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煮酒话古人 > 煮酒话古人第8部分阅读

煮酒话古人第8部分阅读

可能有变,这是大实话,京城是一国首都,重要性不言而喻,万一你出京,有几个野心家搞鬼怎么办?象刘裕,何等英雄人物,北伐势如破竹,打到长安,眼看要一统天下了,结果留守京城的刘穆之挂了,他惟恐有变,还是要亲自回来,而且之后就再也没回到北方。想必中国皇帝中能力超过刘裕的不多,手下有信的过象刘穆之那样的大臣的也不多吧。再说一个皇帝离京的例子,英宗御驾亲征,威风啊,结果落了个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被俘的惨事,这还罢了,留守的于谦还立了自己的弟弟做皇帝,还不愿自己回去了,要发誓保证不抢皇位才能回家,想必在复辟前的那段日子,英宗对自己的出京绝对是很后悔的。

    这只是政治理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经济上的了,皇帝出京绝对不会是象我们现在自助旅游,带个小背包拿点几张信用卡就跑的,必定是带一大群近侍护卫,文武大臣,还有大批的军队,要是亲征,那就更多了,为保护皇帝安全嘛,总是多多益善,不过皇帝是不是韩信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皇帝出京的花费就是惊人了,皇帝出去,各地官员要迎接,那食宿自然是皇帝全包,食物嘛,象皇宫那样奢华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也要有点土特产吧,而且也一定要拿得上台面的,假如拿霉干菜烧肉这种去充土特产,不被内侍们踢出来才怪,除了皇帝,还有文武大臣和近侍也要吃饭吧,文武大臣都是中央级别的,近侍也是皇帝身边的人,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平时想巴结都没机会,现在还不好好巴结一番,自然吃了又拿。还外加亲卫军,军爷也是得罪不起的,人又多,当然所有的东西自然是从地方财政出,最后还是落到老百姓身上。隋炀帝下扬州,山珍海味吃不完都倒了,但是沿途的老百姓却有饿死的。再说宿,皇帝是出巡不是逃难,自然不能想慈禧两次离开北京那样惨,怎么也要有一番排场,宿嘛,最好是有行宫啦,没行宫那做龙舟也成,这又是一番大支出。所以凡是皇帝出巡,不论是单纯的观光旅游下扬州(隋炀帝下去了就没回来,)下江南,(乾隆下了几次江南江南就倒霉了几次)泰山封禅,(秦始皇汉武帝宋真宗每次去都是大肆浪费,害的国家财政紧张)还是游猎亲征(这个嘛,还可以套上锻炼军队的帽子,不过文臣总是希望能省就省,最好游猎就在京城近郊打兔子,避暑山庄太远了些。),都是劳民伤财,偏偏许多皇帝为了自由对此乐此不疲,害的无数大臣前赴后继,为皇帝外出的自由献上了口水和头颅。当然,他们也不是白浪费的,皇帝的自由也被他们的英勇表现限制了大半,就连正德这样的顽童皇帝出去也要找个御驾亲征的借口。(虽然御驾亲征也是出京,但是毕竟是为了国家稳定,军队之外的排场也不算太大,所以还是算好的啦,不过正德这次出征完全是瞎胡闹找借口出去玩了,)

    说到正德,还要说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豹房,也就是供皇帝滛乱的地方,这是备受批评的,不过这也反映了皇帝不是完全自由的,皇帝找老婆是要有选择有规矩的,(皇后的话最好还要有背景。)过性生活也是,不能太夸张,身体要保证,不然宦官会在外面喊“皇上,保重龙体啊!”这样喊三下,你还能坚持倒是挺厉害。所以大凡皇帝想做西门庆的话,一般都不在皇宫,比如圆明园这种地方,就是皇帝做西门庆的好地方。

    第二件事就是认谁做父,这很大部分怪正德,好不容易出门一次,结果一个人学划船落水生病挂了,还没留下儿子,结果大臣立正德的堂兄弟做了皇帝,就是嘉靖,大臣们要嘉靖认正德的父亲,也就是孝宗为父亲,而嘉靖的亲生父亲,孝宗的弟弟改叫叔叔,这下好嘛,做皇帝做的连老爸都换了,结果皇帝和大臣们顶牛,仗杀囚禁了几个大臣,又顶了整整七年才把自己的老爸争了回来。也真是天叫可怜,嘉靖敢情这事上花的精力太多,累得要死,干脆一门心事研究成仙术去了。

