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 > 宋起波斯湾第195部分阅读

宋起波斯湾第195部分阅读

人都给他钱来做生意。这一下军火厂得扩多少倍啊!”

    扩多少倍——100倍,最少每天原产的火枪,将会由原先的100支扩大到在1000支,与之相适应的是,则是弹药生产的扩张。甚至还有一部分,是金属弹壳的散弹枪与左轮式长枪的生产储存。为何现在就生产储备呢,想必这一条大家在后面的章节里就会看明白了。

    办完了“福利股份”的事情,赵明卓来到了申请开办企业的窗口。那儿同样立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可以民办的企业名称与简要介绍。

    “编织厂、灯具厂、制衣厂……火柴厂……”

    各项企业都有人开办,如果懂行的人看了,就会发现全都是轻工业企业。至于重工业,那是将来可能的暴利企业。比如说机床厂,马丁可是知道,在他那个时代里,欧美的高科技机床企业,到底赚去了多少中国人的血汗。

    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人家在研发,我们在进行重复投资与重复生产的工作,因为技术含量低所以收入少。而欧美人士拿起我们的财富,继续进行开发。简单来说,没有真正的科技腾飞,那么永远都不可能追得上人家的收益。

    想明白了这些,对付此刻欧洲人的手段就容易了。让他们用,不让他们想,同时把农业、资源收集技术向他们推广,以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然后在他们花高价买去华夏岛上的工业产品之后,自己进行迅速的研究。最好形成研究一代、储备一代、销售一代。

    同时依靠宗教严密控制欧洲的科技发展,那样的话,欧洲人就永远也追不上。而他们生产的财富,也不过就是在为华夏打工而已。

    这些深层次的想法,赵明卓是不懂的。他只是知道,此刻他比起那些拉了货回去的同乡,占了大便宜。不仅仅是“公民福利股份”的问题,而是说现在他就可以开办企业。

    具有长远目光的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火柴厂,这东西给他的震惊实在是太大,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您想开火柴厂,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因为皇家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您需要一次性缴纳相当的专利费用。”

    站在窗口的赵明卓知道,这件事缓不得。他现在就得快速动手。因为下一次大宋来的船队里,可都是他的熟人。造得少了,他怕不够那些家伙分的。因此手中的大扇子摇了几摇,急着问。

    “麻烦您问一下,我需要缴纳多少钱才能开设这个企业?”

    “不多,技术转让费用1000华夏币,不收取手续费,不接受其他类型的货币。”

    大概里面的人已经回答了许多次这个问题,因此回答起来迅速而又流畅。

    “哟,还真不便宜呢!”

    1000中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了,要知道这些钱比阿拉伯帝国的金币甚至都要贵一些,还只是青铜币而已。

    “是啊,这还只是专利转让费用,还有机器有采购费用,所以您可以考虑下,这是我们准备好的计划书,里面有预算等费用。”

    里面的人看了一眼赵明卓,估计他的荷包并不丰厚,因此想要换下一个人办理业务。赵明卓大致扫了一眼计划书,发现自己的现钱大约够开办一个10人的小厂,这其中包括了设备以及初期材料的钱。

    火柴厂里,有专业破木材的机器,也有制药浆的机器。看了一下10人小厂的生产量,心中极快的计算了一下成本与收入的比例,赵明卓一下傻了。他以为在大宋的时候,火柴的价格并不高。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富人来说,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可现在一看那个价格实在是高的离谱,因为成本与商品之间的利润高达50倍。而且他还知道,此刻市场上火柴与纸盒这种消耗品,时常因为各地来的商人大批采购,而经常断货。

    “怪不得这些家伙这么有钱,真是黑,实在是黑!”

    原先他以为岛上的火柴已经极度便宜了,可是现在一看,照样是5倍的利润。只要稍稍一算就该知道,虽然海运能够赚不少钱,但与这工厂相比,那赚的连零头都不值。

    看到计划书的最后一项,他才发现,50倍的暴利不全都属于他。这一行的税也高得的离谱。但总体上来说,他与皇家的利润早5/5分成。

    “那也不亏,就做这个。等有了钱再扩大,将来还可以做其他的事业!”

