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唐太子李承乾 >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6部分阅读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6部分阅读

    郑昭向来开朗,很快放下心思,举杯道。

    “苏兄才华横溢,不如吟得诗来,以为传唱!”一个叫李文的学子带着点挑衅,说道。

    “这有何难?”李承乾早就练出了一副厚脸皮,对剽窃并没有什么负罪感,当下长声吟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长安客,诸学子,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仆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好一个与尔同消万古愁!”郑昭第一个喝彩道,“凭此,可浮三大白!饮胜!”

    “饮胜!”

    第二十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李承乾此刻正在孔颖达的府第里,主要是下面弄出了廉价的纸,可以大规模生产,加上科举的事,李承乾就考虑着弄出一份面向学子士人的报纸来,在顺便推广一下标点符号,此事已经跟李世民说起过,李世民便建议他找这位太子左庶子外加国子监祭酒,大唐公认的士林领袖帮帮忙,最好让他主编,也好增强影响力。转载  自  李世民最也很心烦,李泰的动作实在是不小,志向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了,成天跟一大堆文人士子厮混,搏了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虽然不想让太子权威过重,却更不希望有人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免得再弄出一次玄武门事变来。

    “老师,历朝以来,各学派都有自己的断句方法,导致那些经典各自的理解也是不同,不知多少人为了理解那些经义皓首穷经,一辈子都浪费在这上面。若是用这些简单的符号来断句,光邀天下大儒学者为各类经史子集断句,明确其意,可是造福后人的大功德。正好如今长安士子云集,可以将这标点符号通过这报纸推广开来,老师觉得如何?”李承乾说话倒也恭敬,毕竟这位老爷子实实在在是个有学问的大儒,治学严谨,且为人方正,颇受世人敬重。

    孔颖达也早见过李承乾读的书上都被他用这些符号来断句,起先只是以为他是图方便,如今想想,这确实是造福天下士子的好东西,可以免去他们起码一半的功夫,有更多时间来专心治学。当下便听这位身份尊贵的学生细细讲解这些标点的用处,然后问道:“太子殿下,这标点符号倒是不打紧,可是这报纸,到底登些什么,找谁来写呢?”

    李承乾微笑起来:“这报纸上可以刊登的东西很多,比如学术上的各家之言,政治上的时事议论,朝廷的法度政策,这次科举选中的士子的策论文章,诗词歌赋,乃至坊间街头发生的事情,民间的传说故事,奇闻轶事,都是可以说的!另外,还可以访问民情,把一些不用太机密的事情,进行全民讨论,为天下百姓之喉舌,传达民意。”

    “至于找什么人来写?”李承乾用食指叩击着桌面,胸有成竹道,“那国子监的学生,还有来京城赶考的士子,他们若是不能及第,有人会想要等到下一年再考,或者是别的原因,便会留在京城,他们的生计就是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支付得起在长安的花销的!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请他们来给报纸撰写文章,不是一举两得吗?”

    “那一份报纸似乎不够吧!”孔颖达思忖片刻,又提出了疑问。

    “那就多办几份好了!”李承乾说得很轻松。

    “那谁会买报纸呢?”孔颖达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知世事的人,又问到关键上了。

    “自从有了活字印刷,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办义学,识字的人已经多了很多,像长安,就算只有半成的人识字,这半成中哪怕也只有半成的人购买,一份报纸起码也能卖出几千份吧!”李承乾耐心解释道,“还有,在报纸上可以开辟出一处广告栏,那些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东西为更多的人知晓,自然也要花钱在这报纸上登广告,做文章,这样一来,这报纸也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安置那些落第的士子了!”

    “那如果报纸上披露一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比如说,由人蓄意供给朝廷,那又怎么办?”

    “舆论是把双刃剑,因此剑柄要握在朝廷手中!”李承乾得到了这个提醒,也是一惊,思索道,“本宫回去后,会向父皇建议,专门颁布一份有关出版行业的法规,包括各家所著的学说,都要加以限制,以免有人利用这些舆论工具作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既然殿下已经有了对策,老臣必定会支持殿下的!”孔颖达很快拍了板,反正也不是坏事,又有诸多好处,太子有作出一番成绩的意思,作为臣子,自然要全力辅助才是。

    一老一少正在商量这报纸的细节,孔颖达家里的门房小跑着过来,递上一份名刺:“老爷,有荥阳郑家和范阳卢家的人来拜见。”

    孔颖达接过名刺,看了看:“殿下,都是这一科的士子,殿下不妨也见见!”

    “那就听老师的!”李承乾点了点头,也想看看如今世家子弟的状况,毕竟,朝廷并不希望世家太过强大。

    “学生卢修(郑昭)见过孔祭酒大人!”来的居然还有个熟人,孔颖达笑呵呵点头:“不必多礼!”

    “咦,苏兄,你也来拜访祭酒大人啊!”郑昭眼尖,一眼就看见了准备脚底抹油的李承乾。

    “呃?”孔颖达很是一愣。旁边李承乾摸着鼻子,干笑一声:“老师,前几日我微服出宫,化名苏慕然,认识了这位郑公子!”

