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国破山河在 > 国破山河在第62部分阅读

国破山河在第62部分阅读

吴营长看着这个第一次参加营级干部会议的新机枪班班长。

    “我,我家里也有一个大农场的,所以学过关于生物方面的书。知道蝗虫的一些习性。”范国文显然没有在这种大场合讲话的经验,说话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流畅,变得有些结巴。

    周围人这才想起来这个大学科班毕业出身地战士在美国的家里可是有一大片农场,倒也不是韭葱不分的读书人。

    李卫眉头猛皱,咋当班长了也还这个德性啊,急道:“快坦白从宽!老实交待”不离身的格斗刺习惯性的拿了出来,在手里摆弄着。

    李卫的话还是他手里的格斗刺,立刻起到了治疗结巴特效药的作用。证明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拳头硬地是老大的硬道理,吓得范国文脸色一变,立刻言语变得利索无比:“早晨露水重,蝗虫一般飞不起来,还比较怕烟火,而且有趋光性,晚上可以点起火堆,把蝗虫往火堆赶。”

    “我看可行!”李卫点点头,虽然以前学校对灭蝗的教材内容不多。毕竟在现代发生蝗灾的机会并不多。范国文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

    “其他还有谁有什么好的建议。”营教导员徐一亭把范国文的话记了下来。

    李卫想起午睡醒来看见满院子的鸡鸭拼命啄食蝗虫的景像,举手补充道:“可以寻找蝗虫的天敌,像鸡鸭鹅。青蛙之类地,专门放养用来捕食蝗虫,即消灭了蝗虫又养肥了鸡鸭。”

    吴营长点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老百姓家里多养有家禽,集中起来打蝗虫地歼灭战倒也可取。

    临时会议匆忙结束,根据范国文等人提出的灭蝗建议,吴营长决定同时实施。

    从山上砍来了松毛草,还有杂草,撒上辣椒末和有弱毒性的杂草,在各处田埂边上点起了无数地火堆,一点引火。一边还撒些水,压住火苗,施放出浓烟,几个战士拿了扇子等各种趁手的工具,轮流地吹撒浓烟,把烟引向田内各处。

    一时间二营的田地内外翻滚着呛人浓烟,撒过辣椒的草堆放出来刺激性烟雾连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蝗虫,人尚可堵住鼻子。可蝗虫肚子上的气门却无可奈何,刺激性的悬浮小颗粒沾上便甩不脱。

    不一会儿功夫,受不了飞蝗腾空而起在上空打着转转,而更多的直接被熏地纷落了下来,首战初胜,战士们一阵欢呼,当然也有一些得意忘形之辈大意地被烟雾呛得涕泪直下。

    “吼!~~~~~~~~”

    远处猛然爆发起一阵悠长的怒吼声!~地面仿佛都在震颤着。

    所有人心头一颤,压抑郁闷的感觉立时笼罩在心头,空中飘散的烟雾仿佛受到什么大力鼓动,缓缓地冲着一个方向退散。

    所有地人条件反射式的做出同一个动作,双手抱头捂住耳朵蹲下,没有一个人想被小李子的九天龙吟误伤。

    要命的蝗灾使二营连什么招都使上了,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实践出真知,在理论联系实际后,李卫郁闷咳了好几声,九天龙吟极耗精气神,他也只能延续一分钟都不到的时间,除了离自己三十米范围内被震死的蝗虫如降雨一般纷纷落下,地面铺满了一片虫尸,三十米外的蝗虫除了慌乱地向四散逃跑,压根儿不卖李卫的帐,九天龙吟也是作用有限。

    怎么也扑杀不尽蝗虫地村民们,疯狂扑击蝗虫者有之,跪在田边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者有之,咬牙切齿地指天骂地者有之,欲哭无泪神情绝望凝滞者有之,跪地双手合什虔诚祈祷者也有之,不少已经绝望了的村民干脆放出家畜,哭着看着禽畜们把粮食和蝗虫给一起吃掉。

