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78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78部分阅读

皋,收复澎湖之战,便慨然长叹曰,大船胜小船,船多胜船少,炮多胜炮少。船快胜船慢。”

    “我军虽是有大小船只数百艘,荷兰红毛逆夷本部船只不过十余艘,加之附逆之刘老香部盗匪数十艘,亦不过不足百艘,我军船只数量,远胜逆夷。”

    “本抚就是有鉴于此,这才在福建沿海征集船只,为的便是一战而剿灭此贼。”听到素来以海战见长的郑芝龙说的与自己的方略相吻合,不由得邹大人捻着短须颇为自得。

    “大人切莫高兴,我军船数量虽多,然船帆之数量、炮之数量,单船相比较,却远不如荷兰人之夹板船!荷兰人之东印度公司船只,长约十余丈,有各类火炮数十门之多,在海上行驶,疾若奔马,速逾风雷,一船之炮发,当可开山裂石之威!”

    “另据细作探报,荷兰逆夷舰队中,另有所谓盖伦船。此船较之东印度船更甚!据报桅杆至三四桅之多!前面两桅挂横帆,后两桅挂三角帆,船之长大、船速之快,更是远胜于东印度船!因其风帆多,船速快,利于抢占上风位置,便于发起攻击,其船多,船快,炮多,炮狠,皆远胜于我!”

    听得自己的得意方略被眼前这个招安的海盗头子贬得一钱不值,不由得邹大人内心一阵不悦。但是,自家事情自家知,此战如果要想获胜,非倚仗眼前这个讨厌的家伙不可!

    “我欲委派飞黄将军为此战前锋,以高应岳为左翼,张永产为右翼,王尚忠为游兵,不知将军可否?”

    邹大人将这个前锋的任命抛了出来,丢到了郑芝龙面前。你不是说这说那,标榜自己是内行吗?好!我就让你这个内行去打前锋!让你的士卒和船只去消耗荷兰人的炮火!

    “蒲你阿母!拿老子当宋江不成?!”郑芝龙在心里骂了一句,但是,依旧是下跪磕头谢过巡抚大人的栽培。

    “熊督曾经多次在学生面前称赞飞黄将军乃忠义之士,今日一见,果然熊督没有说错!”

    见邹大人称赞自己,郑芝龙便假意将对方的毒酒当成|人参汤喝下去。

    “海上作战,我军船炮皆不如人,唯有纵火跳帮肉搏之法,可扬我之长避我之短。大人既然有命芝龙为前锋之意,可否将此次征集之船只交由芝龙统一调配指挥?”

    “另外,海上搏命,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望大人定下赏格,补齐欠饷,也好让士卒用命,以激励军心士气。”

    这样的要求提的冠冕堂皇,说的入情入理,明明知道郑芝龙是在乘机勒索钱财,扩充实力和影响,但却让邹维琏一时找不出可以驳斥他的理由。

    “船只自然可以拨归飞黄将军麾下,正所谓宝剑赠英雄嘛!这些船只到了飞黄将军手中,定可以大展神威,灭逆夷于海上。只是发布犒赏之事,眼下府库空虚,又要备战,添加器械火药,处处都要用钱,恐怕难以筹备重赏。不知飞黄将军有什么打算?”

    “属下以为,凡参战者不拘何职,各部每兵给银二元,若战事延长,额外增给五元。每只火船16人,若烧了荷兰船,给银二百两(16人分),若有斩获红毛逆夷首级者,一个荷兰人头给银五十两。”

    “嘶!”听到郑芝龙这样的赏格,不由得巡抚大人捻断了自己的几个胡子,疼的只管一个劲的倒吸冷气。

    “飞黄,你却不知,如今府库之空虚,到了何等难以维持之地步啊!如此之赏格,便是朝中一品大员之年俸禄,也是只有一百二十两啊!”

    “大人!不劳大人费心,别人的部下飞黄不敢说,但是,飞黄所部之赏银,完全由飞黄家财自备!”

    “好!好!好!将军如此拳拳忠心,堪昭日月啊!学生定当专本题奏,此战之后,保举将军为福建水师副将,节制全省水师!”

