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170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170部分阅读



    “皇上,请恕奴才君前失仪之罪了。”

    多尔衮口中告罪,手中取过一柄较为完整的火铳,从一旁的零件堆中翻检一番,找出一柄断了半截的铳刺,略微端详一下,将套筒与铳管结合,稍稍旋转一下,咔哒一声轻响,铳刺与铳管结合的严丝合缝。

    “皇上,您请看。”

    双手将上好铳刺的火铳递给黄台吉。

    “这是铳剑?”黄台吉端详着手中半截铳刺,和断了铳托的火铳。

    “不错。皇上,奴才当日与南中军对战时,南蛮子的火铳在打完几次齐射之后便在铳管上装上这样的铳剑。之后火铳兵就成了短矛手,不惧近战。而且这群尼堪近战肉搏之时还有狠毒招数。那就是在与我军将士只有数步之遥时,突然施放铳管内预装弹药,将我军将士阵势打散。他们似乎对铳剑使用有某种阵法,互相之间配合默契有加。明明单个尼堪武艺稀松平常,便是八旗养育兵也强过他们!但是几个尼堪在一起的话就可以对付好几个巴图鲁而不落下风。”

    “我八旗将士虽然英勇无匹但是毕竟人丁稀少,若是每遇到一支明军都如此,只怕,我八旗消耗不起!”

    说到此处,殿内的气氛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黄台吉和多尔衮二人都不再说话,只是凝神沉思。过了片刻,黄台吉猛然从思绪中醒悟过来,不觉自己身上已经是被汗水将衣服湿透。

    “这六月里的天气实在是热。”见多尔衮同样的是光秃秃的脑袋上满是汗珠,黄台吉便呼唤庄妃出来。

    “将朕的十四弟日前缴获的那些南海仙露拿出来,用冰镇了,送到这里。”

    看着布木布泰犹如一只草原上的百灵鸟般飞走,多尔衮将视线收回。

    “这南海仙露还是攻破高起潜大营时缴获的。同样是明军,同样是用南蛮器械装备起来,卢象升就比高起潜难对付多了!”

    “这个,就是卢象升死后尚有哀荣,而高起潜被明国皇帝枭首示众的原因。”

    守汉当日接到旨意入京接受封赏。引军马入城时,最为引得京师百姓文武官员动容侧目的,不是那些表现战绩的缴获,而是一个明显赶制而成的牌位。

    临时制成的牌位油漆未干。许多地方还露出木头的白茬。一丈二尺长,三尺宽的巨大牌位由二十四的精壮军士扛在肩头。上面用鲜花素果供奉着。有识字的人念出了牌位上的名字。

    “皇明宣大总督兵部尚书卢公讳象升之位!”

    守汉命人将卢象升的棺椁摆在队列的最前面,令天雄军的数十名侥幸生还的将士护卫着老长官这最有荣耀的一段路程。随着灵位、棺椁的行进,沿途的官民百姓不断的跪倒行礼,“卢大人。大英雄!”“卢大人,干国忠良!”

    天街之上、大明门之前,在禁卫军密密层层拱卫下,崇祯皇帝早已领着群臣在这里等候着凯旋之师的到来。

    在卢象升灵柩上来时,崇祯帝扶柩大恸,泣不成声。群臣在旁边低声劝慰,要皇上保重龙体。而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杨嗣昌站在崇祯皇帝身后。更是哭得泪如雨下。

    接着,在礼部官员的赞礼声中,崇祯登上承天门,听着跪倒在金水桥前的李守汉大声禀报自己的战功。随后。守汉将数十名索伦死兵、二百多名各旗各级军官兵士,还有近千名蒙古八旗包衣杂役等人一一献俘阙下。

    在这个时候,献俘献捷仪式进入了高嘲,观礼的京师百姓山呼万岁不止,崇祯下令将这千余人收监,分作三次于京师各处城门斩杀后悬首示众。

    “李某人也算是用我八旗将士的头颅给自己换了一个伯爵,只可惜,明国朝中对他鄙视之人实在太多。”喝着用冬天浑河里冰块冰镇过的南海仙露,黄台吉对李守汉的境遇未免有些冷嘲热讽。

