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 > 宋起波斯湾第293部分阅读

宋起波斯湾第293部分阅读

们打得越狠,那么回头我们得到的就越多而且得到的也就越容易,你明白了吗?”

    听到阿米娜这样说,鲁铿丁才算是明白过来。当他与都尉杰克一起从阿米娜那里退出来之后,杰克才一伸腿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

    “哎,你这个笨蛋,在军校里都学了些什么啊。难道你看不出来,20000大军的迂回包抄,其实是给我们大家送功劳来了。只要羽林郎那里打败敌军,战了那个宽敞的地方,那么敌军的后续,就要忍受那条狭窄道路运输不畅的麻烦。到时迂回的20000大军被羽林郎这么一堵,他们一个也跑不了。到时没了退路的他们再谈起来,那就容易的多了!”

    鲁铿丁摸着自己的屁股,虽然他算是未来的华夏皇族的贵族,但在军队里那些事情可不算数。在“华夏军”里,唯一重要的问题就是军功,没有军功就算是赵伏波亲至,也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也是鲁铿丁如此渴望立功的原因。自己的上司一说,他立即就明白过来,心中对于阿米娜眼光的长远,越加佩服起来。

    眼前的情况的确如同阿米娜判断的那样,魏臻正率领着手下的步兵在山路上缓缓向前推进。至于他的正前方,恰恰就是当时的亲王旭烈兀战死的地方。那儿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前面的断崖控制了唯一一条上山的道路。

    此刻“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率正打算从那儿出发攻击魏臻的部队,赵河很巧妙的,把自己手下的500名火枪兵配合了10台“飞燕3型弩炮”布置在那里。可以说那道断崖已经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这对于“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并不是问题,他手下的20000“木刺夷”军队,分别迂回包抄魏臻的后路,手里的15000人是蒙古人与赵旭的手下。

    此刻他对于前面真正的局势并不大清楚,他知道前面的要塞已经被攻克,但他并不清楚“华夏军”的真正实力,还有他的儿子鲁铿丁正等着收编他的手下。

    “我们将在这片山中的平地的尽头处迎战他们。他们那边可不像我们这边的断崖那么矮,想从那边山上过人是不大可能的。虽然有几条路好走,但都不大宽阔。那样他们出来的人少,我们就可以在那里以众击寡。交来我们迂回的两路大军到了位,他们就像是地洞里的老鼠一样,哪边都逃不掉他们!”

    此刻大战在际的时候,郭侃与赵河都不敢再推诿。因为蒙古亲王和赵旭那边都来了书信,告诉他们要他们听从“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的吩咐,不然的话就军法从事。赵旭的书信里,与蒙古亲王的信件之中,稍稍有一点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不叮嘱赵河,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样语焉不详的话,“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自然是没有看出端倪的。

    而赵河此刻已经按照赵旭的吩咐,以保护退路为由,控制了断崖。500名火枪兵以及“飞燕3型弩炮”也已经布置好了阵势,倘若“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不幸战败,他想再回到他的鹫巢里,却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情。不过赵河秉承了赵旭的口蜜腹剑的本领,脸上堆着笑,说出的话那实在是让人不能不能喜欢听。

    “尊贵的伊玛目,您实在是太英明了。我相信在您的领导之下,我们一定可以大败来犯之敌。只要打败了他们,将来巴格达哈里发,还有那个伊玛目荣耀的领袖,还有谁有资格担任呢!”

    “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得意的用水晶梳子梳着自己的回教大胡子,可一旁的郭侃心中却已经叹息了一句。对于赵旭的用心,他看得明白却也十分不齿!

    “这位山中老人可还不知道,倘若此战要是败了,他却是连家都回不去了,因为那已经姓赵了!”

    第143章 郭侃的选择

    无论郭侃如何想,此刻的战斗即将打响已经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情了。面对前面由魏臻这个“熟人”率领的“华夏军”,郭侃有着十分的担心。他一直认为,在黄沙城里魏臻给他看的东西,不过是一些表面的而又已经淘汰的东西。不然试问,他们的产品何以卖到全世界呢?

