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齐天传 > 齐天传第64部分阅读

齐天传第64部分阅读

。观音见这招势大,她也曾听闻其中利害。今日见了,恐怕真是挡不住,便使个身法躲开了。

    九尾狐狸讥讽道:“当着这许多小辈的面,你居然避战,岂不有损菩萨威名?”

    观音一言不发,那翠绿柳条渐渐生长起来,变得晶莹剔透,朝九尾狐狸抽了过来。

    这一旁可惊杀了众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妈妈竟然能和观音旗鼓相当,而看上去观音似乎还稍有畏惧,她究竟是何来历?

    悟空也是一头雾水,惊得嘴巴都合不拢,看观音模样,似乎与九尾狐狸早就相识,而且看观音一副凝重神态,显然九尾狐狸堪做她对手且隐隐占得上风。

    而最令他惊讶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西游记》中九尾狐狸被悟空一棒打杀之事。九尾狐狸若有如此本事,不可能避不开悟空那一棍,书中偏又分明写着“劈头一棍,打得脑浆迸流”,九尾狐狸到底是真死还是假死,如果是真……凭那个美猴王的本领根本无法打杀她,如果是假,又是为什么?

    金角银角与九尾狐狸,难道就是简单的干亲么,天下哪有如此巧合之事。金角银角乃是老君童子,什么大人物没见过,能叫他两个甘心情愿认作干娘的,哪里会是简单角色。这事也实在太过扑朔迷离了。

    九尾狐狸、胡玉、牛魔王、金角银角、太上老君……这几人隐隐形成了一个关系网,而这张网的节点,自然便是太上老君了。难道这一切都是老君授意?

    那边四大天王见菩萨与九尾狐狸斗在一起,自己也不好袖手旁观,便喝一声:“将那两个妖怪擒住!”

    四金刚与四木星君一起拥上,将金角银角围在当中,施展手段攻了上来。银角丝毫不惧,挥起七星剑迎战四大天王,金角摸出两道符咒,口中念念有词丢了出去。半空中突现一道雷网,将四木星君裹了起来。

    四大天王对战银角,自然占了上风,此时持国天王忽觉面前金光一闪,凭空飞来一道绳索,将他拦腰捆住,结结实实摔在地上。原来九尾狐狸与观音对战,尚能分神照应这边战况。悟空见此情形,对九尾狐狸法力又高估了许多,当即确定,那个美猴王根本不可能打死九尾狐狸,九尾狐狸那一次绝对是诈死,然后使不为人知的法术遁了,这之后便再没现于世间。她既然这么做,自然是不远再掺和到佛道之争中。

    本来九尾狐狸相助金角银角,自然站在道家这边,之后半路做了逃兵,显然是有了大变故或者认为势头不对。而此刻九尾狐狸不惜与观音菩萨对敌……此时与彼时,又有了怎样变化?悟空隐隐有了推断,但仍然不得要领。

    他见他边观音目光扫了过来,暗道不好,自己再不出手,观音必定生疑。他亮出铁棍来便要攻上去,只虚晃两下,此刻只见远方乌云滚滚,两个人影风雷般涌着云层过来。

    悟空仔细看去,心中暗叫,这下热闹大了。那两人不是别人,正是胡玉和他傍上的齐天岭巨妖——牛魔王!

    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五四章 功成退

    牛魔王须臾便至,只因胡玉未能请动九尾狐狸回积雷山,牛魔王心有不甘,便要再来试试。他见观音正和九尾狐狸交手,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便震天介一声大吼:“哪个敢伤我母!”

    观音与九尾狐二人你一鞭击过来,我一尾还扫回去,不似打架,倒似是对舞,只是其中法力涌动非同小可,地上已显出了无数道深深的沟壑出来。此时听牛魔王大喊,二人同时收了招式,后退几步。那边四天王虽只剩三个,但金角大王那符咒只能将四木星君困住一时,此刻四木星君脱厄,以七对二,早已占了上风。

    牛魔王二话不说便加入战团,铁棍一扫,如一阵狂风刮过,天王星宿无人敢接,迅疾退出了战圈。

    金角银角同时施礼道:“多谢这位兄台相救!”牛魔王却不给面子,冷冰冰道:“谁为你两个,我乃是为我母而来。”于是飞到九尾狐狸身旁,嘘寒问暖起来。

    悟空见牛魔王做戏倒也像,先撇开与金角银角之间关系,只为胡玉之母九尾狐狸来。此举自然是不愿将此事与齐天岭扯上关系。而对自己,牛魔王更是看也不看一眼,便当悟空是一块山石,心中暗赞道,老牛粗中有细,不错。

