬”的方式来表明态度。这不奇怪,想想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避了“安吉拉是如何思考的”、“安吉拉是如何精确把握住其中的脉络的”这种问题就知道了。

    常识告诉人们,一个再天才的女性导演想要在19岁就执掌好这种无比沉重无比压抑的题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安吉拉却彻底的颠覆了这种认知,这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如果不是之前还有个奥斯卡最年轻最佳导演提名的光环,而且《美国丽人》也是部佳作,还有方方面面的东西,说不定真会有人用“妖孽”这个词来称呼她。

    没人能知道她是如何做到这个地步的,既然问题无解那就丢到一边别追究好了,《钢琴家》的口碑已经不容质疑。因此,欧洲方面除了英国媒体对这部电影有所报道外,大陆上几个国家的报刊杂志则通通陷入了沉默,即使安吉拉的fans在这些媒体的网站上大肆嘲笑他们目光短浅也不能让这些人出来辩驳一二,毕竟这一年来他们说了什么话大家都有目共睹,这一个大巴掌甩过来不难受个几天怎么可能。

    “现在只剩下票房问题了。”安吉拉这么对娜塔莉说着的时候,两人还有斯嘉丽正坐在曼哈顿比克尔纳街的长椅上,和远处的自由女神像隔海相望,而时间是2000年1月2日。

    到纽约的话怎么可能少得了娜塔莉的陪伴,虽然刚离开伦敦可对于安吉拉来说这已经不重要了。而叫上斯嘉丽是娜塔莉的主意,逛街嘛,热闹一点才有趣。

    斯嘉丽本来不想来的,按她的话说就是作为知情人士插在她们中间逛街不觉得奇怪吗?结果安吉拉带着娜塔莉直接杀上门来,威胁说她如果不一起去就带她弟弟亨特去,于是思考了几秒钟后的姐姐在弟弟希冀的眼神中放弃了初衷——可怜的亨特。

    本来娜塔莉还想把丽芙也约出来不过被安吉拉否决了,因为丽芙此刻正在澳洲和母亲过新年。当然,实际理由就不用明说了。

    “难道你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想着要怎么赚钱吗?”娜塔莉一只手拿着热饮另一只手拉了拉自己的帽子,仔细打量了下安吉拉后又加了一句:“得承认,你黑发黑瞳的模样和以前一样漂亮。”

    “你又不是第一次看见我这样打扮了。”安吉拉白了她一眼,看看四周后还是将平光眼镜又戴上。然后再次白了她一眼:“既然要公映,为什么不能想着赚钱?我可以答应了史蒂文,将这部电影的收入捐给大屠杀基金会的。”

    说道这里她忽然叹了口气:“而且当初为了让艾德同意投资,我可是保证亏损多少就十倍的赚回争少,要是亏损超过1000万的话……上帝啊……”

    在点映的时候《好莱坞报道》曾做了个调查,在观众当中随机抽查了100位中年人和100位青年人的观后感。那些上了年纪有些阅历的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很震憾很出色,不亚于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值得观看;而年轻人则普遍认为太闷了,有好几个都承认是冲着安吉拉才会去看的,虽然他们都没有说不好看,但是不是发自真心就很难说了。

    所以安吉拉才会有这种担心,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砸钱的时候她可从来没想到这点,从市场出发安排上映日期还是艾德做的。其实,从本质上讲她计较的还是,这不是自己的作品——即使她在其中已经尽量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得了吧,这样的担忧是毫无道理的。”斯嘉丽这时插嘴道,“整个美国有2亿人口,每个人都到电影院里去看一次足够你收回成本了。”

    “所以说你不会是个合格的制片商,曼妮!”安吉拉按了按她的脑袋。

    “错了,我不是合格的制片商是因为我不像你那么变态,”斯嘉丽扮了个鬼脸,“19岁的世界级导演,是《纽约时报》还是《华盛顿邮报》说的来着?”

    “谁让你用这个词来形容来我!”安吉拉当即露出怒气勃勃的模样。

    “难道不是吗,数数你有多少头街来着?哦,老天,我们都还在努力的想要演出自己的形象,你已经拿起导筒成为大导演了。”斯嘉丽半真半假的抱怨道,“和你同一个时代真是我们的不幸!”

    “这么说……”安吉拉摩挲着下巴,“我应该向你道歉,然后从这里跳到海里去?”

