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97部分阅读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97部分阅读

,乃是江东猛虎,只要手里还有一个兵,就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攻击的机会。”

    “他有这么厉害?”大乔好奇道。

    许康这才抬起头,有些怪异的看着她。

    大乔被他的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不满道:“干嘛这么看着我?我说错什么了吗?”

    “你认识孙策?”许康试探着问道。

    “虽然听过他的名字,但我怎么可能认识他?”大乔更加奇怪。

    许康随即释然,不管后世把大乔孙策,小乔周瑜写的多么恩爱,不可否认的是当初这两对儿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抢夺似的婚姻。

    因为孙策打下了庐江,所以他可以任意分配城里的战利品,这样大乔小乔这一对国色天香的姐妹花才成为两位英雄后宫里的收藏,一如现在的自己一般。

    所以自己问大乔有关孙策的事,实在是有些八婆了。可是八婆之魂乃是人皆有之的,许康自然也不例外。

    于是另一个问题被他好奇的提了出来,“那你认识乔玄吗?”

    大乔皱眉想了一会儿,道:“是曾经做过三公的乔玄乔公祖吗?”

    许康不知乔玄的字是不是公祖,但知道他确实做过三公,因此点头道:“没错。”

    大乔摇摇头道:“自然不认识,干嘛问这些?”

    “可是你不是也姓乔吗?”

    大乔睁大眼睛疑惑道:“天下姓乔者多亦,这能证明什么?”过了一会儿又扭捏道:“其实我家祖上之姓本是木字‘桥’,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改成如今的乔姓了。”

    许康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世人多喜牵强附会,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更是要求尽善尽美,哪怕是祖先也是如此。看来后人把大小乔认成是乔玄之女也多是因为如此了。

    只可惜两家之间实在是南辕与北辙的区别,恐怕一辈子都没见过彼此吧。

    许康继而又想到曹操为二乔攻打江东的传闻。

    既然二乔与乔玄没有关系,那说曹操求学乔玄时认识二乔的传闻自然也是假的,所谓“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无稽之谈了。

    不过周瑜如此聪明的人又怎么会被诸葛亮所激?嗯,看起来他当时发怒更多的是因为诸葛亮竟然无耻的拿这句诗来羞辱他的老婆,所以借发怒来阻止诸葛亮继续说下去。

    怪不得周瑜后来无论无何都要杀诸葛亮,原来是为妻报仇啊。

    许康的思维已经开始不受控制的往yy的方向延伸而去。

    幸好大乔被许康笑的恼羞成怒,气道:“你说孙策是老虎,那你自己又是什么?”

    许康收回思绪,眨眨眼睛,笑道:“我,自然是打虎的武松了。

    〖

    第八十六章 封堵孙策

    大乔哪里听说过武松是谁,只当是许康取笑自己,正待不依。

    许康岂会给她这种机会,立刻大喊道:“来人。”

    侍卫应声推门而入,抱拳道:“大人,有何吩咐?”

    大乔瞬间变身,温婉如菩萨一般据坐一旁,丝毫不见刚才的刁蛮。

    许康看的目瞪口呆,心中忍不住腹诽:“这算不算是她的特殊技?”

    随着大乔一个白眼攻击,许康立刻清醒过来,举起手中的信道:“将这封信尽快送往湖口赵云将军手中。”

    “遵命。”侍卫双手接过,不敢抬头,后退离去。

    大乔这才气愤的瞪着他,斥道:“你故意的。”

    许康自然是矢口否认,“怎么可能?我确实有紧急命令要发布。”

    大乔也不笨,唯一思索便明白过来,“是有关孙策军动向的?”

    许康点头。

    大乔好奇道:“你已经知道他打算攻击什么地方了?”

    许康倒没有打算瞒她,因为他也不知道具体的方位:“只是大致判断出几个可能而已,具体是哪里还要靠赵云他们自己来判断。”

    “那你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那个地方?”

