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国破山河在 > 国破山河在第78部分阅读

国破山河在第78部分阅读

    第七卷 第三百一十二节

    也许传说中的长生不老就是类似于李卫这样的身体异变。

    李卫从雪地里抓起一团洁白的雪,搓了搓被炼神诀弄得并未成熟多少的脸,就听得背后有人道:“卫子!看来心情不错啊!”

    “十一分区的建立工作总算上了轨道,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李卫回过头,看见王保正披着黄呢子军大衣站在办公室门口。

    作为拥有一个独立稳定根据的主力部队新开辟出第十一分区,老三团负责一大片独立自主的战区和根据地内大大小小的各支抗日武装队伍,一下子增加了诸多管辖单位,原本的建制框架和指挥结构已经不再适用,这样的整合,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通过近一周鸡飞狗跳的磨合,第12区队和团部及其他各支部队才算是熟悉了这种新编制的管理结构。

    “连长!有最新敌情通报!”陈佳瑶此时却从电报室内走了出来,别人都在难得的休假中,陈佳瑶却要继续坚持在岗位上与各个下级情报站的情报人员一起擦亮眼睛,密切关注附近的敌情动向,时刻戒备着日军随时会发动的进攻。

    “日军特务最近行动频繁,不断散发标语传单,试图拉拢我根据地各抗日武装,并且与山东部分国军有私底下的来往!上级要求我们严格监控内部,控制情报,避免出现叛徒,给根据地带来损失。”陈佳瑶把刚收到的情报给王保和李卫念了出来,晋察冀豫鲁几大根据地内的电报机除了与八路军集总和延安党中央进行联系外,在平时都密切保持着信息共享,联合成一个庞大的情报信息网,日军的任何风吹草动,各地有电报的单位都能立刻获知,同时得到上级参谋部的作战建议,抗日并不是一支部队所随完成的,必需依赖集体的力量。形成局部优势,与兵强马壮的日军进行斗争。

    “呵呵,老套路了!又是金钱,美女的,这么差的待遇,还好意思出来拐人!”李卫听了大笑起来,敌人的那一套他是吃了个遍,深有体会。

    王保听了不禁又好气又好笑,道:“你当别人都像卫子你这样,连吃带拿的,你这种人不去祸害别人就不错了,日本人哪里还敢来招降你啊。”李卫就是那种糖衣炮弹打过来,糖衣吃掉,炮弹甩回去的主儿,任丘县城日军监狱的表现已经很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12区队的卫子是最值得放心的人了,谁都有可能叛变,唯独卫子不会,敌人也不敢收啊。但在根据地里面。恐怕我们还是多留个心眼儿,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绝不对小看敌人。去年底有村民出卖黄联络员和民兵队长叛变,还有段诚那家伙,这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人心隔肚皮,必需得加强部队和群众的政治素质,我们的担子可不轻啊。”陈佳瑶感觉了三排长这个担子并不轻,虽然不是主战排,但是在与日军斗争中发挥的作用却是一点都不容忽视,运用的好,敌人败势几乎可以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完全不是用兵力和装备能够衡量的。

    “看来日本人也学我们派出的大量武工队,跟我们玩宣传战!佳瑶,这可是你的强项,别输给敌人哦!”王保看着一脸坚毅的陈佳瑶,眼中绽放出鼓励的目光,不一会儿他发觉自己凝视的时间过久,性质有些变了味儿,老脸立刻像红苹果似地转到一边。

    其他人一个个是假装没看见左右乱瞧着,意外的没有人跳出来点破。谁叫王保是连长,这点面子咋能不给呢。

    “嗯!”陈佳瑶充满信心地点了点头,得到上级支援的精锐武工队后,三排不仅人手增加,而且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不论做群众工作,还是心理战都是驾轻就熟。

    虽然表面上的直接战斗因为日伪军撤回据点过冬而少了很多,暗底下却是暗潮汹涌,日军的特务队和八路军的武工队都在暗中较着劲儿,互相拉拢双方阵营的人马,根据地内除了少数心志不坚的人经不起日伪军诱惑,大部分人都并没有被日军特务开出的种种条件诱惑,武工队方面却因为有群众掩护,并没有多大损失,反倒是有几个据点的伪军经不住隶属于三排的武工队做通家属工作,成为了八路军的眼线。