    或许皇帝有一天想通了,他决心向命运挑战,向世间要回自由,准备做一个真正的人,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想任命谁就任命谁,想要多少美女就要多少美女,想去哪就去哪。想唱歌就唱歌,想学书法就学书法,那么很荣幸的通知这位皇帝,他已经向隋炀帝,宋徽宗,南唐后主这几位伟大的昏君看齐了,而且按这种趋势,很有可能成为有世以来最大的昏君。不过历史证明,这几位昏君的下场不是很好,隋炀帝是被勒死的,宋徽宗是囚禁而死,李煜被俘后毒死。最终还是成了鬼,假如你觉得为了做一个真正的人,这些代价都值得,那可以,不过历史上好象这样的皇帝不算太多。

    也许你心灰意冷,决定不做皇帝,好好做一个老百姓过日子,那对不起了,什么叫皇帝?假如皇帝能这样轻而易举的辞职,那就不是皇帝,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总统首相主席总理了,你要辞职,那朝野一定震动,是不是皇帝对我们不满意了?无数大臣就会来哭谏,哭到你留下来为止,要不是皇帝被谁威逼了?那大家就先怀疑太后,再怀疑皇后,再文武大臣,国家上下陷入一片动乱。实在不行,我说我就是想走……那也可以,做个太上皇吧。不过太上皇也是皇帝啊,也不能算一般人。所以你想辞职是没门了。

    辞职不行,我让别人把我搞下台总可以吧,这倒是也行,汉献帝,蜀汉后主阿斗都是被人搞下去的,虽然待遇比以前差了,但是也是有一个公的爵位做做,而且也算普通人。可惜的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刘裕之后,大多数末代皇帝都是被砍头做鬼的命,而且刘裕一杀就杀两,晋安帝被缢杀,晋恭帝被废后还不肯死,硬说自己是佛教徒不能自杀,结果被掩杀。梁武帝是个仁慈之君,但是还是杀了齐和帝,隋炀帝死后,其孙杨侗被王世充立为皇帝,过不久王世充自己想做皇帝,就把杨侗杀了,杨侗死之前还不相信王世充会杀他。南唐后主李煜,被俘之后开始还逃过一劫,最后还是被毒杀,就算之前,也不是没有皇帝被杀,魏少帝曹芳被废后,他兄弟曹髦做皇帝找个几个人要砍司马昭,反而自己倒霉被杀,结果追究杀皇帝罪名的时候,硬是给曹髦按了许多罪名,贬为平民,而且只杀了直接杀曹髦的成济,主谋贾充都放过了。(可怜啊,堂堂皇帝,莫名其妙就被这样处理了,随便说一下,这也是皇帝不能随便出宫的好例子。)两千多年来,皇帝被废之后杀的多,活的少。须知你做过皇帝就是资本,你不想造反别人还可以用你的名号造反,怎么看都是不安全,不如杀你干脆。也难怪崇祯帝对自己女儿说“谁叫你生在帝王家呢!”别人看的风光,一旦出事就完光,崇祯自杀,还得到厚葬,南明的那些小皇帝们被清兵抓了不都是杀了吗?(这样看溥仪下台后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要不是利欲熏心,做个真正的人也很不错啊,须知前几代想做也做不了呢。)所以当初宋太祖上台也是战战兢兢,今日我上台,也就是上了贼船了,自己不做也要为子孙着想啊。

    于是皇帝不得不还要继续做这个不是人的皇帝,而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文武大臣。

    皇帝不是孙悟空会分身,要控制朝政自然要通过代理人,代理人自然就是文武大臣们,照理说,大臣们都应该遵纪守法,为皇帝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这样的大臣太少,不然诸葛亮也不会被作为典型来夸奖了。其实就算有诸葛亮在面前,皇帝也不一定认识,他们总是提防着手下的群臣们,生怕他们有意或无意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那可就真是不能做人了。

