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唐和尚不好当 > 大唐和尚不好当第17部分阅读

大唐和尚不好当第17部分阅读

,而没有加上那群只会打仗的莽汉,他们过来,也不过是重复自己刚做的事情,摔摔东西发发怒火,李世民敢肯定,至少程老货会跳的比谁都欢实,不过这却于事无益。

    李世明在立政殿书房里接见了他们,古时的书房是主人的重地,一般都不会随意让人进来,更何况是一代帝王,李世民如此,可见是视他们为心腹。

    “这么晚了打扰两位爱卿朕心里很过意不去。”

    “皇上,臣等身为臣子,理应为天子分忧,为国事cāo持,何来打扰之说。”

    李世民没在说什么,他们的为人品行自己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对于他们自己才会如此客气,不单单是他们的智谋,而且因为他们的心——一颗为国为民为君跳动的心。

    “你们先看看这个,这是江南刚刚加急传过来的。”

    李世民将之前仍在地上的奏折拿给他们看。

    “什么,江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这事怎么到现在才报上来!”

    刚刚看完,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怒气冲天,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唐朝时期,朝廷对江南一带并不是很重视,经济、政治中心大多在北方,江南好没有后世的“鱼米之乡”这个称谓。

    这时候犹豫地域的限制,南方多山多林,可供耕作的田地就少的可怜,这是还没有人发明杂交水稻提高产量,也没人会想到利用气候的便利种植两季稻、三季稻。人们的生活很平困,往往会出现卖儿卖女的现象。

    而事情的根源就在这儿。

    第五十七章:马贼误朕!

    今年入chun以来,江南地区出现罕见的少雨天气,大部分区域都发生了严重干旱,本就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耕作无法进行,粮食都已告罄,百姓们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民不聊生。

    在这个时候,本是朝廷出面开仓放粮安抚民心的时候,可是让李世民愤怒的是,江南府扬州刺史马嵘隐瞒灾情,不据实以报,上瞒下欺,灾情到来,不组织有效救援反而将灾民拒之城外,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制止灾民外逃求生。

    李世民很清楚,如此做法必将激起民愤,君舟民水,水怒舟沉!一旦失去了民心,也就会失了天下!

    李世民是马上的将军,马下的君王,他知道怎样做能收买人心,也知道怎样做会让民心离散。现在马嵘的行为已经完全激怒了他。

    “马贼误朕!”

    虽说现在大唐已经很安定,各地虽偶有小动乱但属于小打小闹,一支军队开过去就能解决的事情。

    可是,这次不一样,这些都是被压迫的百姓,所谓官逼民反,一旦这些百姓闹起事儿来,就算到时候自己能够将其火速歼灭,但是自己这个君王在百姓的心中一定会留下一枚黑sè印记。

    李世民是一个圣明的君王,但同时也有他的弱点,他很自信甚至到了自恋的程度,认为自己就是千古一帝,政治清明、路不拾遗,并一直以此自傲,现在在自己当朝期间却出现逼良为娼官逼民反的事情,这简直就是硬生生的抽他的脸,谁不给他脸,他就要谁好看!

    这份奏折很快被传阅完毕,在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后,房玄龄杜如晦也就冷静下来思考应对之法,现在还不是生气的时候,事情还待解决,生气于事无补,这也就是李世民没有让程咬金尉迟恭等一批武将过来商讨的原因。

    打仗,他们行!计谋,不行!

    “皇上,现在当务之急是惩恶官平民愤,开粮仓救百姓!”

    房玄龄首先指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嗯,爱卿所言甚是!”

    李世民点点头,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不过由房玄龄说出来却有一种安定人心的作用,李世民浮躁的心渐渐冷静,他终归是一个明君,他担心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对恶吏的痛恨!

    “陛下!”

    王德突然急走进来,对着李世民一拜。

    “什么事!”