    这些话他给亲王旭烈兀说过,可惜亲王旭烈兀是个子将才,却远远达不到帅才的水平。不然赛因汗拔都与亲王旭烈兀为何都会支持大将军蒙哥来做蒙古的“诸王之王”那个位子呢。想到这儿,他不禁叹了口气。对于自己在蒙古军中的未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过去亲王旭烈兀看得出来自己的想法,因此往往给自己安排立功的机会,大概他也愿意自己手下的得力将军,能够得到大将军蒙哥最宠爱的女儿——伯雅鲁罕的青睐。虽然郭侃也理解,那里面除过对自己的喜爱之外,更重要的是将来在下一任的“蒙古诸王之王”的大汗那里,有自己的人。

    这正应了宋人的一句话——朝里有人好做官!

    虽然亲王旭烈兀抱着这样的心思,但郭侃依然在心中感激着他。那么现在,自从听了魏臻在与自己比枪法时,说过的关于“华夏”这个概念的内容后,郭侃的心中已经起了许多的变化。而且此战他手下的士兵里,不少是蒙古人的汉军士兵。显然大将军蒙哥,是打算用他们来试刀的。

    这是郭侃感觉到心凉的另外一个原因,所谓的“汉人”虽然在蒙古军中比之“南人”要高一级别。但依然低于金、辽等族之人。所谓的汉人,就是中国北方的汉人,他们最早被征服,就更早为蒙古人所用。其实汉人被蒙古人用的原因,本书之中早已经说的明白,概括起来的话就是,爱国但不爱朝廷。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下,他们服务于蒙古人,也没有什么好挑的。那是赵宋的皇族,自己笨蛋怪不得别人的。

    不过赵伏波“华夏”这个概念比起所谓的汉人、南人、金人等等所有的概念都要广阔,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因为那不仅仅是汉人,不但包括了金汉蒙回壮等等民族,甚至还包括了愿意归化的人。

    当明白了赵伏波要发建立“华夏帝国”之后,头一次郭侃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倘若华夏帝国将来得了天下,那汉人的地位该项是什么模样呢。如果说在以前,自己归了华夏郭侃还会担心,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受到追究。那么现在,为了将来的“华夏”,郭侃以为自己可以付出的更多,也愿意为些而付出更多。

    这些都是郭侃在亲王旭烈兀这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死后,思想上所产生的变化。因为在他来到蒙哥大将军的营中,率领了汉军为主的3000余人马之后,他已经开始为了未来他打算做的事情,悄悄做起了准备。

    “诸位贤弟,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人,是真真正正的‘华夏军’。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伏波殿下的军队。我在黄沙城的时候,有幸与他们的领军大将魏臻比过枪法。虽然魏将军的枪法上不敌我,不过当时他拿出他的火器时,让我大大吃了一惊!”

    说这些话的时候,郭侃的眼睛看着眼前的所谓10家兄弟。这是他来到大将军蒙哥营里之后,磕头拜过把子的兄弟们。不过他还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他眼前的所谓“十兄弟”,俱都是勇猛,而在蒙古又没有什么家人的少年。平时没事的时候,大家一起喝酒练武,也算是一种爽快的交往。

    “切,好稀罕么,我们也有火枪!”

    说话的是个百夫长,说着话的时候从自己腰里掏出一枝成色还新的火枪来。这是大将军蒙哥为蒙古军官里配备的火枪。而郭侃所在的骑兵,原本就比较精锐,因此他们也是内定的,将来成为火枪骑兵的人。郭侃并不知道这些,也并不知道蒙哥大将军打算成为他的另一个有“知遇之恩”的人。

    事实上倘若郭侃打胜了眼前这一仗,又或者说“山中老人——阿剌瓦丁穆罕默德”败了,但郭侃可以带着全军安全撤退,那么将来他还是有着不错前途的。毕竟蒙哥大将军对于自己的女儿伯雅鲁罕那是十分钟爱的,只是有些事情不达到一定的程度却是不能轻易出口的。但这件事对于郭侃而言,虽然稍有遗憾,不过已经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了。因为魏臻给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华夏的男子,不能让华夏人在外扬眉吐气,不能让华夏的女儿家们不受凌辱,那还不如去死的好。那种没蛋子的懦夫,我们华夏的男人是不屑去做的。要是哪下异族不长眼碰上了,那就不要怪我们华夏的男人给他玩他斩尽杀绝!”

