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猪星高照 > 猪星高照第5部分阅读

猪星高照第5部分阅读

了四九城最大的古玩市场潘家园。

    第十八章 老墨(一)

    潘家园可以说是全国人气最旺的旧货市场,对于它的概况只要上网查一下就能知道,但是没有亲自到过,就很难领会它给游人带来的震撼。全园占地共485万平方米,拥有4000余家经营商户,356天天天开市,从古旧物到工艺品,收藏品,装饰品等等相关商品一应俱全,每逢节假日,人流量甚至高达十万之巨。

    下午两点半正好是潘家园下半日最热闹的时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潮,曲文心生感叹,人类果然是最庞大的群居类动物,只要有个地,有个名,就能成群结队的扎堆到一起。

    这哪里是古玩市场啊,简直下班后的菜集,而且游人中以外国人居多,白皮肤、黑皮肤的随处可见,三不五时冒出各种外文,听得你云山雾罩的。你还别说,也许是生意上需要,就连街头摆地摊的老爷子也能和老外对答上几句,像曲文这类的国内游人反而不那么受重视。一来国内游人看热闹的多,二来钱袋子没别人丰厚,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

    作为商家,大家都知道那类客人最容易带来经济效益,但凡国外友人只要转上一圈多多少少都会买些小玩艺回去,说不定遇上个凯子,那就不是小赚一笔的事情。自家里的尿缸都能说成武则天的汤盆,先狠狠的宰上一笔,就算最后发现是假货别人也怨不到自个头上。因为古玩市场没有“假”这个说法,哪怕是假的也只能说是不真,买了错的回去全当是打眼,功夫没学到家,坚决是不会往外乱传

    来这里买东西你得留点神,心里有七成知道是真的也要当成假的来买,如此既便是买错了也不会亏太多。

    随着人流,慢悠悠的的街道两边的地摊上逛了好一会,忽然听到一阵吵闹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位外国游客在和摊主争论。

    “你这个人不诚实,这根本不是宣德的铜炉,你却卖八千块钱给我。”老外手持着一个面碗大的铜制三脚炉子,面色惩红对摊主咆哮,虽然说的是英文,不过曲文稍微能听懂些。

    摊主面色不悦,眉毛几乎并到一块,用英语回道:“这位朋友,你不要冤枉我,我做生意一向诚实得很,你看这炉子下边不是好好的印着宣德二字,怎么就不是宣德的炉子呢。原价两万块,我卖你八千已经是非常便宜了,当初你情我愿的事,怎么转个背又要我退钱。”

    听俩人的话,曲文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敢情这老外要买的是明代宣德年制的炉子,而不是现代造只印有宣德款的炉子。同样有宣德两个字,但当中的价值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宣德炉,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都是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完成。其款式大方典雅,色泽晶莹温润,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之一。

    由于这批精美的铜炉出现,到了后期相同款式的炉子都喜欢打上宣德二字,尤其到了清末民初达到了仿制高峰,其间制出的炉子价格基本在八百到六千之间,而正宗的普品宣德款香炉按拍卖价,最少在八万往上。

    这位老外应该是不了解中国的收藏规则,以为花了八千块钱买宣德炉,就一定是明朝宣德年间制,压根就不清楚还有后仿的说法。而且炉子本身印有宣德款,就算不是宣德年制的那也算是宣德炉,所以错不在摊主一方,要怪就怪这位老外不懂规则,贪小便宜。

    俩人闹了半天,最后是市场管理人员到来才解决纠纷,总算没引起大的冲突,倒是给一旁的曲文上了一课。

    看完热闹转身来到个摆卖字画的摊子前,因为金廷标真迹的事,令他产生了兴趣,饶有兴趣的细细看了半天,几乎每一幅都不错过,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来了个内行,所以看得如此仔细。摊主由着他观看也不出声打挠。

    要说曲文在典当行呆了二十多天,所学的东西在古玩行里连皮毛的皮毛都算不上,之所以看得如此仔细,只不过是暗中放出灵觉去探察这些字画上是否有灵气的存在。可惜寻了一圈,摊面上的字画没有一件显现出灵气的迹象。换句话说,这些画基本上全都是现代制品,或是年代不够久远。

    把字画看完,曲文微微的摇了下头,心中竟不住有些失望。不光是这摊,一路上都没有几件好货,偶尔发现些灵气存在,却也是极少的一点,完全不能跟金廷标的真迹还有手上的玉板指相比。

    “这位老弟,我这还有些别的老东西,你要不要看看?”