    面对自古就有天罚的蝗灾,不可避免地使根据地内人心惶惶,一些愚昧的老太太甚至摆起了香案供起了蝗虫为“神虫”,向所谓的神灵祈求让蝗虫不要来吃粮食。

    不少潜伏进来的特务和汉j四处散播谣言,说什么八路军是逆天,触犯神灵,上天降下了惩罚,根据地的蝗灾是天谴之类的,再利用一些无知的群众,蓄意挑拔根据地群众与八路军之间的矛盾。

    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嚷嚷着根据地的伤亡损失都是八路军惹火了日本人造成的,而且触怒神灵,使上天降下灾祸来,搅得局势越发的不安稳。

    一些村子里甚至出现阻挠八路军工作组的政宣和备战工作,不少民兵家属硬逼着把参加民兵的亲人强拉了回来,亲人的阻挠和反对,让不少热血青年被家里人闹的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不得不被迫退出民兵和游击队,甚至有的村子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解散了武装,干脆放弃了抗日。

    与此同时封锁线附近的日军则一反常态,摆出中日一家亲的姿态,不少日军模仿八路军,给农户干点活,给小孩子塞些糖果,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拉拢人心,然后热情邀请根据地的村民们到日军治安区去生活,建立起所谓的“人圈”,欲从根本上争夺八路军的人力资源基础,从底层抽空根据地的实力。

    因蝗灾引发得山雨欲来的动摇局势,位于辽县麻田镇的八路军前方总部内正召开着团一级的紧急会议。

    目前根据地最急缺的就是粮食和人,而蝗虫和日军两支天灾加人祸的蝗(皇)军,却有如两只手紧紧的扼住根据地的喉咙,让八路军各级军政单位喘不过气来。

    春小麦及春季作风的收获大面积减产几乎已成定局,然而日军捉摸不透的动向,更让八路军总部会议上所有的人心头笼罩着一层不详的阴景。

    一分区参谋部传来的一份情报分析和地下情报网络的多方情报印证,预示着日军近期正在酝酿着一次规模空前庞大的攻势。

    可是粮食却是根据地的命根,不可预知的蝗灾突然降临,令根据地所有的军民措手不及,不得不抽调大量的人力进行救灾和抢种行动,另一面日军发动大规模扫荡攻势的警报越来越响。

    前年百团大战,去年反第三治安强化扫荡和今年三月的春节扫荡行动,虽然八路军取得了可喜的战绩,但同时带来的大量伤亡,也使根据地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有史以来的低谷。

    灭蝗造成防卫空虚是找死,全力备战却没有了粮食又是等死,抢粮食还是反扫荡,太行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不得不面对了有史以来了最大的挑战。

    这让八路军总参谋部的参谋们几乎是寝食不安,不从蝗虫嘴里抢下粮食,空着肚皮的根据地军民们哪怕日军不来打,也会不攻自溃,这个是连小孩都能认明白的局面,日本人自然不会傻到错过闹蝗灾给根据地致命一击的这个机会。

    “按眼下看,各区的人力只能选择灭蝗自救,抓紧补种,或者积极储备战备物资,训练备战,这一次小日本一定不会放过根据地的,恶战不可避免,但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彭副总司令员已经看清了眼下的形势,天灾人祸齐上阵,而且挑得就是刚刚过完冬,青黄未接的时候,形势只能用恶劣到无以复加,简直是要命的程度。

    “但毕竟根据地还是我们的地盘,日本人不管怎么说也是外来的,至少,我们还拥有地利,只要根据地还在我们手里一天,我们就多一分打败侵略者的把握。”左参谋长接着彭副司令员的话,愤然打破了会议室内的僵局。

    第六卷 第二百五十六节

    “如果能解决粮食问题,我们根据地不会怕什么扫荡!”北方局杨书记点头道。

    彭副司令同样赞同杨书记的看法,附和道:“眼下谁掌握了粮食,谁就能打赢战斗。”

    坐在会议场上首席的朱总司令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粮食和反扫荡工作必须同时进行,目前根据地闹粮荒和蝗灾,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长久以来根据地群众们一直勒紧裤腰带支持抗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和老百姓争粮,野菜,榆叶,尽量让给群众优先,群众才是军队的根本,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后勤部门注意粮食供配,不允许有多吃多占,更不能有贪污,如果有谁私自克扣,军法处置。”

