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扶摇 > 扶摇第57部分阅读

扶摇第57部分阅读

   “你说什么?”汪来顺兴奋的表情瞬间凝固,两个客商的表情也变得诡异起来。

    “我不同意!”王国华重复了一遍。

    汪来顺回过神来,面色阴沉的低着头道:“说说理由。”

    “我们国家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森林资源更是匮乏。我搞不懂,日本的森林覆盖面远远在我国之上,他们自己为何不砍树,反而要从中国进口木材制品?如果仅仅是为了出口创汇为了政绩,我宁愿不要这样的政绩,也不要子孙后代戳我们这一代人的脊梁骨,骂我们是败家仔。”王国华不紧不慢的说完时,汪来顺的脸色已经处在暴风雨的边缘。

    “你的意思,我是为自己么?”汪来顺说了这么一句。

    王国华依旧不紧不慢的回答:“这个,你自己最清楚。”

    “王国华,你放肆!”汪来顺再也忍不住了,使劲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王国华慢慢站起来,淡淡道:“我在方栏县一天,这个项目就别想通过,不信的话你就试一试。你能做成这个项目,我主动辞职。”

    县长和副县长之间的第一次谈话,竟然如此的不合拍。汪来顺没料到,王国华也没料到。但在王国华看来,作为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的穿越者,明知道是在败家还去做,那就跟sb没区别。

    第204章 不凡

    汪来顺也是农家子弟,父亲是个铁匠。可能是早年间在外闯荡过,汪来顺的父亲认准了读书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汪来顺也算争气,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专。从此鱼跃龙门,成为一个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完成了命运的华丽转身后,汪来顺开始在仕途间跌跌撞撞的岁月。赶上八十年代的文凭热,汪来顺的大专文凭起了作用,从一个普通的市委文员,提拔为科长。四十出头成为县长,汪来顺的发展规矩比起很多人而言算是顺利的,也是幸运的。全国那么多公务员,多少人在普通科员的位置上呆了一辈子。

    这一次来方栏县,汪来顺有点踌躇满志的意思,在他的眼中王国华这个小青年,无疑要听他的招呼。王国华也确实做好了配合他的工作,没曾想第一件事情两人的理念就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如果汪来顺能够心平气和的跟王国华谈,王国华也会把其中的利弊解释清楚,更会拿出一个方栏县经济发展的思路拱汪来顺参考。问题是,汪来顺正值春风得意的当口,王国华在出口筷子的项目上泼冷水,汪来顺一下就忍不住拍了桌子。

    王国华很清楚,拿木材还外汇造成的后果,既然以后国家要花大力气保护生态植被,为何不在现在就开始呢?

    “王国华,你这是在阻碍县里发展经济!这是对人民犯罪!”

    汪来顺扣了一定大帽子过来,王国华听着一声淡淡的叹息,带着可怜的表情看着汪来顺道:“汪县长,我要是跟你讲产业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估计你也听不进去。因为你的心里,只看见出口创汇带来的短期效益。不管这个事情你是否出于私心,我都要劝你一句,这个项目对于方栏县而言是竭泽而渔,创汇越多,给方栏县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越大。好了,你正在气头上,等你冷静下来了我们再谈。”

    说着王国华站起出门,汪来顺面对着两个客商脸上尴尬的红一阵白一阵。

    王国华刚进办公室,吴言就尾随而至,笑嘻嘻的问候道:“王书记好。”说着做贼似的四下看看,低声问:“怎么刚来干起来了?在楼下都听的清楚。”

    “领导的事情少打听,对了,准备一下,明天开始到各乡去看看,这天要是再不下雨,就真的启动抗旱了。”王国华心里一直挂着这个事情,老天爷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过了年一滴雨都没下,从市里回来的路上看见白沟的几条之流都快见底了。

    方栏县不是缺水的地方,很少遭遇旱情,倒是经常要防汛。

    王国华这边刚走,汪来顺这边两个客商就撺掇上了,白老板不阴不阳的说:“这个年轻的常务副县长,好大的脾气。”迟老板补了一句:“我觉得我们不是投资商,而像是要饭的。”

