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8部分阅读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8部分阅读

    袁隗道:“是的。太平道的张角老道很可能会在明年发动叛乱,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在巨鹿集结信众了。”

    袁逢道:“张角,还真是一个好用的棋子呢。不枉我们士族这么多年来为他暗中做了那么多。”

    袁隗道:“现在怎么办?要不要上报朝廷?”

    袁逢道:“为什么?我们不是一直在等这个机会吗?等一个让皇上明白过来的机会。哼,400年的刘汉似乎太长了,长的让刘姓的子孙真以为这天下就是他刘姓一家的。让张角老道闹吧,闹的越大越好,要让刘家的子孙明白,让当今皇上明白,没有我们世家的扶持,他皇上凭借几个阉宦什么也做不了。”

    袁隗道:“是,可是万一张角的军队失去控制怎么办?”

    袁逢道:“放心,张角这个人虽然有些本事,但可惜他的手下却只是一群莽夫,没有世家的支持,他成不了大事。”

    袁隗道:“如此就好,那我先去安排一下,把家里的人接回来,免得遭池鱼之殃。”

    袁逢道:“也好,不过不要全藏起来,留一些人给太平道吧,这样我袁家才能与太平道彻底撇清关系。”

    袁隗道:“是,那留哪一房的?”

    袁逢道:“这个有你决定,另外这次要把袁遗、袁绍与袁术诸位兄弟都派出去,该是让他们历练一番了,免得老是在洛阳给我惹事。”

    洛阳皇甫嵩府邸。

    皇甫嵩急急召唤下人道:“快,快去给我备车,我要进宫见皇上。”

    “是。”那下人立刻慌慌张张的下去准备马车。

    不一会儿,名士阎忠从外面走了进来,道:“大人这是要去何处?”

    “原来是阎兄。”皇甫嵩道:“我进宫有急事,咱们改日再聊。失礼处勿怪。”

    阎忠道:“皇甫大人可是为了冀州太平道张角聚众举行朝拜一事?”

    皇甫嵩道:“正是此事。阎兄原来也已知晓。”

    阎忠道:“如此,皇甫兄可否听在下一言。”

    皇甫嵩疑惑道:“阎兄请讲。”

    阎忠道:“皇甫大人还记得建宁二年10月的党锢之祸吗?就在那时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宇、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人。”

    皇甫嵩道:“这些我自然清楚,只是这与太平道有何关系?”

    阎忠道:“如今这事已经过去将近14年了,那些昔日风华正茂的党人,现在死的死,老的老,但他们的子孙还在,难道皇甫大人不能为他们做一些什么?”

    皇甫嵩叹口气道:“我又何尝不想劝皇上解除党禁。但你又不是不知道熹平五年时,永昌太守曹鸾就曾上书要求解除党禁,但皇上不但不允,反而处死了他。而且更是将原党人在朝中任职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全都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党锢的范围更加扩大,波及到了更多的无辜者。在下虽然不惜一死,可是就怕会牵连到更多的人啊。”

    阎忠道:“大人仁慈,可是现在就有一个机会让皇上解除党禁。”

    皇甫嵩也不是傻子,听他提醒后立刻醒悟,道:“你的意思是利用这次太平道叛乱,逼皇上解除党禁。”

    阎忠道:“正是。”

    皇甫嵩皱眉道:“但是,这样以来,这天下――”

    阎忠道:“如今太平道实力已成,就算现在告诉了皇上,动手扑灭了他,但天下依然会受到震荡,不如趁此机会让它再壮大一些,让皇上感到威胁,到时候大人提出解除党禁,必然会一呼百应,皇上也会不得不答应。”

    皇甫嵩沉默着,一直没有说话。这时出去备车的下人走了回来,道:“老爷,车备好了。”

    皇甫嵩“嗯”了一声,道:“走吧。”

    阎忠急道:“大人。”

    谁知皇甫嵩接着却道:“去卢植大人的府上,我好久没找他下棋了。”

    那下人愣了一下,但还是道:“是。”