    许康沉吟了一下,道:“凌阳、石台两城的可能性最大。”

    大乔根本就没听过这两个地名,只好将它们抛诸脑后,跟许康又聊起庐江城内的情况。

    毕竟对于她来说,打听这些只为好奇而已,一旦深究反而可能引起许康的不满。聪明如大乔者自然不会做这种蠢事。

    可惜赵云却没有她这种好运,许康的书信一到达,他便立刻召集在湖口的所有将领和幕僚商议对策。

    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经过鄱阳湖惨败,孙策短时间内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既然主公已经下达命令,他们也只能遵命行事。

    为了确认情报的准确性,数以百计的斥候被派往柴桑城附近,观察和监视孙策军的动向。

    同时赵云还下令将分散到各城的士兵悄悄集结到许康认为可能遭受进攻的几个城池,以防万一。

    这个将令引起了后勤官员的不满,将近二十万大军的供应可不是小数目,全靠柴桑郡各城池的接济才能让后勤压力不至于显现出来。一旦这些士兵大量集合到几个城市中,自然不能期望原城池会向这些离去的士兵继续提供各种物质,所需的后勤保障就要着落在军队自身上。

    这自然引起精打细算的军需官们的不满。

    只是这是许康的命令,再说赵云对这些军需官也多有不忿,因为在他看来打仗拼的始终是士兵,后勤应该是围着士兵转的,而不是相反。

    总不能因为后勤的原因就不打仗了吧,那样的话军队中主客次序就颠倒了。

    可惜的是,许康对军队后勤看的极重,竟然专门设立了独立的后勤保障官员体系。这些人官位不高,实权却重,掌握着各种军事物质的分配,且不需要向各级将军负责。

    除非是像现在这样打仗期间,否则即便是赵云也很难从这些人手里多扣出一点儿物质来。

    军需官们也明白自己干的就是不讨将军们喜欢的伙儿,面对赵云的强势,只能如实说出自己的困难,并且明确表示后勤供应只能保证十五天,十五天后若还没有仗可打,就要求赵云将士兵再次分散到各城池里就食。

    赵云自然不会答应什么要求,只勉强同意到时候会向许康申请而已。

    而且在他看来,十五天后天气必然更加恶劣,若孙策不在最近这几天有所突破的话,以后主动出兵的机会就更少了。

    想必主公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让他尽快采取行动的吧。

    两天后,孙策军果然有了大动作。

    趁着赵云收缩兵力之机,他将自己麾下的五万大军分成数股,迅速攻占了附近好几座城池,大大扩展了柴桑城的战略空间。

    就在大部分人被孙策的行动迷惑,以为他是为了巩固地盘,并要求赵云为此改变作战方案时,一支上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孙策的直接指挥下快速穿插,一举攻克了石台县。

    虽然石台县曾被许康重点提及,但由于县城太小,且地势险要,赵云只派了三千士兵防守城池,以为这样足够抵挡孙策军可能的进攻。

    至少也可以抵挡一阵子,方便他派援军增援。

    但怎么也没想到的孙策的进攻是如此犀利,石台县竟然连求救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出就被他一举攻克,三千守军逃出者只有五六百人,更主要的是前往新都郡的大门已经被孙策彻底打通。

    面对这种失误,赵云却很冷静。

    他并没有派出重兵收复石台,而是用军队切断了孙策的退路,同时向许康建议,趁孙策水军全灭,他本人又被困石台之机,集中兵力攻打柴桑城,彻底打掉孙策的这个老巢。

    赵云将这一报告递上去后,自认为一定会获得批准,所以积极组织兵力,只等许康的命令到达便北上作战。

    可是,令赵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不是许康的命令,而是许康本人。

    赵云怀着疑惑的心情将许康迎入大帐,询问道:“主公怎么来了这里?庐江那边已经稳定了?”