    汪来顺刚下去的火又着了,不过他是老机关了,当着客商脸上还是很平静。这两位客商是一个朋友介绍来的,以前在别的省搞筷子出口,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跑白沟市来了。白老板和迟老板的理由是白沟市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人工还便宜,而是白沟矿业集团在边上,铁路运输成本也很低。

    理由很充分,汪来顺起初也没往深处想,方才被王国华一通顶回来,倒是有点想过别的。这会被一点,一些冷静的苗头又下去了。

    “二位老板,先去宾馆住下吧,回头我跟孙书记商量一下,拿到常委会上去说。王国华本事再大,也拦不住集体的决定。”眼下之意,这个事情要继续干下去。

    说完汪来顺打电话招呼办公室主任吴言,按说主任应该围着县长转悠,汪来顺上任之后吴言只是开始跟着跑了一会,这会也不知道忙啥去了。

    吴言来的很快,第一次遭遇这个女人的时候,汪来顺有点惊艳的心思。以前在机关里夹着尾巴做人习惯了,下来当政一方的时候,一些心思就开始活络了。

    “吴主任,你安排一下,让两位老板休息好。”交代了一句,吴言答应后问:“县长,您的秘书是从市里调呢?还是政府办里挑选一个?”

    正处有配秘书的资格了,这一点汪来顺刚转变身份,一时没想起来。现在吴言一提醒,汪来顺想了想道:“还是从政府办里挑选一个吧,不好搞特殊化。”

    吴言领着人下去了,汪来顺的目光好久才收回来。这个女人的背影透着一股妖娆,合身的短裙下肉色丝袜包裹出来的线条充满了成熟女人的风韵。

    汪来顺啧了一声,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电话通了之后汪来顺恭敬的问候道:“尤书记好!刚上任,给您汇报一下,没打扰您工作吧?”

    当人小弟的,有事没事勤汇报,这是汪来顺在机关里掌握的立身精髓。这一次能提拔起来,尤晓敏是出了大力气的。市委常委会上,不是尤晓敏的推荐,汪来顺不会有这个机会。尽管方栏县风大雨大,但是从副处到正处的诱惑,是一个官员无法抗拒的。大不了上任之后混就是了。

    汪来顺来之前,是晓得方栏县谁说话算数的。当然汪来顺也很清楚,孙长青的靠山还在省政协里,市里也有相当的领导对孙长青很看重。这一趟下来,尤晓敏就一再告诫他,不要翘尾巴,不要跟孙长青起大冲突。林书记正在谋求进步的事情,这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不是?方栏县的事情,市里几个副书记开了会通报过得,最后的处理结果自然是“集体”的决定。前提是这个决定,对集体有好处。

    寒暄了几句之后,汪来顺便提起跟王国华的纠纷:“尤书记,小东介绍的两个客商的项目,在常务副县长王国华那里遭遇了点阻碍。国华同志极力反对这个项目,还说了一通什么产业规划,什么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道理。”

    尤向东也就是汪来顺口中的小东,市纪委书记尤晓敏的公子。汪来顺之所以跟王国华拍桌子,很大的成分就是因为尤向东的关系。

    “搞什么名堂?这个臭小子,跟他说了多少次了,不要乱伸手。行了,这个事情我知道了,你等消息吧!”尤晓敏先批评了自己的儿子,然后才说等消息。这里头的意思很值得琢磨,汪来顺可是老机关了,不难听出里头的倾向性。

    县政府这边的争执,不过十几分钟就传到了孙长青的耳朵里。知道这个消息后,孙长青表情有点诧异,首先想到王国华为啥跟创汇项目过不去。能创汇的项目,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作为政府的常务副,怎么会反对这种在政绩上添光彩的好事?