    第十九章 巨鹿比武

    巨鹿县内的一个酒馆二楼,许康和臧霸站在窗子边,看着下边正策马走过的一行人,来人有100余骑,像是要检阅的卫队一般,高傲而又散漫。

    “这一次是黑山的张牛角吗?”臧霸道。

    “是的。”许康道:“从我义父那里得到的消息不会错。”许康又看着前边那领头人头上戴着的有两只牛角的头盔,道:“有那样品味的人,恐怕不多吧。”

    “什么?”臧霸对品味这个词有些不明白。

    “没什么。”许康自然也没兴趣解释。

    臧霸道:“这已经是第二十四位渠帅了。不过好像都是一些小人物,真正的几方大渠帅还没有到啊。”

    “是啊。”许康道:“虽然张牛角已经不算是小人物了,但是和荆州的马元义,张曼城;豫州的彭脱,波才;兖州的卜己,青州的唐周等还是还是有些差距的。”

    就在这时,孙观突然领着吴敦,尹礼跑上楼来,对着臧霸道:“大哥,我刚才打听到一个好消息。”

    “什么?”

    “原来敬神大典结束后,这里将有一场大比武。”孙观兴奋道。

    “这算什么好消息?”臧霸道。

    孙观道:“这次比试只要我们兄弟赢了比赛,必能扬名天下,怎么能不算是好消息呢?”

    许康道:“这场比武我听义父说过,好像是大贤良师为了选拔俊才而举办的,凡是36方弟子和天下信众都可以参加不过关大哥和臧霸大哥就不要参加了。孙观你到是可以参加试试看。”

    “为什么?”孙观道。

    许康道:“这次大比武获得优胜的奖励就是可以成为由大贤良师亲自训练的黄巾力士。”

    孙观“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啊,不对,那为什么我可以参加。”

    “这还用问吗?”许康道:“因为即使你参加了,也难以进入决赛。不过正好可以让你见识一下天下英雄,对你来说好处多多呢。”

    孙观气的咬牙切齿道:“好,你等着,就看我拿下比赛,到时候就要你哭着求我留下了。”

    许康眼珠一转,道:“不如这样,我们打个赌如何?”

    “好啊。”孙观兴奋道:“赌什么?”

    许康假意想了一会儿道:“这样吧,若你输了,便要叫我为主公。”许康以前看三国演义时,听到别人喊主公总觉得很威风,后来看了一些穿越小说,还以为主公的含义就是手下人对自己上司一种尊称,也是一种效忠的表现,他想让孙观效忠自己,便想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醒孙观。但主公在古时的含义有三个,一个是臣下对君主的一种称呼,许康现在自然算不上君主了,另一个是宾客对男主人的称呼,这一个含义也用不上,最后一个就是奴仆对自己主人的称呼。这一个解释倒是被孙观理解了,但理解的结果确是孙观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毕竟现在的他一直以为自己和许康是兄弟,最多也算是门客,所以跟着他也没什么,但现在许康竟然要把他变成他的奴仆,这就是一种侮辱了。

    许康没有理解孙观变的难看的脸色,兀自得意的激将道:“怎么了?难道你不敢赌吗?”

    “好。我赌。”最后,孙观咬牙切齿道,然后怒气冲冲的离去。

    臧霸叹了口气,将主公的意思给许康解释了一下。

    许康立刻大惊,道:“看来孙观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一定要去解释一下。”说完,站起身就要去追孙观。

    臧霸阻止道:“算了,还是等大会比完以后再说吧。我了解这个二弟,他气一阵也就好了,不会有事的。现在这样也好,可以让他更加谨慎的参加这次比武。”

    许康还是有些不放心道:“你说他真的生气了吗?”

    臧霸道:“这是肯定的。他都忘了问,你若是失败后会怎么样呢?”