    许康点头笑道:“刘晔比我想象的还要能干,庐江城在他的治理下到不需要我去担心。”

    赵云闻言越发忐忑,这是什么意思?庐江城不需要担心,难道自己这边反而让他担心了吗?可是这个问题,他也不好问出口。

    幸好许康自己说了出来,“你做出的有关攻打柴桑的提议非常好,只是我却并不打算这么做。”

    赵云惊讶道:“为什么?柴桑虽只有一城,但论富庶却比得上新都郡一郡之地,再加上孙策曾将辖区内的物质都囤积此处,可以说断柴桑就断了孙策的兵粮来源。到时候孙策就是一只无牙的老虎,将再难扩展势力。”

    许康叹口气道:“子龙,难道忘了山越之患了吗?为了拥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我们用了五年时间,集合所有力量才平定了山越人。现在怎么能让孙策进山,成为我们新的隐患。”

    “可是孙策并不是山越人,就算进了山,也不见得就能对我们造成威胁。”

    “孙策的本事却也不是山越人能比的,在加上新都郡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可不想冒险。”许康挥舞了一下拳头,似乎要坚定自己的决心:“我宁愿毁掉一座柴桑城,来给孙策陪葬。”

    赵云无法理解许康对孙策、周瑜二人的“执着”,在他看来,这二人虽然有些才华,但在大势所趋下已经威胁不到江东的根基。

    为此放弃柴桑城实在有些可惜,不过既然许康吩咐了,他也只能照办了。

    许康似乎看出了赵云的心思,安慰道:“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但要不放过任何一个战机,有时候也要懂得放弃一些似乎有利的战机。”这话似乎自相矛盾,而且若不是许康知道历史,明白孙策和周瑜的本事,恐怕他也不敢贸然做出这样的决策。现在用这句话安慰赵云似乎有些不合适,许康摇摇头,吩咐道:“去准备吧,孙权或许还能拖朱治两天,我们还有点儿时间排兵布阵。”

    “孙权?”赵云讶道:“他去了朱治哪儿?”

    许康点头:“是我吩咐他去新都郡招降朱治,韩当二人的。”

    “你就不怕他一去不回?”

    许康哈哈笑道:“孙权聪明的很,可不是他那个榆木脑袋的大哥。为了整个孙氏一族的利益,他会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新都郡郡治始新城,孙权高居主位之上,眼睛紧闭似乎睡着了一般。

    下方朱治、韩当陪坐两侧,神色复杂的对望半晌,却终究未发一言。

    过了好一会儿,一管家模样的下人匆匆来到朱治身后,耳语一阵,又低头退了出去。

    朱治的脸色越发焦急起来。

    韩当向他连使眼色,询问何事?他也只当未见。

    韩当气不过,索性也闭上了眼睛,来了个眼不见为净。

    朱治想了一会儿,终究忍不住道:“二公子,主公又传信来,命我等尽快前往石台汇合。”

    韩当猛然坐起,喜道:“援军已经到了石台吗?”

    不等朱治回答,孙权已经喝道:“不许去。”

    韩当脸色一变,最后还是无奈的坐了回去。

    朱治接着道:“主公也到了石台,不去恐怕不妥。”

    韩当的眼睛顿时睁大,却没有再发出声音。

    孙权也是一震,故作冷漠道:“那又怎么样?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非要与许刺史的大军相抗。如今程普叔叔,黄盖叔叔都已战死,难道还不够吗?我孙家以后是否还能得存,全看两位叔叔今日的决定。”

    朱治、韩当想起战死的两位老兄弟,眼睛也湿润起来。

    他们本是孙坚部下,深受他的大恩,曾发誓要生生世世辅保孙家子孙,纵使战死沙场也没有丝毫遗憾。可是如今孙家子弟内讧,他们的地位立刻变得尴尬起来。

    本来孙策是长子,又有乃父之风,两人是无论如何也要伴随左右的。

    但当孙权拿出整个孙家的安危来威胁时,就不得不让这两位老将重新思量一番。

    〖

    第八十七章 石台之战

    朱治、韩当被孙策封在新都郡,一为太守,一为都尉,是新都郡的文武两大臣。

    当柴桑郡之战还未开始时,孙策就曾下令让二人保守此郡,已做牵制之用。

    面对太史慈将三万大军集中在建德,新昌两城,二人顿时兴奋不已,以为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也匆匆将军队集中到了淳安,新定二城,并积极布置防御,专等太史慈的进攻。