    “是啊!明国自从明武宗开始,大臣一战而封伯爵的,只有新建伯王阳明一人而已,武将更是文官眼中的佣仆厮养之辈,如今李守汉只凭借着两次抗拒我大清兵的军功便告封爵,自然是为明国官员所不齿。”

    对于李守汉被封为宁远伯这样大的消息,黄台吉等人自然有潜伏在京师之中的细作第一时间飞马报知。

    对于明国官吏如此明里暗里的恶心李守汉和自己,黄台吉也已经习惯了,倒是底下几个不太明白的将领和儿孙辈人物,叫嚣不已,扬言要踏平京城,活捉那群如此放肆的官吏给皇上出出这口恶气。

    对于手下人的积极求战,黄台吉少不得要先鼓励一番,之后给他们下旨讲明厉害。

    “如今我大兵刚刚入关伐明归来,正是兵马疲惫至极,需要休养生息。待明国内乱起时,我军再行伐明便是!”

    不过,随着这一份密报而来的,还有另一件事。

    在议定的封赏之中,李守汉除了被册封宁远伯以外,本身官职晋升为南中总兵官,更是以所部水师进行闽粤浙三省海防缉私事宜。这些倒还罢了,对于他的忠心报国行为,朝中从皇帝到文武大臣无不赞叹,但是这赞扬声中也包藏着祸心。

    杨嗣昌和王德化先后向皇帝和众位参加为李守汉所举行的庆功宴大臣宣扬,京营将士此番随同出战,颇为长进,若是能够多加历练,想必重现当年二祖列宗之威风也是指日可待的。

    跟着,杨嗣昌便当面大肆称赞宁远伯李守汉善于练兵、精于用兵。恳请皇帝委以重任,整顿京营官兵。

    对于这样的任务,守汉自然敬谢不敏,理由是自己在南方的差使也要去努力,若是在京城整顿京营,岂不是误了皇上托付的一片苦心?但是却也表态,只要是臣李守汉能够做到的,定然竭尽全力去做。

    不料想,杨嗣昌等得就是这句话。

    “陛下,臣亦是以为,宁远伯勤劳国事,为国尽忠,忠心彪炳日月,一时分身无术也是有的。然,以臣之愚见,宁远伯不若荐贤自代,从麾下将领中选调几个出来,带领所部驻扎京师。一来可以宿卫京师,令建奴宵小不敢正视。二来可以为京师驻军典范,以为榜样。”

    守汉当时就差点没有被气晕过去,稀里糊涂的被这老j巨滑的官僚骗了一句话过去,自己还不能在这朝堂之上反驳与他。

    如何说?

    “我不是忠心为国的?我不愿意把部队留下来替你们看家护院?!”

    更令守汉诧异的是,曾经在长清并肩与建奴血战的王德化、王承恩二人也向皇帝表示,杨大人这个主意实在是万全之策,既照顾到了宁远伯的拳拳忠心,又能够完成京营整理的大事,可谓一举两得。

    而王德化则更是推荐了相关人选。

    “奴婢观看南粤军此番入卫众将,警备旅旅长,副将吴标,骁勇无匹,赤心为国,可堪当大任。”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谋算(续)

    在这份密报中,这个消息是最令黄台吉等人重视的。

    如果明国军队,特别是京师驻军,按照南粤军的标准整理一番,即使达不到南粤军的战斗力和纪律,只要能够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那么以后再想到大明内地去打草谷可就难了。

    “漫说都像南粤军一般死打硬拼,只要有三成明军像卢象升一样,我大清兵就很难再入关了。”

    黄台吉为这件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上大可不必这样忧虑,以奴才看,明国之中,如卢象升、李守汉等辈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多得是高起潜这样的人。比高起潜稍稍强一些的,不过是洪承畴、祖大寿之流尔。”

    “如不是高起潜之流太多,奴才如何能够抢夺到这上好的饮品给皇上享用?”

    多尔衮故意做了一个鬼脸,端起手中玲珑剔透的玻璃杯,杯子里,黄澄澄的果汁煞是好看,引逗的一旁布木布泰格格笑个不停。

    “十四弟,当日你派济尔哈朗押运那些缴获之物回盛京之时,他起初是颇有微词的。认为是你堵住了他的立功之路,是嫉贤妒能之举。”黄台吉云淡风轻的给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之间下了点眼药。

    “不过,朕在查看了那些缴获之物,特别是你送回来的大炮之后,下旨严厉的申斥了他。朕在旨意中说,便是此次入关一无所获,单就这些大炮而言已经足够了。他能够押运这些大炮平安回到盛京,便是大功一件。”

    “多谢皇上体谅奴才!”

