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63部分阅读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63部分阅读

那个时候,董卓毒杀少帝,灭袁氏满门的消息传来,整个许府越发的人心惶惶,时刻担心袁氏的遭遇突然降临道许府头上。

    不过幸好,很快许康献计破曹操的消息传来,凉州军对许府的监视这才降低,甚至派人送来不少财物已示安抚。

    许康听到这里也是胆颤心惊,他完全可以想象当时府里的人是在怎样的恐惧中度过的。

    不过幸好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大家没事就好。

    许康急匆匆推开房门,刺鼻的药味瞬间将他淹没。

    王越斜靠在床上,一个女子正小心翼翼的为他喂食。

    此时的王越看上去越发的消瘦,不过精神还算清醒。

    许康悄悄走到他的床前,叫了声,“王师。”

    王越看是许康,笑道:“你回来了。”

    “恩。”

    “云儿呢?”

    “子龙兄还有些军务要处理,恐怕晚两天才能回来。”

    “这就好。”王越欣慰的笑道:“他现在也算是官身了,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凭子龙兄的本事,将来封侯拜将指日可待,王师有什么可担心的。”

    王越点点头,又指着身边的女子道:“以后,我若死了。这个孙女也托付给你了,你要好好待她。”

    许康忙道:“王师说的什么话,你好好养伤,肯定会好起来的。”说着看向王越指着的女子,却不禁全身一震,目光瞬间呆滞。

    这女子自然就是貂蝉,她刚刚正给王越喂食,不想许康突然闯了进来,一时躲避不及,只好垂首退在一旁。此时见许康望过来,忙躬身行礼道:“见过大人。”

    许康一震后清醒过来,虽然貂蝉的美貌无与伦比,但还不至于让他为此神魂颠倒,此时忙虚扶了一下,道:“不必如此,你既然是王师的孙女,那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许康又陪王越说了会儿话,见他精神不济,只得先行告退。

    出了房门,想起貂蝉又有些好奇,她显然来的时间不短了,可自己家中什么时候多了这样一位大美女,自己这个做主人竟然不知道。当下找来薛可儿,询问貂蝉的情况。

    薛可儿也很是吃惊,显然没想到貂蝉已经来了几个月了,许康竟是一次也没见过,不过仔细想想,二人似乎一直都很巧妙的“错过”了。

    薛可儿对此也只是微微疑惑,随后便将这个念头抛在一边,当下将貂蝉的身世又讲了一遍。

    许康这时才算真正震惊于她的身份。

    貂蝉,自己早该想到的,这世上美女很多,但长到她那种祸国殃民级别的,整个三国除了貂蝉还能有谁呢。

    不提许康的震惊,薛可儿显然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而向他提起了另一件事。

    “有几个许氏族人想要见你,你要见吗?”

    许康一愣,道:“许氏族人?”

    “是,许靖逃离洛阳后,一些没来得及逃走的许氏族人便没了主心骨。他们的官职不高,在洛阳城内又没有其他依靠,后来听说你的事后,便有人托关系来打探你的消息。”

    许康想了想,毕竟都是许氏一族,见死不救终究说不过去,“见一下也好,反正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

    “那我这就去安排一下。”

    许康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对了,典韦回来了吗?”

    “哦,已经回来了。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谯县许家堡的人。”

    “那许家堡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好像有二十几个人,领队的是个老头。因为前段时间许府被围,我只好先把他们安置在客栈里。典韦一直陪着他们。”

    许康喜道:“太好了,来的真是时候。你听着,下午把许家堡的人和洛阳城内许氏族人都请来,我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家宴。”

    薛可儿听命,下去传令去了。

    当天下午,许康首先接待了许家堡的人。由于许靖的出走,这次两许合并之事变得有些尴尬起来,不过幸好许家堡对于成为士族兴趣极大,到也没有故意刁难。在其后的宴会中,见识了许康在洛阳许氏中的地位后,基本上同意了由许康主持两许和并之事,从此谯县许氏和颍川许氏便是一门了。

