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齐天传 > 齐天传第33部分阅读

齐天传第33部分阅读

能断定,自己瞳中也无星点,却是灵明神猿。奇怪,怎的放在通风三人身上便准,放在我身上却……忽地他蹦出一个念头,莫非雨师所说的这些特征,是神猿觉醒之后才有的?对了,定是如此!悟空这一番攀谈又有收获,心中高兴,脸上便露出喜色。

    赤松子看悟空神色不定,心中生疑,莫非这猴子与混世七猿真有些干系?如果是这样,却要另样对待了。

    赤松子道:“我见你能使动定海神针,想来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不知可有师承?”悟空道:“没有没有,都是自己胡乱悟的。”

    “唔?”赤松子有些不信,道,“胡乱悟的,竟能悟出个太乙金仙来?”他将手一招,立在墙角的一柄尘扫便跃至手中,喃喃道:“久未与人动手,不知还记得多少。”

    悟空惊问:“你要与我动手?”

    赤松子道:“只是切磋而已,我看看你棍法有何奇妙之处,绝不会伤你便是。”语气中颇为自负。

    悟空见赤松子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颇为不服,便道:“若动手也寻个好所在,这里怕只一招便房倒屋塌了。”

    赤松子想了想,道:“言之有理,你那定海神针的确笨重得很。”悟空自使这金箍棒以来,还是第一次听人说它笨重,不由得哭笑不得。

    赤松子引悟空出了屋子,足尖一点,像线牵着一般直直升至空中,手中尘扫一挥,道:“上来吧。”

    悟空二话不说,擎起金箍棒当头便砸,他不知赤松子修为如何,这一棒只用了一成力道。赤松子见悟空留手,手中尘扫一卷金箍棒,向外一抛,悟空只觉这棒子第一次不受自己所控,险些脱手。

    赤松子正色道:“莫要留手,尽管来吧。”

    悟空喝道:“好!”此番再不冒进,按照齐天棍法一招一式使将出来,不时夹杂几式与六耳猕猴交战悟出的心得。

    赤松子越看越是心惊,他只使尘扫轻描淡写格挡,悟空一路棍法使完,也不能将赤松子奈何,见赤松子如闲庭信步的神态,悟空才知这人修为实在是深不可测。于是收了金箍棒,深作一揖道:“雨师莫要捉弄晚辈了。”

    赤松子落在地上,呵呵笑道:“想不到,你竟然是大禹弟子。走走走,我带你去寻他!”悟空想自己不过学了“齐天棍法”而已,怎的竟成了大禹弟子?

    悟空还要说话,赤松子却不听他解释,只一把扯过,拉起悟空便纵身而起,直往远处飞去。

    须臾,到了一处更为清静所在,此地三山环绕,山坳前一道数丈宽的溪水奔涌而过,水中飞鱼欢腾跳跃,偶有跃出水面的,溪边却有一小童,于花丛草间将鱼儿拾起,又丢入水中。

    赤松子看见那童儿,叹道:“已矣乎,错分明,能知悔悟亦豪英。”山坳中茅屋数间,场院里五谷分明,一位老者坐在院中水井旁,遥望赤松子挟着悟空,喃喃道:“可笑清静无为人,妄想顽空了性命。终究人力难敌因果,该来的,总会来。”

    赤松子落在地上,手一松开,悟空才得自由,见面前这老者,皓首苍髯,也说不清岁数,难道这便是那个治天下洪水,划万民疆界的上古大神大禹?便是他炼得四根如意金箍棒,又擒了水猿大圣无支祁?悟空实在难把这许多功绩与面前这个耄耋老者联系在一起。

    只见赤松子草草施了一礼,道:“大禹啊大禹,没想到你避世许久,竟留下一个徒弟,恐怕你尚不自知吧。”

    大禹恍若未闻,从上至下缓缓打量着悟空,那一双眼睛神采逼人,好似能把悟空看透一般。悟空在这目光注视下,觉得浑身不自在。

    大禹神色喜忧参半,忽而又深深思索,然后又摇头,似是无法断定什么事。赤松子在旁看的颇为专注,只见大禹忽然脸色一变,而后悲戚神色浓郁,双眼紧闭,泪水自眼角溢出,沿着满脸沟壑流了下来。

    赤松子急问道:“怎么?他莫非是……真是那造化神猿!”