    许康顿时愣住。

    8月14日,36方首领已经到齐,各地的信众也聚集的差不多了。为了这次敬神大会的召开,当晚,张角决定举办一场宴会,邀请36方大帅以及一些得力人物参加。另许康没想到是自己竟然也获得邀请。

    晚上,许康跟随程远志一起去张角所在的县衙大堂。不过在分座位时,许康是没机会和程远志坐一块儿的,程远志是36方大帅之一,自在前排有自己的位子,而许康则只能在后排的一个角落里落座。

    在侍卫的引领下,许康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后,立刻就有人端上来糕点和简单的水果。

    许康四下打量,发现这里大多是一些粗鄙的汉子,大声的谈笑着,相互打着招呼,开一些粗鲁的玩笑。

    许康年纪幼小,而且看上去很文静,使得旁边的汉子都有些好奇的打量他为什么也有资格坐在这里,但却没有一个人和他打招呼,而许康也不觉得这些人有什么结交的必要,所以这就使许康显的与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良久,宴会终于开始了,张角从侧门走了进来,下面本来嘈杂的声音立刻消失,简直到了落针可闻的地步,等张角在主位上坐定,下面诸人全都抱拳行礼道:“参见大贤良师。”

    张角环视了一下四周,道:“诸位免礼,请坐。我张角自从30年前得南华上仙赐予真经,学成下山以来,三十年中四处传道授业,治病救人,不敢有丝毫懈怠。至今天,我太平黄天道在诸位的努力下,道众已经遍及冀,青,兖,豫,荆,扬,幽等八州几乎所有郡县,有信众百万,万民倾心。但我太平道虽能救人,可惜朝廷之内,宦官当道,j佞当权。我等就算再能救人,奈何那些j佞更能害人,始终是救不胜救。”说着神色悲戚,竟潸然泪下。

    当下有一人起身道:“如今正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际,大贤良师不必悲戚,我等必追随良师一齐匡扶正义,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其他人纷纷附和,一时竟然大有就此揭竿而起之势。

    张角按下众人的激|情,道:“诸位心忧天下,我张角甚是感佩,今日只是饮酒,不谈这些扫兴的事,来,喝。”

    当下,三杯酒下肚,气氛再次热烈起来。

    县衙后堂密室,借故离席的张角此时正跪坐在密室内首位,其下站立着四人,分别是他的两个兄弟,张宝,张梁;以及他的两个徒弟,马元义,唐周。

    张梁道:“大哥,你也看到了,底下人全都对朝廷不满,只要大哥振臂一呼,必然从者无数。”

    唐周道:“不可,虽然众兄弟气势高涨,但刘汉天下气数未尽,而且各地世家态度暧昧不明,虽然他们暗中也与我们有些往来,但难保一旦我们起事,他们不会反戈一击。”

    马元义道:“无妨,我已经将自己在荆州秘密训练的数万部众带到了魏郡邺城,过些日子我便入京,与京城各世家秘密联络,到时候师傅起义兵攻于外,我在洛阳城内派兵接应,我们里应外合拿下洛阳,不怕那些世家不倒向我们。”

    唐周道:“我们太平道虽众,奈何分散四方,各不统属,各地道兵虽精,但却苦无良将,难保必胜啊。”

    “36方渠帅各个英雄,怎能说没有良将。”张梁道:“再说今夏大旱,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必然从者无数,到时候光我们冀州一处聚起10万兵马不成问题,再加上马师兄的数万荆州兵,我们这一路便可聚起15万兵马,而南阳张曼城,兖州卜己,豫州波才每个人至少也可聚起5万兵马,到时候四路兵马齐发,难道还怕攻不下只有区区数万兵马防守的洛阳。若是坐等来年,到时候风调雨顺,百姓谁还会跟着我们造反,那我们的太平大业岂不是遥遥无期了。”

    张角道:“打天下最难得的是民心,如今我们已得民心,若不趁势取天下,实在可惜。二弟,你说呢?”

    张宝道:“大哥说的是,一切但凭大哥做主。”

    张角道:“好,元义,一会儿宴会结束,你将36方渠帅悄悄留下,就说我有事吩咐。”

    “是。”马元义躬身道。

    唐周虽然不悦,但看张角已下定决心,只好无奈叹口气。

    宴会结束,许康没有等到程远志,只好自己先骑马回馆驿。

    晚上,正睡的迷迷糊糊的许康,突然被人叫醒,醒来一看是程远志,道:“义父,有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明天说吗?”