    而且由于此次情况特殊,一切从简,有在场的许氏族人做见证,此事就算是成了。

    然后许康又表达了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族人的意思后,才算打消了众人心中的恐慌情绪。

    毕竟如今的许康不仅是许氏族人在洛阳的最高官员,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着一支军队。在当下的乱世中,军队给人的安全系数要远比一般官职来的可靠。

    第二天,董卓的大军终于回到了洛阳。由于认为酸枣盟军已不足为惧,徐荣和吕布也跟随大军一起回来了。不过,另一个不幸的消息也几乎同时传来,华雄被孙坚于阵上斩杀,广成关危机。

    董卓紧急调徐荣南下,维持广成关战局,同时率领大军北上,进驻虎牢关。

    次日,赵云带着的部队也慢悠悠的赶到了洛阳,进行了简单的交割仪式,许康重新掌控了军队。

    大帐内,许康简单交代了一下情况后,道:“此次局势由于比想象中的严峻,我们将再次归入吕布麾下随军出征。另外,我再分配一下任务,赵云,荀攸你二人留下继续带队西行,北上的任务将由我亲自完成。”

    赵云立刻反对道:“这怎么行,你是主帅,带领大队的事自然由你来做。还是我北上比较合适。”

    许康挥挥手道:“不要再争了,既然我是主帅一切都听我的。而且王师的身体越来越差了,需要你留下来照顾。”

    “可是,北上作战太危险了。”

    “笑话。我十四岁出战,至今大小战役几十场了,何曾怕过危险。更何况有典韦和许褚在我身边,天下还有谁能伤的了我。”

    赵云这才不再多言。

    |

    &12310;&21551;&33945;&20070;&32593;&8759;&26356;&26032;&24555;&8759;&26080;&24377;&31383;&8759;&32431;&25991;&23383;&8759;&32;&119;&119;&119;&46;&113;&109;&115;&104;&117;&46;&99;&111;&109;&12311;

    第九十三章 阵斩潘凤

    当大帐内只剩下许康和荀攸二人,他这才将心中的疑惑问出,“明明是南边打了败仗,为什么大军却都被调往了北方?”

    荀攸道:“很简单,南边广成关离洛阳太远,中间又隔着一个大谷关,就算丢掉了也不可惜。相对来说,河内的袁绍军才是董卓的心腹大患。现在调兵向北,想必是想到什么破敌之策了吧。”

    “袁绍拥兵五万,黄河之险与我们也是各得其半,董卓能有什么办法可以打败他?”

    荀攸无奈道:“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我手头上没有这方面的情报,能够探听到的消息又极为有限,也许董卓知道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吧。”

    许康想了一会儿,拿出一本小册子,道:“这是有关河内盟军的情报,你来分析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董卓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荀攸接过小册子,随手翻了几页,惊讶道:“你怎么会有这么详细的情报?”

    “这是秘密,以后再告诉你。怎么样?能从中看出什么吗?”

    “给我点儿时间,我要仔细研究一下。”

    “最迟明天,因为明天我就要出发了。”

    “没问题。”

    到了第二日,荀攸果然将自己的意见汇集成一张字条交到了许康手中。

    许康看完后,随手撕了个粉碎,心中却是大定。荀攸不愧是“智囊”,竟然从一些简单的数字中这么快就判断出河内盟军的弱点以及董卓的意向,果然厉害。

    由于还要护送迁移大军,许康只能从有限的队伍里抽调出六百骑兵,匆匆加入了吕布的军队。双方士兵出身一样,相互配合也算默契,指挥起来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指挥不灵的现象。

    董卓的大军大多驻扎在小平津和孟津两座关口内,而袁绍的河内驻军却不在黄河边上,双方相距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平常并没有什么战事发生。

    队伍休整了一天后,董卓终于将所有将领集结到了中军大帐。

    这一次,董卓不打算坚守了,他要主动出击。

    河内郡袁军大营内,袁绍最近脾气越来越暴躁了。当初十八路诸侯共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天下盟主,声望一时无两,他也曾为此得意过。但随后事情的发展就渐渐脱出了他的掌控。

    第一件事就是少帝的身亡,袁绍当初离开洛阳时就是因为不愿承认当今皇帝的地位,如今打出的旗子也是希望能重新迎立少帝。可是没想到董卓如此之狠,竟然直接毒死了少帝。那先帝的子嗣就剩当今皇帝一人,他还能怎么办?难道就这么乖乖听他的话,那和听董卓的话有什么区别?