    大禹点了点头,道:“是,真的是,真的是啊!”

    赤松子激动得双手紧握,然后又伸直双臂仰天长啸,喝道:“天可怜见哪,终教我得脱这几万年的囚牢!”

    大禹喝道:“大罪未赎,神猿未允,你莫将话说的太早!”

    赤松子满脸尴尬,手掌连搓,道:“是是是,还是先,先坐吧。”一个威震天下、堪比混元金仙修为的上古雨师,此时竟激动得手足无措。

    悟空被大禹的反应和赤松子突如其来的殷勤搞得一头雾水,又什么“天可怜见”,又什么“大罪莫赎”,正当他苦思之时,大禹与赤松子二人同时作揖,道:“请神猿落座。”

    大禹一挥手,远处几个石墩移了过来,悟空满心忐忑坐下,不知这两个上古神人能弄出什么玄虚。

    大禹与赤松子却不落座,大禹又是一揖,与悟空道:“灵明神猿,此事实是复杂,况又有万年之久,还请少安毋躁,听我慢慢道来。”

    悟空站起道:“二位请坐下,如此长幼倒置,叫我惶恐不安。”

    大禹道:“有罪之身,不敢在神猿面前落座。”

    悟空道:“好,你不坐便不坐,却先告诉我,你怎看得出我是灵明神猿?”

    大禹嘴角抽动一下,似是心中极为痛苦,缓缓道:“只因……只因我杀过你,故此认得。”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四二章 不可恕

    悟空心中一痛,却无许多震惊,早年见无支祁时,便曾听说七神猿曾被天下仙妖围剿,其中无支祁便是为大禹所擒,自己前世被他杀过,却也不足为奇。

    他见大禹满脸悔恨,不知为何,自己心中竟无半点恨意,微笑道:“前事俱往矣,莫再挂怀,只望你能言无不尽,解开我心中许多疑团。”

    大禹见悟空面容和善,好一阵激动,然后他娓娓道来,讲出一段罕为人知的故事:

    却说天地既开,阴阳分明,混世七猿搅动天地气息,使阴阳交合,遂生万物,至两万余年,始生蠃类,即为人。

    彼时天地阴阳乍分,五行分明,造化灵气充沛浓郁,天下生灵血统纯正,故上古时期,多产神人神兽,均有非凡灵智体魄。

    须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秉性不同,心性也不同,自此之后,便有了争斗是非。彼时大战经年,血流荒野,人命如同草芥一般,只为蝇头小利,便大兴杀戮,回首顾盼,万民苦不堪言。

    此时七神猿乃造化所生,又已在世间活了两万余年,修为本领远高于众人,他七个见人心嗜血、生灵涂炭,当即舍却逍遥自在事,混世七猿摇身一变,却成了救世七猿。

    那时万物生灵修炼日短,无人能是神猿一合之将,有那不服神猿管教的,便严惩一顿。久而久之,天下又太平了许多,皆乃神猿之功也。

    如此又过了一万余年,七神猿自以为天下大定,他几个虽本领高强,却天真烂漫,怎会知道人心如海底针般不可揣摩。

    有许多人在神猿辖下多年,早已生了违逆之心,妄图取而代之。但此时神猿受万民供奉,甚至许多人以为神猿便是人类之祖,万物之神,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哪个敢轻举妄动?

    人心之诡,实在无限无量。不知自何时起,天地间有了这样的谣言:天下因神猿而兴,也必因神猿而亡。

    这话听起来也并非大逆不道,但其中却暗藏着杀机,那便是:若要天地永固,必先将神猿剿杀!

    就这样凭空捏造的一句话,起初自然无人相信,但要知三人成虎,许多时候,人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这句谣言足足传了四五千年,到这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混世神猿便是灭世神猿!于是一些势力开始谋划大计,要将七神猿一网打尽。也不知是哪一个最先起的杀心,哪知道竟是一呼百应,人们皆忘了七神猿的好处,为了长生,什么也不顾了。

    经历了一万多年,起初羸弱不堪的人类与兽禽,此际已有不少修成了天仙、甚至太乙金仙,若群起而围之,七神猿即便再厉害,又如何能与整个天下对抗?

