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36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36部分阅读

nb)有民谣云:“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讲得便是过年时分的情景。

    郑梉在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团龙红袍,正正头上的金冠,十分虔诚的向供奉着郑氏列祖列宗神位的神龛上,奉上刚刚从寺庙里采来的一枝茂盛的绿叶,将这象征着天地所赐福禄的恩物,贡献给祖宗。

    在锦缎制成的拜垫上毕恭毕敬的行了三拜九叩之礼后,郑梉起身,命令世子上前为祖先奠酒。有内侍捧着一柄金丝嵌龙纹的玻璃酒壶,将酒浆轻轻的在世子手中的玻璃酒杯中斟满,世子举过头顶,洒在地上,如是者三,奠酒仪式算是完成。

    这是每年郑氏必须要搞的年终祭祖仪式,也是几乎每一个有些体面和实力的家庭都要搞的。祭祖仪式之后,才是大年初一会同黎皇一起接受百官朝拜恭贺新春的日子。

    “王!”刚刚走出供奉祖先的祠堂,迎面便跑来一名侍卫。“河静郑杖大人有表章到。”按照郑梉王爷的吩咐,郑杖的奏折、书信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送到他的面前,哪怕他正在宠幸某位妃子,也要让宦官送到他的眼前,“此乃军国大事,万不可轻慢!”

    “不会又是建议王爷试行李家那肆意搜刮民财、剥脱读书人体面的官绅一体当差完粮纳税的法子吧?”侍卫将火漆封印的奏折递到郑王身边的宦官手里,低头暗自揣测密折的内容。

    “好哇!好!”粗粗看了几眼,郑梉王爷便大声叫起好来,“这小贼,如此的不爱惜民力,残暴虐民,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来人,”他左右望望,“你报信有功,赏!”

    他伸手示意内侍将方才世子用来奠酒祭祖的那柄金丝盘嵌龙纹的玻璃酒壶赏给送信的侍卫,“此物是南中商人所进,方才用来祭祖之物,赏你了!”

    “臣!臣!”那侍卫顿时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打击的泪流满面,“臣,誓当为陛下效死!”这话,如果换了别的国度自然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在郑王这里,却是表忠心最好的方式。

    世子很是奇怪,是什么好消息能够让父王如此高兴?连祭祖所用之物都赏赐给了报信人。“传旨,郑杖办事得力,精忠王事,加官一级,赏田百顷,民二百户。”

    “传旨!各部院大臣今日暂停朝贺,到王府议事!”郑梉王爷大声的吩咐身边的宦官,而后快步向自己的寝宫兼处理政事的院落跑去。骇得身旁的一干人,在世子的率领下,侍卫、官员、宦官、宫女、捧着旗罗伞扇纷纷紧追不敢落下半步。

    “父王,何事竟欢喜至此啊?”在书房之中坐定,略略平心静气一番,世子半是埋怨半是好奇的问自己的父亲。

    “我儿,你师父可曾教你读史记?读隋书?读新旧唐书?”放下手里的百合瓷茶杯,郑王爷开始考校起儿子的学问和功课。

    “夫子们都有教导过儿臣,夫子说,强秦之所以灭亡,便是始皇帝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造成。那隋朝也是如此。若不是隋炀帝开挖运河,征讨高丽,以大隋朝之富裕、之强悍,焉能有李家的天下?”

    作为一个从华夏文明中分娩出来的政治生命,对于母体的历史和文明自然是很清楚,为了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统治者们都要求继承者要仔细学好中华文化。

    郑王将郑杖的密折递给儿子,“你看看,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郑杖的密奏很简单,只是说明目前李守汉控制的地区之内,从河静出发一路向南,都在大兴土木,修筑驰道,“每四十里修建驿站一座,可提供饮食、住宿。”

    几个和修路有关的工场、矿山都在昼夜不停的开采石灰石,烧制俗称烧灰的水泥,用于保证这条贯穿南北的通衢大道的修建需要。

    信里说的事情,不算是什么新闻,但是如此详细的说明了征发的民户数量,道路的标准,建筑材料,施工范围和要求,却是前所未有的。

    “取地图来!”