    悟空见了牛魔王,忽地想起一事,自己早该想到,牛魔王原来与九尾狐狸早就相识。《西游记》中美猴王将九尾狐狸打杀,这事牛魔王自然知道,而到了火焰山时,无论是玉面公主胡玉还是牛魔王都未曾提起此事,这却有些不合情理了。对胡玉来说,九尾狐狸与他亲母无异,必要与牛魔王说起此事来,而美猴王打死九尾狐狸一事,至少金角银角二人是知道的。金角银角与牛魔王皆出自老君门下,岂会不通风报信?由此看来,九尾狐狸诈死之后,十有八九和胡玉又见过面,否则活生生没了一个人,怎会如此消停?如此说来,这九尾狐狸与牛魔王走的甚近,此事若问牛魔王,想必他定能知道内情。

    观音见妖魔又添强援,自知今日讨不到好处去,自己本领虽大,也只能抵住九尾狐一人,而三天王与四木星君,却是无论如何也斗不过牛魔王的。观音暗自叹道,青丘九尾狐重现世间,恐怕再不得安宁了,此事还要去禀告佛祖才好。

    观音将悟空唤到身边,低声嘱咐道:“你在此看好唐僧,切莫前行一步,我见妖怪只为阻你等西去,并无擒杀之意。我去禀告佛祖,教他来处置此事!”

    悟空道:“菩萨尽管去,我自然守住师父。”

    说罢观音叫三大天王与四木星君与悟空一同护住唐僧,自己腾云往西天去了。

    却说牛魔王方才一声吼,自然惊动了一人。悟慧与牛魔王父子连心,他听牛魔王叫声,唯恐父亲出事,只是悟空教他不可离开唐僧半步,只急得如热锅台上的蚂蚁。

    他见悟空携三大天王与四木星君过来,便迫不及待飞向莲花洞去,牛魔王正和胡玉给九尾狐狸嘘寒问暖,忽见红孩儿飞了过来,一时间愣在当场,尴尬神色无法言表。红孩儿见牛魔王携着一美貌女子,神态亲密显然非寻常交情,也猜出了几分,此时父子不好交谈,他只恨恨瞪了牛魔王一眼,便又飞转回来。

    八戒不知悟慧飞来飞去作甚,上前问道:“悟慧,前方那妖怪可厉害的很?”

    悟慧冷冷道:“自己看去!”

    八戒看看悟慧,又看看悟空,不明所以,悟空自然知道内情,笑道:“莫要乱问。”

    八戒一头雾水,好端端被悟慧训斥了一句,面上挂不住,便自己也飞过去看了一眼,他见这些人中自己只认得一个牛魔王,心中纳闷,在花果山时,牛魔王明明和悟空是结拜兄弟,此时竟似成了对头。可那个悟慧又为何生气?他越想越是糊涂,又见天王星君个个威风凛凛,自己只一身布衣容貌丑陋,心里越加烦躁,索性闭上眼睛卧到草丛中便睡。

    唐僧那边依次给金刚和四木星君见礼,悟空独自坐在一旁,隐隐觉得有些不妥。观音去请佛祖,自然要趟平道路,叫唐僧安心西去,以九尾狐狸神通只与观音战平,必定斗不过如来。她颇有来历,若被如来擒去,只怕许多隐秘问不出来了。悟空想了想,使个胎化易形之术,留一具假身在此,真身早已无形遁出了。

    飞到莲花洞前,只见金角银角引牛魔王正往洞里走,不见九尾狐狸与胡玉,想是已经进去了。悟空传音唤道:“老牛,我是悟空!”

    牛魔王听出悟空声音,停在洞口,也传音道:“何事?”悟空道:“此番闹得够大了,天上星君天王被擒住三个,还不收手?”

    牛魔王笑道:“收不收手,我哪里说的算?”

    悟空道:“观音已去请如来佛祖,若还不走,只怕走不了了!”

    牛魔王惊道:“果真?”

    悟空道:“千真万确!”