    第二件事就是韩馥的背叛。韩馥本是袁家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当初将他安排到冀州牧的位置上,也是因为这个人胆小,寡谋,容易控制。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有时候权利是可以给一个怯懦的人胆量的。韩馥在做了冀州牧后已经渐渐脱出了袁家的掌控,如今更是经常拿粮食问题作为筹码,和袁绍争夺盟军的话语权。可是袁绍却没有什么办法反制他。

    袁绍也想南下攻打董卓,早点打破这僵持的局面。因为只要伐董成功,他将是重建大汉的第一功臣,将超过任何一位先祖,成为天下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可是军中的粮食一直被韩馥卡着,无法调配充足,难道让他带着士兵饿着肚子与董卓作战吗?

    一想到这里,袁绍对韩馥的怨恨就成倍增加。

    就在这时,探子来报,董卓大军渡过黄河,正向袁军大营杀来。

    袁绍一愣,随即大喜,这董卓肯定是被前几场小胜冲昏了头脑,竟然敢主动进攻。自己正愁无力改变战局呢,现在好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只要自己能顶住董卓的进攻,把他们逼回河南,就可以对外宣称获得大胜,重新树立自己盟主的权威。到时候一声令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进军,打败董卓指日可待。

    当下,袁绍立刻下令通知各军,着手布置防御。

    如今的河内盟军主要有四大势力组成,最强的是袁绍本部三万人,其次是韩馥的一万人,王匡的一万人,以及新进投诚过来的张扬的五千人。

    四大势力名义上归属于袁绍统领,其实自成一系。袁绍真正能指挥的动的也就是他那本部的三万兵马而已。

    这从防御布局上就可以看出,左翼的是韩馥军,中间是袁绍军,右翼是王匡军,张扬因为兵力最少,处于阵后,随时准备支援。

    各军严正以待,各自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随时应对来自凉州军的进攻。

    董卓在袁军五里外扎下营盘,然后埋锅造饭,休养生息。

    到了下午,经过两次简单的试探性进攻,凉州军终于决定发动全力一击了。

    许康此时就跟在吕布后面,他们的对手是韩馥军,领兵的是韩馥手下头号大将,有“无双上将”之称的潘凤。虽然韩馥不看好袁绍,但此次出兵毕竟事关整个天下,他也不敢太过敷衍,因此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大将以及最精锐的士卒。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从刚刚的两次试探性进攻来看,这潘凤指挥能力确实惊人,几乎没怎么损失,便轻易瓦解了吕布的攻击手段。

    只是刚刚毕竟只是试探而已,而且进攻韩馥军的也不止吕布的并州军,另外还有牛辅率领的一万凉州精锐从旁协助,看起来董卓是打算先拿韩馥军开刀了。

    吕布摆开他那著名的三波段进攻战阵,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高顺的陷阵营。

    随着总攻命令的下达,陷阵营如出匣的猎豹,悄无声息的接近了对手。

    经过半个时辰的厮杀,终于在韩馥军的前线撕开了一个口子。

    只是这一次,排在第二位的已经不再是张辽,而是吕布自己。

    只见他挥舞着大戟,身后数千骑兵蜂拥跟随,那飘荡的百花战袍就像是一面最好的旗子,指引着大军前进的方向。

    方天画戟所到之处,韩馥军的防御寸寸瓦解,如波分浪裂一般。

    潘凤摆的是著名的鱼鳞阵,就是利用一座又一座的小营盘逐级消耗敌人的进攻力量,直到将对方拖垮为止,这是防御阵中最有利的阵型。

    不过,吕布显然不在乎这些,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潘凤所在的方位。

    吕布就这样带着骑兵一路冲杀,竟一连冲毁了对方十八个营盘,最后总算逼得潘凤现身。但潘凤哪里是吕布的对手,只三招便被他砍了脑袋。

    韩馥军痛失大将,顿时一片慌乱,在吕布和牛辅的内外夹击下,很快便溃散了。

    |

    &12310;&21551;&33945;&20070;&32593;&8759;&26356;&26032;&24555;&8759;&26080;&24377;&31383;&8759;&32431;&25991;&23383;&8759;&32;&119;&119;&119;&46;&113;&109;&115;&104;&117;&46;&99;&111;&109;&12311;