    早有机灵的内侍取来安南全境地图,在王爷和世子面前展开。紫檀木制成的画框,将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变得一目了然。

    “父王!”在地图上端详了片刻,世子的脸色也变得异常兴奋,“李家小贼所修筑的这条大道,丝毫不亚于当年秦始皇隋炀帝所修筑的驰道、运河!”

    用闻讯赶来的近臣在地图上粗粗的量了一下,不由得也是大惊失色,“陛下,李贼滥兴大工,四处征伐,不恤民力穷兵黩武乃是取祸之道!纵然不如杨广那般身死国灭也难逃嬴政二世而亡!”

    “正是!想那杨广,身死国灭,方才修成此运河,却便宜了后来人。便是为圣天子清道尔!”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世子!李某如此倒行逆施,殷鉴不远,便是我安南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之时!”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地图,那条粗粗的红线,被内侍用毛笔沾着朱砂在地图上向下延伸,从布政(河静、广平)、广南道(广南、广义、平定),沿着海兴、边和、河仙,一直修到藩镇营(西贡的古地名)、定远州!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越江河,过平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越看,越是让人喜形于色。

    海河以南,便是热带丛林气候,气候潮湿闷热,蚊虫多,传染病多。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平素每年都有瘟疫流行,整村整村的人死绝的事情发生,修筑公路,无疑是将人命大把大把的丢弃到荒野之中。

    “陛下,据细作报知,顺化阮逆所辖地域内壮丁人数不过十二万六千八百五十七人(此数字是1776年的数据),李贼如何征发了数十万民夫来修筑道路?”一名大臣仔细研读了一遍郑杖的奏折,发现数字有些对不上账。

    “先生,”世子向这位曾经辅导过自己读书的大臣恭恭敬敬的行礼,“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壮丁数目不假,但是李贼暴虐,想必是扫地征发,上至七旬老翁,下至黄口幼童,一律发到工地修路便是。”

    “世子所言极是!想必是连那溪硐之人,也要在李贼滛威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他的荒谬之举流血出力!”

    这话倒是被大臣们猜对了,也不能说全对。壮丁的数字固然不对,但是,不要忘记,守汉的地盘上是执行官绅一体完粮纳税的制度,大批原先依附于阮家官绅贵族的奴仆成为了自由民,这些人是不在丁口簿子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初轻徭薄赋之后,人口增加的原因,不用缴纳人头税了嘛!

    另外,便是日丽十条的威力。在这个原则框架下,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开垦荒地的权力,但是你必须要缴纳税赋。这样一来,顿时在垦荒局登记的人口数量立刻呈爆炸式增长。

    “想哪秦始皇、隋炀帝,为了一己之私,在全国各地征集百万民夫,修建宫室驰道,建造长城,开挖运河,最后导致亡国,李贼想来也是为期不远!”

    此话一出,顿时室内一片附和之声,所有的大臣都暗自垂涎,这几年同南方贸易,河静出产的各宗商品,不论是王公大臣喜欢的玻璃、百合瓷,还是升斗小民需要的食盐、菜油、布匹,米酒,军队强烈要求全部装备的九转钢制造的兵器铠甲,哪一样不是让经手人大赚特赚的东西?

    这要是一旦李守汉的政权发生内乱,主公大举南下,自己们是不是可以从这块肥肉上狠狠的割下一块来?想到那些传说中几乎是吐金屙银的工场,还有那些年产十石稻米的肥沃土地,大臣们一个个在内心流着口水。

    “臣等恳请陛下,早日挥师南下,以解民生倒悬之苦!”大臣们发出异口同声的心声。“好让我们发大财!”

    “李贼虽然残暴不仁,但是如今正是邸张之势,要待他多行不义,我军才好南下,解民于倒悬。”抖抖团龙袍的衣袖,郑王爷大义凛然,却又无可奈何的向诸位公卿解释。“敌人虽不仁,却是强敌,我虽仁义,但却弱小,只能相持以待变化。”

    “但是,本王已经决定,待禀明皇帝之后,便挥师西向,解救那里的黎民百姓!”