    牛魔王也顾不得与悟空再说,窜入洞中,喝道:“大事不——”他刚一开口,九尾狐狸摆手教他噤声,传音道:“洞中有外人,莫要吼叫!”

    牛魔王环顾洞中,果然见水德星君、木德星君、持国天王被拘在洞中。

    牛魔王传音道:“如来即刻便到,我等还是早早退了为好。”

    银角大王半信半疑道:“老牛莫唬我,单单我两个,便能惊动如来佛祖?”

    金角瞪了银角一眼道:“你也忒高看自己。”

    九尾狐狸悠悠道:“如来自然是为我来的,如来,如来……”她喃喃道出如来姓名,到得最后竟咬牙切齿,显是恨意极深。

    几人均不知个中因由,牛魔王道:“娘哟,有话先离了这里再说,好汉莫吃眼前亏啊!”九尾狐狸恨恨道:“好!我便随你们回积雷山去。”她又看了看金角银角,“孩儿,此番分别,不知何日能再见。”

    金角银角道:“干娘放心,只要你仍在天地间,我俩必定年年给您老拜寿!”

    九尾狐狸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道:“那便无须客套了,走罢!”她掏出幌金绳与芭蕉扇交给银角,一手拎起胡玉,一手拎起牛魔王,穿出洞口便不见踪影了。

    银角道:“干娘既走,再无需担忧,你我兄弟再搅他一阵如何?”

    金角摇头道:“只怕如来恼羞成怒,这个险冒不得。”

    银角道:“便如此走了也教人生疑,好歹打个招呼去。”

    他两个出了洞,径直朝唐僧歇息处飞来,凌空喝道:“交出唐僧来,我放尔等西去!”

    悟空见只他两个出来,知道牛魔王等自是走了,便亮出铁棍喝道:“看棍!”银角知道悟空铁棍厉害,不敢硬接,只扔出幌金绳喝道:“看宝贝!”

    悟空初次遇到这等法宝,不知该如何躲闪,一个分神便被幌金绳捆住。

    银角大王哈哈一笑,便下来擒悟空,金角此刻见西方金光涌动,喝道:“弟弟快走!”拉起银角便直冲天际,连回头都不敢。

    须臾间,果然观音与如来佛祖二人到此,唐僧听闻如来到此,隔着百十里便跪倒在地,口中只念“阿弥陀佛”。如来也不近前,只远远一指,将悟空身上幌金绳收了,又将悟空唤了过去。

    悟空道:“弟子参见佛祖!”

    观音问道:“那狐狸走了?”她不问旁人,却只问九尾狐狸。

    悟空道:“适才那两个长角的妖魔来擒我师父,弟子与他两个相斗,却被他绳子捆住,不知这狐狸何时走的。”

    观音道:“好个暗渡陈仓。”

    如来空跑一趟,倒也不恼,道:“既然现了身形,早晚逃不过佛法!”

    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五五章 宝林寺

    观音脸色难看,她也没料到这伙妖魔居然走得如此之快,心中隐隐生疑,但她适才悟空与那妖魔相斗,被幌金绳擒住却是真真切切,绝非假打。或许只是这伙妖魔太过机警了吧。

    观音道:“佛祖,之前齐天岭那妖牛也在,这伙妖魔只怕与齐天岭有所关联。”

    如来道:“天下大势已定,非此即彼,哪里还有什么散妖。”他将手中幌金绳掷给悟空,道:“这绳子我也用不着,送你吧。”

    悟空接过绳子,先谢了如来,又道:“只是不会用,还请佛祖教我。”如来将幌金绳口诀教给悟空,便回西天去了。

    观音与悟空道:“佛祖已有明示,此番西去磨难重重,必有异教拦阻,你若再有难,直接便来寻我,莫要耽搁了时日。”

    悟空心中一动,如来怎么会催促起取经来了?按理来说,取经虽是佛祖属意而为之,但为西天面子着想,对外也只宣称是东土主动派人去取经,如来只静坐灵山等候便是。听观音语锋,悟空自然可以确定,如来着急了。