    李世民有些不好的预感,王德是宫里的老人了,很知道分寸的,一般若无要事时是不会进到书房里来打扰自己的,尤其是还有重臣在商讨国事的时候。

    “回禀陛下,刚刚有八百里加急送到宫中,老奴让他在宫门外候着即刻告知陛下。“

    王德急速的说着,摸了摸额上的汗珠,难为他一个老人家跑这么快,就怕耽搁了事情,现在说完很是松了口气。

    李世民听后立即站起,八百里加急,已经是最高级别了。

    因为立政殿是长孙皇后的寝宫,按照规矩除非皇上特许后宫是不能让其他男子进入的,因此,王德也只是让那传信使在宫门外等候,像这种极重要的奏折文书,一般都是由信使亲手交给皇上,为的,就是避免有人掉包或是耽搁时间从而贻误良机。

    李世民几乎是小跑着,后面房玄龄杜如晦紧紧跟随,长孙无忌挺着圆圆的肚子,跑动时身上的肉一摆一摆,显得有几分滑稽,但这是没有人有心情去调侃,都急切的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太极宫宫门,一个脸上写满风尘的男子看到见到李世民到来,急忙下跪拜见,李世民急走数步,将其扶起,看他有些深陷的眼窝,干涸的嘴角,李世民忙吩咐人送来茶水。

    男子没有推辞,他实在是渴了,从江南到长安,三天两夜,整整累死了几匹马,马换人不换,一息不停的赶路,现在总算到了长安,见到了陛下,自己的人物也算是完成了。

    男子从胸口处掏出一封信件,上面贴着一根鸡毛,俗称鸡毛信!

    这古代传递紧急文书时,在封套上插鸡毛为标记,即为鸡毛信,此信一出,说明有重大事情发生。

    只是为何会用鸡毛标记,古代有言,鸡是吉祥的象征,寓意逢凶化吉。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中记载,“头戴冠着,文也;足搏距着,武也;敌在前敢斗着,勇也;见食相呼着,仁也;守夜不失时着,信也。”这里,将鸡赋予文武勇仁信五种品德,人们将鸡称作“五德之禽。”

    在紧急文书上插着鸡毛,代表信代表不失时,也代表了人们对这件时期的期盼,希望这事情能过逢凶化吉,

    手拿着信件,李世民并不急于拆开,而是反身向着甘露殿走去,这里并不是谈话的好地方,宫里耳目众多,各方势力倾扎,隔墙有耳,即便是李世民自己也不敢保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绝对的忠于自己,任何事情,只要是在大庭广众下发生,都会走漏风声,而现在,李世民还不想引得他人窥探。

    快步来到太极宫甘露殿,李世民赶紧拆开信件,一目十行,越看越怒火越大,

    啪!

    “岂有此理!”

    “皇上?”

    看到李世民勃然大怒,长孙无忌等人均震惊不已,难道还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看着李世民的眼中满是询问。

    “你们看看,看看,朕定绕马嵘不得!”

    李世民现在怒气难平,自己说什么来着,官逼民反、官逼民反,果然就是金口玉言么?自己等人还在这里商量对策解决方案,现在立马就给自己来了这样的一击。

    “江南,造反了!”

    这种预言成真的本事现在李世民一点都不想拥有,作为大唐的皇帝,他自认自己做的很合格,正在骄傲着自豪着,自己当年的举动并没有什么错,你看,大唐在朕的治理下国力强盛,显出盛世华章,自己没有错,只有自己才是大唐最合适的继承者。

    无数次的午夜梦回,大哥那带着血迹的脸总是萦绕在自己的脑海,天家无亲情,胜者王败者寇,自己没有必内疚没有必要后悔,真的,没有必要,自己做的很好,比大哥做的更好!看看在自己的治理下,国家强盛、人民安定,自己不会后悔!

    可是如今,就在现在,就在刚刚,自己一直以来的坚定被瞬间打破,之前的说辞就像一个借口,李世民感到有些累。

    心很累……

    第五十八章:提议太子

    “皇上!“

    看到李世民少见的颓废模样,三人均震惊不已,他们一起征战天下,一起谱写神话,他是君,指点江山;他是臣,描摹蓝图,君臣合作,共创盛世!