    这个!?。。。。。大臣们都哑口不言了。向西?那是寮国的地盘?这分明就是惹不起富人去欺负穷鬼嘛!寮国同河静比起来,有什么?除了荒山还是荒山,有点田地也是出产不足。

    “陛下!臣不才,蒙陛下重用,执掌钱粮度支之事,臣愿意为陛下及诸位同僚剖析一二,试看李某之地,还能支撑多久!”

    说话的人是户曹主事。

    很快,他从钱粮开支的专业角度为郑王爷和同僚们开始分析。

    “李贼征发了数十万民夫,我先按照四十万人计算,这些人沿着从南到北这三千里的地域内进行辛苦劳作,每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按照每人每天一斤半的最低消耗,便是六十万斤。再加上沿途运输的损耗,中间环节的消耗(其实就是经手人员的中饱私囊。)每天至少要消耗百万斤粮米。施工已有数月,何时完工,不得而知,但是,每月至少要耗费三千万斤粮米之数。此乃粮米消耗。”

    “郑杖大人所说,路面完全使用烧灰铺就,且可以并行三辆马车。那烧灰臣下家中也曾用过,一桶二百斤,要价银5两,这条道路从河静直抵定远州,三千里路途,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桶烧灰?如此铺张,如此奢靡,李家便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消耗的!”

    “更不要说,还有那些工具、车马、人力的消耗,这厮,此番必亡!”户曹说的激动处,不由得咬牙切齿,面貌狰狞。

    他的话,让郑梉王爷、世子和百官无不点头称是。

    正月初二,黎皇上朝接受迟来的百官元旦朝拜。

    正月初五,郑王上奏,寮国不行仁义,屡次犯我边境,焚我村庄,杀我边民,掠我财物,要求出兵讨伐。黎皇照例恩准。

    正月十一日,郑王发布诏令,各军务必整顿军马,拴束兵器铠甲,准备出征。

    正月十二日,南方又有线报至。

    “李贼果然暴虐!”

    看了线报后,自郑王以下,诸位大人都是众口一词的评价。

    “每人每天至少完成两方土石方的工作量,否则,当日工作视为未完成。且又实行分段包干制,一人未完成,则一段未完成。每日应完成多少,皆有数量。民夫为了完成工作量,不得不昼夜辛劳。”

    大人们不得不对李守汉刮目相看,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呢?乖乖得!分段包干,每天每人应完成多少都有定额!有了这样的办法,我看那群奴才们还怎么偷懒!

    (守汉哭了!你父亲的哥哥的!郑杖你个昏官!老子是提出了按劳取酬,计件给饷,怎么到了你这里变成了残酷压榨民夫了?我可是一日三餐米饭管够,咸鱼风鸡的随便吃,油水充足的供给啊!这你怎么不说了?还有,我的民夫可都是花钱招募来的,虽然说带点强迫性,可是,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在哪里都不算少了!如果不要工钱,可以拿着发工钱的竹牌,到工地附近的市场上,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盐,布,铁锅,刀斧。而且是不论男女老少,不分种族,都可以到工地上干活,只要你干了活,便可以在工地上吃饭领钱。然后用工钱买你以前想买买不到,想买买不起的东西。你怎么没有看到这些人干活时候热火朝天的情景?背着土筐唱着山歌在工地上奔跑的情景?)

    “诸臣工!这里还有一份密报!大家可以猜猜,里面说的是什么?猜中者,朕有重赏!”郑梉王爷拿起龙书案上另一份密报。

    “敢是南方之民不堪李贼压迫,有义民在阮家旧部号召下揭竿而起?”有大臣信心满满的揣测。

    “莫非是李某的驰道工地爆发瘟疫,死者无数?”

    看着亲信们一个个为李守汉设计着一件件倒霉事,郑梉很是满意,“众卿所猜,虽不中亦不远矣!”

    “李守汉部将王宝,统领之南路军,同暹罗军大战一触即发!”

    第八十九章 素林府之战(上)

    大家昨晚赏月赏得如何?