    郭侃听着十兄弟里而一个百夫长的话,再看看另外九兄弟脸上赞同的模样,他不由的摇头笑起来。

    “我说你就是个没见识的家伙,魏臻手里的那柄火器,可以连放6响,你的短铳做得到吗?千万别小看那些黄沙城的家伙,我们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全都是他们造出来的!”

    这话大家都服气,眼前的百夫长听了郭侃的话纷纷点头。这让郭侃心里一轻,他的“十兄弟”虽然不过是百夫长,不过事实上他们控制着另外两个百夫长。说白了郭侃的手段是,他只要管好眼前的十兄弟,那么上3000人的汉军,就可以全部被他抓在手中。

    因此,今天在大战之前,郭侃没有与他们说打仗的事情,而是说起在黄沙城的际遇,还拿出好酒来款待大家。就是要让眼前的这“十兄弟”们知道,他们将来要走的路,恐怕是他们这一生之中最为明智的选择。

    果然,郭侃的话音刚刚落下,就有一个百夫长惊呼起来。

    “不换就连续6响吗?我的草原之神,如果是那样,我们还拿什么与他们拼啊!”

    第144章 正确的选择

    “他们有如此厉害的火器,到了近处那可是要死不少人的呢!”

    说到连续6响,郭侃的手下脸上流露出担心的神情。

    “那用箭,我们有滑轮弓,射的更远些,也许……”

    “啪”说话的人话音未落,已经被人在脑袋上拍了一巴掌。

    “你懂个屁,滑轮弓哪来的,还是那个师志冬带来的。真正的滑轮弓还能折叠,在大将军手里捏着呢!”

    此言一出,其他的人都缩了缩脖子。不用问,倘若滑轮弓是华夏人的东西,那么华夏人的兰博折叠弓的性能只会更好。郭侃则摇了摇头,把他看到的事情告诉大家。

    “知道吗,我去过黄沙城,见过对面率军的大将魏臻。你以为他只给我看过手枪么?他们还有长枪,射300米开外,连续10弹。还有,赵旭手里的弩炮够厉害,不过诸位兄弟请想想看,他们为何卖与我们,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郭侃的几个问题一提,所有的人都被吓住了。他们瞪着眼睛互相看了看,目光之中的骇然不必细说,只从他们缩小了的瞳孔里就看得到。当人惊讶、害怕、愤怒的时候,瞳孔会缩小,快乐的时候瞳孔会放大。虽然郭侃不懂这些未来的心理学的原理,但他凭代经验知道,自己刚刚的话已经吓住了兄弟们。是啊,他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倘若华夏人把这些武器都卖给他们,那么华夏人的武器得是什么模样。

    虽然郭侃这么说,有些“唯武器论”的特点。但事实也证明,“唯武器论”仅仅只适于用一定的限制之内。即双方的武器科技相似,处于同一级别的时候“唯武器论”才是错的。但当如同南联盟之战、伊拉克战争等战争时,“唯武器论”就是真理,而这揭示的是真理的局限性!当武器的科技含量处于绝对差异的时候,武器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就像是南联盟的雷达,因为多国部队的压制,全面失效的时候,随即就失去了制空权。没有制空权的南联盟,很快就处于崩溃的境地。伊拉克战争,更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伊拉克的崩溃速度,出乎许多军事专家的意料之外。

    郭侃和他的兄弟们,显然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但他们都是在战场的死人堆城钻出来的人,自然对于这样的事情并不陌生。只要稍稍提点一下,就明白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武力。最少他们心中已经感觉到,那不是他们应该对抗的武力,甚至那一股势力,都不是他们应该对抗的势力。