    掂了掂手里的文件,左参谋长道:“从总参谋部汇总的情报看,日军下一步军事行动并不明朗,而且也不知道会采用如何攻势策略,进攻重心也不得而知,日本人从今年开始就加强了保密工作,但有迹像表明,根据地即将面临着一场大战,各分区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并加派人手密切关注敌人的兵力调动,同时发布反扫荡动员令,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扫荡。”

    自从上次日军华北司令部发生情报失窃事件,负责追捕间谍的特勤队队长佐藤正夫铩羽而归,冈村宁次震怒之下,日军对内部进行了大规模清洗,相当多一部分官兵被秘密抓捕并处决,日军司令部及各级指挥部门不但加强了机密保密工作,而且还加强了对八路军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渗透。

    会议桌在座的各人都认真作着笔录,准备回到所属区后进行发布任务。

    手指轻扣着桌面,脑子里却是运转的极快,朱总司令轻轻吐出一个烟圈,道:“自从冈村宁次上任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后,日军的作战方式就变得十分诡异。不可捉摸,从今年二月春节扫荡看,日军已经学会如何抓住我军薄弱时机发动进攻,这一点需要通报所有的部队,随时都要保持警醒。”

    朱总司令清了清嗓子,表情变得严肃道:“我们的太行山根据地不是美国人的夏威夷,既然敌人意欲搞一场突然袭击,那我们也来一个将计就计。眼下蝗灾加上粮荒,先天不利,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像百团大战和秋季反扫荡那样与敌人的硬碰,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主场作战优势,布下迷魂阵,作出一如往常地形势去麻痹敌人,表面上一如即往的以不变应万变,私下悄悄进行准备工作,文工团不是为了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文艺活动吗?让他们继续排练,按原计划时间演出。各区请勿刺激敌人提前发动攻击。现在我们需要时间,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坚持到庄稼收割。有了粮食,我们就能给敌人一个狠狠地回击,在即将到来的反扫荡战斗中,我希望各部队一定要有效的消灭敌人,牢牢守护住我们的抗日成果,打出自己的风格来。”

    “是!”在场所有的干部齐声应道。

    会议地主题和精神被两个正副司令员确定下来,左参谋长拿出已经准备好的会议文件,道:“下面我们总参谋部给各区战斗准备工作列举的任务,及相关注意的要点和建议,希望各部队能够贯彻实施。同时注意保密工作……”

    因为没有粮食,战士们不能吃饱,体力和精神都被不可避免的被削弱,这使得太行山各战区的部队战斗力出现普遍下降,日军又在冷笑着磨刀霍霍,面对风雨即来的根据地的高层们普遍感到无奈,硬拼是不智,只能通过更加隐蔽的行动,寄希望于能够坚持过这一难关。熬到今年首批粮食收获,尽量保存实力与日军进行周旋。

    会议结束后,各分区的高层干部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驻地,下达任务安排。

    为了使各地群众能够积极应对日军地攻势,反扫荡动员令一层层逐级下达了下去,同时命令各部队加紧灭蝗和补种工作。

    眼睁睁地看着日军暗中做着扫荡准备,各部队也是急得直咬牙,可是从天而降的蝗虫大军不能置之不理,没有粮食,部队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更别说打仗了,而且蝗虫若不是能彻底消灭干尽,留下哪怕是一点点的虫卵和蝗蛹,也能使根据地陷入无休止地蝗虫天灾恶梦之中。

    在没日没夜的灭蝗扫蝗行动中,一分区三团二营等一些部队总结出了多条灭蝗经验,提交上级,印制灭蝗宣传单四处发放,抗日革命根据地内由各地党组织发动群体性的灭蝗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为了能够有效的运用人力消灭蝗虫,根据地甚至还向日军学习大扫荡战术,什么铁壁合围,梳蓖战术,交叉扫荡,有模有样的摆开阵式,扑杀着一切能够见到的蝗虫。

    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根据地群体性的智慧不容小视,在蝗灾爆发没多久,灭蝗烟雾弹,灭蝗药水,施药喷雾器相继问世,很多以前老百姓没有见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消灭蝗虫的器物都不断涌现出来,给灭蝗工作带来了相大大的便利。