    悟空自知想不出答案,便施礼谢了观音,心中暗道,你要快,我偏给你来个慢的。

    观音又道:“你领天将去洞中寻寻,看二位星君和持国天王是否无恙,我暂回南海去了。”观音说完就走,也不待悟空答话。

    悟空暗暗纳闷,怎么一个个都风风火火,他却不知,观音失了双头怪鱼,这几日正寻得紧呢。

    悟空唤四木星君几人,一同进了妖怪洞府,见水德星君、木德星君与持国天王都被施法禁锢在石柱上,这法咒禁锢颇为奇怪,几人如何也解不开。

    悟空道:“我看妖怪不敢再回来,只静候几日,法力消了自然便好。”四木星君一起动手,将一洞小妖打的打,杀的杀,赶的赶,便在此守着被缚着的三人。

    悟空见此地再无阻碍,便叫上唐僧,别了天王星君,又往西边行去了。

    路上唐僧也问起降妖之事,悟空便将妖魔如何势大,自己几次搬兵,最后求到西天如来处,才将妖魔吓走。

    唐僧称谢不已,死心塌地,求佛之心更加前程,恨不得下马又要参拜,自然被悟空拦住。

    这一路,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师徒们行罢多时,前面又有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巍峨,只恐又有魔障侵身也。”

    悟空笑道:“师父莫说妖,你一说妖,妖怪便出来。”八戒一旁逢迎道:“师父也是唐王兄弟,金口玉牙,一说便准。”

    悟空啐道:“少来虚头巴脑。”八戒道:“师兄,莫非师父说错了。”

    悟空道:“不是师父错,是你错了。这世上哪有什么金口玉牙,师父也不是能掐会算,又无法力在身,只随口说说罢了,你却顺竿上爬,一副谄媚模样,哪里像个出家人。”

    唐僧赞道:“悟空说得好,出家人不打诳语,溜须拍马自然是不可的。”唐僧前世金蝉子便是因为不肯顺着佛祖说话而遭贬,到了今世,那执拗性子仍没见改了多少。

    八戒很是尴尬,岔开话头道:“西天实在难行,从高老庄到这也有两三个年头吧,怎还不到?”悟空道:“早呢,只怕还未出了大门。”

    悟慧道:“哥哥,哪里有这么大的门。就是有这般大的堂屋,又哪里去找这么长的过梁?”唐僧笑道:“悟慧,你大师兄内有深意,在他眼中,只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

    几人虽是说笑,唐僧这一说却令悟空心中有了醒悟,世人都道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却不知这天地究竟是何根本模样,说不准还真如唐僧所说,如一个大屋子无异。

    不知不觉上了山去,这座山也不平静:耳边听的是大虫啸吼,眼里看的是豺狼结党,古怪乔松崖边盘卧,枯藤老树形状森严。

    一阵山风吹来,唐僧在马上战战兢兢道:“悟空,快些走!”

    悟空道:“师父莫惊,都是些山精野怪,没一个成气候的。”

    师徒们沿着山路信步而行,直走到红轮西坠,九重天上现了星辰,一轮明月满映乾坤。终于下了这座大山。

    悟空行在前面,只见山底下隐隐现出楼台殿阁,喜道:“师父,下面似有座寺院。”

    唐僧道:“阿弥陀佛,正好天黑,去化斋投宿。”

    又行了半个时辰,一座山门现在眼前。好一座寺院,红粉砖墙耸立,朱门上嵌铜钉。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寺中灯光闪烁,又有香气朦胧飘出。

    唐僧久未到寺院拜佛,见了这一座大寺院,岂能不喜,停马离镫来到寺前。

    门上有匾,却不知几年未擦,都被灰垢掩住,唐僧微微皱眉,悟空长了长身,用袍袖一拂,便将匾上灰尘拂去,现出五个烫金大字“敕建宝林寺”。

    唐僧道:“僧人懒惰,好好一座牌匾蒙尘。”

    悟空一见“宝林寺”,自然知道这是何处地界,笑道:“师父莫如此说,一个懒倒好好说,总不能一寺僧人都懒,想必还有内情。”

    唐僧道:“进去看看便知。”

    悟空要去打门,唐僧道:“悟空,你性刚气傲,莫冲撞了人家,还是我来。”悟空让开心道,你若进得去才怪。

    唐僧将锡杖放下,解开斗篷,整衣合掌,上了台阶。唐僧扣了几下门环,便站在门旁等候,等了半晌却无动静,他轻轻一推,这扇大门原来虚掩着,唐僧走进去仔细一看,原来这是座山门,连门框都是后安的,怪不得无人看守。

    山门指的是寺院正面的楼门。那时寺院道观为避开市井尘俗而多建于山林之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