    当赵明卓拿到了开办火柴厂的执照来到外面时,天空已经渐渐黑下来。华夏城满城的灯光正在一盏盏的点亮,不知为何这时他的心中多了归属感。虽然这里的律法可以用“严酷、公平”来形容,但这里对于商人来说,却有着世界上最好赚钱的机会。

    晚上步行在行政中心外面的广场上,赵明卓手中紧紧的攥着火柴厂的执照。心中已经在想,下一次有船来的时候,就叫他们给家里捎话,把家里的钱都带来。

    “到那时候,我就可以开他上1-2000人的工厂,别说赚25倍,就是赚5倍,那也是不得了的企业啊!”

    第137章 华夏的铁律

    当赵明卓的火柴厂建了没几天,又是一队大船进港。船头上飘着的是烈火金龙旗,赵明卓知道,毫无疑问一路之上,这样的旗比一船兵的力量还大。就他来时的路上,章青和他手下沿路剿灭强盗、海匪的手段不说本也罢。实在的,一路上的人都被这些家伙折腾苦了。

    “看起来伏波将来倒得是个仁义之君呢,总算他手下并不待百姓们如此!”

    作为纯粹的宋人,赵明卓可没把什么外族人的百姓当成是百姓,那与他无关。他只是知道,赵伏波的手下,对于大宋的百姓们总是爱护的。

    就像这些装人的船来说,又是船舱里通风,船上还要派一小队兵,充当押船的。让百姓们即便不得不万里远来,但总算是受不了什么苦的。当带着期盼的心在灯塔上的看到了船队的全貌时,他不由得的深深吃了一惊。

    这与他估计的相差的实在是太远遥远!来的船不仅仅是上次从这里贩了货的商人,有一队排得紧密而又与其他船稍稍隔开一些的船舶。显然他们是一家的大船,倘若仔细看一下的话就知道,那是蒲家的船队。

    泉州的蒲家,那自然是财雄势大的。赵明卓按人之常情在心里猜,恐怕泉州那里的新货的生意,全都归了蒲家所有吧。虽然稍稍有些妒忌,但他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济州岛上那是蒲金书在做主,他父亲蒲寿庚自然也该得些好处才对。

    心中唯一真正不满的就是,他可是真经的大宋皇族,到了索科特拉岛也就是现在的华夏岛上,居然只是被传说中的岛主——那个民族王妃请吃了一顿饭,就再也没有优惠了。在这儿没有什么皇家的尊贵,有的只是《神州律》。

    要赵明卓说,那是一部顶不讲理的律法。且不说什么法不责大夫,最少也该法不责皇吧。然而,那位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请他吃饭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他,这《神州律》连赵伏波都得守,别说其他人了,自然更加要守了。

    倘若要翻开《神州律》来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那上面头一句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唯能修其身以应万民之法者可得天下!”赵明卓大概品了品这句话,只有一个感觉。倘若按赵伏波的《神州律》来判的话,只怕大宋皇朝的赵家得死一半之多。

    对此赵明卓还有点将信将疑,只是现在乍一看来了如此之多的船,他的心一下子变得热切起来。虽然在华夏岛上诸般事务都好,但这里的汉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些。多数都是些金发碧眼的家伙,除过他们还有一些明显血统不纯的汉人。整个华夏岛上的20多万人口,比起来汉人占的份量实在是轻了些。

    虽然在这儿按照《神州律》,那是人人生而平等,并不会有人故意排斥又或者欺负汉人。但总体上来说,汉人的数量还是实在太少。在这儿想听名纯正的汉话都不成,那些个异族再怎么努力,舌头不给力,汉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好的。

    不过看海上来的,这差不多快50艘“大鲸级快速运输船”以及更多的宋船,正在缓缓的向岸边靠来。

    “嘿,要不是那些宋船耽搁,这些大船恐怕早就到了。”

    对那些大船的速度,当过海商的赵明卓是清楚的。那些船真要顺风顺水的跑起来,每盘绞车再用两头牛一带,那宋船根本没可能追得下。他感觉到好笑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那些宋船,此刻全都换了软帆。

    还是那句话,不是软帆好,但软帆回起来更加简单。宋船加高了桅杆,也加上多根横,好根据海风的情况来调整他们用帆的数量。赵明卓也敢肯定,就像把宋船搞得怪模怪样,还是跑不过华夏岛上的大鲸。不但跑不过,装货也装不过他们。

    “我的天哪,看情形,他们带了差不多有5万人了吧!”