    孙长青觉得有必要问一下王国华,拿起电话,翻出号码来打过去。王国华正在看下面各乡镇的汇报材料,都是关于旱情的,这些材料的真假不好说,因为都在哭着喊着要钱呢!王国华起家就是在县委,跟着曾泽光的时候,这种事情见的多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下面的人心里都明镜似的。逮着这么一个县里重视的机会,还不使劲喊啊?

    电话铃声响起,王国华拿起便道:“你好,哪位?”

    “国华么,我是孙长青,听说你否了汪县长带来的一个项目?能请过来一趟么,说说理由。我听说,这个项目是创汇项目。”

    孙长青说的很客气,朱立国的事件之后,孙长青开始有意识的缓和跟王国华的关系。只要他不折腾,孙长青也就容忍他。甚至在分内的工作上,还可以支持。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人物的选择,面对一个搬不动的下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井水不犯河水。

    孙长青是书记,管的是宏观不假,但是谁说书记就不能插手政府事务的?当然孙书记的语气很温和,用的也是请字。

    王国华自然不能拒绝,很快就感到了县委大院。办公室里,孙长青亲自给泡的茶,这一幕要是传出去,是很吓人的。王国华很坦然,端着茶杯谢了一声,便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否决这个项目,首先不是我仇日,也不是反对出口创汇。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官员,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只看见眼前利益。筷子出口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方栏县的木材资源确实丰富,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用掉了,子孙后代就没了。就拿日本来说吧,日本国内的森林覆盖面,在全世界都是处在前列的。但是日本却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植被,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取用,对环境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作为方栏县政府的一员,我不能看着这样的悲剧上演,所以我否决了这个项目。接下来,我谈谈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王国华和孙长青的这一次谈话,很意外的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王国华以本地资源为依靠,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和绿色农业的产业规划,虽然只是草草的谈了一个大概,但是也让孙长青认识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的不凡。

    第205章 转变

    自古以来官场内最常见的就是有责任别人背,有好处往口袋里扒拉。王国华谈的这些,不外乎围绕着四个字,责任!发展!

    什么责任?为官一任为地方百姓要负责!不能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拿地方上的资源作为上进的本钱,糟蹋完了拍拍屁股走人。发展,这就很简单了,如何由政府出面,整合地方资源,拿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个发展,其实也是一种责任。

    孙长青认识到的不凡,正是基于责任。当官的没有不怕负责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个现象的普遍,肯负责的官员才显得不凡。孙长青听完这一番话,突然觉得自己要是早五年听到这些就好了。现在,多少有点迟了。

    为什么迟了?因为孙道累掌握的大大小小的私窑,根本就是破坏地方资源和环境的最大凶手,方栏县一小半的山都是叫这些煤窑挖的千疮百孔,雨季一到白沟水都被染黑了。停了这些私窑么?想法很好,但就现阶段来说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这里头牵扯到的利益链太长太深了,白沟矿业集团的专业,呼吁了好几年了,要把周围的私窑关掉,中央很重视,省里很重视,市里呢?一个字,拖!地方上呢?外甥打灯笼——照旧。

    “这个事,在研究研究吧!”孙长青艰难的给出这么一个含混的答案,他倒不是担心汪来顺身后的那一位,而是担心面前的这一位。创汇项目,这要硬上的话,怕眼前这一位小祖宗能做出点惊人之举。

    既然说了研究研究,孙长青就准备和稀泥了。至于什么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听了也就听了,具体怎么做那是政府的事情。让王国华跟汪来顺去打官司好了。

    孙长青的态度让王国华很无奈,不过这还是好的,没有站在张来顺那边帮着说话,不枉自己浪费了两个小时的口水。

    人人都说当官好,为啥啊?因为可以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还td不用担责任。所以说权力这个东西失去监督太可怕了。

    王国华也没啥想法,把这个事情拦下了再说。至于别的,只能等以后自己的权力更大一些,再想办法推动了。明知道这是坏事,却一时不能纠正,就只能不让恶化加剧,这实在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

    当官就要有责任感,王国华的这种思维让他的无奈加剧,如果可以做到不负责的话,哪来的这么多烦心的事情?好吃好喝的日子,谁不想过?