    多尔衮很是入戏的配合黄台吉的演出,跪在地上,眼泪汪汪的。

    “起来说话吧!”

    黄台吉看了一眼地上的多尔衮。

    当初济尔哈朗押运抢掠来的金银物资,掠夺来的十余万人口和数量庞大的火炮回到盛京之时。便让黄台吉大喜过望。

    他没有想到这一次入关竟然能够杀掉一个明国总督,击溃、俘虏数万明军,然后攻克巡抚驻节的省城一座。

    更加令他惊讶的,便是那些缴获的大小火炮。

    对于火炮的铸造和使用。自从黄台吉登基掌权以来便开始了。天聪年间便制造了所谓天佑助威大将军火炮,用于四方征伐。自从孔有德等人投降以来。铸造火炮更是作为满清政权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对于此时辽东的汉人而言,铸造火器,倒是一件不错的工作,可以成为摆脱奴隶命运的通道。

    清军对优秀的工匠。特别对铸炮铜匠来说更是不吝赏赐,技艺精湛者可给于官位。不愿作官者,每月赏给粮银二两,每季领米五石三斗,还会恩赐房屋、地亩,更赏给世代金火拜唐阿。

    天聪四年时,由于后金凯旋而归。就特诏铁官范巨炮加以优赏。天聪五年,铸炮匠人王天相便从奴隶擢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天聪七年三月,再以创铸之功升授备御。

    缴获了这许多的火炮。自然令黄台吉欣喜,特别是其中还有不少南中制造的火炮,对于这些大炮,早已经在他的心中梦寐以求久矣,奈何一直无法办得到,今天终于有机会见到了。

    当下便责令汉官马光远、丁启明、季世昌,备御祝世廕,王天相,还有大小一干铁官,重要铸匠,召集忠顺王孔有德一道前往浑河岸边进行试炮。

    虽然缴获的南中火炮大抵是些佛郎机之类的,但是,制造之精良考究,着实令马光远、丁启明、王天相这些行家们大吃一惊。

    丁启明负责清国一干红夷大炮及鸟铳的打制,彼本为京营戎政副协理、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之标将,副将职务,在大明就有“善铸红衣炮”的名声。

    归降后,在天聪年时,他负责监造一系列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红夷大炮,指挥匠人金世祥、王天相等,成功铸炮一批,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

    但是在他的眼中,这些大炮,铸造的件件得法,且内壁光滑圆润,炮口一致。最令他惊叹的是,子铳在各炮之间可以通用互换。

    不过,不止他一个人惊讶。

    被孔有德带到浑河岸边操演这些缴获火炮的炮手们,包括十几个葡萄牙炮手,对于这些火炮也是叹为观止。

    各炮口径基本相同,轮架一致,如此一来,炮手们习惯的每一组炮兵专门操演一门火炮,这样近乎于金科玉律的观念便被打破了。

    经过几轮射击,孔有德兴冲冲的向黄台吉禀告,“此辈南蛮火炮,奴才属下炮兵,可一队人操演全部火炮,亦可各队人操演一门火炮,炮击效果基本一致。”

    这样的试验结果立刻引起了黄台吉、丁启明等人的兴趣。

    须知这个时代的铸造火炮工艺流行的都是一炮一范,每门炮之间的参数差别极大,所以基本是每门火炮都对应了一组炮手,甲位火炮的炮手如果去了乙位火炮必须要花一段时间熟悉乙位火炮的性能和参数后才能作战。而如今却被人告知,火炮还可以这样玩?这如何不令黄台吉等人兴奋、惊讶?