    是啊,一百多条船排成了船队,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排好好几十里去。在他们的外面,还有几队“秦皇ap”级战舰护航。估计这一次,蒲金书派了足有20条船,只看这战船的数量就该知道,济州岛此刻发展成了什么模样。

    “肯定比不上华夏岛,不过金书兄弟的本领总是不错的,肯定济州岛发展的不错。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平白多出来这么多船。”

    赵明卓看着这些缓慢进港的船,显然岸上的人早已经得到了消息。一排排的长桌子在码头上展开,招工的、平民营的,军队的,桌子排了老长的一溜。不用问,匠人们、学者们,自然都要被“华夏皇家科学院”挑去。孩子们不论男女,自然是要去学校的。老人家则是到“农地”里去伺候粮、菜作物的。只有那些大字不识一个,又拖家带口一时半找不到活的人,要在平民营里生活一段时间。

    在那里他们要读书、学手艺、并做一些挖地基之类的,等将来他们手艺学成,自然就不能找到活干了。这华夏岛上什么都不缺,就缺会干活的人。

    “这一下马丁老师要乐了,来了差不多5万宋人,加上前次来的以及原先的混血人,汉人只怕就要占据差不多一半了。将来济王要是回大宋的话……”

    是的,岛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将来赵伏波是要回大宋的。此刻的作为不过是把前期的所谓“血淋淋”的原始积累阶段,让外族人去承受而已。这也就是赵明卓为何说赵伏波是仁义之君的原因,别看岛上的人都说那个济王赵伏波与他的手下杀人不眨眼,但赵明卓可是知道,他们对汉人,一个人都不会枉杀。

    “这样说来的话,虽然少了些特殊的地位,除此之外他当家也不错。最少我们赵家不必再拿钱财去喂那些总也喂不饱的胡人,再想从汉人身上占点便宜,那得提着脑袋才成的!

    这些全部加在一起,只怕说来就是华夏的铁律了!“

    第138章 华夏的世界

    蒲寿庚站在自家大船上,看着远远的那个透露出神奇色彩的索科特拉岛。他可不知道这里已经改名叫华夏岛,以为还是原来的名称。站在船头的他,手中掂着的是商用望远镜。尽管是商用的,也已经是最高级别,可见蒲金书对父亲还是满照顾的。

    说到望远镜,许多人认为这东西的作用只是在于打仗上的用处。但就蒲寿庚而言,这件事却并不那么简单。在他眼中,这只代表了一件事,那就是蒲金书以及他追随的这些人,他们睁开了眼睛,看到了世界。

    故此在蒲寿庚眼中,望远镜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却并不仅仅只是用来打仗的东西。如果那样认为的话,未免见识太浅薄了。海商出身的他,自然不会像个没见识的人那样去想。

    脚下的帆船,是他从济州岛买回来的。听说这些都是济州岛的海军舰队到扶桑抢回来的。如今济州岛上的那些人,无论来自中东又或者是大宋、金、辽遗民,全都是一个德性。除过对于汉人以及臣服于汉人的民族之外,其他的就只有一个字——抢。

    没什么仁慈,也不讲什么道义。就像那个阿布巴克尔海军司令,往往抢了女人、材料、粮食之后,就一把火把县城烧个精光。甚至连那些扶桑人用的小渔船,也给抢了个干净。

    此刻扶桑沿岸50之内,几乎没有任何城市。即便过去有过,此刻也都远远的迁到内陆的山林之中。凭借着高山大川牢牢固守,好在阿布巴克尔倒也不深入内陆,只是抓了些青年男子,在岸边去砍树、挖矿一打渔。