    两个老狐狸完成了讨价还价之后,相视一笑,芝龙叩头告退,转回厦门整治船只备战不提。

    10月15日,福建巡抚邹维琏祭天祭旗,誓师出战。

    料罗湾大战爆发。

    〖

    第一百七十六章 香港岛

    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天的广东省宝安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以及大鹏守御千户,归属东莞县管辖。以期成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的目的。朝廷于明万历元年又将东莞县分出一部另外设立了新安县,寓‘革固鼎新,转危为安‘之义并在东莞守御千户所的基址扩建,建立新安县治,新安县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与县治隔海相望的香港岛,从来就是渔民避风出海捕鱼的所在,也会有些走私商人和海盗在此做短暂停留。或是补充一下淡水蔬菜,或是在此地完成交易后离开。对此,新安县也是心知肚明,但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要那些海盗不上岸滋扰劫掠,大家便是相安无事。

    但是,从崇祯元年开始,这个荒凉的小岛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豪商,在此购地起造房屋,设立堆房库房,疏浚水道,建造码头。紧接着,便是无数的大船往来穿梭,将一船船的大米、白糖、精盐、铁器,棉布从船上卸下,运走一船船的人,或者是别的东西,甚至是那些看上去如同废物的茶油枯,

    当新安县企图派人上岛一探究竟的时候,知县大人在老家的父母有家书至,声言派人送来的银子已经收到了,还有那些绸缎、珍珠、珊瑚之类的也是一并收讫。信中还说,用南海的绸缎为父母亲缝制的寿衣很是体面。二老很是欣慰云云。

    看到这封家书,新安知县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人家将银子和礼物都给你送到了老家,正是所谓先礼后兵的前半部,至于说那套为他的父母缝制的寿衣,则是潜台词。

    “如果打算坏我的事,我可是把你爹娘的寿衣都准备了!”

    于是,新安县便一面心安理得数着按着月份送来的银子,一面眼睁睁的看着一艘艘的红单船从珠江口驶入香港岛,将一船又一船的货物运到广州。甚至更加遥远的地方。

    但是。自从本年九月以来,似乎秋风乍起,从南海方向便不断的有大船来到了香港岛,在这里安营扎寨。似乎要图谋大事一般。看着远处海面上遮天蔽海的白帆。不由得新安县心中惴惴不安。一个劲的祈求各路神仙,“切莫让这些海匪上岸滋扰!他们愿意在荒岛上呆着便在那里呆着吧!”

    事实证明,似乎各路神仙都听到了新安知县的祷告。

    “这个海湾不错。叫什么名字?”

    在香港岛的海滩上,守汉牵着女儿华梅的小手,在沙滩上留下一连串大大小小的脚印,随之留下的,还有华梅的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主公,我们现在的地方当地人叫做鲤鱼门,这里水深港阔,是我们水师进出的绝佳通道。”

    熟悉这一带水文地理的水师左翼统领张小虎,用腰间的佩刀做为指点江山的器物,为守汉和华梅一一介绍这里的地理环境。

    九月初五,驻守在榆林港的水师左翼扬帆起锚,东进来到了这个被守汉选中的锚地集结待命。抵达之后,便迅速的封锁了这一带水域,船只南下可以,北上绝对是此路不通。

    九月初九,守汉率领练习舰队,以常胜号为旗舰,大小二十余艘舰船浩浩荡荡的抵达了香港岛,在张小虎派出的引水船只带领下,沿着鲤鱼门水道进入海湾停泊。

    此番前来,守汉没有带太多的陆营在身边,只有两哨近卫和一营的玄武营士兵,不过,令众人惊讶的几乎拿不住手中的望远镜的是,主公竟然将大小姐华梅带了出来。

    “主公这也太宠溺大小姐了吧?这是打仗,又不是游山玩水。炮火连天的海上,一个九岁的女童,该如何在船上?”

    腹诽归腹诽,惊讶归惊讶,众人还是要承认这个现状,况且,自从守汉执掌家业以来,那件事不是初看起来惊世骇俗的?可是那件事不是极为有利南中军的发展的?