    尤晓敏是准备干完这一届之前提前退居二线的,倒不是她风格高,而是还算理智,没有把权力霸一天算一天的念头。要紧的是,上级对于提前退居二线的同志,往往比较照顾,更别说还有一份人情在那,她提前让了,别人就能提前上。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对于唯一的儿子游向东搞的一些东西,尤晓敏最近两年也不怎么去管。这都快下了,还不让孩子弄点好处谋求以后的发展?尤晓敏遗憾的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读书不行也就算了,居然对从政没有丝毫的兴趣。

    游向东做过很多生意,原则上他做生意都是短平快,没那个耐心去做实体。拿个工程什么的,随手就转包出去,倒腾批文之类的也没少做。这一次介绍这两位来方栏县,原因是游向东拿了人家的好处。

    白老板和迟老板,以前是在南方某省从事这个行当的。南方经济走在前头,发展起来后开始重视环境,这种靠木材资源的创汇企业,基本就没了土壤。于是两人往内陆和中部跑,经人介绍,认识了游向东这个皮包集团的老总。

    尤晓敏不是糊涂的人,中央三令五申不许干部子女经商,游向东做的买卖都是挂着别人的名字。尤晓敏电话打过去,游向东的解释很干脆,就是一次牵线搭桥,收了人家一点好处,没多少钱,就是一块手表还有几瓶洋酒。游向东还说是帮张来顺一个忙,带个项目下去,这个县长的工作不是比较好开展么?

    尤晓敏无视了后面那段屁话,自己的儿子什么德行心里很清楚。挂了电话,尤晓敏来到市委书记的办公室求见林静,说起汪来顺打电话告状的事情后。

    林静听了沉默了一会淡淡道:“这个汪来顺,怎么一点担待都没有?王国华年轻不假,能力和眼光都是一流的,要不怎么省委领导把他放在方栏县?不就是考虑把政府工作搞上去么?”

    普通的这么一句话,尤晓敏听完便笑了笑道:“林书记您忙,回头的批评他。”汪来顺就是一坨狗屎,尤晓敏也要护着他,不然谁肯跟着领导鞍前马后的?当然,林静也没有苛责汪来顺的意思,只是善意地提醒了一下,这个王国华,是省委领导的人。尤晓敏的上头也是有靠的,不过这个靠明显不能跟王国华的靠相比。尤晓敏二十五岁的时候,还是一个跑腿的。

    回到办公室,尤晓敏拿起电话,拨了号码后道:“小东啊,你跟来顺说一下,那事情算了。王国华上头太硬。”尤晓敏不想生事,但这个电话她来打又不太合适,显得担待不够。所以让儿子去说,回头汪来顺主动放弃,自然就有了台阶。

    王国华这边刚出市委,林静身边的发展的女特务孟雨薇就借口上洗手间,把尤晓敏找林静的事情汇报了一下。得知林静的态度,王国华心内笃定,事情基本没有什么变故了。

    回到县政府这边,王国华主动来找汪来顺,有趣的是汪来顺看见王国华的时候,似乎之前任何冲突都没发生,热情的一塌糊涂,又是递烟又是倒茶的。

    “国华同志,我刚上任,有点着急了。态度不好的地方,别往心里去。”汪来顺很清楚一点,自己的靠山快下了,最后拉自己一把,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游向东在电话里点了一下,汪来顺的态度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省里有够硬的靠山,这种人就算不能做朋友,也别做敌人。

    汪来顺的转变之快让人咋舌,王国华也习惯了这种变脸的技巧。只要是想把工作搞好,如同两水市的李逸风那样,王国华并不介意全力帮衬汪来顺。

    “县长,我的态度也有不好的地方。关于县里的经济发展该走什么样的路子,我有点不成熟的想法,回头整理出来请你斧正。”王国华也是极为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