    这一场剿杀大战足足打了千年,谁也没有料到,七神猿的天赋神通如此之强大。这一场仗打得,比人类之间的战争更为惨烈,足以称得上是天下仙妖的一场劫难,到了最后,天下修行之人十不余一,才终于将七神猿尽数杀光。

    悟空听到此处,插了一句:“我的天赋神通是什么?”

    大禹一怔,道:“实不相瞒,那时我还未出生,这些典故乃是听前人讲的,哪里知道你的天赋神通。”悟空微微失望,摆手示意大禹接着说。

    七神猿自世上消失后,众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捣毁天下神猿塑像,烧毁一切与神猿有关的典籍影像,自此之后,天下禁口,不得再提起七神猿之事,以免招来无妄之灾。

    悟空听到这里,心中生起了寒意,他岂是天真懵懂的孩童,他乃是自后世穿越而来的。听大禹讲述这个过程,与后世许多事情何其相似?俗话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只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那就连防也不必防了。

    造谣,剿杀,封口,这套路使得妙啊!若说背后没有势力操纵,鬼才相信,只是这幕后的黑手是谁呢?

    大禹见悟空沉思,也停了下来,他与赤松子对望一眼,心中颇有些担心,唯恐悟空生怒。哪知悟空竟露出了笑意,道:“好计策,若是我也定会这么做。只是,这人好狠的心肠,不惜以神猿为饵,诱天下人入瓮,倒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大禹听悟空这样说,惊得瞠目结舌,良久才道:“当初若有人能如今日灵明神猿看的透彻,哪会铸下如此大错?”

    悟空问道:“可知幕后指使是谁?”

    赤松子道:“那人我只见过一面,只是距离遥远,我功力那时还浅,隐约看出他本体似是蛟龙中的一种。”

    大禹道:“我生得更晚,见也没见过。”

    悟空点了点头,道:“也罢,你却说说,后面又怎样了?”

    七神猿一亡,天下又陷入大乱之中,连年交战,也不知争的是什么。王位、权势、土地……人若一死,万事皆空。

    直到那一年,有一只猿猴兴起,手下笼络许多妖族,扬言要为混世七猿报仇。初时未曾在意,待他势大才发现,这猿猴便是七神猿中的通风神猿。

    消息一经传出,天下人心惶惶,原来七神猿竟是杀不死的!然后兴水神猿、通臂神猿……一个个接连现于世间。

    便在此时,谣言又起,只说七神猿只可复活三次,杀了三次之后,自然烟消云散。于是天下刀兵汇聚一处,又来剿灭神猿。此次交战发现,七神猿远不及从前厉害,仙妖不费吹灰之力,又将七神猿杀了个来回。

    有了第二次,自然又有第三次,第四次……七神猿竟是真的杀不死,无论杀上多少次,他都能即刻转世,然后慢慢觉醒,只是一次不如一次厉害,不知在这杀戮的过程中损失了什么。

    第四次剿灭神猿的大战,我便参与其中,赤松子也是,还有蓐收、后羿、句芒、祝融、共工……那一次,我亲手杀了灵明神猿,又将无支祁用如意锁妖练困于地底火油洞中,教我子孙看顾。世人都道大禹治水,其实水患本是疥癣之疾,乃是我等追杀兴水神猿时,兴水神猿一路逃遁使用御水神通所致。我等为了师出有名,只好安上个治水的名头。

    这一次,好久好久,混世七猿再未现于世间,众人都道七神猿真的消失了,但我心中却隐隐觉得,七神猿还会再活过来的。

    便在这时,祸事来了。

    那第一次杀死七神猿的上古神人神兽,无缘无故的便修为消失殆尽,寿元逐渐流失,不过数年,他便成为了凡人,然后慢慢在无助中死去,他的名字叫太昊。

    紧接着,尧也死了,然后便是蚩尤、帝俊、刑天、应龙……无论这人如何厉害,只要他曾经杀死过七神猿,都逃不过此劫。

    后来我们才知道,杀造化者,造化必将弃之。

    怎么办?接下来便是我们了,放眼天下,我们竟无处可逃!