    斯嘉丽看着她眨了眨眼睛,脑袋一偏:“nat,你女朋友在欺负我!”

    “好了,换个话题吧。”娜塔莉笑着摇了摇头。

    “换个话题?”安吉拉抬头看天思考了几分钟,“继续说票房问题?”

    “放心,就算没多少人看,我和曼妮也会进电影院为你的作品贡献票房的!”娜塔莉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然后她伸手抓住安吉拉的双肩,认真的说道:“听我说,安吉,虽然我只在你的工作室里看过部分片段,但我相信既然影评人说《钢琴家》不亚于《辛德勒的名单》,那么收回成本绝对不是问题。要知道,这一年来有多少人关注你这部电影。”

    “唔……”安吉拉扬起眉毛看着娜塔莉点了点头,“这话我爱听。”

    “真的爱听?”娜塔莉翘起了嘴角。

    “当然!”

    “既然我说了这么你爱听的话,作为补偿是不是应该早点回宿舍,把你的那些fans的信件处理掉?”娜塔莉眯起眼睛满意的说道。

    安吉拉的脸色不由变了变:“你就不能帮帮忙?以前都是同住的贝妮塔帮我处理的。”

    “那你找贝妮塔好了,”娜塔莉一摊双手,“干嘛跟我说。”

    “别这样,你不是也有自己fans来信要处理吗?”安吉拉换上哀求的神色。

    “很抱歉,我的名气比你要小多了,fans的信件可没几封。”娜塔莉不为所动。

    “算了吧,你的信件少那是因为你入学用的是赫斯来葛这个姓!别以为我不知道,剑桥城里姓波特曼的女生可没少收到写给阿米达拉的信!”安吉拉不满的叫道,然后又郁闷的抓了抓脑袋:“该死,我当初为什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嘿,小姐们,”旁边的斯嘉丽此时轻咳了声,“我们出来好像是为了庆祝千禧年到来,而不是争论票房又或者谁帮谁处理信件的吧?”

    顿时闭上嘴巴安吉拉的看了看斯嘉丽又看了看娜塔莉,双肩一耸:“那么……继续。”

    这应该是安吉拉第二次过千禧年了,这非常非常难得,世纪老人也许有那么一两位,可能过两次千禧年的却只有她这么一个,所以报纸上的“连上帝都宠爱她”这句话不算夸张。

    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安吉拉似乎应该好好庆祝下才行,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想想如果她宣称并坚持自己这是第二次过千禧年的话会有什么反应?轻点的话,大家会认为这是个并不高明的玩笑,然后一笑了之;重点的话,她很有可能在回到家后看见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人在父母的陪同下对她说:我们谈谈,然后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消息说天才小姐因拍《钢琴家》不堪重负患上抑郁症等等;最糟糕的当然是,几个人高马大的白大褂过来把她架到床上,绑在上面从此看着白墙壁度过一生。

    所以啊,这种东西,连想,都不要想。

    还好,因为是难得的千禧年,曼哈顿依然向人们展示着自己比以前那些新年更为华丽的新装。时代广场上的狂欢气氛虽然比12月31日晚上要淡上许多,可依然来往着不少兴奋的青年人。

    对于安吉拉她们一行来说,确切的说是娜塔莉和斯嘉丽她们来说,第五大道上的时尚精品店始终是逛不腻的地方。当然,也可以选择别的,但是除了去过无数次的百老汇、电影院、中央公园外等等,安吉拉真想不出还有哪些地方合适,美甲修脚店?算了吧,就算偶尔会做美容也是有一对一的专业人士上门服务,为什么要在外面做呢?再说她对指甲的要求很简单,连指甲油都几乎不刷更不用说在上面弄些稀奇古怪的装饰了。

    “这里来看看吧。”安吉拉推开了一家服装店的门,然后她第一时间愣住了。

    服装店里已经有个女孩正在挑选着衣服,她一头铂金色的直发,身材高挑,火辣性感又不失甜美,是最近几个月来在时尚杂志上频频露面的和伊万卡·特朗普并称为模特界的两颗新星的帕丽斯·希尔顿!

    而在她身边的,被她紧紧握着手的是她的妹妹妮基·希尔顿!