    “算了!妈祖也是女的,也许大小姐是妈祖转世呢!”有人想起了当年关于守汉是天帝选中的人物的传说,为自己找着下台阶。

    海鸟起伏翻飞,围绕着一条小艇,它们试图从这里获得一些食物,小艇旁,几个水兵在海边的礁石上将渔网中的猎物一一清理出来,准备作为晚上加菜的原材料。

    “都打到了些什么鱼?”

    在华梅欢快的脚步引领下,守汉一行人来到这几个水兵跟前。

    这几个水兵是楚天雷练习舰队的年轻人,乍一见到守汉和袖口上有着两颗星星的张小虎还颇为紧张,“见过主公,见过统领大人!”

    “船小,不能出海湾,只能到青洲、小青洲几个小岛附近。打到了些石斑鱼、黄花鱼、螃蟹、虾之类的。给兄弟们晚上加菜!”

    “可惜!要是大船就好了,我们遇到了两条海豚,还看到了一群鲸鱼,要是大船出海,来上一炮,猎上他几条,全军上下都有新鲜的鲸鱼肉吃了!”

    几个水兵从最初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开始七嘴八舌的将自己出海捕鱼的经历说了出来。

    这里的水域恰好位于鲸鱼栖息迁徙的路线附近,几个水兵因缘际会,见到了那些海上的巨兽,不过,想要猎杀,就没有那个能力了。只能打些水中的石斑鱼虾蟹之类的。

    “这里海底多为石底,泥沙少,航道无淤积,水面辽阔且深,无论风雨阴晴,船只皆可进出自如。内有三个海湾和两个避风塘能够为船只提供躲风避浪之所。东面鲤鱼门和西面汲水门是进出海港的两条通道,海港被对岸的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的地势,便是海上起了强风。也会被山势所阻。除此之外,这里气候温润,港口终年不结冰,我军大小船只一年四季皆可随意进出,占据此港后,无论是输入粮米器物往广东,还是接引我军所需之物南下,都是极为便当。”

    作为南中军在广东地面上的最高人物,李沛霆从九月初便抵达了这里迎接船队的到来。身为地主。他对于守汉选中的这个锚地也是颇为下了一番功夫,兵要地志娓娓道来。

    “崖山在什么地方?”

    守汉突然冒出来了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登时让在场的李沛霆、张小虎、楚天雷等人有些觉得奇怪,主公此时为何问那不吉之地?

    “主公说的可是那‘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崖山?”虽然身为纨绔,但是对于历史典籍之类的事情。李沛霆比起张小虎和楚天雷这些在南中军才扫盲成功的人强的多了。

    “不错。便是此处。”

    “那不算远。就在西北面的新会地面上。崖山,因为东有厓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如门束住水口,故名崖门。此处距离新会县城不过百里,昔日宋室君臣便在此地与张弘范做最后一搏,直至兵败,陆秀夫背着宋帝投水。中原从此正式沦为腥膻。直至数十年后,我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剑,以布衣起于淮泗,北逐蒙古。”

    “论起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得国之堂堂正正,无过于我太祖皇帝朱元璋!”

    听着李沛霆滔滔不绝的讲述,华梅眨着小眼睛有些不解。

    “二舅,为什么说他是最堂堂正正的?”

    “大小姐,历代的开国皇帝,或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从群雄之中脱颖而出,扫平诸侯夺取天下。或是阴谋诡计篡夺了别人孤儿寡母的江山。只有太祖,是从一个讨饭的和尚,一步一步的起家,赶走了窃据中原的异族,而后才当了皇帝。”

    华梅听着眼前这个爱修饰,爱华衣美服,甚至喜欢在身上脸上搞得香喷喷的舅舅讲故事,眼睛不住的眨巴着,忽然,她的小脑袋瓜里蹦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问题。

    “二舅,那,阿爹什么时候能够当皇帝呢?!”

    这话,让人顿时无语了。虽说是童言无忌,但是也是太惊世骇俗了些。

    “我听老人们说故事的时候,说起这场海战,据说双方的统兵将领还是一家人?”张小虎开始打岔,试图改变这种尴尬紧张的气氛,天晓得是不是有谁教给大小姐,借大小姐的口来试探众人的?