    在他们心里,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君王,更是一名铁汉,何时见过他这样子沮丧过,比这更艰难的时候他们经历过多少,难道还会害怕这么点小波折?他们着实不理解,他们这位君王到底是怎么了!

    李世民毕竟是一代君王,很有自己的一套调理情绪的方式,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昨天夜里的一场噩梦让自己惊醒,梦中自己的兄长,脸上满是血迹,披散着头发,状若癫狂,指控着自己,说自己是窃国贼,窃取了本属于他的江山!

    在梦里,自己的兄长恶毒的诅咒自己,窃国者,人恒窃之,李氏江山,三世易手,y阳颠倒,雌行天下!

    李世民还记得兄长眼里那仿若嗜血的目光,让人遍体发寒,从梦中惊醒,李世民就再也没闭上眼,脑里不断播放脑里梦中的景象。

    朕没错!朕将这江山治理的很好,让四夷诚服让万邦来贺!大唐一定会在自己的手中强大起来,并且一直强盛下去!

    李世民本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他是大唐天子,是上天的宠儿,怎么可能会出现李氏江山三世易手的画面!

    他一直都将这个梦当做ri有所思也有所梦,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在拼天下,虽然是自己的原因让他永远失去了继续竞争的资格,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兄弟,李世民还是会偶尔想起,带着淡淡的忧伤,那时年少,无邪正好!

    但是如今,听到江南发生叛乱,李世民突然就害怕了,并不是因为这几个灾民聚集在一起就让李世民软了腿迈不动步,他,并不是没有上过战场,杀戮与曾经是他寂寞时的伴侣!

    真正让他心中表示不安表示害怕的是李建成的诅咒,是的,这件事发生的实在是太过巧合了,李世民担心会一语成谶!是以在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才会如此表现,如此颓废!

    “皇上,事情已经发生,现在还是要商讨解决之策,还望皇上不要太过忧愁!”

    李世民苦笑,他们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想法,终究是对兄长有所抱歉罢了,但是,朕的江山,必定会传承万年!李世民这一刻气势爆发,自己的江山自己守,他不相信一个鬼魂的诅咒就能让自己的心血白费,自己是人之皇、天之子!与鬼斗,与天斗,自己必让这天下归心、四海诚服!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相视一眼,眼里都充满兴奋,他们的王又回来了,如果把整个大唐比作一膄航海的船,那么李世民无疑就是那掌控方向的船长,只有方向对,船就能驶向远方!

    不就是江南发生民变,他们君臣一起经历过的风浪,哪次又比这次平静?

    男儿跃马扬鞭、谱写铁血豪迈!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皇上,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指派钦差大臣前往江南,民变已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消除民怨,防止更大暴动发生,因此,此人的身份一定要有重量,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还有,扬州刺史马嵘是导致这件事的直接祸首,显然已经并不合适继续担任此职,那么身为钦差还要协理扬州事物,只是此人选还要仔细斟酌!”

    “皇上,臣提议由太子担任钦差大使,以来振奋人心,显我天朝圣恩!”

    杜如晦刚刚说完,长孙无忌就赶紧接上,眼珠滚动,这老狐狸又在想什么y谋诡计?

    “皇上,不可!太子如今毕竟年幼,这次虽说只是小范围动乱,不过太子完全没有经验,贸然前往只怕不妥!”

    房玄龄斜看了长孙老狐狸一眼,对他打了什么主意心知肚明。

    如今皇上正值壮年,身体康健,而皇子们都已长大,又是一季夺嫡风,太子是他的亲外甥,这老狐狸当然得力挺了,不过如此要事,却提议让一个毛孩子处理,房玄龄深感不妥。

    李世民沉思,他是很看好李承乾的,这孩子孝顺聪慧,还有,是自己和观音婢的第一个孩子,本来打算在身边培养几年在慢慢着手政务,不过耳畔似乎又响起李建成的诅咒之语。

    看来,得调整一下计划了!

    “王德,着人去东宫将太子唤来!”