    蒲寿庚是就是吃了一路的鱼罐头,就算有其他罐头的搭配,也依然使使他发馋,倘若按水手们的粗话来说,那是淡出鸟了。当前面的船用灯光传回信号,告诉他索科特拉岛他发急的用望远镜远远望向岛上。

    第一使他吃惊的就是,那里真是一个大港。就他来看,那些长长的水泥柱子支撑的栈桥,每一个都可以依靠最少6条船,而这样长长的栈桥最少有20个之多。栈桥伸展的远方,有着高高的水泥大堤,大堤的尽头处,有高高的了望塔。

    只是蒲寿庚不知道,这些了望塔上是不是像济州岛的海港那样,在梯形大堤里安装隐蔽的弩炮。不知道深浅的人倘若以为这里是民用港口,想从这儿上岸劫掠一下话,只怕就会碰到个硬硬的大钉子。

    倘若望向海港后面的城里的话,那他就更要吃惊了。一个个规划良好的社区里,包括了超市、警署、医院等等服务设施。除过没有用电之外,可以肯定的是说,华夏岛的华夏城,已经具备了一个大都市该有的所有东西。

    说白了华夏岛与在这儿实行的新的“三省六部制”一样,不过都是未来建设华夏时的试验田而已。无论城市建设的得失、还是管理模式的缺陷,都将在这儿体现出来,并培养出合格的城市管理人员。

    看过城市之后,蒲寿庚明白,为何儿子在来了这里短短的一年之后,就会投身那个济王千岁的事情里去。敢情有这样的城市,不知道别人如何,蒲寿庚只有城市外面看了看就感觉自己已经舍不得走了。这里毕竟是现代都市,比起这个朝代以前的任何时代,这都是具备了超时代技术的城市。

    不像是城市与农村的对比,而是现代与原始社会的对比。蒲寿庚感觉到,住在这里,很难不被这座城市征服。尽管他还没有在城市里呆过,但整洁平坦的水泥大道,那些用整扇玻璃当橱窗的店铺,一切、一切在他眼中都仿若天国那样奇妙。

    海岸上一排排的风力正迎着海岸旋转着,虽然没有电力,但足够的管理使这些风车可以把水送上高山,并形成了工厂驱动机器的巨大水压。通过水泵的旋转转化成车床需要的旋转力,又通过摩擦轮形成了锻锤与摩擦压力机。

    这么多的风车,蒲寿庚知道,那是为了城市提供动力。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水力甚至为商场里提供了那些自动楼梯需要的动力。而这已经具备了现代都市的某些条件,也使唤华夏岛的人生出来一种自豪的感觉,同样也使他们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这样的生活当然是美的,但没有人知道,华夏皇家科学院中的学者们是如何一点点的阅读、理解、分析那些来自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的科学著做。又如何放弃了自己曾经的知识系统,而使用在这里学到的“数理化”知道,然后一个个方案又如何在工匠的手中变成现实。

    蒲寿庚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听儿子蒲金书说过,在这里有一个受到神喻的马丁老师。按蒲寿庚来想的话,那可不就是帝师了。倘若这一次在岛是要是能够见到他的话,那恐怕就太幸运了。

    “这是天佑大宋,这个世界恐怕也就是大宋的世界了!”

    这样说在赵伏波前往欧洲之前是没错的,他一直梦想着恢复大宋的江山。可当他取得了阿拉伯帝国的地位之后,他有一种更加深刻的感觉。那就是在未来,不该是大宋,而是华夏。它将会包括所有愿意臣服、报效、融合的民族。就像将来的民族一样,汉人依然是汉人,但汉族这处称呼之下,还有多个少数民族,但总体上来说就是汉族。

    毫无疑问,思想上的变化,导致了实际行动上的巨大变化。对于赵伏这种变化,他的马丁老师是满意的。此刻他呆在堪称雄伟的华夏皇家科学院——与几个学者聊天的时候,谈的恰好是这个问题。

    “将来,这个世界上华夏的世界,伊