    眼看着曲文要转身离开,摊主急忙把他叫住,像这种认真寻找东西的人,都是潜在的买主。

    “哦,是什么东西呢?”

    离鲍国强所说的开饭时间还有很久,曲文倒也不急,又回到摊位前。

    摊主笑了笑,从摊后拿出几方黑漆漆的东西:“就这几方老墨,不知道老弟有兴趣不?”

    “老墨!”曲文愕然,墨水他倒是用过,可老墨从来末见,也不知道值多少钱。

    这几块老墨,黑亮如漆,细腻无杂质,带有淡淡的墨香,初一眼着实好看。曲文装模作样的拿起其中一块端详了会,借机放出灵觉探察墨上是否有灵气凝聚。

    曲文放出的灵觉形同空气,无色无味,灵觉掠过只是带起微微的空气波动,让人察觉不到。

    这几方老墨也没给他带来任何惊喜,墨上描金刻画,做功有板有眼,品相倒是不错,可惜都是现代或者近代的东西,没有一丝灵气存在。

    若是别人或许会买下来,不过曲文在典当行干了一段日子,每天听樊永成念叨古玩行十有八九都是仿品,就算是行家里手,一生中能捡几回漏都是少有的事。越是好看古旧的东西,就越要小心,加上这些墨都没有灵气的存在,曲文也就没放在心上。

    把几块墨放回时无意中瞟见摊主放墨的小纸箱中还有一方黑墨,与摆上的几方品相差之甚远,没有描金也没有精美刻画,晃眼一看还以为是块木碳。

    不过这块黑墨倒引起了曲文的注意,灵觉扫过能察觉到上边有隐隐的灵气凝聚,紧裹在身周,稀而不散。

    “老板,那里不是还有一方墨吗,一起拿出来给我看看吧。”

    “这块吗?”摊主从箱中拿出黑墨递给曲文。心道:这笔生意是做不成了,连前边几块好墨都没看上,怎么会卖这块品相更差的黑墨。

    不过摊主没打算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把墨递给曲文的同时,随口编了个由头:“这方墨的品相虽然差了些,却是正宗的老墨,你看到上边的胡字没有,这可是胡开文的东西,要不是缺了个小角,我就拿到拍卖会了。之所以没拿出来,是因为这方墨的价值太高,生怕再弄折了。”

    编,你就可劲的编吧。

    曲文不懂得老墨的市场价值,二来对胡开文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个做墨出名的人。要说能拿到拍卖会,绝对不可能,否则也不会只拿个油纸包着摆放在箱底。

    “你这墨只怕不真,如果是胡开文牌的墨,应该会有全称,可是这你块只有个胡字,怕未必是胡开文做的,说不定是胡汉三也有可能。”曲文淡淡一笑,你会装我也会装,大家都吃不准的东西,就看谁的气场足,既然做戏就要做足了。

    其实这方墨是摊主从别人那收来的,旧墨倒是旧墨,从包浆上来看是件老东西,但上边没实款,只有一个胡字,起初摊主也以为是胡开文的东西,等收来后又发现不像,暗道是打了眼,白花几百块钱收块废墨,差点没把它给砸碎,上边缺的那一个小角,就是生气时给磕的。

    见曲文道出其中问题,老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只是略微降低声音:“你诚心要的话给这个数。”说着伸出两个手指头。

    “二百。”曲文本来就不懂,也就不用再装懂。

    第二十一章 行家一出手(二)