    布满荆棘的成长路 第81章 公映之后

    2000年1月5日,《钢琴家》在全美1000家电影院上映了。这个待遇比起《辛德勒的名单》来说要好太多,斯皮尔伯格那部电影在93年公映时直到三天后才达到了100家,最多的时候也不过1400家。这一年围绕在她身边的争论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则即使以艾德说服院线老板延长《死神来了》和《咒怨》放映时间的能力,也不见得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增加公映时的电影院院数。

    公众们也很给面子,即使很多人已经看过了《纽约时报》做的调查,并且也有青年人也在网络上发表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天才小姐这部电影无聊、沉闷、不好看,只有配乐和后面为德国军官弹的钢琴比较好听,但他们也同意《钢琴家》绝对不能说是部烂片。

    可各大影院在上映第一天基本上坐得还是比较满,毕竟能引起大西洋两岸争吵的电影真的不多,加上“安吉拉”、“十九岁的天才小姐”、“二战大屠杀”这些关键词语经过一年的发酵,足够勾起人们一睹芳容的好奇心了,所以当天就300万美元进账!

    这个数字完全可以媲美《辛德勒的名单》上映1周半的成绩,在那些沉闷的文艺片中票房当中这已经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了,难怪有媒体忍不住要酸溜溜的说什么“年轻漂亮就是好”这种话来。不过会冒出这种声音的多数都是欧洲媒体,虽然大西洋对方的评论家们基本上都知道了《钢琴家》情况,可电影毕竟还有段时间才会在上映,没有眼见为实心里再尴尬也总有那么点的也许不过如此的想念。

    原本应该趾高气扬抬杠的美国媒体这个时候出奇的没有反击,他们这会儿都把时间花在弥补之前对安吉拉的批评以及采访别的导演和演员上面去了,哪有空管大西洋那边的家伙,与其继续打嘴仗不如等片子在欧洲全线上映后再好好跟他们“讨论讨论”,那个时候回过味来的读者们也会喜欢看的。

    “这是部出色的电影,安吉拉在某些细节上做得比我要好。我很高兴能看到又一部描写那段历史的出色电影诞生了,她是个可以挑战所有人想象力的天才。”斯皮尔伯格在面对媒体的访问时如此说道。

    “她有着非同一般的智慧,也许你会因为她漂亮的外表所迷惑,进而怀疑她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可当你和她合作过后就会知道所有的质疑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布洛迪·亚德里安在某个脱口秀问及对安吉拉的印象时的回答。

    “只要是她决定了的事,基本上没有不成功的,因为她总是全心全意的去做。”在街上被记者拦住的“公爵夫人”茱莉亚·罗伯茨笑着回答道,而和她在一起的侄女艾玛·罗伯茨则向他们挥舞着小拳头调皮的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安吉做不到的事!”

    好莱坞的大部分导演和明星也对《钢琴家》和安吉拉赞不绝口。作为安吉拉的朋友,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又或者妮可·基德曼、凯文·史派西等人自然是真心实意的称赞。至于其他那些,是因为嫉妒、附和又或者讨好,谁知道呢?

    “终于上映了,很高兴我也终于能松口气了。

    这的确不是部娱乐电影,而我把它搬上屏幕也不是出于好玩。我只想借着斯皮尔曼先生传记尽可能客观的还原当时发生过的事。当然,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必要的修饰和艺术加工还是必须的。

    所幸,看起来我做得还不坏,如果影片在波兰上映后能得到斯皮尔曼先生的亲口夸赞,那就更好了。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然后回家去重新阅读《钢琴家》这本小说,再仔细查找下有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或许能让人更深刻的了解那段历史。无论如何,救一人如救全世界!“

    这是安吉拉的博客上最新的一篇文章,经允许后被各大报刊转载了出来,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那位名叫德霍森菲尔德的德军军官鸣不平。斯皮尔曼的儿子安德烈兹曾几次请求以色列官方大屠杀纪念馆授予德霍森萧尔德国际义士的称号,可每次都被拒绝了。

    电视媒体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安吉拉想请她上节目,但是就和以前一样基本上都被婉拒了,即使是奥普拉脱口秀也是如此。

    “我不想冒犯你,奥普,但是我真的没多少时间,再过几天我就要去剧组报道了——实际上我今天就应该走的,可因为和朋友们分别得实在太久了,不得不向剧组请了几天假。我想把时间都留给她们,所以非常抱歉我不能答应。”安吉拉在电话这样说道。

    “这样吗?好吧,我想我能理解,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