    可另二人想不到的是,这一等就是数月之久。

    虽然其间太史慈多次派出大量士兵巡边,做出进攻姿态,却都是浅尝辄止,又迅速退了回去。

    甚至在韩当主动挑衅的情况下,他也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始终不肯进攻。

    结果,柴桑郡激战正酣,己方损兵折将时,朱治、韩当反而被太史慈牵制住了,空守着两万大军无所作为。

    幸好这时孙策放弃新都郡的命令传来,虽有些不舍,但二人也明白空守此处已无意义,倒不如集中兵力,大干一场。

    事有所料未及,就在二人调兵遣将,准备去与孙策汇合时,孙权竟然突然出现在始新城里。

    本来二人还以为他是逃出来的,心中欣喜不已,但接下来孙权坚决拥护许康的态度却让二人再次陷入尴尬之中。

    说到底,二人是孙坚的老将,并不是由孙策提拔上来的,对孙氏的几个兄弟一向一视同仁。

    他们忠诚的首先是孙坚,孙坚死后是整个孙家。

    孙策因是孙坚的长子,才被他们拥护,可一旦孙策的举动危害到整个孙家的安危时,他们就要三思而行了。这也正是孙权来此的原因。

    但孙策真的错了吗?

    他作战勇敢,每战必冲锋在前:他机智无畏,面对刘表、许康这样的强敌也能游刃有余,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以说,能追随这样一位主公是每一个为臣者,为将者的骄傲和幸运,怎么能说他错了?

    若是老主公在世,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了吧。

    想到这里,朱治站起身道:“请恕臣无礼,但老臣已奉孙策公子为主公,就不能再违背他的命令。”

    韩当也站起道:“老将也是如此。”

    孙权看着他们坚定的神情,明白二人心意已决,苦笑道:“看来许刺史说的果然没错,我始终没办法让你们回头。”

    朱治脸色一变道:“许康既然知道我们不会投降,为何还要派二公子来?难道是要找借口对付孙家?”

    孙权摇头道:“非也,此来招降是我个人的主意,他对孙家倒是从没有怠慢。我只是不想父亲留下的家业彻底断送而已。”

    韩当小心的问道:“既然那许康不会对付孙家,二公子又何必如此担忧?”

    “他固然不会对付孙家,但以后恐怕也不会再重用孙家中人了。”孙权叹口气道:“父亲费了多少努力,甚至连性命都赔上了,才让孙家从一个地方上的小家族一跃成为如同世家一般的存在,身为人子我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孙家重回到过去的光景。”

    朱治、韩当默然,对孙权的话也不知该如何辩驳。

    倒是孙权似乎想通了什么,长身而起,飘然一挥衣袖,道:“走吧,我同你们一起去石台见见兄长,我们两兄弟好像已好久未见了。”

    朱治、韩当同时愕然道:“二公子?”

    “不必多言,你们这么久不出兵,总要有人去解释一下才行。而且我也想试试看能否劝动大哥。”

    石台县,城如县名,修建于一座石台之上。

    县城很小,即使算上史上最好的时期,人口也没有超过八千人。

    四面山岚起伏不定,道路狭窄,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赵云调三千人来此防守,绝对算不得失策。

    只能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孙策为攻打石台显然做足了功课,竟采用精兵偷袭的方式,派出三百敢死队混入城中,然后又用一千先锋营在外配合,两面夹击下,触不及防的守军立刻溃散。

    石台这座极具战略价值的小城就这样落入孙策手中。

    紧下来,孙策明白他的任务就是守好此城,等待朱治,韩当前来汇合,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带来万余人的原因。

    因为他必须要有可供消耗的兵力。

    一座小小的石台县甚至无法为这些士兵提供足够的住房,将这么多人集中在一座城内显然不智。

    所以孙策为他们划分了几个据点,占据了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