    要先防的自然就是武将,武将有兵啊,当年老祖宗皇帝就是靠兵上台的,不防怎么行?于是就夜防日防,找个机会就杀,但是就这样防来防去,武将篡位的也不少。而且防的太厉害就怕没人守边疆,那也是亡国,两边都是死,怎么办?凑合呗,一方面用一方面监视牵制,而牵制自然用文臣方便。

    文臣手中没兵,不能直接威胁皇权,但是这些文臣也烦,敢情是小时圣贤书读多了,想把皇帝变成一个圣人,皇帝心里自然不愿意,我想做个普通人就行了,他们还非推我做圣人,累不累啊。而且别看文臣没兵,都好死理,犟起来比武将还狠,动不动就跪下死谏,还都不怕砍头,明朝皇权够狠吧,还喜欢动不动打板子,偏偏明朝不怕死的忠臣就特别多,前赴后继,真是死而后已。别看文臣没兵,但是都是管事的,万一铁板一块,那皇帝也吃不消。象张居正,虽然明朝取消了丞相,但是他这个首辅权威比丞相还重,皇帝对他也是惧怕万分,生怕自己就被废了,居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须知除了朝代末年曹操这样确实有篡夺之心的权臣外,在和平时期也就象霍光这样的大将军能换皇帝,而张居正居然有这样的势力,(当然还要有冯保和太后支持)可见文臣也不可小视。

    怎么办?一手用特务,监视惩罚大臣,不过这手公愤太多,不然滥用,另一手比较好,在群臣中寻找代理人,制造派别,这样就可以利用代理人制造有利自己的舆论,使自己的行为得到保护,此外还有一大好处,皇帝有些事受限制不能随便做,就可以找代理人去做,转移罪名,比如宋高宗杀岳飞,他不亲自杀,找秦桧动手,也不给什么圣旨,只是暗示。这样好啊,以后大家恨杀岳飞的人就恨秦桧,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而且留条后路,为岳飞平反也方便。崇祯就没这么聪明了,杀袁崇焕居然亲自出马,生怕别人不知道袁崇焕是他杀的,假如聪明点,派个人杀袁崇焕,自己睁着眼闭着眼,那大家的恨意也就转移了。

    不过这也不能说崇祯的问题,毕竟宋明两朝不同,宋朝相权很重,丞相有时可以自作主张,而明朝君权重,就算是找了代理人,杀袁崇焕这样的大事崇祯不可能装不知道。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病,原来处于皇帝和大臣之间的防火墙丞相被卸除了,很多责任就必须皇帝自己来背。

    不过另一件事就可见崇祯找代理人的失败之处了,找清议和,但是好找不找找了个不会把风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不单向外界漏了议和之事,还把崇祯主张议和的事也捅出来,比起秦桧那可是天差地别啊。

    皇帝这样对大臣,大臣也自然有武器对付,消极怠工日拖夜拖是一种,不过比较少,毕竟万一来一个玩忽职守罪就不好了。所以大臣有三大武器对付皇帝。

    一是清议:也就是舆论啦,大家别以为舆论没用,须知这不是一般的舆论,是士大夫统治阶级的舆论啊,古代皇帝没报纸看,但是小道消息挺多,何况士大夫嘴上说,奏章也写,一天送几十份上来,看看你屈服不屈服,而且这些舆论都是有根据的,小到皇宫安定,大到天象变化,凡是有理由的都能编进去,你不是要做人吗?没那么简单。

    二是祖制:中国儒家讲究“孝”,这个祖制就不好随便违背了,违背是要冒风险的,前文不是说皇帝要守很多规矩吗?这规矩就是老祖宗皇帝定下来的。(说起来老祖宗皇帝也知道民主重要性,特地留一个尚方宝剑给大臣用。)这些规矩说起来大都挺有道理,是为了保证皇帝的权威,随便也抹杀一些皇帝的人性。一般来说,清议加祖制皇帝已经吃不消了,不过也有不信邪的。

    三是天象:世间确实有不信邪的皇帝,比如神宗,王安石说“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神宗吓是吓了一大跳,但是也默认了,但是对于王安石说的第一句“天变不足畏,”他就有点怕了,于是舆论没击倒王安石,但是奇异的天象天灾却把王安石击倒了。