    孔颖达脸色一变,当下说道:“太子殿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白龙鱼服乃是大忌,殿下忘了当年孙伯符之事吗?还有几年前殿下酒楼遇刺,至今为何依然一意孤行呢?”

    李承乾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心中腹诽,就知道会这样,早知道,就算把那郑昭掐死都不能让他过来,口中只好道:“老师教训的事,本宫知错,日后定不轻率出行!”我准备好了再出行好了吧!李承乾心中恶狠狠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殿下切记才好!”孔老夫子摸摸胡须,很是满意李承前的认错态度。

    李承乾连连称是,至于心里是如何想的,自然不会让这倔老头子知道。

    “啊,苏兄,啊不,是太子殿下!”郑昭张口结舌,话都说不利落了。

    一把扶起就要跪下行礼的二人,李承乾看向一脸傻笑的郑昭,不禁感慨起来:“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第二十一章 报纸

    有了郑昭那个大嘴巴的宣传,李承乾的诗才了得算是传出去了,如今长安城内,谁不会说一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吟上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有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什么的,就没资格说是读书人。转载  自  李承乾已经是文坛的冉冉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被一大堆人崇拜佩服,引为偶像。

    郑昭很得意。他居然和太子殿下称兄道弟,而且太子殿下两次赋诗,他均在现场,亲眼见证了太子殿下的才思敏捷,英明不凡。

    孔颖达和颜师古也很得意。太子的学问都是这两个人教的,居然教出了一个大才子出来,如何让他们不得意。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同样很得意,出名的是谁啊!是他们两个人的儿子,融合了他们两个人的优秀基因(当然,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基因。),这才这么优秀,说明自己也是很优秀的嘛!

    李泰很不爽,他一直自诩为才子,在士林中颇有声望,如今,却让一个从小背书都不算出彩的李承乾超了过去。最重要的是,他一直以来依靠的就是一帮子文人,如今,这点优势都让李承乾压下去了,他还怎么去争那个位子!

    李承乾也很不爽,他的不爽来源于几个弟妹。他的名头传进了宫后,首先是长乐,说她都要出嫁了,做哥哥的都没有写首诗给她,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李承乾想想也是,当下就半开玩笑的乱凑了一首:“吾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把个长乐兴奋得满脸通红,登登登跑回去显摆了,然后豫章、李治、还有兕子都跑了过来,要求这个诗人哥哥一定也要给自己来上一首才算完。这简直是要人命的事,豫章还好,已经是豆蔻年华,说上一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长安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也就罢了,可是,那两个小屁孩,说他们是顽童,他们不依,简直是要缠死人,只好随便胡说几句,哄得他们开开心心的走人。然后,麻烦又来了!这几位小祖宗出去一鼓吹,跑来求诗的人就多了起来,李承乾不胜其烦之下,主动跑到李世民那里,抱来了一大堆奏章,别人一说求诗,不好意思,太子在处理国家大事,你改日吧!

    而第一份出版行业的法令《书籍报刊出版条例》在李承乾的主持下正式发布了,一直沿用,使得后世也少了许多文字狱之事,也算是为后人做得好事。而与此同时,第一份报纸《长安时代》也问世了,李世民亲自题写的报名。这年头,能写在报纸上的事情实在没多少,尤其这份报纸的定性便是长安发生的事,包括朝堂政令,时事讨论什么的,也就五天一期,定价也不高,十文钱一份,发行量也不算大,主要面对的是长安的士子官员。

    但是,很快,一份堪称重量级的报纸出现了,名叫《关中杂事》,这里面登的东西就多了去了,什么时事新闻,学术报道,诗词歌赋,乃至青楼艳史,小道消息,照登不误,很快创下了销售奇迹。这《关中杂事》旬日一刊,每次有十页左右,价钱也廉价,长安的街头,时常见到有少年拿着报纸叫卖,路上行人经过,很多都会买上一份的,每期能卖上上万份,这利润就很可观了。

    有了这个鼓舞人心的榜样在前,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报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什么都登。连国子监都出了一份旬刊,名叫《古风》,专门研究学术问题,把那个标点符号也隆重推出,并宣布,是太子殿下所发明,一时之间,发现便利之处的文人士子对李承乾的好感蹭蹭蹭直往上冒,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而全国各地的书院也开始推出了各自的学刊,对各自的学术研究、教育方针理念进行交流。大唐士林如今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好戏连台,长安城的学子甚至开始在报纸上对考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猜测分析研究,据说颇有成果。

    然而,随着报纸杂志的风行,廉价的纸和油墨成为了紧俏货。可惜,这个技术一直被李承乾手下的研究作坊垄断着,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李承乾终于决定,拍卖一部分技术,与几个出得起钱的大商家合作组成商会,很干脆的垄断了这个行业,统一价格,禁绝恶意竞争,有钱一起赚,当然,大头是李承乾的。官商勾结向来是发财致富的好路子,由李承乾这位大唐第二号人物作后台,李承乾名下的产业那叫一个财源滚滚,简直就是势不可挡啊!