    “对!对!对对对!”众人如从噩梦中惊醒一般,急忙没口子的附和起来。

    “元军这边的统帅是人称九拔都的张弘范,宋军这边的是张世杰。”守汉为众人解了围。“两个人都是涿州的汉人,都是当年所谓的辽地汉儿,因为宋朝始终没有对燕云十六州进行过管辖。这二人之间应该是有亲属关系的。”

    “那,当年的那场海战是如何进行的?”

    李华梅不愧是抓周的时候抓了船和炮的,始终对海上的事情十分有兴趣。她顾不得去听张世杰与张弘范之间的亲属关系,只想知道那场大战是如何进行的。

    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崖山海战爆发,对垒的宋元双方共投入兵力三十余万,动用战船两千六百多艘。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的海战!

    只是,宋军已经是穷途末路,又恰恰遇到了一个以指挥马步军兵见长的指挥官张世杰。他将谢太后和小皇帝的坐船在崖山海面当中停泊,以此为核心,将各种船只构成船寨,最外面则是水师的兵船往来穿梭,担任护卫。

    张弘范海上之战先从陆地上下手。命西夏党项人李恒切断了宋军的陆上水源,断绝了船队的淡水供应。在宋军断水数日后,元军乘着海上涨潮之际,以火船为先导,船队冲进了崖门。

    “刚才我说了,宋军以绳索把大船全部连接成寨,便是如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铁索连环之术,此法虽然令船队稳固可以抗击风浪,但船只也因此不能移动。只能被动挨打。宋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元军十余万,兵力上似乎宋军稍占优势。但这其中大多是各级官吏、宫女、太监、随军眷属和百姓,真正可以上阵杀敌的不过数万人,且又断绝水源数日,人不吃饭还可以勉强维持,不喝水则很快就丧失战斗力。”

    华梅捡起一根从海上漂浮过来的树枝,在沙滩上比比划划,很快,一副十分稚嫩拙劣的图画便出现在了沙滩上。

    “阿爹。二舅。张叔叔、楚叔叔,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潮湿的沙子上,正中间一个方形,中间写着一个宋字。周围是一些小小的圆圈和方块。代表着宋军在外围护卫的兵船。在不远处,画了两个从旁边斜斜的伸出来的方形,代表着崖山的两座山门。

    山门外面。则是又一个巨大的方形,在方形的中间一个元字,代表这是元军的船队,在这之前,则是一个个三角形的标识,“这是元军的火船和战船!”

    “这分明就是自己把自己置之死地了嘛!”

    李华梅扁扁小嘴,对于二百多年前的宋军指挥员张世杰表示鄙视。

    张小虎和楚天雷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抹惊奇。“这是九岁的小女孩能够说得出来的话吗?”

    一方面是为了逗李华梅开心,一方面也是想听听这个小女孩对于海战的认识,张小虎故意弯下腰,蹲在李华梅面前,“大小姐,您知道咱们这趟出来是做啥的吗?”

    “知道!打仗!”

    “既然您知道,那就说说,咱们应该怎么打这一仗?”

    “张叔叔,您是水师的左翼统领,您怎么来问我?”华梅很是骄傲的看了一眼张小虎那张刀疤纵横的脸,小脸绷得紧紧的,满眼都是得意的神色。

    “叔叔不知道啊!所以我才问你啊!”

    一旁练习舰队的统领楚天雷也来凑趣,看着守汉面带微笑的样子,沛霆命亲兵取来几张马扎坐在海滩上听李华梅“教授”两个水师将领应该如何打海战。

    “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在新会那个死地去当瓮中之鳖的,再好的地形,也不是给水师预备的。水师最好的地方还是能够扬帆远航进攻的水面,要不然为啥叫水师?!”

    “就是把船队屯驻在这里,也比全都窝在那个崖山强。起码这里还有水。不会让大家渴死。如果有事,起锚升帆走就是了!北方的元军,顶多和玄武营的叔叔们一样,是船上的步兵,不太懂得打水战。而南宋军久在江南,自然是熟识水性,为啥要把自己的长处丢下,拿短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