    “不能。”程远志道:“今天晚上,大贤良师已经宣布了他的计划。他要在甲子年甲子日率兵起事。”

    “起事便起事呗。”许康迷迷糊糊的还想倒下,突然一愣神,激灵般坐起,道:“起事?”

    “是。”程远志道。

    许康道:“甲子年是明年,那甲子日是哪一日?”

    程远志道:“是三月十五日。”

    “那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到那一天攻略幽州,伺机南下。”

    “其他还说什么了吗?”许康道

    “没有。”

    “那这里便不关我们的事了。不用担心。”许康松了一口气,道。

    翌日,巨鹿南城,张角头裹黄巾,身穿黄|色锦袍,后披酱黄|色披风,威风凛凛的站在城门楼上,对着城墙外聚集的数万黄巾信众挥手致意。他的身旁围绕的是36方渠帅,各个威武不凡。数百黄巾力士,站在城墙边上,手执黄旗,将这一段城墙装饰的花团锦簇一般。

    城墙外,数万信众挤成一团,密密麻麻,望不到边。

    有些人看到张角后,立刻跪伏于地,顶礼膜拜,有的挥舞着双手,不停的叫喊,至于在叫喊什么?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总之场面那叫一个混乱。

    与此同时,城内已经有30个擂台被搭建了起来。许康此时正在一座擂台前,观看上面的人物哼哼哈哈的打斗。

    臧霸兴匆匆的跑来,道:“找到孙观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吧?”

    许康道:“好。”

    但当二人赶到孙观比武的擂台时,发现孙观正满脸懊丧的坐在擂台下面。

    臧霸走上前去,道:“怎么了?这么快就比完了吗?”

    许康也笑道:“那个不幸的人是谁,竟然第一场就碰上了你。”

    孙观低头轻声道:“我。”

    “什么?”许康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忍不住问道。

    “是我。”孙观叫道:“我第一场就被人家打败了。”

    “不可能。”许康和臧霸同时叫道。孙观的武艺已可以进入高手之列,天下能胜他的人是不少,但也没到随处可见的地步吧。但看孙观的表情又明显是真的。

    “是谁?”臧霸道。

    孙观道:“那人好像叫周仓,是豫州彭脱的手下。”

    “周仓。”许康惊道。

    孙观惊讶的看着许康道:“你认识他。”

    许康怎么会不知道周仓呢,他可是关羽的马夫啊。只是后来随着关羽的形象被无限放大,直至成神成圣,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史上最强的马夫。但这些自然不能跟别人说,便道:“我听说过他,听说他力有千斤,武艺高强,是彭脱手下第一武将,没想到彭脱竟然会让他出手。”

    “许兄弟。”臧霸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许康愣了一下,立刻明白,臧霸这是见猎心喜,想要和这周仓比试一下了,当下摇头道:“不行。他彭脱可以没有周仓,但我许康可不能没有你臧霸。”

    臧霸闻言心中感动,道:“是。我明白了。”

    就在这时,一骑飞奔至许康面前,道:“少爷,关羽大哥回来了,要求见你。”

    第二十章 运粮

    许康找到关羽时,关羽正在用餐,看起来是接连赶路,累的够呛,关羽吃的很急,但却不慌乱。

    看到许康进来,关羽忙站起身就要行礼。

    许康摆手道:“不急,大哥还是先吃饭,我们一会儿再说。”

    关羽也不多说,坐下就开始用餐。

    许康则坐在一边安静的喝茶。不过许康以前是从来不喝茶的,因为汉朝时候的茶都是直接用水煮的,比酒更让许康难以适应。

    关羽用餐毕,许康这才开口道:“怎么样?甄家那边怎么说?”

    关羽道:“甄家已经同意了,甄夫人很爽快,一万石粮食一粒不少。”

    许康大喜道:“太好了。”

    关羽从身边拿出一个包袱,摊开后道:“这里是调粮的文书,凭借这些文书,我们分别可以在清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