    日军特务队不懈地寻找华北抗日力量的薄弱点并不是完全毫无所得,一月中旬王保的第12区队还是听到了不好的消息,第十一分区根据地区相邻的国军战区内,山东新编第4师纠结几支大小部队集体兵变,投降了日军,将自己的战区拱手让敌。

    山东战区新编第四师在出现蠢蠢欲动意图叛变的举动时,直属于三团的第10区队所辖的武工队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在掌握到充分证据后,第11分区司令部立刻将这一重要情况提交了所辖山东的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部,要求将有叛变嫌疑的国军军官隔离审查,但却未料第五战区司令部回复消息却令第11分区司令部大跌眼镜,属于国军统辖的第五战区司令部指责第11分区栽赃国军部队,有分裂抗战统一战线的嫌疑。

    由于第五战区司令部的无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行动,坐视国军新编第4师的叛变,投入日军阵营。

    国军新编第4师的集体叛变,令华北日军大喜过望,忙不迭地又是金钱美女又是许诺军职,一时之间山东的伪军数量竟然达到了十八万之多,这给紧相邻的第十二分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然而还没等第11分区司令部开口,第五战区司令部居然指责第11分区中共部队抗战不力,多管闲事。

    “重庆中央政府想干什么?!”这个问题盘亘在第12区队的王保连长脑子里转悠了一天,甚至是习惯于分析推断的陈佳瑶也看不明白第11分区司令部下达过来的一纸通文,为了鼓舞后方百姓抗日决心,重庆的中央政府组织老百姓的代表组成慰问宣传队到各战区慰问军队,参观前线抗日战士作战英姿,能过亲眼目睹将前线的战况带回给后方。

    区队内部的会议,李卫对于这个通文发起了牢马蚤:“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枪杆子都没摸过的小老百姓傻乎乎跑到我们这里,不是送死么?!战场上谁顾得了他们。”华北的局势已经够乱了,再来一帮子打着慰问观察的闲杂人等,还不直接拖累战斗队伍,光是为了保护这些人的安全就要抽调战斗力,以现在这种环境根本就是很直接的非战斗减员。

    “卫子,你还是先别急着生气,这些老百姓能跑到这里来,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气的,能让在大后方的平民看到前线的战况,我想也是有利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既然团部把这些人送到我们这里来,应该是对我们区队辖地的安全比较放心才这样做的。”作为区队连长的王保自己不能像李卫这些下属那样毫无顾忌的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总是要把一碗水给端平,他总感觉到上级把到冀中的慰问宣传队肯定是有目的的。

    “我越想,就越觉着这支宣传队肯定有问题,天知道是不是全部都是正宗的老百姓呢?!也许有特务伪装的人潜伏在里面也说不定,最近我们11分区和山东战区的国军司令部关系不太好,会不会国军派人来摸咱们的底。”范国文在思考了半天以后,才冒出了这么一句,却是听的王保和其他几个正副排长的寒毛都竖起来,皖南事变大家都仍就是记忆犹新,新四军的遭遇那才叫个憋屈啊。

    “如果这支宣传队没什么问题,我们自然是欢迎的,但王政委也提醒咱们要提防着点儿,虽然没直接的确凿证据,我们也不能当傻瓜任人忽悠。”陈佳瑶点了点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无。

    “佳瑶!这些人交给你了!盯紧点儿!我们的重要部门一定要保密,如果这支宣传队是规规矩矩的,我们就好好招待!”王保桌子一拍。

    “行,这个交给我吧。”陈佳瑶认真的点了点头,忽然道:“我请求区队借调李卫排长一起配合我的工作。”陈佳瑶的语气像是成心想把李卫一样拖下水的样子。

    扒着桌子打瞌睡,没个正形的李卫目瞪口呆,他躲都来不及呢,怎么陈佳瑶又把他拖上了呢,连忙急道:“佳瑶姐,你没开玩笑吧!这种任务应该是你们三排的事情呀!我只会添乱,哪里还能帮什么忙?!”打仗杀敌李卫自认还行,但是搞接待根本就是外行了,难道用刺刀和手榴弹去欢迎这支宣传队伍?!