    第九十四章 河内内忧

    其实就此战的兵力对比来看,双方相差不多。河内盟军还略微占优。

    凉州军除了牛辅带领的原本用于防御北线的两万人外,再有就是董卓新增援来的两万人,以及吕布的七千并州军,总兵力不足五万人。

    所以当凉州军明显摆出要拿两万人去吃掉韩馥军时,潘凤第一时间便向袁绍发出了求救信。

    只可惜袁绍摆出的是防御阵型,轻易动弹不得。更主要的是他不是一个大度的人。

    潘凤作为韩馥的心腹爱将,兼且他的第一智囊,平时对袁绍的命令大多阳奉阴违,袁绍早就有除掉他的心思了,只可惜一直没有借口。

    这次若能借凉州军的手将之除去,无疑是断了韩馥一臂。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袁绍岂会错过,当下对潘凤的求救不予理睬。

    潘凤见状又向张扬求救,可张扬本就是并州一系的将领,见到攻击潘凤的主力竟然是吕布的并州军,哪里还肯为他与吕布作对,于是也按兵不动。

    剩下王匡的军队因为中间隔着袁绍,更不可能去救援了。

    就这样,几支军队眼睁睁的看着吕布和牛辅的联军将韩馥军团团包围。直到潘凤被杀,韩馥军彻底溃散,袁绍这才派出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各率五千士卒前往接应溃散下来的逃兵。

    吕布、牛辅随着败兵又冲杀了一阵,眼见对方救兵已到,只得各自收兵回营。

    董卓收到吕布战报,知道潘凤已死,立刻鸣金收兵,然后命令大军卷起铺盖,撤回河南去了。让正等待与凉州兵好好来一场攻防战的袁绍纳罕不已。

    董卓明明占了便宜,而且这才打了半天不到,他怎么就撤退了?

    不止袁绍疑惑,即便是董卓军中许多将领也想不明白。吕布更是糊涂之极,此次作战他冲杀最猛,功劳最大,但军队的死伤自然也最多。

    四千骑兵经此一役,竟然伤亡过半。七千并州精锐如今更是剩下的不足四千人了。

    其实,吕布如此卖命本来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他见袁绍摆出乌龟壳似的防御阵,董卓进攻的态度又如此坚决,还以为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因此吕布想一开始便立一场大功,然后名正言顺的带着部队到后方修养,这样即便董卓再不满意也不好让并州军继续卖命。

    但吕布怎么也没想到这场战争结束的竟如此之快,前后打了不到半天时间,董卓便收兵回了洛阳。让他一切打算都成了空。

    虽然董卓对士兵战死的抚恤一向优厚,这次又加上大批的赏赐,算起来吕布并不算吃亏。但那些骁勇善战的士卒可不是靠钱就能买来的。更何况这里也不是并州,他手下的士卒死一个便少一个。这让吕布岂能不心疼。

    看着吕布像一只受伤的狮子般在大帐里焦躁的来回走动,许康犹豫了半天,终究忍不住将自己的判断说出。“其实此战从一开始我们就想错了。董卓从来没有想过要打败袁绍大军。”

    吕布停下了脚步,平复了一下心情,道:“此言何意?”

    “袁绍大军人数在我军之上,若是全力防守,凭我们手上的兵力想要全歼他们几乎不可能。即便我们的士兵更加骁勇,能够打败他们,但别忘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我们的敌人可不止是袁绍一人,若是在这里损伤过重,又怎么应付其他方面的敌人?董卓难道会不考虑这些?”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