    “是,陛下!”

    王德退身出殿,急忙招来当值小太监,让其通知太子。在李世民商讨国事的时候,他的任务就是守在殿门,以防有甚吩咐和通报事情。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里都有一抹疑虑担忧,这时候叫来太子,明显是陛下对长孙老狐狸的提议动了心思,这,合适吗?

    他们二人是坚定的保皇派,时刻团结在李世民的身周,不拉帮不结派,不参与皇子间的内斗,一心为国家考虑,之所以反对由太子处理这件事情,并不是针对太子本人,而是心系天下就事论事!

    长孙无忌的狐狸眼闪过一抹jg光,抿唇不语。

    “儿臣见过父皇!”

    现在这是深夜时分,这时候李世民遣人将自己换来,说实话李承乾是有点点紧张的,生怕是自己不觉间做了什么错事被父皇知道,赶紧爬起衣服都有些凌乱,向着太极宫赶来。

    “承乾,看看这个!”

    李世民将桌上的奏折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赶紧接过,暗暗呼出一口气,看来没自己啥事,忙打开,啊!

    李承乾惊讶的大声一呼,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心中有股欣喜,父皇再问自己的想法,明显带着考校的意思,近年来自己的一众兄弟都大了,尤其是李世民对二弟李泰的宠爱让李承乾很有种危机感,现在李世民为他政务,内心激动非常,自己终于可以有机会参与政事了!

    “父皇,儿臣以为首先要处理马嵘以平民怨!这种时候不能让百姓对官府以致朝廷失去信心!”

    李世民点点头,李承乾得到鼓励,思路愈发顺畅。

    “其次,儿臣认为百姓之所以造反暴动,主要是今年江南地区大旱,粮食绝收,官府救治不力所致!”

    李承乾手指着奏折上所写江南灾情严重,大旱这几个字,李世民脸上露出了点点笑意,房玄龄杜如晦也不禁点点头,能看到这里,以太子殿下的年纪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李承乾再接再厉,“所以儿臣认为,这件事解决起来并不难,首先罢免马嵘,至于他的罪行自有朝廷判断;其次,就是展开积极有效的救灾,百姓生活安定了自然不会有暴动的想法;最后,要采取措施,不要让有心人利用这件事做出有损我大唐利益的事!“

    李承乾小脸涨得通红,等着李世民的夸赞,这是自己一个人想的,虽然可能会有些地方不妥,但是,自己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

    “哈哈!”

    李世民大笑,笑的一屋人莫名其妙,就连李承乾也不明所以,这,父皇不会是听到了自己说的几句话就高兴成这样了吧,他还是知道自己还没有这么大本事的。

    这皇上不会抽风了吧,一会愁一会笑,都说君恩难测,现在就连君的情绪都难测了。

    第五十九章:太子的野心

    李世民确实很高兴,谁都不会希望自己的一番心血到头来都付水东流一场空,尤其是自做了那个梦之后,就更加珍惜这劳动成果。

    如今看到李承乾回答的头头是道,更是高兴不已,很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自豪感!

    自己后继有人,那么那个梦中的诅咒就不会发生了吧。

    “皇上?”

    呃,李世民仿佛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咳咳,自己真的是有些忘形了,这两天里他的情绪一直不稳定,现在看着这几人奇怪的看着他,不禁有些汗颜。

    不过,承乾也真的是长大了,也该历练历练,作为大唐的储君,一定要能够肩负起振兴大唐的使命,也许是时候放开他,让他学会飞翔了。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眼睛闪过一抹期待。

    “承乾,如今你已经十六岁了,虽没有行冠礼,不过也可以学习如何处理政事,如何治理国家了!”

    李承乾强忍住自己因激动险些颤抖的身子,鼻子有些发酸,他一度以为父皇已经抛弃了他,现在看来,父皇还记得他,还记得自己是大唐的太子,国之储君!

    “这次的事情就当是一场历练,就由你负责吧!”

    “皇上,这样恐怕有些不太妥当!这关系到?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