    “就冲你一句会添乱就够了!”陈佳瑶的柳眉一挑,道:“上回任丘县鬼子监狱里你不是挺能搞破坏添乱的嘛!如果这支宣传队若是别有目的,我想请你给他们添添乱!给他们来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会议室内其他人齐刷刷的点头,表示英雄所见略同,祸害之名实在是威名久矣!

    李卫的脑门子砸在桌子上,直接被气晕菜了。

    第七卷 第三百一十三节

    一月的积雪化了没多久,来自国统区的数支慰问宣传队比原计划提早来到了冀中地区,像是急着甩包袱送瘟神似的,三团团部刚接到人就直接用牛车一路给送到了第12区。

    在二营一个排的兵力护送下,有三十几个队伍的慰问宣传队带着十几辆牛车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石井村,使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小村落一下子热闹起来。

    驻石井村的第12区队没有丝毫任何怠慢,陈佳瑶带三排的战士在村口敲锣打鼓热烈欢迎慰问宣传队地到来,噼噼叭叭的鞭炮立时在村口响了起来,给石井村添了几分热闹。

    在国共双方少有共同合作护送下,辗转穿越了日军封锁线,来到根据地的慰问宣传队在看到石井村错落有致的民房时,有几分疲色的脸上立时露出兴奋神色,这就是华北与日军顽强作战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从来到这里的路上,高耸的碉堡,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兵,装甲车巡逻的铁路线,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几乎很难想像他们要慰问的这支队伍是如何在日军重兵扫荡和重重封锁下生存下来的。

    坐在牛车上的慰问宣传队员纷纷跳下车,其中一个截着金边眼镜,一身皮裘装的男子站在队伍前面,迎向接应人员中为首的陈佳瑶:“鄙人张才,是第六慰问队的领队。”对于这个村子的驻军如此欢迎阵容,他还是满意的,至少这些战士身上满是斑点的奇怪军装还算齐整,崭新的三八枪上挑着的刺刀闪着寒光,无一不显示着这支部队是精锐。

    “您好!张先生!我是12区队三排排长陈佳瑶!欢迎你们的到来。”陈佳瑶敬了个军礼,大大方方伸出手去与对方握手,称呼先生是比较大众化的,同志还是算了,第12区队派出女排长出面接待还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沟通的。

    陈佳瑶在与慰问宣传队邻队张先生的寒喧中,转过脸像吩咐下属似地道:“你!带人帮他们去安顿一下!”李卫这个一等一的壮劳力,她根本没指望白白放过。

    “是!”屈于陈佳瑶滛威之下,李卫老老实实地装孙子,带着三排和四排的战士与护送慰问宣传队的团部士兵进行交接。

    看着队伍里面几个要风度不要温度,还穿着高跟鞋,貌似大学生的妹妹,还有穿着厚实绸缎棉褂子像是商人的队员,还有穿着西装大衣二鬼子似的人。各色人等皆有,兴奋地大呼小叫的慰问宣传队员,李卫有些傻眼,“这是来旅游观光的旅游团吧。”在他的印像中能用十几辆大车装满得大小箱子只有旅游团拖家带口才会出现的阵式。

    “喂!当兵的,还不快来帮我!”慰问宣传队的一个女学生冲着李卫不满的喊道,她很不幸的踩进一个泥坑里,立时把鞋子黏住了,黑不溜秋、黏了叭叽的烂泥,让她伸手拔鞋子不是,抱着自己的腿从被黏住的鞋子里解脱出来也不是。伸手怕脏了手。不伸手吧,脚又陷在里面,总不成光着脚丫子在哪儿直蹦吧。

    冀中的农村根本没有城市化的石板路和砖石。一碰上下雨化雪,就成了清一色的烂泥道,走路走的稍用力点,脚上甩起的泥能飞起半天高,这个女大学生被陷在一个小小的泥坑里,实在是情有可原。