    没办法,皇帝心里还是有点认为自己是天子,和平民有点距离的,所以大臣的话可以不听,老天的话非听不可了。

    假如这三个都不听的话……那皇帝倒是可以做个真正的人了,但是这样的皇帝已经丧失了做皇帝的资格了,也许可以做昏君,但是不适合做皇帝了。

    中国皇朝之二 痛并快乐着的宰相们

    其实用宰相这个词并不是很贴切,因为除了辽国,中国大多数的朝代并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宰相只是一个俗称,一般指的是自皇帝之下的行政首脑,也就是一个之下,万万人之上的第二人。

    宰相这个位置不是一直不变的,在秦朝和西汉初年,一般指的就是丞相,那时丞相位高权重,既掌行政权,又有一定意义上的兵权。而西汉中期开始,宰相的权力就分到了尚书令的手中。后来又有新的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后来又改为司徒,太尉,司空)之后到隋唐,宰相一般都是中书监中书令。只有三国时期有真正的丞相就是诸葛亮和曹操两人,而且曹操准确的说更象皇帝。到了隋唐,参知政事一度成为真正的宰相,(左右朴射是名义的,也就是荣誉职位)。到了宋代,“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又成为了宰相的名称,直到宋孝宗时期,左、右丞相才回到我们的历史舞台上,直到明末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宰相的消失。明朝的内阁首辅,清朝的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在当时众人的心中都是宰相。

    大凡人都想拥有权力,而天下间权力最大莫过于皇帝了,可惜皇帝这位置不好做,有严格的要求啊,你要做皇帝,就要有皇族的血统,最好是皇帝的儿子,不行也最好是皇族后裔,再不济,你总要和老皇帝一个姓吧。可惜这个要求有点苛刻,血统是先天的,大部分人生下来就和皇帝无缘了。所以宰相这个位置实在为众多的中国古代人所向往的,这比做皇帝要现实的多。

    何况这个位置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知名度高,知名度最高的那一定是皇帝,这到不是那时电视报纸大喇叭到处宣传,而是完全是因为皇帝成了象征,你问老百姓今年是几年,他不会说公元几年,而是说崇祯几年,万历几年,看,这就把皇帝的名号搞在里面了,所以皇帝是知名度最高的,但是皇帝是象征,象征着几年和什么通宝。和老百姓离的太远,老百姓最熟识的还是宰相,一朝宰相天下闻啊,做了宰相,这名是少不了的。

    除了名就是利,先不说做了宰相大权独揽后的贪污受贿这些灰色收入自然来源滚滚,就算正当的收入也不少啊,宰相作为品位最高的大臣,薪水自然是相当丰厚的,享受的待遇也是相当高的,什么坐轿出行至少不用避别人了,只有别人避他的份。(皇帝除外)而且做公家事就吃公家饭,很多生活起居并不需自己用钱,一切得以方便从事嘛,这也自然,假如作官没有好处谁愿意作官呢,而且皇帝不定期还有赏赐,比如诸葛亮在刘备攻取成都后便得赏赐五百斤,银斤千,钱五千万,锦千匹。(这样说起来,诸葛亮死后确实家里还有点余财的。)一般说来,做了宰相,不收贿赂,虽然不一定巨富,但是穷困潦倒也不至于。(只是人欲无穷,做了宰相就要有宰相的品位,房子要大的了,奴仆要多的了,吃的要精细的了,用的要好的了。钱自然也要多多的了。何况宰相总有下台的一天,那时就没公家钱使了,富贵也就没了。)

    名利都有了,权也是一般人中的极品了,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了,到不是想成仙成佛,那是皇帝的嗜好。一般大臣都深受儒家教育,要求入世济民为天下苍生造福。(那些下台的人口里说说厌倦世俗,要游山玩水,拜佛成仙,那是精神逃避法,等到一有机会,他们还是要入世的。中国要做事就要作官,作官就要做最大的宰相,所谓出将入相,人生极品也,你看李白杜,千古大诗人啊,放到现在那是没人可以比的文学艺术大师,但是他们还是郁郁不得志啊,为什么?没能作官,救世济民啊。你看宋朝王安石,诗词文?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