    作为全国最大的古旧物品交易市场,每天大大小小的商品数百甚至上千万件,当中能没有几件真品,可是要从中把宝贝挑选出,绝不比大海捞针,沙中选金容易。就算你有那个运气还要有那个眼力才行,否则眼前摆着几件宝贝,你也认不出来。

    和顾全、鲍国强、樊永成等人相比,自己就像开了个外挂,不过有外挂并不表示就此无敌了,只是比别人高,同样需要努力才能变得更强。

    曲文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说话,静静的跟在顾全身后,看他如何掏宝鉴宝。

    走了小半天,顾全再次停下脚步,站在一个摆放杂件的摊位前。

    所谓杂件就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顾全拿起一面铜镜向摊主问道:“老板,你这面镜子什么价。”

    见有生意上门,摊主立即变得热乎起来,脸上堆叠着笑容:“这位老叔可真会挑,这是面货真价实的海兽葡萄镜,你看上边刻海兽图形和花纹,刚劲有力,细致精道,栩栩如生。镜面平滑鉴影,历经千百年仍清晰照人。你再瞧这包浆温和润滑,亲切可人,绝非现代故意做旧。你老要的话,给个吉利数六万。”

    顾全拿着铜境在手上掂了掂:“就这面镜子要六万,贵了些。”

    摊主也不急,古玩买卖中相互拆招是常有的事,但要看谁更占理。

    “老叔,这你就不清楚了吧,铜镜中以汉唐为贵,而唐镜品相好的拿到香港随便拍个十把二十万没问题,我这面海兽葡萄镜只要你六万可是一点也不贵。”

    按文物保护条例,有八类文物是不能擅自拍卖的。如何认定自己手上的是古董而不是国家级文物,得看材质而定。以稀少,美观,反映当时风茂,体现出很高的工艺水平,有重大历史意义等。如果是文物级的东西,说得好听些可以在国内相互交流,但是不能卖给外国人,也不能走私出境。

    是以摊主说若是拿到香港拍卖可以卖出二十万,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就算你有那个关系,一道道手续走完也要花不少金钱和精力。

    顾全对摊主的话不以为然,淡淡一笑反驳道:“按照你这面铜镜的品相,如果真是唐镜,卖六万倒也不贵,遇上喜欢的人再贵些也可以。不过嘛”

    “不过什么?”

    “不过这面不是唐镜,而是明镜,明代仿制唐代的铜镜。”

    见有人买卖东西并相互倾轧,很快摊边就围上了一圈看热闹的人。

    喜欢搞收藏的人,都知道后仿不如到代,往往后仿的东西其价值和本年代产的相差甚远。若按顾全所说,这面铜镜不是唐代的,而是明代仿制,那么市场价值别说是六万,连六千都成个问题。

    摊主是乎对自己的古玩知识很有信心,露出不屑的眼神:“老叔,你可看清楚了,这海兽葡萄纹是唐代铜镜最流行的纹饰,加上它的包浆,自然的磨蚀锈色,绝对是唐代产物,你老说是明镜,说句不礼貌的话,你老眼光还差了点。”

    围观人群中多多少少有些古玩爱好者,对铜镜也有一定的了解,听见摊主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成。海兽葡萄镜可以说是唐镜的一大代表作,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其背面的海兽似马非马,形态怪诞,具有仙神之意,在唐代时又称天马葡萄镜。

    如此看来,这老人家的古玩造诣是差了些,竟然连海兽葡萄镜都看不出。

    没有理会旁人和摊主的嘲笑,顾全表情依旧,淡淡道:“只要是喜欢收藏铜镜的人都知道,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使用量普便,所以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铜镜又走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铜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使得铜镜的质地更银亮,清晰。就连铜镜后的纹饰图案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创新,其造形新颖,纹饰华美,做工精细,典型的有菱形境和海兽葡萄镜,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和理想追求,以及唐代的文化背景特点。”