    &nb)

    暹罗东南的交通要地,越过大山,南面便是真腊。山间星罗棋布的散布着很多高棉人和孟人的寨子,在寨子里,时不时的传出一阵阵大象的嘶鸣之声,偶尔会有孩童骑在象背上,在大人的陪伴下去河滨饮水。

    王宝的大营,便在山前的平原上扎下。

    和以往的大营一样,在营区前面挖掘两道堑壕和散兵坑,一来可以充当防御工事,二来便是排水沟。挖出来的红土,被那些充当苦力的战俘们夯实,筑成五尺高、三尺厚的矮墙。然后在墙上预留出通道,充当出入口。在通道的两侧,筑起了炮垒,六门十二磅炮和八门大佛郎机封锁了冲击大营的可能。

    土墙的后面,凤凰营的士兵们监督战俘砍伐来树木立起木栅,在土墙与木栅之间,一道宽八尺,深五尺的壕沟里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竹签。挖掘壕沟的土在木栅后面又夯筑了一道土墙,一门门小佛郎机被安置在墙上的炮位上,在小佛郎机的旁边,整整齐齐的排布着一个个射孔。

    大营的正中,凤凰营的营旗、王宝的南路军指挥的大旗在高高的旗杆上飘扬。

    此刻,大旗的主人在营前的平原上观察着暹罗军的阵势。

    凤凰营的诸位营官和王宝一起,手执黄铜做镜筒的单筒望远镜向对面望去,在望远镜清晰的镜头里,暹罗军的情形一览无余:

    暹罗军的阵型排列在平原上,在上午初升的阳光下,如同被染上了一层金红色一般。在步兵方阵前,近百头战象在象奴的照应下一个个进入自己的位置,象背上的竹楼里,隐约可以看到几个火枪手的身影。

    为了防御正面和侧面的敌人武器,每一头战象身上都披着巨大的铠甲,长长的象牙上也绑扎着锋利的长刀。几个象奴正在低头为战象解开锁在象腿上的粗大铁链,好让这些庞然大物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能够尽情奔跑肆意杀戮。

    战象队列前面,赫然排列着二十二门大炮,炮手们正在紧张的搬运着炮弹和火药,苦力们在军官们的指挥下,费力的调整着火炮的炮口和位置,以便于火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杀伤效果。巨大的体力消耗,让苦力们着的上半身,在这正月的天气里依旧汗水涔涔。

    步兵方阵前,军官们骑在矮小的战马上,举着同样的千里眼向这边望来。身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

    士兵们手持长矛,腰佩细长的缅刀,黧黑色的脸上充满了杀戮,“杀掉这些明人,他们的辎重、钱财,还有曾经是暹罗属国的真腊,便都是我们的了!”

    “暹罗军主要装备有三类武器,长矛,缅刀,火枪,另外便是火炮和战象作为杀手锏。”被汉元商号策反的暹罗驻扎素林府的军官,华人洪差,用手点指着远处的暹罗军队形,一一介绍着情况。

    “对面的将领是谁?”营官彭坤数着暹罗军的旗帜,询问着洪差。

    “彭大人,暹罗军的主将,如果我没有看错旗帜的话,应该是窝罗翁,此人是暹罗颂昙王驾前的宠臣加权臣,为人最是j狡贪婪,此番他统率这五万暹罗兵、战象百余头,四五千匹战马前来,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在窝罗翁旗阵的左侧,那一个小阵型,是在大城的倭人义勇队,此辈皆为倭人在暹罗谋生之人,善用火器、长刀,据闻都是国内战败的武士,为了避祸远来暹罗谋生经商。按照他们的编制,从旗帜上看应该是一备,六百人上下。为首的,便是倭人在大城的头面人物,津田又左卫门、山田长政两个。津田是倭人中在暹罗颂昙王面前的通事,也是倭人在暹罗朝廷中官做的最大的。山田,则是倭人义勇的首领,最是能战。”

    “火炮是在大城的荷兰人、葡萄牙人帮助铸造的,火枪兵也是葡萄牙人一手操练出来的,前些年,黑王子便是依靠着战象、火器将缅军打败,这些年,暹罗也是偃武修文,武力废弛。荷兰人又同葡萄牙人明争暗斗,故而,此番窝罗翁引兵前来,荷兰人百般推辞,而葡萄牙人,因与将军在广南国有旧仇,故而倾巢而来。指挥大人请看,窝罗翁旗阵右侧,便是葡萄牙兵的方阵,此辈善于用长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