    这时,水神共工说他在北海中见到了鲲鹏,他将此事与鲲鹏说明,鲲鹏愿意出手相救。于是我们抛下了万千子民、万里江山,奔赴北海,只为求生。

    鲲鹏说,他见我等皆为人杰,愿意出手相救,只须入他腹中再不出来,便可不死。只不过我等却要尽力为他造一处天地出来,以解他寂寞之苦。

    当时我们走投无路,自然答允下来。

    哪知共工不知为何与颛顼起了争端,二人便在北海打了起来,他两个足足打了一个月。打着打着,共工便衰弱下来,被颛顼打败,他一怒之下向西北冲去,不知撞到了何处,便将西北处天空撞塌了下来,自己也颈骨折断而亡。

    颛顼在战斗中法力耗尽,他将共工的头颅带回,自己也禁不住造化流失,眼望鲲鹏巨口,自己却无力进来,也死在了外面。

    鲲鹏将共工头颅吸入腹中,我将这头颅交给共工的妻子祝融保管。

    每当怀念那片天地的时候,我们便去祝融处祭奠共工,因为他的口中,含着那里的泥土。

    我们因进来的早而毫发无损,便在此处建了一片天地。鲲鹏每见珍禽异兽,便将其吸入,渐渐此地人丁兴盛起来。

    初时我们不懂,不明白为何在此处便可保平安,后来才知,鲲鹏亦是造化所生,只有造化之体,才能护住我等体内造化不散,若出了鲲鹏之腹,只怕不过数年,我们也将如少昊、蚩尤等人一般命运,眼睁睁看着死亡逼近而无能为力。

    鲲鹏告诉我们,若要出去,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等候七神猿到此,只需一滴精血入体,便可保住我等性命。

    其实鲲鹏的精血也有同样功效,但他说过,在弱者面前,人人都有生杀予夺之权,但这权利不能随意滥用,否则,必有业报跟随!

    大禹用悲伤的语调将几万年前的秘辛讲述完毕,以他修为,竟然有些脱力,浑身大汗淋漓,站也有些站不稳了,可见此心结在他心中积郁之深。

    悟空听完后,点了点头,面无表情道:“好,好,好!”

    赤松子见悟空似有不豫之色,站出道:“当年之事,我也有份,今日事主来了,任杀任剐,我赤松子绝不皱下眉头,只是我等被人利用,实在是,唉,心不甘哪!”

    悟空冷笑道:“错不在你,在于私心也!可恨那背后的小人,竟使出此等人神共愤的绝后计,罔顾天下众生,我必要将你碎尸万段!”

    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四三章 大厄消

    大禹讲完这些,悟空对他笑道:“你既说完,现在可以坐了。”起初悟空见赤松子与大禹修为皆深不可测,又是上古大神,心中莫名便有敬畏之心。待他听完大禹讲完这段故事,却比无支祁所说更为惨烈真实,原来七神猿地位曾经如此尊高。不知不觉间视大禹二人如平辈同侪,而大禹与赤松子二人竟有受宠若惊之意。

    他二人当初为人类首领,对神猿赶尽杀绝,今日见了悟空,已不求宽宥,但求能遇见七神猿,将此事痛痛快快讲出,去了毕生最大的心结,此生才得无憾。而见悟空对二人仍和颜悦色,赤松子道:“灵明,嗯,这般神猿来神猿去的称呼,实在是别扭的很,敢问……你可有姓名?”悟空道:“我得师尊赐名,姓孙名悟空,你只叫我悟空便好。”

    赤松子道:“那便逾越了。悟空,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我等?”

    悟空略惊,道:“处置?这话从何说起?”

    大禹道:“难道悟空不以我等为罪?”

    悟空沉吟片刻,问道:“何为民?”

    大禹闻听此问,张口便答:“民者,天下根本也。”

    悟空又问:“你既知此理,为何舍本逐末,动摇根本?”

    大禹道:“实不相瞒,初时剿灭神猿,亦怀拯救万民之心,待到后来,发现百姓反因此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那时却难收手了,只盼早日功成,再重建社稷。”

    悟空看了看大禹,叹道:“非不仁也,实少智也!”一句话说的大禹满脸羞惭。

    悟空道:“随你前来的,共几人在此?”

    大禹道:“除我二人外,还有蓐收、后羿、句芒、祝融在此。”

    悟空道:“这几人都曾杀过?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