    “隋唐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唐初年间,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传统,又有了新的创新。海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上再次出现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到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主要流行鸟镜、瑞花镜、盘龙镜等。其唐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而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不过唐镜除了以上风格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唐朝铜镜背后那个纽是圆的,鼓起来的。而明朝商家都喜欢仿制唐镜,但是为了区分和利于平放,明朝铜镜后边的钮都打成了扁平状,不信你可以找些明镜来对比下,像这类铜镜都是宋明仿唐的特点。”

    听顾全说完,摊主先是被对方的学识所折服,又立即找来几面明镜做比对,果不其然都和顾全说的一样,背面的钮全是平的,像被机子压过一样。

    没等摊主开口,顾全又说道:“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质地和色泽上判断。汉镜一般呈银灰色,质量好的唐镜呈银白色,宋镜包括辽镜黄中发红,颜色较暗,明镜黄中发白,清镜多为黄铜色,之所以色泽不同,是因为各代在铜合金的配料上比例不同。另外,汉镜至东汉时变得较厚,唐镜厚重又显富实,到宋以后因为铜的大理稀缺,所制的铜镜大都比较单簿,重量也偏轻。你可以再掂掂这个份量,是否和真品唐镜有些差别。不过像你这面明镜并非倒模铸成,所以没有一般明镜的粗糙,做工精细让人看了很容易误认为是唐镜。”

    围观众人一听,包括摊主恍然大悟,鄙夷之色纷纷变成敬佩,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古玩行是越老越精,别人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岂是自己能比。

    曲文站在一旁,心中的震撼更不必多说,自己的小小外挂和顾全的真才实学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敬服之余同时也在梦想,哪一天才能有他的一半经验学识。

    摊主听后连忙对顾全施拱手礼:“老人家,您可是真神,是真正的爷,今天给小的长见识了。就冲您老这番教诲,这面明镜你给个合适价拿走,小的绝不反悔。”

    顾全装样想了想:“这面明镜的做工还是不错的,我老人家也很喜欢,这样吧我想多买几面摆在堂中当装饰。”说罢又挑出三面明朝时期制的铜镜,分别是一面铭文铜镜,双鱼镜和葡萄双龙镜。

    “四面,一万六怎么样。”

    古铜镜中以战,唐的价格最高,其次是汉,宋到金的价格又略低一些,到了明清时期则跌到最底。除此之外还要看镜的大小,但凡在五厘米以内,十五厘米以上的都比较值钱,然后就是它的工和材质,做工精细的铜镜,用料上成的铜镜价格也会相对高一些。最后是铜镜的纹饰图案,往往稀有的图案也会让铜镜的价值大增。

    市面上一般的明镜价钱大多在几百到几千之间,品相好的卖到一两万就算不错了。顾全开出一万六的价,不高也不低,算是一个很合理的价。

    摊主倒也是个爽快人,四面镜子一万六比他收来时多出几千,当下高兴的回答:“就按你老说的算。”

    新人不容易,诚心希望大家看完后,顺手点一点收藏,每一个收藏都是对蛮民的极大鼓励。

    第二十二章 行家一出手(三)

    在潘家园寻了半天,总算买到几面镜子,至于有什么目的只有顾全自己知道,不过曲文相信以他的鉴赏水平,对古玩市场的了解一定不会吃亏。

    回到鲍国强家中已是正午时分,吃过午饭,鲍国强急不可待的让顾全把买到的铜镜拿了出来。

    “师父,你向来不会轻易出手,这四面镜子一定有些名堂。”

    顾全笑而不语,把四面铜镜摆在桌面。

    鲍国强首先拿起那面海兽葡萄镜,看了一会摇了摇头:“纹饰虽然是唐代的,品相也不错,可惜是明代仿的,市价三四千差不多了,不值几个钱。”

    曲文坐在一旁暗暗惊诧,这四面镜子一共花了一万六,平均每面四千,若按鲍国强所说岂不是买亏了,要不然是别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