    李卫心底再次重重叹了口气,抵制住抚额长叹的欲望,什么也没有说,乖乖走了过去。

    “当兵的,你到是快点儿啊。姑奶奶快站不住了。”女大学生明显不满李卫悠悠哉哉地走得那么慢。

    李卫当作没听见,走过去,轻轻托住女大学生的鞋子,往上一提,把女大学生陷在烂泥里的脚抬了起来,随手揩掉鞋子上的泥。

    “好了,没你的事了,快来帮忙搬东西!”女大学生觉着自己的玉足被李卫抓在手里,好像会受到玷污似的。急急地抽回脚,连句谢都没有说。

    “……”李卫依然无语,在这以慰问宣传队员面前,他打定主意只使一招:装傻!连脸上和皮肤都被抹了一层灰,和平常农村战士一般无二,下决心一定要洗脱自己这个祸害的不良名声。

    李卫貌似一个憨厚寡言的普通战士,老老实实从附近抓了团未化尽的雪块在手上搓了几下,走到大车边和其他战士一起搬运那些死沉死沉的大小件箱子,像是被拉了壮丁干那本分的苦力活儿,陈佳瑶这大姐头实在是得罪不起,俗话说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实质上三排要比玩暗摸的四排阴狠多了。

    跟着李卫的几个战士都是一副想乐又不敢乐的表情。

    慰问宣传队还没等安顿下来,其中十来个初次来到了根据地,异常好奇加兴奋的队员就开始在整个村子里折腾起来。

    这支慰问队倒也不是白混,一得闲就开始在村子里摆开组织起来,又是诗朗颂,又是唱歌,还有跳舞,还真是一副慰问劳军的架式,吸引的老多一堆村民和战士围观,把一个村子整得热闹非凡,像是过年过节似的。

    每一个战士都被挂上了一朵小红花,还得了一个小小的礼品。李卫有些哭笑不得的拆开慰问品,纸包里打开的一瞧,一个小小的木框镶着一面小镜子,还有一个小梳子,一包烟。

    摸摸自己的板寸头,梳子貌似无用武之地,李卫的额头上立时淌下冷汗来,女孩子用的东西,一个大男人要梳子干啥?!小镜子最多拿来晃晃人眼睛玩,抽个空给林欣雨那小丫头片子捎过去吧,省得总是一脸幽怨,好似自己成了一个负心汉,李卫可不想再多背一个黑锅。

    还没等李卫想到如何处理香烟,就被连队里的几个老烟枪逮了个正着,一把夺过撒丫子就跑,出手动作之快连李卫都自叹不如。

    “卫子,反正你也不抽,就当是共产了哈!”几个老烟枪战士正赶上地主家过年打秋风,不少战士手里的烟都被扫荡去了,这烟瘾头儿可算是劳动人民翻身大解放。

    “日!~”李卫冲着那几个老兵油子竖起了中指。

    还没歇上一口气,李卫看到几个可怜巴巴的战士被慰问宣传队的人拉着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表现出一个个抗日战争英雄形象的pose,一个抗着摄相机的家伙上窜下跳的拍着,镁闪光灯嘭嘭狂闪,李卫在胸口偷偷划着十字,心底直念看不见偶,看不见偶,死道友不死贫道,贴着墙根风紧扯呼。

    招待这些几乎是千里迢迢而来的慰问宣传队,以打劫鬼子起家的第12区队招待晚宴格外丰盛,日式的清酒,高梁烧,各色罐头,还有本地特色,都让慰问宣传队的队员们感觉到了,这里的根据地,小日子也过得相当滋润。不过话说回来,整个十一分区也就只有第12区队在去年下半年干了几票大的,家底颇为殷实,这也是三团领导把慰问宣传队安排到12区队地盘来的用意,第12区队几乎是下级地方上最能撑得住门面的队伍。

    “谁他娘的把旗帜拿出来的,赶紧拿回去!”李卫虎着脸训着几个表情畏畏诺诺的战士,不远处的鬼子碉楼里机关枪突突突向四周扫射围扫射,这倒霉的据点被区队长王保拿来当典型给来自国统区大后方的慰问宣传者们来一场现场实战。

    他们所站的位置正是一个小坡后面,大多数战士把这个据点围了个水泄不通,完全是一副人多欺负人少的阵仗。

    “排,排长!是,是何小姐让我们拿出来的。”一个战士缩着脖子小声回到,何小姐就是当日一脚陷在小泥坑,喊李卫帮忙拔鞋的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