    “我想伯雅鲁罕公主的阿米娜老师你们都听过吧,当时她来的时候是什么模样我想大家都清楚。但你们恐怕不知道,她是那个阿拉丁——阿卡德大帝的妻子。”

    郭侃的爆料让他的“十兄弟”们倒吸了一口凉气。阿米娜的到来,在军营里早已经传说了许多次。她驾着灯光而来,救了当时的伯雅鲁罕公主,随后大将军蒙哥把她认做自己的恩人。曾经还因为阿米娜,赶走了如今的赛因汗拔都手下的,钦察炮军的大将。

    “还有,你们恐怕不知道,那位阿拉丁——阿卡德大帝还是一个汉人!”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大大的吃了一惊。郭侃早已经预料到他们这样的反应,他心中暗暗高兴,感觉距离说明自己的打算已经不远了。他更加小心的看着诸位兄弟的眼睛,那是“心灵之窗”想骗人的话,那双眼睛却是不容易说谎的。

    “他不仅仅是个汉人,而且他还是华夏岛的岛主,还是大宋济王的后人。他的真名叫赵伏波,在将来他还要建立一个与大宋完全不同的,需要所有人都尊重的华夏帝国!”

    郭侃一口气说完了赵伏波的真正身分,这才让所有的人都在震惊之中傻愣愣的看着他。原因在于,大宋的济王千岁这个名字,在蒙古军中是禁止传播的。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赵伏波的真名,至于蒙古人知道赵伏波的真名却不是件问题。但对于天生低蒙古人一头的“汉人”,却禁止他们知道这些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郭侃是千户,如果不是因为他与阿米娜认识的关系,这些事情他同样不可能知道。而今天,当他把这些事情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样倒出来的时候,他手下的弟兄们全都被惊呆了。他们想不到在这距离大宋万里之遥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个华夏之主,还有个济王的军队。

    “可是赵家……郭千户,您知道赵家人都是些比猪还笨的东西,如果不是他们杀了岳元帅的话,我等家园所在之地,怕早已经被岳元帅收复了呢!”

    显然郭侃手下的百夫长对于宋王朝的赵家,有着极坏的印象。大约过千百年之后去评价功过,因为有着大量的史料,是非常容易。但在当时,相要轻易的看清一件事情,却不那么容易。大概是因为“人在局中迷”,其实也不能怪他们,甚为从书评里看得到,在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有人赞同宋高宗的理念!

    郭侃这时的时间低下来,毕竟他此刻所说的是事情,是在汉军之中禁止谈论的事情,因此他刻意压低声音的同时,脸上挂起神秘的色彩。

    “嘿嘿,诸位有所不知,那个华夏岛此刻却是……这样……这样一般的模样,他们并不听济王千岁的,他们听是华夏之律……他们……”

    当郭侃把这些事情讲完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相当长的时段。而他手下的弟兄们,一个个是酒也不喝了,肉也不吃了。只是一个个叼着烟斗,眼睛看着郭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郭侃讲完了所有他所知道的,关于华夏之族的事情。在最后时刻,他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弟兄们。

    “我郭某却不想再做蒙古鞑子,如果可以的话,我要去跟着济王千岁,为我们华夏人去做一番大大的事业!”

    第145章 宋人并不蠢

    “我就知道,郭侃会率军反正。老郭家的子孙,是有良心的汉人!”

    魏臻放下郭侃手下送来的信件,心中叹息一声。

    大宋人杰地灵,原本是豪杰辈出之所。但因为j佞当朝,错君当道。杀良将、逐忠臣,才搞得民不聊生。以致于让某些用屁股决定脑袋的sb皇帝,毁了大宋的长城,最后落得个年年进贡,岁岁纳粮。对于自家的百姓,却是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如此国家焉能不弱,他族焉能不欺。

    最后居然落得个汉人头脑愚蠢,宋人人心涣散,被民族入侵,却是百姓们抵抗不利。这他妈是哪个时空的道理,魏臻是再也想不明白了。直到华夏岛上施行的新政之后,那却已经是万民归心的模样。别的不敢说,魏?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