    各级部队也对许多提供了有价值地灭蝗经验的战士们给予的嘉奖,奖励是子弹十发,虽然不多,但在战场上至少可以多打死几个敌人,多一些生存的机会,在部队里战士们的眼中,十发子弹比军功章更实在。

    “神啊!救救我吧”李卫看着满天满地疯狂乱窜的蝗虫扑向火堆,不时虫子撞到人脸上,爬到人身上,这种景像着实有些吓人,要不是有炼神诀震荡着,环绕周时的真气不断弹开落到身上的蝗虫,李卫真得会有落荒而逃的冲动。

    晚上野外点起了好几堆火焰冲天地大火堆,异常显眼的火光,吸引了初春大量具有趋光性的昆虫,不计一切的扑入火中,当然还有四周围被八路军战士们驱赶起的蝗虫群。

    旺盛的火堆不知吞噬了多少蝗虫,空气中满是刺鼻的焦臭异味,但是不少来自农村的战士还兴致勃勃地不时捡起一两只烤得恰到好处,焦黄的蝗虫,塞进嘴里眉开眼笑的嚼着,看得李卫连隔夜饭都快吐了出来,这么恶心的东西居然还能塞进嘴里,李卫一向不能接受吃那些希奇古怪的东西。

    可有时偏偏就不如他的意,这一阵子伙房特供铁板蝗虫,而且是无限量供应,可以敞开肚皮吃,害得李卫一看到那些堆成小山状的蝗虫,半点胃口都没有了,而且他还经常跑到伙房威胁炊事兵,不准把蝗虫掺进大饼或其他什么食品里,否则就是宁死不吃,搞得炊事班上下偷笑不己,在对于农村里长大的战士们来说,吃点烤蝗虫什么的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根据地人多力量大,全力扑杀蝗虫也是略见成效,仅仅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扑天盖地的蝗灾就被有效的扼止住了,虽然蝗虫大军数量不计其数,但也架不住根据地军民们没日没夜的三班倒轮换扑杀,一周时间也不知道喂肥了多少鸡鸭鹅等家禽。

    须知,天道循环,天灾虽然是一种失衡造成的,但哪怕是天灾维持过久亦会有克星加以矫正,成群的北归候鸟群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无数的各种大小鸟类,欢鸣着加入到捕食蝗虫的大军中来,地面上所有的军民们都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蝗虫的大面积聚集同样也受到大自然的宏观调控,直接吸引了蝗虫天敌的汇聚,哪怕是日本鬼子们也是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奇异地大自然生物现像,他们拦得住八路军,拦得住革命群众,铁打的封锁线却就是拦不住天空任鸟飞。

    在刚刚值完灭蝗晚班回来,李卫揉着被烟熏迷得有些难受的眼睛,看到黎明后的天空中突然出现地大量鸟群,傻了一阵子后,李卫突然很想快乐地大唱“农奴翻身把歌唱”,但考虑到版权问题,只能放在心里大唱个n遍。

    黑压压的鸟群出现,意味着根据地的军民们终于松一口气,物竞天择,所谓的蝗灾天谴不攻自破,假天谴反而遭到了真天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了粮食,余了蝗虫,又损了蝗虫,余了鸟类,那就损了鸟类,补补俺的五脏庙吧,这粮食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咱们的肚子里。”

    蝗虫吃粮食,鸟吃蝗虫,李卫吃鸟,李卫眼前仿佛就像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他的口水差点流了下来,根据地的粮荒,也使正在长身体中的李卫经常会极度想念来到抗日年代前,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大碗白米饭的白日梦,哦天啊,这现代社会千般不好,万般不好,可总能让人吃饱饭,长时间营养不良也让李卫变得对食物极度渴求起来,眼下是极耗精力的战斗生活,不是避世修身养性的修炼,辟谷根本就是没可能的事。

    这该死的北方,为什么冬天鸟类都往南边飞呢,不过眼下不是打鸟解馋的时候,得等鸟群把蝗虫们吃完了再说,李卫可不会在这个时候不识时务。

    第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节

    根据地军民响应上级号召齐力协力的扑杀下,蝗灾在稍稍得到受到控制,但各区军民没来得及歇口气就立即投入到了补种工作中,被蝗灾吃掉的庄稼全部都必需补种,不间断地高强度的劳作和缺粮造成普遍性营养不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