    第二十二章 坠马事件

    “人生啊!”李承乾装模作样的叹息起来。他此刻正在观看一场马球比赛,参与的都是大唐的功勋之后,可以说是整个长安的大部分纨绔子弟都已经到这里来了。

    他本来不想来的,毕竟看着别人在场上热血,自己却要被当作瓷娃娃一样被严密保护着,只能在下面看着,让人实在是心头难过。

    李治在旁边看得兴高采烈,不停的呼喊助威,可惜这小子分不清楚哪是哪的,哪边都加油,双方成员刚刚听到一句:“某某某,把球断开!”正要大显神威之时,他的对手同样听见一句:“某某某,那边要断球了,一定要防住,防住!”一个个气得要吐血。而吵着要出来的兕子却是觉得无聊了,坐在李承乾腿上,手里抓着一本连环画,看得正高兴,她现在也识不了几个字,而长孙皇后将给这个小祖宗启蒙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大儿子,然后,李承乾挖空心思,弄出了个看图识字出来,连那汉语拼音也被他折腾出来,省了他很多事。

    至于那连环画,实在是往事不堪回首,一失足成千古恨,他自以前给兕子画过一段时间的漫画后,兕子就有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没有图画的书,她不读!李承乾被这个小家伙缠得头都大了,便很费劲的将很久以前读过的童话弄出来,改头换面,起码也要符合国情不是,给她画出了连环画来,并且定下规矩,一本看完了,并且记下来了,才能得到下一本。本来是想要偷懒的,但是兕子的记忆里简直是没得说,只要她能够看完,也就差不多记下来了,而那本手绘的连环画在宫中流传开来,很是让兕子敲诈了不少好东西。

    “大哥,我也要学骑马!”眼见着马球比赛已经结束,呐喊得嗓子都要冒烟的李治眼巴巴地看着李承乾,说得那叫一个可怜兮兮,就像李承乾若是不允许,他就要哭出来一般。

    李承乾心中一动,他自己也有很久没有骑马了,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也去驰骋一番。于是便说道:“今天已经不早了,还是等到明天,咱们一起去御马监挑上两匹马,先试一下。等你学会了,应该还能参加今年的秋猎!”

    “就知道大哥最好了!”李治那张苦脸一下子云消雨霁,灿烂的要开出花来。

    “兕子也要去!”怀里兕子忽然抬起头来,坚定的说道,“不然,兕子就告诉母后,太子哥哥和雉奴哥哥欺负兕子!”

    李承乾这回是真地笑不出来了,跟兕子讨价还价了半天,小家伙没有半点松口的意思,终于,李治悄悄在李承乾耳边说道:“要不大哥你就带兕子一起去吧,反正兕子现在也上不去马!”李承乾想想也是,有自己护着,又能出什么事来!

    御马监的马都是千里挑一的良马,李承乾自己常骑的正是一匹大宛马,全身漆黑如墨,唯有额前有一撮白毛,被李承乾称为“墨月”。御马监的给李治选了一匹温顺的小马,几个人一路去了汉时遗留的上林苑,准备跑马。李治试着慢走了两圈,很快大呼小叫得小跑起来。

    李承乾骑在墨月上,不紧不慢的跟着,以免李治摔下来。忽然,李承乾勒住了缰绳,墨月不甘心的停了下来,发出低沉的叫声。是兕子那个小丫头,拦在了马前,嘴撅得可以挂油瓶:“太子哥哥说话不算数,说带兕子来骑马的,却只让兕子在一旁看着!”

    李承乾赶紧跳下马来,看着泫然欲泣的小丫头,有些无奈:“兕子乖,这些马都太大了,兕子现在还小,骑不上啊!等兕子长大了,哥哥一定送你一匹最漂亮最威风的大马!”

    “不行,兕子现在就要骑大马!不然兕子就跟母后说太子哥哥说话不算数,就喜欢欺负兕子!”小丫头真的要哭出来了。

    李承乾踌躇了半天,终于经不住小家伙的胡搅蛮缠,退了一步:“那兕子坐在哥哥前面,我们一起骑好不好?”

    兕子破泣为笑:“太子哥哥最好了!”

    丫的,又被骗了!李承乾心中哀号一声,这小丫头是吃定他了。无奈之下,李承乾抱着兕子上了马,自己也跳了上来,一只手提着缰绳,一只手抱住兕子,免得她坐不稳掉下来。

    “驾!”兕子咯咯的笑着,脆声叫道,“马儿快跑!”

    李承乾宠溺的搂住兕子,抖动了一下缰绳,墨月带着两个人在马场上慢跑起来。

    “真好玩!”兕子迎着风,开心地笑着叫着,李承乾脸上也带着轻松的笑意,心中安宁喜悦。

    “雉奴哥哥,咱们比比,看谁跑得快!”兕子兴奋的叫道。

    李治看看自己身下的小马,又看看墨月巨大的身形,很明智的摇摇头,坚决道:“我才不跟你比,这不是欺负我的马吗?”

    “嘻嘻,雉奴哥哥是胆小鬼!”兕子调皮的抓着缰绳,也用力一抖,“马儿快跑!”

    李承乾只是摇摇头,也就任兕子顽皮了。忽然,李承乾心中升起不安来,他正想停下来,但是身下的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