    “往日匠作坊用失蜡之法铸炮,天气若一炎热,蜡料便不易凝结,往往受季节所限。臣思之易泥型铸造之法,号铳泥范四月便可干透,铸成将模泥打去便可,不受天气限制。此法虽不受季节所限,然泥范无法重复使用。若铳管内壁出现漏眼诸多瑕疵,也得毁坏重铸。然此辈南蛮,不知有何秘技,竟然能够令百炮如一炮,可令百人操演一门火炮,亦可令一人操练百门火炮,不知此间奥秘何在。”

    说起当日试炮带给自己和手下文武大臣们的冲击,黄台吉还是记忆犹新。

    “尝闻西洋本处铸炮,十得二、三者,便称国手,从未有铸百而得百者。朕每每思之,不知李某手下有何等人物。竟能够巧夺天工至此!当日恭顺王操演火炮之后,对各炮之精良赞不绝口,声称便是葡萄牙人所铸造之火炮也无法做到如此细微之处。朕已下旨,令匠作坊小心仿制。此辈大炮。乃国之利器。只要能够制造成功。当不必顾忌工料,然也不得虚加耗费。”

    “而十四弟你今日所献之物。更是令朕眼界大开。若是我八旗之中火铳手可以装配此类火铳,那,那。”

    黄台吉一时竟然想不起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自己对日后八旗火器部队的憧憬了。

    “皇上,奴才方才只是请皇上看了铳剑。眼前,奴才还要请皇上再看一看这些火铳。”

    多尔衮告罪之后,又一次在黄台吉面前将那支较为完好的火铳举起,站在殿角的阿山等人不自觉的将手放在了刀柄之上。

    还好,多尔衮首先便将铳刺从铳口卸下,丢在一旁,在一堆零乱不堪的火铳残骸之中翻检了一会。将几个零件装到了火铳之上。

    “当日几个俘虏便是这样演示给奴才看的。请皇上派人到殿外试着燃放一次。”

    见有这精巧新奇之外,布木布泰立刻雀跃着请缨前往,有侍卫将火药装填到铳管之内,又在药池之中撒上些引火药。却找不到安放火绳所在。

    “用火石就可以!”

    几个侍卫听得多尔衮的指点,将火石安放在龙头夹扣处。

    “砰!”

    听得火铳一声巨响,布木布泰虽然什么也没打到,却是欢声大叫:“太有意思了,再打一铳。”

    这次,却是布木布泰自己按照方才侍卫们的动作,兴致勃勃地装填起来,用搠杖捅实了铳管内的弹丸和火药之后,她瞄准了二三十步以外的一棵小树,瞄了一会果断的扣动板机,龙头落下,击发火石点燃火门内的引药,一声巨响,那颗小树竟被拦腰打断。

    这一铳之威竟有如此之大,怪不得那些身披重甲的勇士们在密集的弹丸面前变得毫无还手余地。

    “十四弟,你说与你对战之南粤军,便是一面开铳,一面以铳刺与我大清兵肉搏?”

    站在殿柱前观看布木布泰试射火铳的黄台吉,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

    自己的这个妃子,看侍卫们演示了一遍,自己开了一铳之后,便可以毛手毛脚的完成装填,再开一铳。区区一个妇道人家,便可以操作火铳对想象中的敌人开铳,如果。。。。。

    他不敢再往下想了。

    “睿亲王,这火铳居然可以各个部件通用?”听得铳声急匆匆赶来的范文程,很是好奇的捏起一个龙头在手中端详着。

    他虽然是文官,但对于军旅之事并不陌生,也曾经随黄台吉多次出兵放马,深知火铳、火炮的威力和操作情形。

    “不错。”

    “据丁启明言讲,这火铳火炮制造之中,惟铳管、炮身最为难得。可称为一器之魂,然奴才观看睿亲王所献各铳,铳管尽然一致。精工巧做,竟至如此!”

    “范先生,不止如此。我们以前所见明军火铳,大多为火绳引火,所用燧发铳极少。皆因为燧发铳哑火次数远高于火绳铳。可是范先生,方才庄妃试用两次,皆点火成功,此皆此物之功也。”

    多尔衮炫耀性的摇动着手中一根弹簧。

    “十四弟,此乃何物?”

    “奴才手下的奴才们也不知此为何物,只知道此物可以将扳机上的力道放到到龙头上,以确保龙头打击火石发火。”

    “这东西,传旨匠作坊,让他们务必仿制出来!还有,以后我大清所制造的火铳火炮,以及刀剑盔甲等物,务必也要做到部件之间可以互换。”

    杀了黄台吉他也说不出零件的标准化和通用性这些词汇,但是,他作为一个集团的统帅,对于这些关乎战略的技术有着近乎于野兽的本能。他知道,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无限制的提升八旗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